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一)洋地黄引起者
1、立即停用洋地黄;
2、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同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避免出现高血钾;
3、已有高血钾或不以氯化钾者,可选用普萘洛尔、苯妥英、普鲁卡因胺与奎尼丁。心室率不快者,仅需停用洋地黄。
(二)非洋地黄引起者
1、口服或静脉注射洋地黄;
2、如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可应用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2.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p波与窦性不同,PR间期延长。根据治疗目的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1)治疗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①食管心房调搏;②药物治疗。
(2)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通常无效。
(3)对反复发作的IART 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发作或使发作时心室率不致过快,以减轻症状。
(4)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若必须长期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器。
(5)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在90%以上。多数成功靶点位于心房后或间隔部,尤其是在近瓣环的间隔部。
3.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亦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慢性阻塞型肺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低血钾。
心电图:①三种以上P波,PR间期各不同②心房率100-130次/分③多数P波能下传心室,部分P波过早而受阻,心室律不规则。
治疗针对原发病。维拉帕米和胺碘酮可能有效。补钾补镁可抑制发作。
孕妇心跳过快怎么回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女性在怀孕期间,身体都是非常脆弱的,容易生病,所以生活中要及其的注意身体状况。最近,有很多孕妇反应,自己的心跳非常的快,对此孕妇都非常担心,害怕对宝宝造成影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孕妇心跳过快是怎么回事。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起搏和传导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动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 60 ─ 100次,假如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非凡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服下列药物,如心得安,每次10毫克,一日3次,但对哮喘、心力衰竭、低血压患者及孕妇禁用;安定,每次2.5-5毫克,一日3次;针刺内关、合谷、神门等穴有一定效果。
阵发性心动过速不是由窦房结发动的,而是由异位起搏点(指心房、心室及心房与心室交界区的某些组织)发动的。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在的部位,又把阵发性心动过速分为三种:由心房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房性心动过速;由心房与心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常不易在心电图上分辨清楚,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为我们介绍的心跳过快的原因,所以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孕期,心跳过快是正常的。平时我们只需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有特殊情况,就需要马上去医院救治。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
房性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大约有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三种。自律性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被称为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见于一些心脏病患者,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此外,肺栓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三尖瓣狭窄与反流等导致心房扩大,亦可出现房扑。其他病因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心包炎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能根治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能不能根治,用什么办法治疗室上速,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让病人很难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在小儿少见的心房纤颤。多数情况下,医生可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通过300-1000千赫的高频正弦交流电射频能量消融、阻断导致心律失常的最关键部位,从而根治心律失常。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便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痛苦。射频电流通过组织产生阻抗热,将造成局部不可逆损伤-凝固性坏死。这种小范围心肌坏死不会影响心功能,却能消除心肌局部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通路。具有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大多数病人一次手术即可终生根治。
房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症状
一、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②心房刺激不能诱发、拖带和终止心动过速,但(不总是)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③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可出现温醒(warm-up)与冷却(cool-down)现象;异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④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甚至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⑤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腺苷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二、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②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③出现房室结传导阻滞不影响心动过速的存在;④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⑤心房心内膜标测及起搏可判断折返环的部位、激动方向与顺序。
三、触发活动引起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动过速的 p 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不同于窦性心律;②心房程序刺激和分级刺激能诱发心动过速,且不依赖于房内传导和房室结传导的延缓;③起搏周长、期前刺激的配对间期直接与房速开始的间期和心动过速开始的周长有关,具有刺激周长依赖的特点;④心动过速发生前,单相动作电位上有明显的延迟后除极波;⑤心房刺激能终止或超速抑制心动过速;⑥部分心动过速能被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静脉注射腺苷所终止。
什么是窦性心律过速
窦性心律过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对于窦性心律不齐又有多少的了解呢,心律不齐的症状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窦性心律过速呢,也是就是指的我们的人的窦房结的跳动速度超过了每分钟一百次,而且常常会在每分钟一百一十次到一百六十词之间。
鉴别诊断
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
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对于阵发性的窦性心律过速的频率常常会在一百到一百八十次每分钟这样,大多数是情况是在每分钟一百六十次这样的情况下。
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窦性心动过速如何诊断
第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非常容易让人混淆,因为这两种疾病在p波频率上有一些重叠现象。因此,两者看起来比较相似,我们要提前对两种疾病的现象和一些症状做提前了解,分别两种疾病的不同。
第二,频率不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波频率每分钟为100到180次,而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大多数频率为每分钟140以下,并且窦性心动过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日常的情绪,进食,卧床休息,哪怕呼吸也会受影响,而前者不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影响。
第三,发作时间。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在发病时的发作发作一般为突然发作,然后最后就会突然的终止。但是窦性心动却有些不同,在发作时是逐渐发生的,停止也是逐渐停止的。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来。
第四,规律不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频率之间会有绝对的规律,但是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疾病在这个期间会有轻度的不规则,不像前者一样没有规律。一定要提前对这两种疾病各种不同做一些了解,以免在治疗时发生错误的治疗。
第五,出现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在发作前后都会出现一个症状,就是常有房性期前会有收缩出现。而窦性心动过速没有房性期前收缩的现象。这两种疾病p波的频率有点相似,但是他们的不同还是有很多的,要仔细对他们有一个了解去仔细的辨别。
出现了心律失常会是心肌炎吗
心肌炎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心肌疾病,常见症状为心律失常、胸闷、胸痛、乏力等。许多年轻人出现心律失常时就会怀疑是否是患了心肌炎,其实心律失常可以由于多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不仅仅是心肌炎,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年轻人出现的心律失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多数是由于紧张、焦虑、精神压力大、劳累、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浓咖啡而引起的,只有少部分是由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而引起的。患者不用过分担心、害怕,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就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
临床上发现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于心律失常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可以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等。心肌炎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交界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多种类型心律失常。但除了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心动过速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肾血流量降低8%,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10%;房性心动过速时肾血流量降低18%;快速型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降低20%;室性心动过速则可减低60%,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34%,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窦性心律过速鉴别诊断
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
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对于阵发性的窦性心律过速的频率常常会在一百到一百八十次每分钟这样,大多数是情况是在每分钟一百六十次这样的情况下。
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5)阵发性的窦性心律过速会在发作之前出现房性期前的收缩情况,而很多窦性心动过速则是没有这样的情况的。
(6)用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被终止或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可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减慢,不可能突然被终止;而停止压迫时,又可恢复到原有较快水平。
窦性心动过速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在P波频率上有重叠现象,故易造成两者鉴别的困难。其鉴别主要靠心电图。下列几点可助鉴别: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的P波不同。
(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为100~180次/min,大多在160次/min左右。而窦性心动过速的P波频率多在140次/min以下,很少超过150次/min。并易受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卧床、休息、呼吸(深吸气使心率加快、深呼气可使心率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终止时有代偿间歇。而窦性心动过速是逐渐发生的,并且逐渐终止,终止时无代偿间歇。
(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P间期绝对规律,而窦性心动过速时,P-P间期常有轻度不规则。
(5)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常有房性期前收缩出现,而窦性心动过速则无房性期前收缩。
(6)用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不能被终止但可诱发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则可被终止或诱发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可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减慢,不可能突然被终止;而停止压迫时,又可恢复到原有较快水平。
2.窦性心动过速时出现的ST-T改变与冠心病时ST-T改变的鉴别窦性心动过速时可表现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T-P段缩短,使P波与其前的T波重叠,此时不能将T-P段作为等电位线,去判断ST是否降低。窦性心动过速时由于PⅡ、Ⅲ较高尖,其P波的复极波(Ta)亦较明显,其后段可延伸到ST段上,引起ST段降低,主要表现在Ⅱ、Ⅲ导联上。冠心病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相对性供血不足,导致ST段降低及T波改变。有些患者在窦性心动过速后ST-T的改变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所以在窦性心动过速时不能单纯依据ST-T的改变去诊断冠心病,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