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密度检查怎么看
老年人骨密度检查怎么看
做骨密度检查会不会疼?
现在大多数骨密度仪具有高度精确、操作简单、无损伤等优点。患者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测定时无任何痛苦,跟行CT、X线检查相似。测定结果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一般来说,骨密度检查是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进行,并且检查结果也是反映某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全身情况则需进行综合评估。
做骨密度检查数据怎么看?
1、T值是将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与正常年轻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数值。
2、Z值是将检查所测得的BMD与正常同龄人群的BMD比较而得出的值。虽然Z值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中老年女性需要做哪些体检项目
1、“三高”检查:就是血压测量、空腹血糖检查和血脂检查这三项,特别是肥胖或者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排查,体检是帮你远离“三高”的有效预防方法。
2、防癌检查:年纪越大,接触到的致癌物质就越多,患癌症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老年女性体检也要重视防癌检查,预防比治疗重要,更加有实际意义。
3、骨密度检查:女性在绝经后激素分泌会减少,体内钙物质也会急剧流失,骨质疏松症在老年女性中非常常见,因此做骨密度检查非常有必要。
4、眼底检查:这是一种检查全身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还能筛查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5、心脑血管检查:主要的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进行筛查,如筛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和脑动脉供血是否正常等,主要采用血液检查、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十二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来进行检查。
6、腹部彩超:主要是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内脏健康进行检查,可以对早期癌症或结石起到筛查作用,还可及时发现甲状腺、乳房、颈动脉等部位的早期病变。
7、妇科检查:无论年纪大小,女性都应该重视妇科检查,妇科检查能够对盆腔、宫颈、卵巢、阴道等私密位置的病变起到监测作用,而且现在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女性疾病都需要妇科检查来辅助筛查。
中老年体检项目有哪些
1、中老年体检项目
体检主要包括3大部分
是一般的体格检查,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肝病科的专科检查;
是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X光、B超(包括肝、胆、脾、肾和生殖系统)等影像学检查;
是生化检验,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乙肝五项的化验检查。此外,还有肿瘤三项(甲胎蛋白、EB病毒、癌胚抗原)检查,及前列腺癌、宫颈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等。
2、中老年体检正常值
心脑血管检查血压正常心电图检查无心律失常。 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无异常肿瘤与肥大。 眼底检查无白内障、青光眼,眼底动脉无硬化。 血糖和血脂检查血糖指数正常。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处于正常水平。 胃肠镜检查无发现胃大肠息肉、大便潜血。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或前列腺检查。前列腺无增生、肥大,提示需要检查生殖系统。
3、中老年检查过程
依次进行对心脑血管检查、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眼底检查、血糖和血脂检查、骨密度检测、胃肠镜检查。 女性进行妇科检查妇科检查。 男性进行前列腺检查。
中老年人为什么会导致骨质疏松
经过调查,我国中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不在少数,专家认为,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并注重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整个病程很漫长,在刚刚发病时人体很难感觉到,故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研究人员对广州地区1024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腰椎骨密度没有随增龄持续降低,但髋部骨密度随着增龄逐渐降低;而女性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且,从60岁开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的骨密度都显著低于腰椎。“这说明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骨密度检查适宜人群有哪些
作为评价骨质量的重要标准,骨密度检查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的儿童和老年人,在骨质方面比较脆弱,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骨密度监测,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孩子缺钙、老人骨质疏松、容易骨折等情况。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到底。需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的人主要包括:
一、中老年人每年都要做一次检查。
二、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的患者。
三、月经初潮晚的女性、卵巢功能异常或已绝经的妇女。
四、有慢性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的人。
五、长期抽烟喝酒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抗癫痫、肝素、皮质激素、化疗等药物者。
六、患有甲亢、甲旁亢、神经性厌食、Ⅰ型糖尿病、类风湿的患者。七、缺少运动者或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群。骨密度检查方法是怎样的?小编在天津民众体检中心实地考察了一番,其实骨密度检查的方法很简单,只需体检者将胳膊或脚放进骨密度检测仪里,不到两分钟检查就完成了,而且最新引进的骨密度检测仪没有任何辐射作用,整个过程也没有任何痛苦,检查结果也能马上在电脑上显示,非常精准。根据调查显示,如今唯一可以准确检查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就是进行骨密度检查,通过检查还能预测骨折危险性,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应该根据骨密度检查适宜人群有哪些的问题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骨密度检查,以便发现自己的骨头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一定要及时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检查,积极的配合医生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病情出现恶化。
骨密度检查需要注意什么呢
骨密度检查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人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进行骨密度测量,如髋部、脊椎、腕部、足跟等。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轻人骨密度平均值对比基础上的。
如果骨密度测量结果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最终超过95%的人发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基于患者与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对比。因此,骨密度检查只能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并不可靠,不要拿着自己的骨密度检查单与他人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
现在大多数骨密度仪具有高度精确、操作简单、无损伤等优点。患者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测定时无任何痛苦,跟行CT、X线检查相似。测定结果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一般来说,骨密度检查是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进行,并且检查结果也是反映某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全身情况则需进行综合评估。
在什么部位做骨密度检查比较好
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3个方面
(1)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度的预测;
(2)对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的骨量测量,从而制定安全的、最佳的治疗方案,防止骨折发生;
(3)病情随访及疗效评价。
对什么部位做骨密度检查比较好
一般说来,骨密度每减少一个标准差值,无论用何种方法测定和在何处测定,都揭示今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将增加约50%。但在某一特定部位测得的骨密度,对该处今后发生骨折的风险预测作用,比在其他部位测定时要好。因此,较为明智的选择是在较常发生骨痛的部位做骨密度检查,或在已测得骨量减少的部位定期复查骨密度。
如果出现有疑似骨质疏松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并定期随访,从而判断有否骨质流失的情况发生,早发现早治疗。
骨密度检查的方法是什么
现在大多数骨密度仪具有高度精确、操作简单、无损伤等优点。患者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测定时无任何痛苦,跟行CT、X线检查相似。测定结果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一般来说,骨密度检查是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进行,并且检查结果也是反映某个部位的骨密度值,全身情况则需进行综合评估。
目前人们对骨密度检查还不是很重视,但是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分析说:“面对压力大、节奏快的都市生活,人们普遍忽视了对骨关节的保养,加上饮食不平衡、过度操劳等不良生活习惯,普通人发现骨关节问题的几率一直在上升。”她同时提醒,骨关节的保护越早做越好,30岁后,应全面补充骨关节所需的营养,改善骨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Schiff益节”是来自美国的骨关节保健品牌,schiff益节氨糖钙片不仅能改善骨密度,还能有效缓解各类关节疾病。
骨密度高了低了都不好
近来,一则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骨密度还能预测乳腺癌的风险。这是发表在9月1日美国癌症学会期刊《癌症》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一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名叫Zhao Chen的学者,对近万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3岁)进行研究,评估了这些妇女的初始骨密度水平及盖尔(Gail)风险模型。随后,他们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平均约8年的跟踪调查,观察哪些妇女最后发展成乳腺癌。具有高盖尔系数的妇女与低盖尔系数的妇女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35%。研究还发现,总的髋部骨密度T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发展成乳腺癌的风险就增加25%。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使人产生髋部骨密度越高,乳腺癌风险越大的印象,其结论的科学依据,尚需更深层次的研究。但这也说明,骨密度这种项很常用的检查,其数值高了低了都不好。
骨密度检查:即BMD 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人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进行骨密度测量,如髋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轻人骨密度平均值对比基础上的。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 (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群最终超过95%的人发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上,常有些病人拿着几张不同病人的骨密度检查单,问医生病人间骨密度值的比较,或是治疗两三个月后就要求复查骨密度,看是不是有疗效,其实这些都是误区,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基于患者与正常人的骨密度平均值的对比。因此,骨密度检查只能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并不可靠。对于使用激素的病人,要求每隔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质流失的程度;而对于要反映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治疗效果的情况,每隔一年检查一次就可以了。
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和髋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和比较真实反映是否需要补钙的检查手段,其表达的是被测骨的平均每1平方厘米上有多少克的羟基磷灰石,即骨密度BMD(g/cm2)。而药店、商场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简单测量人体腕部的骨密度,反映骨密度情况并不全面。
有病人经常有疑问:“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会不会又带来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但是研究发现,乳腺癌发生与乳腺组织暴露在雌激素里的时间延长的关系不容忽视。雌激素就像是女性身体内部的长明灯,年轻时烧得旺旺的,而绝经后妇女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火力也就不太旺了,在骨骼上就表现为骨质疏松,因此,许多绝经期妇女希望通过补充雌激素来续燃活力之火。但是绝经后妇女长时间补充雌激素,育龄妇女不加选择地口服甾体激素避孕药,饮食中高蛋白质,高脂肪的摄入,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提高,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同样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绝经后妇女,盲目的以大剂量补充雌激素的方法预防骨质疏松并不可取。
一般在35岁左右,人体骨量达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这时钙的含量就是人体的峰值骨量。主要由三种因素决定:遗传因素;补钙因素;身体锻炼状况。因此,骨质疏松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这种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响着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的健康。所以现代女性应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让骨质疏松症不要早早“找上门”。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经过调查,我国中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不在少数,专家认为,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并注重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整个病程很漫长,在刚刚发病时人体很难感觉到,故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