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细菌感染性腹泻注意什么
宝宝细菌感染性腹泻注意什么
遇到孩子出现腹泻时,一定要在1~2小时内将留取的大便标本送到医院检查,如果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和白细胞都超过每高倍视野15~20个以上才应考虑为细菌感染。只有细菌感染时,才应考虑口服抗生素。如果每高倍视野仅几个红细胞或白细胞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或只是轻微细菌感染,不需考虑口服抗生素,可以服用活性益生菌。
在确定细菌感染前,“必须”进行大便培养。由于大便培养需要至少3天才能得到结果,因此可先用抗生素,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在考虑继续、停止或更换抗生素。
另外,如果孩子得了细菌性肠炎,停止使用抗生素的时机不是根据大便颜色和性状。若开始使用抗生素,就应连续使用至少5~7天,然后再次化验大便,如果化验结果正常可以停药,否则需要继续服用直到检测正常为止。千万别见好就收,造成慢性肠炎、细菌耐药。
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致病细菌,同时也可杀灭对人体有益的肠道益菌。所以,细菌性肠炎时除了服用抗生素外,还需服用肠道卫士-乐活原素益生菌粉。但抗生素与益生菌服用应间隔至少2小时。这样可避免抗生素与益生菌间作用的相互抵消。其实,益生菌本身也可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存并抵销部分病毒对治疗也有帮助。
若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高热不退、极度疲惫、甚至休克前期表现,使用抗生素的途径还是口服。口服抗生素,进入肠道快,作用也及时。不要迷信静脉输注抗生素。再有,不要使用止泻药!早些排除细菌和毒素,疾病好转会更快,必要时还需要多吃一些益生菌粉。
预防感染性腹泻的方法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小肠每天吸收7~8L水,大肠每天吸收400— 1000ml水,当肠道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肠道的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肠道不能正常的吸收水分以及电解质,所以发生腹泻。
(1)细菌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能引起腹泻的细菌有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等。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叫病毒性腹泻。能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等。
(3)真菌性腹泻是指由真菌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能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
(4)会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有肠贾第鞭毛虫、小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和环孢子虫等,他们是儿童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因。
感染性腹泻虽然病原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感染性腹泻是摄入不洁食物(如凉菜、变质的虾蟹、饮料等)和水,导致细菌或病毒污染,再加上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病从口入,容易在幼托、学校等出现暴发。如宝宝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应立即送到医院就诊,自行买药容易出现误诊吃错药的情况。应借助专业方法查明病因,控制疾病的蔓延。对于患病小儿,要防止出现脱水症状,补液非常重要,同时要适当改善其胃肠道功能,减轻腹泻程度。
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1、母乳性腹泻
母乳喂养引起腹泻,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较高,该物质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引起母乳性腹泻也可能是小儿对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出现母乳性腹泻的时候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婴儿机体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会逐渐发育成熟,酶活性增加,就能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随着增加辅食逐渐好转。
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3、腹部受凉
四个月大的宝宝因为抵抗力很弱,所以容易在睡觉的时候腹部受凉,而宝宝腹部受凉则就会导致宝宝出现拉肚子状况。
4、细菌感染
父母还要考虑4个月宝宝拉肚子是否是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
宝宝细菌性腹泻怎么办
几乎每个宝宝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腹泻,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所以,它是宝宝们最容易患的“小儿四病”之一。宝宝上吐下泻时,妈咪们的心里都很着急,恨不能让宝宝快快地好起来!于是,一股脑儿地给服用各种药。
然而,宝宝非但不见好,反而越来越止不住地泻,甚至拖至几个月不愈,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宝宝平安健康长大,妈咪对宝宝腹泻病的防治及护理应该多多了解——
何谓宝宝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
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
为何宝宝容易发生腹泻?
缘由1 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所以,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然而,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因此,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
缘由2 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如对添加的离乳食品不适应、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断奶;或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加快了肠蠕动、天太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及秋天温差大、小肚子易受凉等,都可引起腹泻。
缘由3 由于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泻;宝宝因抵抗力较低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时,也常可引起腹泻。
夏日严防宝宝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
炎炎夏日,是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小儿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过期变质的食品是引发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原因,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约占10-15%。作为父母和儿科医生,应该熟悉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致病菌与预防方法。
常见致病菌及临床表现
夏季引起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等。因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食物构成、人员易感性等因素的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流行病的发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大肠杆菌性肠炎 吃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肉食、海产品、自来水、冷饮、水果、乳制品等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黄色蛋花样便、量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甚至出现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与菌痢相似。 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饮水而经口传染,还可通过手、苍蝇而传播。通常起病急剧,先是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耶尔细菌性肠炎 也叫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广泛于牛奶、肉类、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零下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耶尔细菌性肠炎和普通肠炎症状相似,但腹痛、腹泻更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食品种类多,包括肉、鱼、蛋及其制品。此外,剩饭、糯米糕及凉粉等米面制品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时有报道。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有腥臭味,水样,黄或暗绿色,粘液较少,少数有血便。常有中毒症状如发热,呕吐等。预防金葡菌应在低温及通风环境下储存食品,隔顿食物食用前需彻底加热。金葡菌较为耐热,需80℃加热30分钟才能被杀死。
如何防治细菌性腹泻
治疗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必须的。预防,除了避免“病从口入”之外,加强免疫力及建立肠道菌群平衡也是抵御致病菌侵袭的一种方法。益生菌制剂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利用占位效应及生物活性物质来抑制致病菌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益生菌对已经发生的腹泻还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研究证明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双岐杆菌、蒙脱石散、山莨菪碱三者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较常规疗法的有效率明显提高。Heplant好高益生菌粉,每袋产品中添加 80 亿活性益生菌,采用微囊专利保护,快速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会损伤有益菌群,使人体体内的菌群失调,容易导致腹泻和便秘,并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宝宝爱吃饭,麻麻少担心。
宝宝细菌感染性腹泻及时补液很关键
小儿急性腹泻又称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大多数急性腹泻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病儿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三次,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或脓血样,有时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病儿体内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而可发生脱水。脱水时常表现为尿少,眼窝凹陷,哭无泪,皮肤干燥和体重下降,严重的出现嗜睡、烦躁等。年轻的家长看见孩子腹泻,往往不知所措,没有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以预防脱水。要知道,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
那么,如何给病儿补液呢?近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世界各国推荐了一种口服补液盐(即ors),这是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一种有效药物。1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治疗脱水的有效率达95%以上。近年我国推广ors的同时,发现米汤电解质溶液与ors在治疗和预防小儿腹泻脱水上具有同等的效果。这种传统补液疗法方便简单,经济实惠,补
液的口味也不错,病儿乐意接受。常用的米汤电解质溶液有两种。第一种称优质ors,它是由炒米粉50克,氯化钠(食盐)3。5克,碳酸氢钠(小苏打)2。5克和氯化钾1。5克配制而成。如果没有氯化钾,可用菜水或萝卜汤代替,病儿服用前加温开水1000毫升。第二组称方便ors,由炒米粉25克,加水500毫升,煮沸7~10分钟,冷却后加食盐2克而成,也可以在煮大米饭时用滤过米汤500毫升加食盐2克。米汤电解质溶液与ors的根本不同点是前者用50克炒米分代替了后者配方中的20克葡萄糖。经测定50克大米粉含蛋白质4。35克,水解后产生35克葡萄糖,超过了ors中的20克葡萄糖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另外米汤为低渗性溶液,可减少发生渗透性腹泻的危险。所以,用米汤电解质溶液治脱水比ors更佳。米汤电解质溶液的具体用量是根据小儿脱水程度和体重来计算的。一般轻、中度脱水,每公斤体重应补充50~100毫升,开始时每次喝5~10毫升(相当于2~4小匙)为宜,每隔3~5分钟喂一次,少量每次口服可防止发生呕吐。倘若病儿发生呕吐,家长也不必紧张,应继续给病儿服用,力争在6~8小时内服完。以后根据腹泻程度继续服用,直到脱水完全纠正为止。预防小儿脱水,应于腹泻开始时不补充米汤电解质溶液,每公斤体重按 20~40毫升计算,在6~8小时内服完。一般而言,病儿在服用米汤电解质溶液期间不必禁食,但三餐中的进食量可适当减少,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母乳喂养儿应继续哺乳或适当缩短哺乳时间。
在配制和给病儿服用米汤电解质溶液时,家长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保证盛装米汤容器(瓶、杯、碗匙等),清洁卫生,最好煮沸后应用。
二、应用微火炒米粉,至米粉稍稍变黄碳化后煮成米汤即可,这样容易消化。
三、密切注意孩子的病情,如腹泻不止,尿少,眼眶凹陷,精神不佳,应立即去医院救治,以免耽误病情发生危险!
四、应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宝宝消化不良大便症状有什么
轻度腹泻:宝宝由于消化不良大便每天约3~10次,黄色或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尔有恶心呕吐。宝宝精神状态好,体重轻度下降,体温大多正常,偶有低热,无明显脱水症状。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因为进食不当造成婴儿消化不良或者着凉所导致的非细菌感染性的腹泻。中重度腹泻:除了与细菌感染有关外,可能是轻度腹泻加重所致。如果宝宝排便频繁,每日便便十次至数十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上述这些情况都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多次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所致。
生理性腹泻:有些宝宝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会在喂奶后24小时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块或少量粘液。除腹泻外,婴儿消化不良无其它异常情况,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体重按正常速率增加,无脱水表现,大便化验无异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泻可能是对新食物不适应,一般出现在奶粉的转换或者饮食不当等。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只要您悉心照顾,加之宝宝对转奶或饮食的逐渐适应,宝宝的便便就会好转的。
夏季腹泻用药要三防
防滥用抗菌药
急性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抗菌药只是针对细菌感染,所以对非感染性腹泻根本不必使用抗菌药,多数患者可在一至两天内自愈。即使是感染性腹泻,也有一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非细菌感染,抗菌药当然也不会有效。对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也不是普通抗菌药就能治疗,必须经医生根据化验结果选择正确药物对症施治。
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指出,90%的腹泻无需抗菌药。滥用抗菌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延长病期,甚至还会增加细菌耐药性,为今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小儿、老人以及有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疾病的特殊人群一旦发生腹泻,更需谨慎用药。
防乱用止泻药和止痛药
感染性腹泻实际上是人体将部分病菌、毒素及坏死细胞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果一出现腹泻,便乱用止泻药,将可能使这些毒素、病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此外,止泻、止痛也只是暂时改善症状,并没有去除病因,因而也易掩盖真实病情,给诊治带来困难。对青光眼患者,乱用止痛药甚至会加重病情,带来较严重后果。
防稍好转就减药停药
有的腹泻患者根据症状服药,病情稍见好转就减药、停药。这很容易造成病情复发,或使腹泻由急性转为慢性,大大增加治疗难度。即使腹泻症状全部消失,一般也应继续用药两至三天,有条件者还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全部正常后方可停药。
三个月宝宝拉稀怎么办呢
一、病毒引起
如果宝宝拉肚子被确诊是轮状病毒引起的,可以服用一些微生态制剂,调理胃肠道的菌群,比如妈咪爱、双歧杆菌、金双歧等,另外,家长要给孩子多补水,避免孩子脱水。
二、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性腹泻与病毒感染性腹泻一样,都是小儿的常见消化道疾病,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属等。细菌性腹泻就可能用到抗生素治疗,但是家长在家里也不要给孩子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医生对患儿抗生素的使用,都精确到要计算对应多少公斤甚至多少克的体重。
腹泻是什么意思
腹泻是什么意思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2、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腹泻是什么引起的
1、感染性炎症
病毒感染:按发病率高低顺序分别为:轮状病毒(其中包括A组轮状病毒、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埃可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嵌杯样病毒、Norwalk因子以及其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等。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泻十分常见,呈全球性分布,如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感染、霍乱、副溶血弧菌感染、弯曲菌感染、溃疡性肠结核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胃肠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