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推拿手法 掐揉小天心100次
小儿手足口推拿手法 掐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推拿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300次。
宝宝支气管炎推拿有用吗 痰热蕴肺型支气管炎推拿手法
症状:咳嗽痰多,黏稠难咯,呼吸急促,喘满,发热较重,面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推拿取穴:肺金,肝木,心经,小肠,肾水,内八卦,小横纹,小天心,天河水,六腑,膻中,乳旁,乳根。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与其相对而坐,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推肺金300次,推肝木100次,推心经,小肠各100次,补肾水200次,逆运内八卦50次,揉小横纹200次,揉小天心50次,推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
2.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站于患儿一侧,依次揉膻中3分钟,揉乳旁,乳根各20次。
小儿百日咳推拿手法
清肺经:一手托住小儿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由小儿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推100-500次。
清胃经:一手托住小儿手掌,用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掌根推至拇指根部,推100-500次。
运内八卦:一手持小儿的手,另一手食指,中指两指指腹按压在掌心上,自乾卦起兑卦止,以顺时针方向运揉100-500次。
揉小天心:一手持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指端揉按小天心100-300次。
揉掌小横纹: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掌小横纹50-100次。
清天河水: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处推向肘横纹处100次。
推揉膻中: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按揉膻中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天柱骨:用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推天柱100-200次,力度以轻至重,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揉二扇门 :一手托小儿手,掌心向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掐按二扇门3-5次,再用拇指指端以顺时针方向按揉100-300次。
开天门:用拇指指腹从眉心推至前发际,以额头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常规推拿30-50次。
推坎宫:用拇指指腹自眉心向眉梢分向推动,力度由轻至重,以眉心微微发红为度,常规推拿30-50次。
小儿推拿治哮喘怎么治
风寒型实喘推拿手法
主证:哮喘的症状较为严重,通常伴随感冒的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烧体热且无汗等,此外还有排泄不畅,可见大便结燥,小便赤涩表现。
推拿主穴:1.揉小天心穴5分钟,揉一窝风3分;2.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主穴功效:揉小天心和一窝风可通窍开络,有散寒之功。
推拿配穴 :1.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2.揉小横纹5分钟,推肺经5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3.揉二人上马3分钟。
配穴功效: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平和胃气,减缓胸闷气短的症状,并可缓解腹胀;推小横纹,推清肺经,推下六腑可平复咳喘,化痰止咳,并行气通滞,通利大便;揉二人上马穴可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多痰型实喘推拿手法
主证:患儿通常喉中有痰,多而脓,多伴随呼吸急促,不思饮食,有恶心干呕的症状,面色萎黄,大便呈粘稠状。
推拿主穴:1.推补脾经7分钟,揉一窝风4分钟;2.揉外劳宫4分钟;3.推补肾经7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4.推清肺经5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脾经,揉一窝风有健脾化痰之功,是治本之法;揉外劳宫可温补肾阳,促进脾脏恢复;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补肾水,温补肾阳,将痰饮下化于小便;推清肺经有化痰止咳之功。
推拿配穴:1.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2.揉合谷穴1分钟;3.揉小天心5分钟,揉小横纹1分钟;4.推清天河水1分钟,捏挤神阙穴。
配穴功效:1.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揉合谷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揉小天心,揉小横纹可起到止咳作用;推清天河水,捏挤神阙穴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伤肾型虚喘推拿手法
主证:患儿呼吸不畅,通常吸入少呼出多,稍作运动,便喘息更甚;面色呈青中发黑,身体虚弱,精神疲惫。
推拿主穴:1.推补肾经15分钟;2.揉小天心2分钟;3.推清板门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4.推清肺经5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肾水,是治本之法;揉小天心可疏邪解表;推清板门,逆运内八卦可缓解呼吸不畅,增加食欲;推清肺经可平衡肾气与肺气,缓解咳嗽症状。
推拿配穴:1.揉小横纹5分钟;2.揉二人上马5分钟;3.推清天河水1分钟。
配穴功效:揉小横纹可缓解咳喘;揉二人上马可巩固肾气,平息咳喘;推清天河水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伤肺型虚喘推拿手法
主证:患儿气息短促,声音低而发涩;有低烧的症状,大便稀薄,面色白中发青,身体瘦弱。
推拿主穴:1.推补脾经7分钟;2.揉一窝风4分钟;3.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4.揉小天心3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主穴功效:推补脾经有健脾之功,并助益肺;揉一窝风可化解体内湿浊之气;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平胃气,促进消化,消除腹胀,增加食欲;揉小天心,小横纹可有效缓解咳喘症状。
推拿配穴:1.推补神经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2.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3.揉外劳宫4分钟。
配穴功效:推补肾经可清热滋阴;揉二人上马,推清天河水可清热泻火,清利小便;揉外劳宫可温养下元,缓解大便稀薄的症状。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惊恐型夜啼推拿
病因:小儿心气未充,神志祛弱,突受惊恐,则神志受扰,心神不宁,故常夜间惊啼不眠。
主证:睡中时作惊惕,突然啼哭,呈惊恐状,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异常变化,夜间脉多急数。
治则: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补脾经,清天河水。
推拿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以清心除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镇静安神。
痄腮怎么推拿
痄腮常用推拿手法
1.清胃经: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米昂在患儿拇指掌侧第一节向指尖方向直推300从。
2.推肾经: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从患儿小指指尖向其指根方向直推200次。
3.揉二马:二马位于小儿掌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托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指端揉其二马100-300次。
4.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往返按揉300次。
5.揉小天心: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托住患儿前臂,使其掌心向上,另一手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凹陷处按揉,反复操作300次,注意用力均匀,力度适中,以患儿可以忍受为度。
6.推三关: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着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直面沿患儿前臂桡侧,从患儿的腕部向肘部直推,反复操作200次。
7.清天河水: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食指,中指螺纹面沿患儿前臂正中自腕部推向肘部,反复操作100次。
8.退六腑: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直面沿患儿前臂尺侧,从患儿肘部向腕部直推,反复操作300次。
9.揉涌泉: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托住患儿足跟,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揉患儿涌泉穴50-100次。
痄腮辩证分型论治推拿
因感受邪毒轻重及深浅部位的差异,而有温毒在表与热毒内蕴的不同。
温毒在表
主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或淡黄,质红,脉浮数,指纹色紫。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揉小天心,一窝风,中渚,肩井,分阴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清板门,揉列缺,合谷,足三里。
解析: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一窝风,中渚,肩井,以清热凉血。列缺为手太阴之络穴,又为八脉交汇穴之一,通于任脉,距宣发肺气,畅达大肠腑气之 功。掐揉列缺,以清肺经之泄热;揉肩井,中渚,以解少阳温热邪毒;清肺经,分阴阳,运八卦,清板门,可宽胸利膈,化痰开结;推三关,揉足三里,合谷,通瘀 散结,俾肿痛可除。
热毒蕴藉
主证:壮热烦躁,头痛,口渴饮水,食欲不振,或伴随呕吐,腮部漫肿,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黯。
治法:清热解毒,软件散结。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多退六腑,少推三关,揉一窝风,小天心,二人上马,分阴阳,清肺经,肝经,三焦,揉列缺,合谷,足三里,昆仑,太溪。
解析:清天河水,多退六腑,少推三关,揉一窝风,小天心,二人上马,分阴阳,清肺经,肝经,揉列缺,合谷,足三里,昆仑,通于“温毒在表”之治;清肝经,三焦,以泻肝胆之热,而消腮肿。揉运阳池,三关,阴池,六腑,为清退热邪之大法,故热毒亢盛之壮热可解,腮肿可除;昆仑乃太阳经之穴,具敷布太阳经气,疏经通络之功;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具滋阴之效;故昆仑,太溪二穴乃表里脏腑对穴之伍,可通达阳气,敷布精津,以成益气养血通脉之功,而消肿散结。
宝宝夜哭怎么推拿治疗
脾胃虚寒致夜哭推拿手法
主证:夜间阵阵啼哭,哭声尖锐,面色清白,唇鼻周围色青明显,四肢不温,大便色绿伴有粘液及奶瓣等,小便清长,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推拿取穴:推补脾土8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推上三关6分钟,捏挤神阙穴,天枢,四横纹各1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脾土,掐四横纹,温中健脾扶脾阳;揉外劳宫,捏挤神阙穴,双天枢,温下元,散凝寒,助消化,止腹痛;推上三关,调和营卫以助疗效,寒气除,气机通,腹痛止,入夜自安。
心经热致夜哭推拿手法
主证:夜间啼哭,哭声粗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恶光,手足心热,便秘,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脉数有力。
治则:清心泻火。
推拿取穴:推清心经2分钟,推大清天河水5分钟,推退下六腑10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推清肺金5分钟;四横纹掐1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心经,推大清天河水,清热泻火,除烦躁;推退下六腑,推清肺金,清虚热,润燥通便;揉小天心,镇静安神,止夜哭;恰四横纹,行气活络以消积热。
惊吓致夜哭推拿手法
主证:夜间惊哭,神色恐惧,两目窜视,面偎母怀,面色清白,苔薄白,脉弦而数。
治则:疏肝清心,镇惊安神。
推拿取穴:推补肝木穴10分钟,揉小天心6分钟,揉一窝风6分钟,四横纹各掐1分钟,推退下六腑8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肝木穴,揉小天心,揉一窝风,镇静安神以退惊;掐四横纹,镇惊和络,推下六腑清虚热。
小儿受惊吓了怎么按摩
小儿受到惊吓哭闹不休时,通过对相关穴位推拿,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缓解小儿惊吓的作用,主要推拿手法有以下几个:
推心经
定位: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中指之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心经具有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主治小儿惊烦不宁,夜啼,五心烦热,高热神昏,身热无汗,失眠等症。
清肝经
定位: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食指指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清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
分推大横纹
定位:位于腕掌横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大横纹正中总筋处向两侧分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大横纹有行滞消食,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烦躁不安,腹胀腹泻,呕吐,痰涎壅盛等病症。
揉按小天心
定位:位于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内劳宫之下,总筋之上。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小天心6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推拿功效:揉按小天心具有镇惊安神,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小儿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夜啼,嗜睡,精神萎靡,小便短赤,斜视,发热等病症。
掐按山根
定位:位于两眼内眦中点与印堂之间的斜坡上。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端掐按山根3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推拿功效:掐按山根具有醒目定神,疏通经络,开窍心脑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抽搐,目赤肿痛,鼻塞不通等病症。
揉按百会
定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手法:将手掌置于百会上,先以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50次。
推拿功效:揉按百会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小儿头痛,失眠,焦躁,惊风,脱肛,遗尿,慢性腹泻等病症。
小孩头疼怎么按摩
小儿头痛病因病机
1.风邪外侵:风邪由肌表而客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乃致头痛,风邪常有夹寒,夹热,夹湿之不同。
2.胃火上炎:火邪上扰清空致头痛。
3.痰火头痛: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郁化火,上扰清窍,阻遏清阳可发生头痛。
风寒头痛推拿手法
主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
治则:祛风,散寒,止痛。
推拿方法:揉一窝风,推上三关,掐阳池,揉二扇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黄蜂入洞。
推拿方义:揉一窝风,推上三关温阳散寒;掐阳池,揉二扇门,发汗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疏风邪止头痛;黄蜂入洞通鼻塞。
胃火上炎头痛推拿手法
主证:头痛连及两目,时痛时止,痛无定时,鼻干,遇热则痛甚。
治则:清胃火,止头痛。
推拿方法:清板门,逆运内八卦,分阴阳,揉小天心,清天河水,退六腑,开天门,运太阳。
推拿方义:清板门,逆运内八卦清胃热,凉膈和中;分阴阳,揉小天心清热明目;清天河水,退六腑清热除烦, 解脏腑郁热积滞;开天门,运太阳止痛明目。
痰火头痛推拿手法
主证:头痛兼头晕目眩,恶心,时吐涎沫,胸闷,舌苔厚腻等。
治则:化湿,祛痰,止痛。
推拿方义:推补脾土,逆运内八卦,清肺经,清天河水,掐揉膊阳池,揉小天心,推补肾水,推四横纹。
推拿方义:推补脾经,逆运内八卦,清肺经健脾化湿祛痰;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凉退痰火;掐揉膊阳池,祛风痰止头痛;推四横纹退热除烦;推补肾水固元益头目。
手足口病推拿方法怎么推
对于手足口的防治,除了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及时治疗外,也可以采用推拿法辅助治疗:
清心经300次
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
清肝经3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肝经一般宜清不宜补,若要补可用补肾经代替。
清肺经3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用力宜均匀柔和有节律。
清小肠经200次
位置:小指外侧面边缘,自指尖到指根呈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由指根推向指尖,推200-300次。
掐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推拿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300次。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推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要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退六腑3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自肘推向腕,推200-300次。
按揉合谷1-3分钟
位置: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3分钟。
在上述推拿穴位中,肺经宣肺理气,清热止咳;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小天心镇惊安神,消肿止痛;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肝经熄风镇惊,养心安神,与其他穴位配伍长期推拿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