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玩具怎么消毒 木质、塑料类玩具
手足口病玩具怎么消毒 木质、塑料类玩具
木质、塑料类的玩具,可以使用玩具专用消毒液消毒,但要注意消毒后要用清水将消毒液彻底清洗,以免手足口病病毒还有残留对宝宝造成伤害,另外对于可允许高温煮沸的塑料类玩具也可以进行煮沸20分钟的消毒措施来消毒。
手足口病消毒方法有哪些
家中出现手足口病儿童时,应适当隔离。患儿的餐具、玩具、日用品、排泄物等需进行消毒。由于肠道病毒在50℃时即可被迅速灭活,并对紫外线、干燥等很敏感,因此对部分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或煮沸消毒。
★ 隔离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 排泄物消毒: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成形粪便可用浓度为50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2小时。
★ 餐具消毒:煮沸20分钟,或用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 生活用品、玩具消毒:煮沸20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或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擦拭消毒,作用1小时,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有条件者可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 患者衣物消毒:清洗后煮沸或于阳光下暴晒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容易使有色衣物退色。
★ 门把手、床等家具消毒:可用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 空气消毒: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在无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
★ 生活污水消毒:用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2小时。
★ 垃圾消毒处理:用1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2小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消毒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各种不同样的生活物品,餐具,衣物等等进行消毒才能有效的避免患上手足口病,儿童的体质要虚弱,患上手足口病的几率会大大的增加,所以要注意这些,饮食习惯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患上疾病。
春季儿童小心传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手足口病,妈妈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1、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 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手足口病病毒存活多久 家居中手足口病病毒消毒措施
家居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紫外线、漂白粉、甲醛、碘伏、高温水煮的方式杀死手足口病毒,具体措施如下:
宝宝的奶瓶、餐具,用前用沸开水浸泡20—30分钟或煮沸3分钟,提前消毒,避免有手足口病病毒遗留在餐具上面,防止传染病毒。
对于宝宝玩耍的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或漂白粉泡个30分钟,把病毒杀干净,防止宝宝在玩玩具的时候,通过手吃东西或直接咬玩具的行为,感染上病毒。
另外宝宝的毛巾、尿布、衣物、被子等都要经常换洗,尤其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要把这些衣物放到太阳底下暴晒一遍,利用这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手足口病病毒可是杠杠的。
家里的地面、台面等宝宝经常碰的地方,每周用消毒水或者漂白粉进行擦拭。尤其像厨房、卫生间这些卫生重灾区,更要重点对待。
对患儿污染的衣物、玩具、餐具桌椅、枕头被褥等可使用含氯的消毒剂,例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照上面的使用说明每天进行清洗。
患儿产生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可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同时要消毒便盆,而粪便则可用消毒剂或石灰消毒后倒入厕所。
塑料玩具对宝宝有什么危害
第一、塑料玩具有毒吗
劣质的塑料玩具是有毒性的。国《健康报》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分别发表了“谨防塑料玩具中毒”及“改进吹塑玩具生产工艺”等文章,提出要教育儿童正确使用塑料玩具,并呼吁有关工厂改革生产工艺,有毒元素不得超过规定量。
劣质塑料玩具里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造成生殖器畸形。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和饮食进入体内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致癌、生殖毒性以及致诱变。它可用作塑料玩具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材料中,可以使聚氯乙烯材料由硬塑胶变成有弹性的软塑胶,起到增塑剂的作用,被普遍应用于医用血袋及胶管、玩具、食品接触材料等多种产品中。
第二、玩具进热水“烫出”塑化剂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兆阁告诉记者,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它的柔韧性变强。欧美研究机构发现,塑化剂可能干扰破坏儿童原有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及功能,使男性雌性化或令女童增加性早熟风险。塑化剂遇上热水等会加速分子运动,迅速挥发出来。若儿童洗澡时将这类玩具放进口中,更会直接摄入塑化剂。
第三、对宝宝有毒物品:塑料玩具
劣质塑料玩具里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造成生殖器畸形。
替代方案:尽量给宝宝选用一些木质玩具。
手足口病玩具怎么消毒 布艺/绒毛类的玩具
布艺/绒毛类玩具,其实跟衣物的材料差不多,家长在消毒的时候可以选择用跟手足口病宝宝衣物清洁消毒一样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即将布艺/绒毛类的玩具放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或煮沸20分钟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必要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手足口病玩具怎么消毒 啃咬型玩具
啃咬型玩具是为了锻炼宝宝的咬肌,帮助宝宝牙齿发育,缓解长牙痒痒的一类型玩具,这类玩具在手足口病期间消毒可参照日常消毒方法进行即可,例如:像牙胶、摇铃这些宝宝经常啃咬的玩具,在手足口病高发期,最好每天都水煮20分钟进行消毒。
小儿手足口病怎么传染 成人会携带手足口病病毒传染给孩子
小儿手足口病传染给大人一般不会发病,但大人携带手足口病的病毒后,通过与孩子亲热或不洗手给孩子喂食等很容易导致孩子感染发病。
1、回家后换身衣服、洗洗手后再与孩子亲热。
2、孩子进食时,不要让孩子边玩边吃、不要边吹边喂、更不要将食物咬碎嚼烂吐出再喂给孩子。
3、成人不要给孩子进食不干净食物和水,定期给孩子的玩具、餐具消毒。
4、给孩子换尿布后要洗干净手并处理好孩子的大小便等。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即将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要切实加强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各项工作。
一、对抗手足口病,父母应该掌握的四个基本点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
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一次。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2、密切观察孩子,警惕重症病例
对于发热的患儿,家长要及时送各大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求诊。对于发热伴皮疹的孩子,更要警惕手足口病。另,既往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仍有可能再次被传染,父母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3、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内,应进行隔离。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接触患儿及其物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患儿吃剩的食物,切不可再食用。
患儿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污染的玩具、桌椅、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消毒。
二、防控手足口病,托幼机构不可忽视的四个重点
1、落实晨检
每日进行晨检,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或居家观察等措施。对缺勤的孩子,托幼机构应电话问询家长,查明缺勤原因并进行登记报告。
2、掌握正确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3、明确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即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把握好停课原则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手足口病疱疹高发期是什么时候
如今手足口病疫情在一些地区抬头,专家提醒家长,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儿童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都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但以柯萨奇CA16型病毒与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该病每年5-7月为高发期,在高发期到来前,99温馨提醒家长,除了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让孩子勤洗手、勤通风、及时晾晒衣被外,流行时期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尽量让孩子喝开水、吃熟食。
同时,定期给孩子的玩具、用具、餐具消毒也是很必要的,消毒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使用消毒剂每天擦拭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的表面,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儿童的奶瓶、奶嘴、餐具、毛巾等物品,煮沸3分钟即可杀灭病毒。
手足口病四个月有吗 哪种情况下四个月宝宝会有手足口病
例如家中大宝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然后和四个月大的二宝玩,就很容易导致二宝得手足口病;其次大人在手足口病高峰期出门在外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然后回家没有洗手、消毒就抱了或亲了四个月大的宝宝,导致宝宝感染了手足口病。
另外,四个月大的宝宝以奶瓶、奶嘴、奶粉等为常用食物,如果这些东西上沾上了手足口病病毒,就会把并从口入,引发手足口病。
最后容易被家长们忽视的一点是,四个月大的宝宝在家中或医院接触了带有手足口病病毒的东西,如:大宝感染了手足口病,家长的地面、墙壁、厕所、玩具等都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如没有做好的,很容易把手足口病传染给小宝。
手足口病的常规处置措施
1、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 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如果宝宝已经确定患了手足口,妈妈们在进行家庭护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手足口病治疗上以清热泻火利湿为治疗原则,可根据小儿的临床表现而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