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的注意事项 攻下冷积
温脾汤的注意事项 攻下冷积
温脾汤中的干姜、附子、甘草等都属于温热性药材,但加入大黄、芒硝是取其泻下除积,加人参、当归是取其益气养血。因此本方对于热实里结、津伤便秘等症状还能当用寒下剂。
皮肤过敏能吃大黄吗
对于皮肤过敏患者而言如何治好皮肤过敏是大家很关注的一个话题之一,因为一旦患上皮肤病,有可能是暂时性、也有可能会是慢性皮肤过敏。皮肤过敏虽然不是重大疾病,但是却难以治愈,因为导致皮肤过敏的原因有多种:食物过敏、环境过敏、季节过敏、花粉过敏等等。
日常生活中想要有效预防过敏现象的发生,首先要从饮食上控制,皮肤过敏患者应该少食或禁食辛辣刺激食品、少食煎炸食品、同时戒烟戒酒等。大黄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功效,那么皮肤过敏患者能否食用大黄呢?一起看看下文关于大黄的功效简介。
1、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2、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3、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病人腹痛中医辨证论治是关键
1、寒滞胃肠型腹痛:
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淡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为主。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型腹痛:
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苔白,脉弦紧。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为主。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型腹痛:
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清热泻火、攻下里实为主。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型腹痛:
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清热、化湿、行滞为主。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型腹痛: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消食导滞为主。保和丸加麦芽、鸡内金等。
6、肠道气滞型腹痛:
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理气止痛为主。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型腹痛:
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型腹痛:
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化瘀、清热、止痛为主。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9、虫积肠道型腹痛:
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按之腹软,或可触及条索状虫团,胃脘嘈杂,或嗜食、吐涎,脉浮洪或乍大乍小。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安蛔止痛为主。乌梅丸加减。
10、脾胃虚寒型腹痛: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治疗此型腹痛主要以温补脾胃为主。理中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味。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虚型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型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3.阴虚型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4.阳虚型
症状: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若老年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若肾阳不足,尚可用肾气丸。还可辨证选用理中丸、四神丸、右归丸等。
宝宝积食的危害
宝宝积食问题不可小觑,因为孩子食积、虫积乃百病之源,在治疗婴幼儿童疾病时,应首先排除食积、虫积病因才能事半功倍!积食因宝宝饮食过快过多,暴食暴饮、多食生冷、肥甘食品等所引起,它给宝宝的身体带来的危害并非一两天的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消化系统。而其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 、胃积热攻到肝,舌苔黄厚燥,引起情绪急噪,好动,晚上12点到4点轻者不睡觉,重者哭闹,恶心不想吃饭,只吃生冷零食;
2、胃积热攻到脾,舌苔白厚,引起脾虚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3、胃积热攻到肠,舌首黑燥,引起腹涨,形成肠痉孪、痢疾、下垂;
4、胃积热攻到肺引起易感冒,咳嗽、气喘造成过敏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抵抗力差:
5、胃积热攻到心,引起舌尖边红燥、花舌苔、口腔溃疡;
6、食积攻到肾,舌答光滑,头发焦黄,打溜,面口无光泽,体制消瘦,多汗乏离,身体娇小;
便秘如何缓解
1、气虚型便秘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黄芪汤。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润肠丸。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3、阳虚型便秘
症状: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济川煎。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若老年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若肾阳不足,尚可用肾气丸。还可辨证选用理中丸、四神丸、右归丸等。
腹痛的治疗方法
1.寒滞胃肠证: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证: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苔白,脉弦紧。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证: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清热泻火、攻下里实。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证: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行滞。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矢气臭如败卵,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消食导滞。保和丸加麦芽、鸡内金等。
6.肠道气滞证: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理气止痛。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证: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证: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化瘀清热止痛。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9.虫积肠道证: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按之腹软,或可触及条索状虫团,胃脘嘈杂,或嗜食、吐涎,脉浮洪或乍大乍小。安蛔止痛。乌梅丸加减。
10.脾胃虚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温补脾胃。理中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味。
常用止痛中药:木香、香附、台乌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腹痛的治疗方法
腹痛是很常见的症状,而引起这种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有的腹痛是因为有寄生虫引起的,而有的腹痛则是因为腹部受凉引起的。腹痛较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忍忍就算了,或者吃一点止痛药。而较严重时,如果吃止痛药还是没有效果,那么就要立刻进院治疗了,因为严重的话可导致休克。针对引起腹痛的不同因素类型,中西医治疗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腹痛中医治疗方法
1.寒滞胃肠证: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证: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苔白,脉弦紧。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证: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清热泻火、攻下里实。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证: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行滞。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矢气臭如败卵,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消食导滞。保和丸加麦芽、鸡内金等。
6.肠道气滞证: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理气止痛。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证: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证: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化瘀清热止痛。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9.虫积肠道证: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按之腹软,或可触及条索状虫团,胃脘嘈杂,或嗜食、吐涎,脉浮洪或乍大乍小。安蛔止痛。乌梅丸加减。
10.脾胃虚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温补脾胃。理中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味。
常用止痛中药:木香、香附、台乌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虽然腹痛有很多治疗方法,但大家不要随便选用一种方法,或为选取哪种方法而感到困惑。因为引起腹痛是有不同因素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再听医生的分析和建议来选取的。盲目的治疗对病情不但无效,还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补脾阳
温脾汤中含有干姜、附子、甘草等多味中药材,而这些中药材性属温热,能起到温脾祛寒的作用,适用于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所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手足不温、苔白等情况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若腹中冷痛的话,还能加肉桂、吴茱萸等药材增强其祛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