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疝的偏方
水疝的偏方
偏方一
主治: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属肾虚寒湿证者。
材料: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
用法: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
偏方二
主治:继发性水疝属湿热下注者。
材料:可用朴硝250g装布袋内罨敷。或用五倍子、枯矾各10G,1天1剂,加水300ml,煎0.5小时,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人药液中浸泡。
用法: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浸泡时需将药液加温。
偏方三
材料:桂枝、苏叶各6克,苍术、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前两煎混匀分2次服用,第三煎外洗阴囊。
偏方四
材料:公丁香焙干,研细末,每次2克,用白酒调成糊状,外敷脐部,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关于这种男性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采用文章介绍的治疗偏方,这样对于患者控制病情的恶化是很好的。水疝对于男性的阴囊影响是比较大,因为阴囊是皮肤是比较脆弱的,如果患者去挠了,可能会引起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
小儿疝气有效治疗的偏方
1.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2、疝气痛,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3、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4、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治疝气坠痛,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7、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8、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9、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疝气治疗中药偏方
治疗疝气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者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
治疗疝气偏方秘方大全有什么
其实很多人治疗疝气的时候都是喜欢选择一些偏方的,比如说是饮食上面的偏方就是患者所信赖的。当然,在选择治疗疝气的偏方的时候还请一定要按自己的疝气的部位不同来选择,毕竟不同的疝气在治疗其症状表现和危害表现都是不相同的。下面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治疗疝气的偏方。 要替患儿进补,必须选择清润又不太寒凉且破气的食物,像菠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木耳、藕、青鱼、鲢鱼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桃子等。 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食的鸡蛋、红薯、花生 、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 不宜食用引起便秘、腹内胀气、或者过冷过热的食物。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以此减轻肠道负担。 疝气患者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竹笋和芹菜,竹笋含有一种白色的含氮物质,构成了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民间治疗疝气的偏方
1、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杨某,男,29 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黄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2、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3、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病例验证】治疗小儿疝气病32例,服药4~40剂,痊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86.1%。
男性疝气会不会影响生育功能
男性疝气常见为腹股沟斜疝,疝气频繁掉出甚至越来越大,长期压迫阴囊或睾丸而引起坠胀、疼痛感,易导致男孩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成年人男性疝气,则会引起尿频、尿急等前列腺疾病,影响正常生育功能。鞘膜积液是疝气的一种,为水疝,其内容物为液体,鞘膜积液长期浸泡睾丸,对正常生精功能造成障碍而导致不育。
男人有疝气与男人的生理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病部位一般发现于大腿根部,还有可能延伸至阴囊中,可疝内容物多是小肠等,小肠掉入阴囊里时,因为小肠的温度比阴囊温度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长期掉入阴囊处的话,是有可能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功能的。
疝气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可分为水疝与小肠疝两大类,其中水疝又称鞘膜积液,与男性睾丸密切相关,水疝同时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交通性,另一类是非交通性。
疝气不会直接影响到男性的不育,但是治疗不及时可以会对睾丸产生影响。对于男性疝气病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在疝内容物仅是在大腿根鼓出的时候及时的进行治疗,而使疝气病进一步加重造成疝内容物掉下到阴囊里,在疝内容物的对睾丸的压迫作用下,不仅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也会可能造成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的。
治疗疝气的偏方
1.取浮藻晒干为末,服方寸匕,日1—2服。
2.取生花椒择之令净,以布帛裹之,着丸囊令厚半寸需臾热气大通,日再易之,取瘥。
3.治阴疝,用白头翁草根生者,不限多少,捣之,随肿处敷一宿。
4.治寒疝,用丹参30克,杵为末,每服热酒下一钱匕。
5.治寒疝心腹引痛,以乌头5枚,大者,去芒角及皮, 以白蜜煎令透润,取出焙干,捣筛,又以熟蜜丸如梧桐子大,盐汤下20丸。
6.治阴肾肿大,荆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干、为细未,每服6克,热酒调下即散。
7.治偏坠舢气,用白附子1枚为末,津唾调填脐中,上用艾丸灸三五壮,愈。
8.老韭菜500克,放锅内加水煮沸,趁热倒入小口坛内,坐坛上将阴囊放坛内熏,候温即以此水洗。
9.治肾子肿大如升,以马鞭草捣烂,敷之。
疝气中医治疗偏方常见的有哪些
疝气中医治疗偏方如下:
1、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2、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3、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4、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7、治疝气坠痛。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8、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9、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0、疝疾。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11、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2、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腹膜后疝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腹部透视或平片:可见偏左或偏右侧的成团小肠,肠管扩张积气或积液,以及肠梗阻的其他征象。
(2) 胃肠钡剂造影:有助于对十二指肠旁疝的诊断,仅适合于无肠梗阻症状体征的患者。典型影像:①团块状小肠襻聚集在腹部偏左或偏右侧,肠管不易分离,用手推挤或改变病人体位,小肠团不移动,似装入袋内一样。②钡剂在小肠内通过迟缓;盆腔内小肠襻甚少,末端回肠位置正常,结肠和胃位置常有改变。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的特征性影像:小肠聚集成团(疝块)、位于右侧腹,病人直立时胃常下垂至小肠团(疝块)的左侧,降结肠在其左侧,升结肠可在其右侧、后方、前方或偏向左前侧。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影像:小肠汇聚成卵圆形疝块并位于左侧腹,胃常骑跨在小肠团(疝块)的上方,两者间有一透亮带,升结肠在其右侧,降结肠可在其前面、左侧或后方。
(3)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可见空肠动脉虽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但朝反方向行走,向右走向小肠。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在根部的位置不变,但空肠动脉在肠系膜下动脉后面伴随疝入的肠襻而进入降结肠。也可见近侧空肠动脉再沿内后方向走向肠襻者。
(4)CT 扫描: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可有被包裹成团的肠襻位于胃和胰腺之间,在Treitzs韧带水平或胰腺后方,包裹成团的肠襻缺少正常肠襻间的指状突间隙 (interdigitation),可见扩张肠管和气液平面。右侧十二指肠旁疝,可在右中腹部见到扩张肠管和气液平面,空肠动、静脉分支在肠系膜上动脉后方。
2.B超检查 可见界限清晰的团块回声,内有或无肠蠕动,团块内部管状或囊状形态随时间及饮食改变。
水疝的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水疝多数为单侧性。表现为阴囊肿大,偏坠一侧,触之阴囊内有光滑的肿物,多数为卵圆形,肿胀严重时,阴囊光亮如水晶,坠胀不适。
2、先天性水疝在平卧时挤压积液,可使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3、原发性水疝的阴囊皮肤正常,积液张力较大。
4、继发性水疝积液张力不大,比较柔软。外伤引起者,有明显的外伤史,伴有睾丸肿痛。
5、睾丸鞘膜积液因积水围绕睾丸,在患侧不能触及睾丸或附睾,只能摸到一个肿物;精索鞘膜积液时,可触及睾丸,在睾丸之上只有肿物。
病证鉴别
1、水疝与狐疝
都可能出现时大时小,或随体位变化而时有时无的肿块。但狐疝的肿物透光试验阴性,肿块部在咳嗽时有冲击感,有时可听到肠蠕动音。
2、水疝与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无疼痛,形状可似睾丸鞘膜积液,但睾丸肿瘤有肿物持续增长的病史,肿物较沉重,透光试验阴性。
相关检查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查阴囊或精索部发现有无痛无热的囊性肿物,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到液体。
小儿疝气疼痛的话怎么办呢
: 小儿疝气治疗方法
1: 方组成:田鸡(青蛙)4只(去头及内脏)黑豆120克。功能主治:小儿阴囊疝气。用法用量:炖服,每日一剂。附注:疝气指少腹附痛、牵引睾丸及睾丸偏大等病患。
2: 验方组成:松树蚂蚁窝1个 大枫叶 香茅草各240克。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煎水外洗,每日二次。附注: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症状,所以又称“小肠气”、“小肠气痛”。常见有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股疝和切口疝,按临床表现可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其中可复性和部份难复性疝通过内服药物配合手法复位可以治愈,如为嵌顿性疝甚至发展成绞窄性疝的,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 验方组成:龙眼核8克,荔枝核8克,黄皮果核6克,小茴香4克。功能主治:治小儿疝气。用法用量:上药为一剂量水煎,3岁以下儿童煎一次分3次服,日服2—3次。3剂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治愈,重者酌加艾炙,二疗程可能治愈。
4: 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疗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5: 用茴香15克,先煎后取其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天分两次食之。有行气止痛功效。适用小肠疝气治疗。
6: 小茴香9克和无花果2个,煎熬成汤,每日服两次,治疗疝气病,有温中散寒功效。
疝气的治疗偏方
1、茴香粥
材料: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
2、荔枝粥
材料: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
3、茴香无花果饮
材料: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
做法:同水煎服,每日2次。
4、纸煨麻雀
材料: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
做法: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
5、橘核茴香粉
材料: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
做法: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
6、楝脂二香脬
材料: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
做法: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
疝气的治疗偏方
1方
[药物] 紫苏30克,艾20克,防风15克。
[制法] 上药煎滚。
[用法] 放脚盆内,先熏四面护紧,挨温洗之,重者两次根除。用于小肠气、肾囊坚硬,小便不通者。
[出处] 《良方集腋》。
2方
[药物] 鲜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热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时再将阴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钟后阴囊缩小如常。用于小肠疝气。
[出处] 《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3方
[药物] 苦椿树叶250克。
[制法] 煮滚放坛内。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数次,甚效,用于治疗疝气偏坠。
[出处] 《外治寿世方》。
4方
[药物] 花椒30克,大葱7个,全瓜蒌1个,陈醋25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匀,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处,每天1次。用于疝气偏坠。
小儿疝气偏方
1.治小肠气痛
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再方
用胡桃一术,烧为研末,热酒送服。
3.再方治小肠气痛
绕脐冲心。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
4.再方( 或男子疝气)
此方名“二圣丸”。取浮藻晒干为末,服方寸匕,日1—2服。
5.小肠疝气痛( 包括妇女妊娠期间及产后心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症)
用五灵脂、蒲黄,等分研末,以醋二杯调末成膏,加水一碗,煎至七成,乘热服下。痛未止,可再服。以酒代醋亦可,或有醋、糊和药末为丸,童便和酒送服。此方名“失笑散”。
6.小肠气
食盐半斤炒热,加入花椒20粒,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最好睡前用,连用4、5天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