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养肝补脾的食物?
介绍一下养肝补脾的食物?
养肝,除了调畅情志,规律作息,加强锻炼外,还可从饮食入手,通过食.疗.巧养肝。常吃核桃仁、开心果之类的坚果,以疏肝理气、缓解焦虑。有面色发黄、睡不好觉等肝气不足征候的人,不妨每周吃1次畜禽肝脏,以收到“以肝养肝”的效果。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需要自己平时多注意自己的饮食,高糖类的食物平时少吃,多吃些绿色的蔬菜,日常搭配饮用" 瑞芝灵芝虫草茶 "效.果更好,平时还需要多运动,可以选择上下楼或者长跑的方式。 养肝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毒。 2、多吃绿色的食物,因为,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4、不要常时间的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补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养肝补脾 春季养生食疗方
一、养阳补阳
1.主食尽量选择高热量食物,即除米面杂粮外,可适量加入豆类、花生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2.每日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如奶类、蛋类、鱼肉、禽肉、猪牛羊瘦肉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
二、少酸多甘
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补脾的食物有:山药大枣粥、百合粥、地瓜粥、菇类、兔肉、牛羊肉、鳝鱼、萝卜、黄豆、紫菜等。
三、尽可能多食各种新鲜蔬果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及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春季食补,每日至少要保证4种以上的蔬菜和2种以上的水果。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这一时令以肝当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人体一身阳气升腾。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至于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健脾食物有助去除眼袋
1、健脾食物--大枣
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2、健脾食物--樱桃
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3、健脾食物--芡实
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4、健脾食物--菱角
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
《唐本草》云:"菱,脾虚食物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5、健脾食物--莲子肉
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6、健脾食物--太子参
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
春天吃什么肉比较好 牛肉
春季饮食重在养肝补脾,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好处。而牛肉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是补脾胃的佳品,配上土豆,更是补脾胃的双剑客。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滋养春季吃什么养肝补脾食物推荐
补肝食物推荐1:大豆及豆制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补肝食物推荐2:西瓜
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富含糖分、维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补肝食物推荐3:海鲜类
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肝组织细胞。
小提示:烹调要得当,否则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蒸煮温度要达到100摄氏度,加热时间要在半小时以上。
补肝食物推荐4:含钾丰富的食物
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橙、葡萄干、香蕉、李子。
补肝食物推荐5:高蛋白食物
动物的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含高蛋白及适量脂肪的食物。
补肝食物推荐6:含花青素植物
黑枸杞、蓝莓、葡萄、黑加仑等。
养肝补脾食疗——桑椹果粥
原料:桑椹罐头5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 先将桑椹罐头中的桑椹子捣烂(加入桑椹果汁)备用;
2. 米洗净后加适量清水入砂锅中煮粥,先大火,后小火,粥熟后,加入捣烂的桑椹子和冰糖,稍煮,冰糖后溶化即可。
功效:补肝滋肾,益血明目。
应用: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力减退、耳鸣等。
养肝补脾食疗——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 将粳米、枸杞子洗净备用;
2. 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滚后取汁去渣备用;
3. 将枸杞子、粳米加入菟丝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软,再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应用: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眼花。
补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菠萝
菠萝是三月的春天时令水果。菠萝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补脾止泻、清胃解渴等功用。切片泡入淡盐水中,放冰柜里冰后食用,会更香甜好吃。菠萝可不是人人都能吃的,有过敏体质者应慎重食用;过去吃菠萝有过敏史者,则应禁止食用。
养肝补脾 名医有方
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生姜和干姜,功效各不同;药膳绝不是“药+食”这么简单;养肝,不妨试试“和肝汤”;补脾,勿忘“滋补汤”。
被誉为“当代中医泰斗”的方和谦教授,生前所倡导的养生之道至今仍被人们所尊崇,现编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不少养生智慧,《论语》中所说的“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的生活理念,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法则——
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外泄,就会少得病,甚至不得病。方老所倡导的简单生活养生术与此可谓一脉相承。
只有简单,才能从容、快乐。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外在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可以享受充实。当然简单生活不是吝啬,不是“苦行僧”,而是最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及自由活动的闲暇。
姜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料,还是一种效用极广的药物——
生姜和干姜 功效各不同
平常有个感冒发烧,人们都喜欢熬姜汤喝。不仅如此,在中医用药中,姜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共拟用113方,其中用生姜的有37方,用干姜的有23方,可见姜的重要性。不过,方老提醒,姜在入药之前,需要区分生姜与干姜,虽然都是姜,但功效不同。
生姜: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化痰止咳、温中止呕、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前人称其为“呕家圣药”。
干姜: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具有温脾胃之阳、温肺化痰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及寒饮犯肺(如咳喘)等症。
食疗食养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厨师调五味,医生也调五味,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对食疗的把握即是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药膳≠药+食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痛苦等诸多优点。但近年来,国人逐渐对食疗、食养敬而远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把药膳曲解了。多数药膳只是药与食的简单组合,功效比不上喝汤药,味道还非常奇特,让人难以长期食用,生病了倒不如喝一碗汤药再去吃美食。
方老认为,药膳绝不是“药+食”这么简单,必须将饮食与医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从历史源流、方药构成、制作过程、科学分析各个方面来看,还是从煲、炖、蒸、煮等烹饪技艺来看,它都是饮食与医药的精华所在。从作为膳食的一方面来说,首先应满足食物应该具有的色、香、味等基本要求;而从作为药的一方面来说,应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功效,并进行合理搭配,辨证用膳。即使需要加入药物,药物的性味也要尽量甘、淡、平和、无异味,不能因用药就丢了膳。只有这样,食疗才能够成为一种享受,被大家广泛接受。
温馨提示:下面推荐几种简单有效的宫廷食疗方。
宫廷核桃鸭子:老鸭1只,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鸡肉泥100克,蛋清、玉米粉、料酒、盐、食用油、葱、生姜、油菜末各适量。将老鸭宰杀后用开水汆一遍,加入葱、生姜、食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取出晾凉,去骨,把肉切成两块;鸡肉泥、蛋清、玉米粉、料酒、盐调成糊状;核桃仁、荸荠剁碎,放入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把鸭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酥,沥去余油,用刀切成长条块,放在盘内,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食用。具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咳嗽、腰痛、阳痿、大便燥结等症。
宫廷桑叶粥:鲜桑叶100克,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将鲜桑叶、鲜荷叶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共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砂糖调匀即可,佐餐食。具有清肺润喉、清肝明目等功效。
“和肝汤”具有养血柔肝、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等症——
养肝 不妨试试“和肝汤”
方老擅用“和法”治病疗疾,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其独创的“和肝汤”是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的代表方剂。
具体方法是:当归、白芍、党参、柴胡、香附、白术各10克,茯苓12克,苏梗、炙甘草各6克,大枣4枚,薄荷(后下)5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温馨提示: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从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耳赤等症状。所以,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好心情有利于养肝。
“滋补汤”集益肺、养心、健脾、和肝、补肾于一方,所用之药看似平常,实则配伍严谨、立法有度,其专为虚证而设——
补脾 勿忘“滋补汤”
方老以补气血重在补脾、滋阴阳重在益肾为原则,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
具体方法是: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当归、陈皮各9克,炙甘草5克,官桂、木香各5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冀晖
补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 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 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 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肝补脾按摩7个穴位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迅速,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因此,春季重养肝补脾,可进行穴位按摩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脾和胃的养生作用。
1、内关穴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2、神阙穴 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足三里及三阴交穴 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3、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 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5、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6、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7、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补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