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肝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有何意义
1、血清转氨酶
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受到损害,其肝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受到损害的最灵敏的指标。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时,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氦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白蛋白的水平可能会下降。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哪些肝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肝损害程度
肝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肝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肝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肝功能检查项目: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女兵检查哪些项目
我就简单的讲讲了,根据我哪个时候的体检经验说吧,先是有初检了。比较简单,有身高、体重、视力、外观检查。初检过后 就是复检了,包括初检的内容,还有外科(有无纹身、刀疤);检查有无赤疮。内科(血压、心率、听诊心跳、腹部检查触摸) 五官科(听力测试、视力检查、色盲检查) 还有肝功能检查 包括大、小肝功检查,有X片透视。 还有尿检 告诉你,关键就是不要紧张,要不能会影响血压和心率的,不要吃刺激大的食物 有烟酒啊 要不能影响肝功能 检查,特别要休息好。 祝你成功 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兵。 说实话,如果你有关系 检查只是走过场。
大肝功能包括哪些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基本项目: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肝脏的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功能、酶学指标、脂质代谢功能、肝脏排泄和解毒功能的检测。 肝功能检查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
肝功能检查的标准及意义
1、谷丙转氨酶升高: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
2、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3、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4、γ谷氨酶转肽酶(GGT)的结果分析: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5、胆红素的结果分析:
(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6、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结果分析: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肝功能检查能确定乙肝吗
肝功能有很多项目,一般根据病史和症状等选择一组或几组进行检查,大致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等,这些物质主要是判断患者肝脏是否受损,肝功能是否正常运转,是对肝脏是否发病进行的一个重要判断,并不能检查出有乙肝。
如果肝功能异常,要诊断是否是乙肝引起的,只有做乙肝五项的检查,才可以检测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
乙肝两对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乙肝的方法,是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可是检测出是否感染了乙肝,并能粗略估计感染乙肝的情况。
同时,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意义还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肝功能检查是确定乙肝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病情轻重情况的。通常在乙肝两对半确定为乙肝后,医生都会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肝功能,以确定治疗方案。
而肝功能检查只能检测出肝脏是否受损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可以判断病情轻重情况,所以对于乙肝患者一般都要做肝功能检查,以确诊病情,确定如何治疗。
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有异常时要引起重视,乙肝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复查并根据需要做乙肝两对半等检查,专家还提醒大家,做肝功能检查前一定要空腹,并且前一天晚上不要进食太晚,也不要吃多渣食物。检查发现乙肝时不要太担心,不要病急乱投医,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根据病情积极治疗。
乙肝大三阳患者怀孕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乙肝大三阳怀孕需要做全面的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主要就是检查各项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球蛋白等等。肝功能检查不仅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处于什么阶段,还可以判断乙肝大三阳患者是否能够怀孕生宝宝,一般情况下患者做肝功能检查,是每3个月检查一次。
其次,HBV-DNA检查:乙肝大三阳患者做HBV-DNA检查,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是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数量,病毒是否在复制,患者是否存在有传染以及传染性的强弱。如果通过检查可以显示出乙肝病毒DNA呈现出阳性的话,就说明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性比较强,此时的患者是不可以怀孕的,否则对患者以及宝宝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危害。
最后,乙肝大三阳患者怀孕前还需做B超检查,B超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脏情况,脾脏有没有明显的增大。B超检查需要动态观察才更有意义,即前后几次的肝、胆、脾B超结果相互对比才能发现问题。因此通过B超检查患者的肝脏是否受到损伤,如没有情况发现的话,而且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性不强,患者是可以考虑怀孕的。
肝功能检查指标的意义
1.alt与ast: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40国际单位。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2.alp和ggt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因此,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γ-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工作的标志。酒精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的患者ggt明显升高。
3.白蛋白/球蛋白(a/g)
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在体内起到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敌人)时, 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为20-30 g/l,a/g比值为1.3-2.5。
4.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精液检查临床意义
精液一般检查有助于男性生殖能力和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 鲜红色、淡红色、暗红色或酱油样颜色:见于前列腺和精囊的结核病、肿瘤、结石和炎症。黄色脓样或棕色脓样:见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米汤水样:见于先天性无精囊或精囊液流出管道堵塞。
2.性状 精液稀薄,黏稠度下降,表明精子数量太少或为无精子症。精液不液化,见于前列腺炎。
3.精液量太少(少于2ml)或太多(多于8ml)也不利于生育。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肝功能检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一定没有肝病,另外,肝功能检查中的有些指标缺乏特异性,所以肝功能异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此外,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它不反映肝脏功能,酶的指标只是对肝细胞完整性的估计。
总之,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
最后,专家提醒做肝功能检查时应注意,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对于初次检查肝功能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一天最好禁酒类。肝功能检查多项内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如饮酒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进食油腻食物后可以使血脂增高等。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分析
人体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00-120天,当红细胞死亡后就会变成间接胆红素,再经过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最终组成胆汁经过胆道排出体外。当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时都会影响胆红素的排出。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胆红素含量就能体现出来,一般正常的胆红素含量为:TBILI(总胆红素)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当胆红素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时候,临床上可以考虑是由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内出血等原因引起的。
肝细胞中的血清酶基本包括: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血液中的血清酶会随之升高,这些酶的数值正好反映了相应的病理症状。ALT和AST的数值变化就能敏感地反映出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而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之一。
人体血液中含有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是由肝脏制造生产的,如果肝脏代谢功能出现紊乱白蛋白便会随之减少,反之人体免疫器官制造出来的免疫球蛋白G便会随之增加来维持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我们常见的腹水便是由于白蛋白减少,血管内渗透压降低后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症状。所以血液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凝血酶原时间(PT)的各项数值真实的反映出肝功能代谢正常与否(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症都会使白蛋白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的延长体现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一但血液中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某些部位或器官就会出现出血、淤血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检查的时候,白蛋白(ALB)与免疫球蛋白G的比值,即A/G指标的变化是反映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A/G比值为1.5~2.5,如果肝炎程度加重,A/G比值会随之降低,当A/G比值低于1的时候,预示着肝脏发生了实质性的损害,一般预后就会很差。
肝功能检查能反映出哪些问题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肝脏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因此肝功能检查种类繁多,医生常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肝功能项目来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包括血液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红素)、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
但是肝功能检查也不是万能的,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肝功能检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一定没有肝病,另外,肝功能检查中的有些指标缺乏特异性,所以肝功能异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此外,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它不反映肝脏功能,酶的指标只是对肝细胞完整性的估计.
总之,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