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的这些部位万万吃不得
鱼身上的这些部位万万吃不得
众所周知鱼类是一种营养全面的保健佳品,孩子吃了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老年朋友吃了有益于心脏。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重金属在鱼类体内的问题让人们开始重视吃鱼的安全性。
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鱼类摄入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语言和记忆障碍等。体内汞含量轻微超标,对成人的危害并不明显,但能破坏胎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认知行为,影响智力。所以,孕妇、儿童和备孕女性一定要注意减少汞摄入。
为了掌握鱼体各部位甲基汞的含量情况和规律,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超市和农贸市场上最常见的鲫鱼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取了市售400克、350克、200克、100克的鲫鱼,分别对鱼肉、鱼皮、鱼脑、鱼子进行了含量测定。
鱼龄越大,鱼脑和鱼皮中蓄积的汞就越多。测定结果显示,200克以下的鲫鱼,鱼肉、鱼子、鱼皮、鱼脑的汞含量都非常低,数值差异也不明显,都低于0.02毫克/千克,远远低于国家限量(Hg≤0.5毫克/千克),所以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随着鱼龄的增大,鱼肉与鱼子的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鱼脑和鱼皮的汞蓄积量明显上升。350克的鲫鱼,其鱼皮和鱼脑的汞含量略有上升;而400克的鲫鱼,其鱼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鱼脑的汞含量竟达20倍以上。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鱼头>鱼皮>鱼肉>鱼子。以400克鲫鱼为例,鱼脑汞含量达到了0.36毫克/千克,为鱼子的20倍,鱼肉的15倍,鱼皮的6倍。不过这一规律在200克以下的鲫鱼中并不适用。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鱼头>鱼皮>鱼肉>鱼子。以400克鲫鱼为例,鱼脑汞含量达到了0.36毫克/千克,为鱼子的20倍,鱼肉的15倍,鱼皮的6倍。不过这一规律在200克以下的鲫鱼中并不适用。
鱼子加热后,汞含量降低。对生鱼和熟鱼的对比研究发现,鱼脑、鱼皮和鱼肉内的汞含量并不能随着加热而降低。但鱼子加热之后,汞含量大大下降,降低到0.008毫克/千克以下。
虾的这些部位不能吃
虾的这些部位不能吃
虾头
平时的时候我们在煮虾的时候都会选择把整条虾都放下去煮,最多就把虾须黑去掉,而虾头是选择保留下来的。但是虽然虾头煮熟了,最好也不要吃,因为很多重金属的元素是都会储存在虾头的,而当我们吃虾头的话,就会把这些有害的金属元素吃进肚子。
虾鳃
虾鳃的一个功能就是过滤的作用,平时虾在用鳃过滤的时候就会把一些有害的物质都集中在这个部位,所以这个地方是属于整个虾最脏的地方,切记千万不要吃虾鳃。
虾线
虾线可以说是虾的一些消化器官,如果你在吃虾的是最好把虾线给拆下来,因为消化器官会把自己无法消化的有害物质给留在这个地方,所以说虾线也是不能吃的。
虾黄
蟹黄很多人喜欢吃,有时候连带虾黄也喜欢上了,但是你知道吗?虾黄是属于头部的,而头部一直都受到重金属的感染,有些时候虾黄也一样会中标被感染有害物质。所以虾黄也请不要食用。
吃虾的好处
补肾壮阳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吃虾呢?最主要的是因为虾拥有补肾壮阳的功效,而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美味。这个补肾壮阳的效果已经从古代就开始被利用了。
通乳
虾能通乳?这个功效估计很少人知道吧,不过这个是真的有哦。如果产后的话吃点虾不仅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效果,还可以通乳。
滋补效果
如果你是一个需要滋补的人群,吃虾可以起到这个功效,并且平时没什么时候吃点虾还可以起到强身壮体的效果。
补钙
如果你是一个缺钙的人群,可以选择吃虾来补钙,因为虾里面含有很多的钙元素,可以起到补钙的效果。根据研究表明,平时吃虾的人很少会出现缺钙的症状。
提高免疫力
刚才我们说了虾的营养价值是非常的高,而这些营养价值的话基本都是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让我们的身体抵抗力慢慢上升。
保护心脏
虾也含有不少的镁物质,这些镁物质是具有调理心脏活动的作用,起到保护心脏的效果。
鱼的哪些部位不能吃,鱼身上这6个部位,万万不能吃 鱼胆
吃鱼胆治病的谣言一直在流传,但事实是很多鱼胆都是有毒的,青鱼、草鱼、白鲢、鲈鱼、鲤鱼等淡水鱼,其鱼胆中含有毒性很强的胆汁毒素,因胆汁毒素不易被加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成年人一次摄食超过2.5克,就极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使中毒者死亡,一条1-2公斤的鱼,鱼胆就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剂量。
所以在清理鱼内脏的时候,一定要摘除鱼胆。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净,也要注意不要把汁液弄进眼睛。
鱼的这些部位不可以吃
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脏。然而,近几年,因为水体的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的问题使人们开始重视吃鱼的安全性。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鱼类摄入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语言和记忆障碍等。体内汞含量轻微超标,对成人的危害并不明显,但能破坏胎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认知行为,影响智力。所以,孕妇、儿童和备孕女性一定要注意减少汞摄入。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鱼头>鱼皮>鱼肉>鱼子。以400克鲫鱼为例,鱼脑汞含量达到了0.36毫克/千克,为鱼子的20倍,鱼肉的15倍,鱼皮的6倍。不过这一规律在200克以下的鲫鱼中并不适用。
鱼子加热后,汞含量降低。对生鱼和熟鱼的对比研究发现,鱼脑、鱼皮和鱼肉内的汞含量并不能随着加热而降低。但鱼子加热之后,汞含量大大下降,降低到0.008毫克/千克以下。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鲫鱼的时候,最好买半斤以下的。这样的鲫鱼鱼龄小,体内甲基汞的含量很低,孕妇儿童都可以放心食用。如果购买了七两以上的鲫鱼,也不用担心,因为一般情况下鱼肉和鱼子都很安全,不过最好不要吃鱼头了。
这些部位该如何减肥
瘦小腹
仰 卧在垫子上,双腿屈膝成90度左右,脚掌平放地面。双手可放在头后,也可放在身体两侧(手的位置越靠近头部,需要腹部肌力更强,做动作也会更吃力,初学者 可以待腹部肌肉增强后再将手交叉在头后)。利用腹部肌肉的力量慢慢将身体向上拉起,起来时呼气,当身体上升到离地约10-20厘米厚,收紧腹肌稍作停顿, 然后慢慢将身体下降回到原位。
瘦腹助攻食物:番茄。
番茄中所富含的食物纤维,可以吸附肠道内的多余脂肪,将油脂和毒素排出体外。在饭前吃一个番茄,更可以阻止脂肪被肠道吸收,让你没有小肚腩的烦恼。
瘦脸
按压脸部穴位可以促进脸部血液循环,不但有效瘦脸,还可以让肌肤变得更细腻,先找到前颈喉结外侧3厘米处与嘴唇斜下方凹下去的位置,用指腹轻轻按压这两处穴位,可令脸部变得更小。
瘦脸助攻食物:西芹。
芹菜中纤维含量相当高,所以需要你运动脸部肌肉用力咀嚼。一大棵西芹中大概含有4~5卡路里的热量,但是咀嚼它反而需要消耗5~8卡路里的热量,进入肠胃中又需要大约5卡路里的热量。这样,消化芹菜所需的热量就超过了它本身提供的热量,所以芹菜能让你“越吃越瘦”哦。
瘦手臂
从站立到下蹲,然后将手掌放在脚前面,向下压在地板上,与肩同宽。然后两手交叉向前移,就像走路那样,直到形成俯卧撑的姿势,如图所示。停顿一下后,再倒回去,回到站立姿势。做30秒后,再用30秒来放松并调整呼吸。
瘦手臂助攻食物:植提纤。
多种天然植物萃取物,促进体内代谢脂肪酶生成,自主代谢脂肪,可以很好代谢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脂肪层脂肪,瘦手臂选择之一。
瘦后背
双手各握一只哑铃,左脚往前迈开半米左右,左腿轻微弯曲,从臀部开始身体轻微前倾。抬起右臂往外伸出与肩膀同高,手肘不可弯曲,掌心向后,定格,然后慢慢放低。重复若干次然后换手再做。
瘦后背助攻食物:葡萄柚。
背部和肩膀上的赘肉很难减掉,想要瘦背,吃葡萄柚是非常好的选择,葡萄柚不仅热量低,而且它还能够抑制糖分被人体吸收,从而阻碍脂肪的形成。
瘦腰
平站在地面上,打开双脚与肩同宽,打开双手使身体呈“大”字型,然后腰部侧弯用左手去触左脚踝,然后再站直,换右面。做的时候会觉得腰部两侧的肌肉有被拉伸的感觉。左右重复动作数次。
瘦腰助攻食物:草莓。
草莓好像不常出现在果蔬减肥的“先锋队伍”中,可减掉腰部“游泳圈”就属它最厉害了!小贝的夫人维多利亚就是草莓瘦腰的受益者。这全都 要归功于草莓中含有的一种叫天冬氨酸的神奇物质。它能自然平缓地除去腰部的多余水分,慢慢溶解腰部一圈堆积的脂肪,帮助身体消脂排毒,助你轻松成为小 “腰”精。
鱼的哪些部位不能吃,鱼身上这6个部位,万万不能吃 鱼黑衣
大多数鱼体腹内两侧,都有一层黑色膜衣,这层膜衣是鱼体内最腥臭、泥土味较浓烈的部位,而且含有大量组胺、类脂质及溶菌酶。误食组胺,会引起头晕、恶心、胸闷、呕吐、腹痛等症状;溶菌酶则对食欲有抑制作用。
鱼的哪些部位不能吃,鱼身上这6个部位,万万不能吃 鱼籽
鱼籽中含有相当多的卵磷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帮助,但吃多了容易发胖。而且鱼籽同时富含胆固醇,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少吃。
鱼籽虽然个头很小,但烧煮时一般也很难将其烧熟透,食用后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如果要吃鱼籽,一定要煮熟煮透,吃的时候也不要过量。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鱼籽不能吃,譬如河豚鱼鱼籽有剧毒,鲶鱼籽也有毒,误食可能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
鲈鱼哪些部位不能吃
鱼胆。
鲈鱼一般不具备毒性,所以没有特别不能食用的部位,只有鱼胆一般是不吃的,因为鱼胆很苦,会破坏鱼肉的口感,而且鱼胆中还含有一些代谢的毒素,食用不利于健康,所以在处理鲈鱼时,一定要把鲈鱼的鱼胆取出。
另外日常生活中,一般鱼类的内脏和肠道都是直接用刀剖出不吃的,所以在食用鲈鱼时,也可以不用食用。
鱼的哪些部位不能吃,鱼身上这6个部位,万万不能吃 鱼刺
有人说鱼刺钙含量丰富,吃了能补钙,然而鱼刺、鱼骨,既不好吃,还容易卡着,尤其是小孩,一旦卡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为了这点钙实在不值得冒险,鱼刺卡喉了得不偿失。
鱼刺和鱼骨,跟我们的骨骼没有很大区别,钙含量很丰富,如果尽量捣碎还是可以吃的。但是鱼刺里的钙虽然量多,但我们能吸收却很有限,对补钙起不了太大作用。想补钙,喝一杯牛奶比吃鱼刺强得多,也舒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