硝酸钠的理化性质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 1g溶于1.1ml水、0.6ml沸水、125ml乙醇、52ml沸乙醇、3470ml无水乙醇、300ml无水甲醇,还溶于液氨和甘油。
化学性质溶解于水时能吸收热。加温到380℃以上即分解成亚硝酸钠和氧气,400一600℃时放出氮气和氧气,700℃时放出一氧化氮,775~865℃时才有少量二氧化氮和一氧化二氮生成。与硫酸共热,则生成硝酸及硫酸氢钠。与盐类能起复分解作用。是氧化剂。与木屑、布、油类等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2] 化学表达式NaNO3。
红曲红的理化性质
化学结构
主要有6种呈色成分,分为红色色素(红斑素或潘红,分子式C21H22O5。,相对分子质量350)、红曲红素或梦那玉红(分子式C23H26O5,相对分子质量382)、黄色色素(红曲素或梦那红,分子式C21H26O5,相对分子质量358)、红曲黄素或安卡黄素 (分子式C23H30O5。,相对分子质量386)、紫色色素(红斑胺或潘红胺,分子式C21H33NO4,相对分子质量353)、红曲红胺或梦那玉红胺 (分子式C23H27NO4,相对分子质量381)。[1] 结构式分别为如图
性状
红曲色素是深紫红色液体或粉末或糊状物,略带异臭,不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在pH4.0以下介质中,溶解度降低,易溶于乙醇、丙二醇、丙三醇及它们的水溶液。熔点160一192℃,水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90土2)nm,乙醇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溶液为薄层时为鲜红色,厚层时带黑褐色并有荧光。对环境pH稳定,几乎不受金属离子(Ca 2+ 、Mg 2+、Fe 2+、Cu 2+)和0.1%过氧化氢、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耐热性及耐酸性强,其醇溶液对紫外线相当稳定,但经阳光直射可使其退色。对蛋白质着色性能极好,一旦染着,即不掉色。[1]
生理活性
其毒性:LD50为20g/kg(小鼠,经口),7g╱g(小鼠,腹腔注射)。红曲红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现已证实抗菌活性成分中一部分是着色物质。
乌头碱的理化性质
六方形片状结晶。熔点204℃。旋光度[α]D+17.3°)。水溶液对石蕊呈碱性反应,pK 5.88。溶于无水乙醇、乙醚和水,微溶于石油醚。乌头碱属二元酯类,容易被水解。[4]
乌头碱为双酯类生物碱,具有麻辣感(1/10000溶液即可产生麻辣感),如于其水溶液中(1∶4000)加醋酸酸化,滴加0.2mol/L高锰酸钾水溶液数滴,即能产生红色簇晶。 由于具酯键,还可以得出异羟肟酸铁反应。
酯类生物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醇,亲水性增加,毒性降低很多。将乌头碱于稀碱水溶液中加热,很容易除去二个酯键,生成乌头原碱。或将乌头碱在中性水溶液中加热,酯键也同样被水解。一般其水溶液在100℃时,除去一分子醋酸,生成苯甲酰乌头碱,进一步加热至160℃~170℃(需在加压情况下),苯甲酸酯也被水解,产生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碱和乌头原碱的亲水性都比乌头碱强,毒性则小得多。乌头原碱几乎完全丧失了麻辣的味感,带苦味,为无定形粉末,mp132℃。
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棒状或粉末。有吸湿性。加热至320℃以上分解。在空气中慢慢氧化为硝酸钠。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三氧化二氮气体。溶于1.5份冷水、0.6份沸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pH约9。相对密度2.17。熔点271℃。有氧化性,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气体。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80mg/kg[2] 。
化学性质
属强氧化剂又有还原性, 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表面则变为硝酸钠,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能引起爆炸或燃烧,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遇强氧化剂也能被氧化,特别是铵盐,如与硝酸铵、过硫酸铵等在常温下,即能互相作用产生高热,引起可燃物燃烧。
亚硝酸钠有毒,有传言说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但事实上亚硝酸钠并不是致癌物质,致癌的是亚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亚硝胺,在亚硝酸钠分子中,氮的化合价是+3。是一种中间化合态,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例如在酸性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单质碘。
虾青素理化性质
虾青素(astaxanthin),又名虾黄质、龙虾壳色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也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最高级别产物,呈深粉红色,化学结构类似于β-胡萝卜素。而β - 胡萝卜素、叶黄素、角黄素、番茄红素等都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在自然界,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虾、蟹、鱼、藻体、酵母和鸟类的羽毛中含量较高,是海洋生物体内主要的类胡萝卜素之一。
虾青素化学名称:3,3′-二羟基-4,4′-二酮基β-胡萝卜素,色素Aj067-69 CAS No: 472-61-7,分子式C40H52O4,分子量为596.86。由于两端的羟基(-OH) 旋光性原因,虾青素具有3S-3 'S、3R-3' S、3R-3'R(也称为左旋、内消旋、右旋)这3种异构型态,其中人工合成虾青素为3种结构虾青素的混合物(左旋占25%、右旋占25%,内消旋50% 左右),极少抗氧化活性,与鲑鱼等养殖生物体内的虾青素(以反式结构— —3S-3 S型为主)截然不同 .酵母菌源的虾青素是100%右旋(3R-3'R),有部分抗氧化活性;上述两种来源虾青素主要用在非食用动物和物资的着色上。只有藻源的虾青素是 100%左旋(3S-3 'S)结构,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活性。
果糖理化性质
果糖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存在于蜂蜜[3] 、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D-果糖是最甜的单糖。一种提炼自各种水果和谷物,全天然、甜味浓郁的新糖类,因不易导致高血糖,易产生脂肪堆积而发胖,更不会产生龋齿,而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果糖主要产自天然的水果和谷物之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以及不易导致龋齿等优点。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所以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摄入量仅为蔗糖的一半。过去认为使用果糖代替砂糖,在相同甜度下可以减少热量摄取,其升糖指数也很低,果糖在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较佳。
但此观点已经遭到反驳。虽然有一少部分组织(例如精细胞[4] 和一些肠细胞)会直接利用果糖,但果糖的最主要代谢是在肝脏。
盐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相对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味咸,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并且导电。固态的氯化钠不导电,但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
食盐的作用很广: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重要的化工原料,食用。
化学性质
1.可以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氯化银沉淀;
2.固体食盐可以与浓硫酸共热得到氯化氢气体;
3.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4.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和氯气。
孕酮的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结晶粉末
密度:1.08g/cm3
熔点:128-132 °C(lit.)
沸点:447.2ºC at 760mmHg
闪点:166.7ºC
折射率:182 ° (C=2, Dioxane)
稳定性:稳定。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储存条件:储存在阴凉、燥的地方。存放在密闭容器中。
亚硝酸钠的作用
亚硝酸钠的作用看起来本身的外观及和滋味其实和平时使用的食盐十分的相近,这种亚硝酸钠还是具有了十分不错的化学通性,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之内含有的亚硝酸根(NO3-),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当溶液之内的强酸或在高温下,才表现其强氧化性。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其物理性质为:无色晶体味、微咸,极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与食盐相似,它具有盐类的化学通性,一般在溶液中亚硝酸根 (NO3-),不具有强氧化性,当溶液中有强酸或在高温下,才表现其强氧化性。亚硝酸钠具有不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受热分解释放出氧气。
亚硝酸钠作为强氧化剂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业,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或防腐剂限量使用。亚硝酸钠极易引起食物中毒,误食入0.3克—0.5克亚硝酸钠时,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使用亚硝酸钠的作用比较多,但是不正确的使用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的。亚硝酸盐一直以来,在医学界都是被看做是一种致癌物质,如果在平时我们长期食用含有了大量亚硝酸盐的食物的话,会因此造成人们得了食道癌和胃癌。
亚硝酸钠化学性质
属强氧化剂又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表面则变为硝酸钠,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能引起爆炸或燃烧,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遇强氧化剂也能被氧化,特别是铵盐,如与硝酸铵、过硫酸铵等在常温下,即能互相作用产生高热,引起可燃物燃烧。
亚硝酸钠有毒,有传言说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但事实上亚硝酸钠并不是致癌物质,致癌的是亚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亚硝胺,在亚硝酸钠分子中,氮的化合价是+3。是一种中间化合态,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例如在酸性溶液中能将KI氧化成单质碘。
血清素的理化性质
5-羟色胺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5-羟色胺能与酸作用生成结晶盐 。其盐酸盐熔点167~168℃ ;苦味酸盐熔点185~189℃。5-羟色胺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有些肌体组织当受到某些药物作用时,可以释放出5- 羟色胺,例如一个利血平分子可以使受作用的组织释放出几百个5-羟色胺分子,因而产生利血平的一系列生理作用。
作为自体活性物质,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储存于细胞颗粒内。在刺激因素作用下,5-HT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储存量约占全身的8%。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5-HT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7种5-HT受体亚型。5-HT通过激动不同的5-HT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但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就是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简称SSRIs,百忧解(盐酸氟西汀)的实质,是新一类的效果好而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物。
甘油的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
相对密度(水=1): 1.2633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1
粘度(20℃):1412mPa.s (25℃):945mPa.s
表面张力(20℃) :63.3 mN/m
饱和蒸气压(kPa): 0.4(20℃)
体积膨胀系数/K-1: 0.000615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醚、二硫化碳,苯,油类。 可溶解某些无机物。[1]
结构简式:
CH₂-CH-CH₂
∣ ∣ ∣
OH OH OH
健康危害: 食用对人体无毒。 对眼睛、皮肤没刺激作用。
硝酸银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斜方晶系片状晶体,易溶于水和氨水,硝酸银溶于乙醚和甘油,微溶于无水乙醇,几乎不溶于浓硝酸。其水溶液呈弱酸性。硝酸银溶液由于含有大量银离子,故氧化性较强,并有一定腐蚀性,医学上用于腐蚀增生的肉芽组织,稀溶液用于眼部感染的杀菌剂。熔化后为浅黄色液体,固化后仍为白色。
化学性质
硝酸银遇有机物变灰黑色,分解出银。纯硝酸银对光稳定,但由于一般的产品纯度不够,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加热至440℃时分解成银、氮气、氧气和二氧化氮。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对石蕊呈中性反应,pH约为6。沸点 444℃(分解)。有氧化性。在有机物存在下,见光变灰色或灰黑色。硝酸银能与一系列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或配位反应(见配位化合物)。例如,与硫化氢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银Ag2S沉淀;与铬酸钾[2] 反应,形成红棕色的铬酸银Ag2CrO4沉淀;与磷酸氢二钠反应,形成黄色磷酸银Ag3PO4沉淀;与卤素离子反应,形成卤化银AgX沉淀。还能与碱作用,形成棕黑色氧化银Ag2O沉淀;与草酸根离子作用形成白色草酸银Ag2C2O4沉淀等。硝酸银能与NH3、CN-、SCN-等反应,形成各种配离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