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乙脑减毒疫苗注意事项

乙脑减毒疫苗注意事项

1、认真、仔细检查疫苗的质量,若液体疫苗有变色、混浊、冻结、异物,均不得使用。

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3、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 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4、应备有1‰的肾上腺素,以备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急救用。

5、患中耳炎、急性传染病、活动性结核及肝、肾、心等疾病,癫痫、有过敏史或体质衰弱者,先天性免 疫缺陷者, 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这是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 需特别注意的。

6、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 但一般不超过2天 , 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宝宝疫苗时间表

宝宝在出生后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次数、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般医院会给家长一个疫苗注射的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清楚这些内容,因此爸妈们一定要按照时间表来给宝宝打针,不要漏掉这些必须接种的疫苗,以免给宝宝健康带来威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宝宝需要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表吧。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一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第一次),预防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第二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第三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二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三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第三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第一次),预防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第一次),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第二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第一次,与前剂间隔6-12个月),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第四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6岁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第二次),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第三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减毒疫苗是什么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疫苗并不属于计划免疫范畴,而属于群众自愿自费注射。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夏秋季流行经蚊子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潜伏期为5-15天,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严重者高达39℃-40℃。几天后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受影响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恢复期: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约10%-20%左右。部分病人(约30%左右)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

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接种乙脑减毒疫苗的注意事项

1、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接种前应询问量否有过敏史。

3、认真、仔细检查疫苗的质量,若液体疫苗有混浊、变色、异物、曾经冻结,均不得使用。

4、应备有1‰的肾上腺素,以备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急救用。

5、液体疫苗临用前,每5毫升疫苗中加入0.1毫升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混匀后可把疫苗中的甲醛中和掉,能减轻注射疫苗时产生的疼痛。

6、接种乙脑疫苗一般无反应,个别有发热、头晕等症状。如有皮疹者应注意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

乙脑减毒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疫苗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2种,注射乙脑疫苗后,一般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一般注射乙脑疫苗就是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两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是有区别的。

1、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

2、乙脑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乙脑减毒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减毒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乙脑减毒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值得注意的是,乙脑疫苗接种时间要根据接种疫苗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异,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刚刚我们已经了解过乙脑减毒接种时间,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6月龄-10周岁儿童和自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减毒疫苗是什么

“乙脑减毒疫苗”这个词在你眼里,也许还比较陌生。它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接下来我们来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下乙脑减毒疫苗的基本信息。

乙脑减毒疫苗,主要适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减毒疫苗系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量明胶、蔗糖保护剂冻干制成。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

接种乙脑减毒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什么是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乙脑疫苗根据对病毒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但免疫原性较减毒疫苗差,乙脑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较差但免疫源性好。

打乙脑疫苗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接种时间

乙脑的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12岁的儿童,也适用于学生和部队士兵。全程接种乙脑灭活疫苗需要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分别在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乙脑减毒疫苗不良反应

1、全身反应

首先表现为发烧.轻度为37—37.5℃,中度为37.6—38.5℃,39℃以上为重度发热.除此之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局部反应

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超过5CM为严重反映,这时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紫药水。

相关推荐

流行性乙型脑炎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抓好灭蚊、人群免疫及动物宿主的管理。 1.灭蚊 是预防乙脑和控制本病流行的一项根本措施。要消灭蚊虫的滋生地,冬春季以灭越冬蚊为主,春季以清除滋生地与消灭早代幼虫为主,夏秋季以灭成蚊为主,同时注意消灭幼虫,灭蚊应贯彻“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喷药灭蚊能起到有效作用,可灭成蚊、孑孓及虫卵。此外,应使用蚊帐、搽用防蚊剂及蚊香、灭蚊器等防蚊措施。 2.人群免疫 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目前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疫苗有三种:鼠脑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和细胞培养疫苗。 鼠脑灭活疫苗

打麻风疫苗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需暂时不宜接种

如果已经在三个月内有接种过免疫球蛋白者暂时不宜进行麻风疫苗的接种;或是经气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疫苗者(如乙脑、水痘等)应至少间隔一个月再接种。

接种了问题疫苗的人怎么办? 疫苗失效与疫苗的温度敏感性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归纳过各种疫苗的温度敏感性,根据这个归纳,此次有问题的疫苗的温度敏感性是这样的: 1.对热很敏感的有水痘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有些敏感的有腮腺炎疫苗、轮状病疫苗; 不敏感的有口服轮状病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脑膜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冻干粉)、狂犬病疫苗

宝宝不打疫苗有影响吗 宝宝出生后需要接种的免费疫苗

①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卡介苗 ②1月龄:乙肝疫苗 ③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 ④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 ⑤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 ⑥5月龄:无细胞百白破 ⑦6月龄: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⑧9月龄:流脑疫苗 ⑨1岁:乙脑疫苗 ⑩1.5岁:甲肝疫苗+无细胞百白破+麻风腮疫苗 ⑪2岁:甲肝疫苗+乙脑疫苗 ①2月龄:五联疫苗+轮病疫苗+肺炎疫苗 ②3月龄:五联疫苗+肺炎疫苗 ③4月龄:五联疫苗+轮病疫苗+肺炎疫苗 ④6月龄:轮病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 ⑤7月龄:手足口

甲肝预苗有必要打吗

简单的说,目前疫苗分为两类管理,一类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有卡介苗(结核)出生时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具体以当地的省级或者直辖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为准。基本程序是:出生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乙肝疫苗最好出生24小时完成,至于你提到一岁接种甲肝,按照说明书是可以的,但具体按当地程序,但至于你说打半支,是绝对错误的,估计是用成人剂型分成两针给儿童接种,是一种违规操作,据我所知,甲肝疫苗没有多人份的,按照现在常用的分为

水痘疫苗接种知识

水痘疫苗是将水痘病OKA株在MRC5二倍体细胞培养繁殖而获得的病冻干制品。每剂疫苗含有不少于103.3蚀斑形成单位(PFU)的水痘-带状疱疹病。 接种对象 适用于对12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成人、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水痘预防的主动免疫。 接种方法 推荐2岁儿童开始接种。1~12岁的儿童接种一剂量(0.5ml);13岁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种2剂量,间隔6-10周。儿童及成人均于上臂皮下注射,绝不能静脉注射。疫苗应通过提供的稀释液复溶,并应完全溶解。应在消剂完全挥发后再行接种。

灭活疫苗疫苗的区别

主要是原理和接种次数不同。 1、原理不同。灭活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灭活,除去其增殖能力后制成的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经过处理后,获得的免疫原性良好、致病力弱的株。 2、接种次数不同。一般来说,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让体内达到足够的抗体强度;而疫苗只需要经过单剂次接种就可以产生长期持久的免疫。

水痘疫苗打几针

推荐2岁儿童开始接种水痘疫苗。 1~12岁的儿童接种一剂量(0.5ml);13岁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种2剂量,间隔6-10周。儿童及成人均于上臂皮下注射,绝不能静脉注射。疫苗应通过提供的稀释液复溶,并应完全溶解。应在消剂完全挥发后再行接种。对于健康人,水痘疫苗可与其他疫苗或灭活疫苗同时接种;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水痘疫苗可与其他灭活疫苗同时接种。但均需接种于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如水痘疫苗不能和麻疹疫苗同时接种,则接种问隔至少1个月。

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各有哪些

一类疫苗(计划内):卡介苗1剂,乙肝疫苗3剂,口服脊灰疫苗4剂(有时还有会强化免疫,也是免费的)、百白破三联疫苗4剂,白破二联疫苗1剂,麻风二联疫苗1剂,麻腮风三联疫苗1剂(山东省2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2剂,A+C群流脑多糖疫苗2剂,甲肝疫苗1剂。这是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有的地区还会多一点,比如青岛有1剂免费的水痘,北京好象HIB疫苗是免费的。 二类疫苗(计划外):除了一类疫苗之外,其他的疫苗都是二类疫苗,常用的有灭活脊灰疫苗(替代脊灰疫苗)、轮状病疫苗、Hib疫苗、23价肺炎疫苗、7

水痘疫苗打几次

推荐2岁儿童开始接种。1—12岁的儿童接种一剂量(0.5ml);间隔6-10周。儿童及成人均于上臂皮下注射,绝不能静脉注射。疫苗应通过提供的稀释液复溶,并应完全溶解。应在消剂完全挥发后再行接种。 对于健康人,水痘疫苗可与其他疫苗或灭活疫苗同时接种;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水痘疫苗可与其他灭活疫苗同时接种。但均需接种于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如水痘疫苗不能和麻疹疫苗同时接种,则接种问隔至少1个月。 水痘疫苗是一种高度活性的疫苗,适用于接种壹岁以上至十二岁以下之健康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