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骨折的危险因素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骨折的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但为什么易发生骨折很多人不知道,以下为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的四大危险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较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不足、缺乏日照、膳食营养不良等。

二、低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增大。低骨密度患者有一半发生骨折,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时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减少,大量骨质丢失,造成骨小梁变细,甚至断裂;骨质疏松化、变薄而易发生骨折,以致正常骨构建受破坏,骨的整体力学强度降低。

三、跌倒

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骼的脆性增加,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者大多数肢体骨折是由于跌倒造成的,无论男女,肢体骨折危险性与跌倒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

四、年龄及性别

增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8.79%,女性骨折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且随绝经年限增加骨折发生率增加。这是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分泌不足,而雌激素具有促进降钙素分泌和抑制破骨细胞刺激成骨细胞作用。因此,雌激素不足时,一方面骨形成小于骨吸收;另一方面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肠钙吸收减少,造成负钙平衡,加重骨质疏松,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

老年人骨折治疗与康复相关问题

一、老年人的骨科相关问题 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随之而来的老年医疗照护问题也越来越形重要。我国已经迈入高龄化社会,医护人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老年医护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骨骼肌肉系统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常见的老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变化包括骨质疏松症、老年骨折、退化性关节炎、肌腱韧带病变等。严重的状况可造成行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在老年医护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老年骨折产生的原因:

造成老年骨折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骨质疏松加上跌倒。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与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钙质的流失加上骨小梁变小或被吸收使得老年人的骨骼变得脆弱,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文献上对老人容易跌倒的研究报告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平衡失调、肌力减退,、肌肉运动的协调度差,加上视力减退,或是中风、心脏疾病、癫痫等内科疾病的干扰都易造成老年人跌倒。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骨折发生在自家中也凸显了外在无障碍空间(居家安全)对老人骨折的重要性了。骨质疏松,平衡协调不良,加上外在危险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导致骨折。

中年人四成患骨质疏松症

研究发现,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16.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递增,60岁以上人群22.6%,超过80岁50%人群均有患病,而且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性别差异,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不一样,城市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研究还初步得出我国人群依据腰椎或股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参考值,并提出了需要治疗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参考值。

该研究还从230多个有价值的调查数据中,筛选出了47个影响我国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增大、低钙饮食、少运动量外,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胃病史、烟龄长等亦是男女人群较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恶性肿瘤史、长期服用考的松、饮酒等不良因素在男性患者中多见;糖尿病史、长期卧床、卵巢切除、使用利尿剂等则是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见的因素。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1、疼痛: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中,较好为典型的症状是疼痛,疼痛可发生在局部也可发生在全身,其中以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较好为多见。患者的疼痛时轻时重,有些患者还会表现出剧烈疼痛,致使夜不能寐。

2、骨骼变形: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很多人都会明显感觉到自己比年前的时候矮一大截,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会给患者带来弯腰驼背,一般不会引起注意,但是这种情况比较严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3、呼吸功能下降: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很多人都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胸、腰椎受到压迫,使脊柱后弯,胸廓畸形,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情况出现。

骨质疏松为什么容易引起骨折呢

1.骨骼强度减弱

骨质疏松症造成骨丢失,使骨骼的强度大大降低,在同等外力作用下(如外伤、摔跌等),疏松的骨质发生骨折的几率自然会增加。

2.骨的脆性上升而韧性下降

骨质疏松造成的骨丢失是以骨基质丢失为主,其结果是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减低,因而在外力作用下,骨骼“宁折不弯”,易发生骨折。

3.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摔倒

骨质疏松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因全身各器官不同程度地衰老,对外界反应能力较差,肌肉和神经系统协调能力也较差,因而在身体突然失去重心时,自我调节不及时,容易摔倒,导致骨折。骨质疏松患者较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所以更应该引起注意,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外,还应请专家评估骨质疏松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疗法干预。

骨质疏松的问诊注意要点

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或检查时才发现。问诊时应注意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骨质疏松症状的询问。

①性别、年龄。女性绝经、老龄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②是否有骨质疏松的家族史,特别是母系家族史。

③女性是否绝经,绝经的年龄,是否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④是否吸烟、饮酒及量。

⑤是否有体力活动过少或运动过度(如马拉松运动员)。

⑥是否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制剂。

⑦疼痛为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除了骨折可引起疼痛外,在骨量减少期,就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

⑧脊柱变形由椎体受压引起,引起身材变矮和驼背,严重者可造成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

⑨骨折为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发生的脆性骨折。常见发生部位为胸椎、腰椎、髋关节、桡骨远端、股骨上端、踝关节等。

骨质疏松与颈椎病有关联吗

专家表示,若是患上骨质疏松,则可以导致人的颈椎变形,然后造成椎管狭窄,是促进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化,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骨质疏松是可能会导致颈椎病发生的,至少在理论上有这种作用和基础。采用高分辨率CT、光镜、电镜等仪器,分别对正常人、老年颈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老年骨质疏松同时有颈椎病的人进行观察,就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组患者的颈椎变化最突出,不仅椎体高度下降,松质骨密度降低,椎管横截面积减小,而且CT影像三维图像重建,可看到椎体局部塌陷,变了形的椎体像蠕动的虫体。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病理检查,可发现椎体的骨小梁因穿孔而变细、间隔增大,但残存的骨小梁仍要承受不变的负荷,导致椎体不断改变形状,最后导致颈椎病。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是可以引起颈椎病的,而若是颈椎病患者又出现骨质疏松,则会使病情加重,所以说,这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是一定要引起重视的。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

1、发病率高.

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 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

(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

(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 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以上三种就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危害性了,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骨质疏松的危害也还是比较可怕的呢,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病情在我们的身上发生,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爱护好自己,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1、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之补充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2、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之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

中老年补钙有什么好处

1、人过中年,骨钙就逐渐丢失,妇女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缺钙会造成很多疾病,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脚后跟疼、牙齿松动脱落、驼背、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所以老年人非常需要补钙。 2、老年人如果缺钙,会出现骨质疏松;脚后跟疼;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等缺钙表现。所以一旦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补钙。 3、老年人新陈代谢逐渐变缓,消化功能减弱,钙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加。人过中年,骨钙就逐渐丢失,妇女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进一步增加,为了补充钙的流失,老年人就要补充

酸性体质的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吗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姜医师介绍,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缺钙、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都是主要原因。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但受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趋于酸性,尤其在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时,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出于本能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地存在于骨骼中。所以在大量进

有关骨质疏松的危害都有哪些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

骨质疏松症危害从几个方面理解

(1)发病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害。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经济负担大也是骨质疏松的危害。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骨折发生率高。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的危害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

三级预防骨质疏松

一级预防: 儿童、青少年多补钙 摆脱骨质疏松“危险因子” 所有的婴幼儿与青少年都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有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食用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各自的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医院与医生们应该加

远离碳酸饮料的汽水

少女们,下次到快餐店,或许考虑汽水以外的饮料吧。 过去一般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属于老年疾病,尤其是女性停经后常见的疾病。但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最近有研究显示,喜欢喝汽水类饮料的少女,骨折的机率是不喝汽水者的3倍,而爱喝可乐的少女,骨折的机率是不喝汽水类饮料的5倍。 这项研究是调查波士顿400名年龄介于14至16岁少女喝饮料的习惯后,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说,目前仍不清楚,喝可乐与骨折之间的关联,但是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造成易骨折的原因,研究显示,磷酸对骨质有害,因为磷酸对钙的新陈代谢和骨质有不利影响。另

骨质疏松的预防护理

骨质疏松的预防含有两种意义:首先是高危人群的预防,主要是绝经后妇女;其次是普通人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白人和东方人种,消瘦,长期的钙及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运动少,嗜烟酒及咖啡,卵巢切除术后等.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绝经后妇女,如无其他禁忌证,应提倡早期使用雌激素预防。由于骨峰量的不足是成年后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的重要发病因素,故应在青少年甚至婴幼儿期就开始注意饮食的均衡,特别是钙的摄入,必要时口服钙剂(关于钙剂的选择见下述)。青少年期鼓励多运动,面对老年人特别是已有骨量减步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应注意运动项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性障碍,老年人群里患病较多见,尤其是60岁以上的女性,70%以上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而在疼痛之后出现的身长缩短、驼背,则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此外,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

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

虽然骨质疏松疾病是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可是有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会让患者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会让患者的身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