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有哪些传播方式
鼻炎有哪些传播方式
急性鼻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所以具有一定传染性的,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则与病原微生物关系不大,所以不具有传染性。
一、环境因素:
在有水泥、烟草、煤尘、面粉或化学物质等环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刺激与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温湿度急剧变化的环境,如炼钢、冷冻、烘熔等车间工人,也较易发生此病。
二、局部病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
2、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
3、鼻腔用药不当或过量过久形成药物性鼻炎,常见于久用滴鼻净之后。
三、全身病因:
1、长期慢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长期便秘、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粘膜长期或屡发性充血或瘀血。
2、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或C。
3、烟酒过度可影响鼻粘膜血管舒缩而发生障碍。
4、长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扩张而产生似鼻炎的症状。
四、天气变化:
骤冷骤热,反复感冒,也是引发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本文的介绍可知,引起的鼻炎原因有很多,不同的人引起的病因也不同,所以对于它的治疗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对于鼻炎的治疗,只有及时去正规的进行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才会早日远离鼻炎带来的困扰。
甲型肝炎病毒是传播途径是什么
HAV为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该属仅有HAV一个种。
HAV呈球形,直径27-32nm,无包膜,由32个亚单位结构组成20面对称体颗粒。电镜下见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 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HAV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全长由7478个核苷酸组成。
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下可生存1周,干粪中25℃能生存30天。HAV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
防治原则
HAV的预防应搞好饮食卫生,保护水源,加强粪便管理,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应急预防甲型肝炎有一定效果。我国生产的甲肝活疫苗只注射一次即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基因工程疫苗研制亦已成功。
传播[3] 途径: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1988年上海市由于食用受粪便所污染的毛蚶而引起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个月内共发生31万例。
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传播途径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具有传染性,但传播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用生冷食物等方式感染。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6)其他:清毒操作不严格的拔牙、刺青、打耳洞、修面及扦脚等。
肝硬化是不是传染病
针对肝硬化是不是传染病这个问题,专家指出,肝硬化是不是传染病需要根据造成肝硬化原因不同进行区别判定。肝硬化本身不具有传染性,而形成肝硬化的不同种类原因中有可能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药物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与肝炎病毒关系不大,所以不具有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由于病毒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是具有传染性的,因而患者的血液具有传染性。它同一般的慢性乙肝患者传播方式一样,主要是通过血液来传播。例如输血、医疗器械污染等等形式,可以引起肝炎病毒感染。而一般接触,如共事、餐饮、握手、交谈等,不会导致乙肝或丙肝的传染。但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宜从事餐饮、幼教等工作。
乙肝小三阳的传播方式有哪几方面
1、母婴传播: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小三阳母亲如果没能及早做好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孩子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非常大,这是乙肝小三阳的传播方式的一种。
2、日常亲密接触传播:如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餐具等生活用品,都有可能造成病毒的传播。不过简单的拥抱、握手并不会造成传染。
3、血液传播:不慎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源制品极易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除此之外,不洁的注射、手术、穿耳孔、拔牙、纹身、修眉等也有传染病毒的可能性。
4、性生活传播:性接触、有多个性伴侣或夫妻性生活时未采取防护措施,乙肝病毒会通过秘物传染给健康的一方,这也是乙肝小三阳的传播方式所包括的。
丹毒传播方式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中医学认为,丹毒多因血热内郁,外感毒邪,侵犯肌肤,或因肌肤破损,感染毒邪,毒邪乘隙而入,郁蒸血分所致。
丹毒却并不是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所以相信大家有了对丹毒的初步了解, 就会明白丹毒是不会传染的,丹毒大家可以用%#徐 清 宣 堂 蒲 银 散#%治疗。
丹毒的食疗方法
生姜 9 .克,蜂蜜少许。将生姜焙干研细末,与蜂蜜调匀涂擦患处。本方有祛风燥湿之功效,主治风热、湿热。
紫苏叶、葱白、鲜凤仙花各 50. 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日 2 次。
鲜油菜叶 60 .克,大米 100 .克,煮粥服食,常食有效。
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传播途径是什么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
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丙肝传播方式有哪些?肝病专家表示,丙肝传播方式和乙肝类似,丙肝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皮肤和粘膜、血液等途径传播,具体丙肝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丙肝传播方式一: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虽然自1992年起对献血者筛查抗-HCV后,丙肝传播方式经输血和血制品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的产生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或少数感染者不能产生抗-HCV,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可能增加HCV的感染机会。
丙肝传播方式二: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暴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暴传播是目前主要的丙肝传播方式,某些地区因静脉吸毒导致HCV传播占60%~90%,文身和穿皮孔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内镜、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侵袭性操作、针刺等也是丙肝传播方式之一。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 可能与HCV传播有关。
丙肝传播方式三:母婴传播
高HCV病毒载量可能增加丙肝传播的机会。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丙肝传播危险性增高4%~7%,合并HIV感染时,丙肝传播危险性增高至20%。
丙肝传播方式四:药物滥用和毒品注射
假如注射针头被他人使用过,上面附有他人的血液,由于自身携带由丙肝病毒,很容易被感染丙肝。注射毒品和药物滥用人群,丙肝感染率比正常人群高很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丙肝传播方式,一定不要共用针头或制剂,彻是戒除这些恶习。
与感染者性交或高危性方式可能会增加丙肝传播。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感染丙肝危险性更高。
现阶段还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或球蛋白,应该从正确认识丙肝传播方式开始,尽可能的预防丙肝。一旦确诊得了丙肝,建议马上到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展开积极治疗措施,争取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慢性肝炎会不会传染呢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一、慢性肝炎传染吗--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肝炎总类
传染性慢性肝炎一般是指病毒性肝炎,也就是由各类肝病病毒导致的肝炎。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丙肝、丁肝、戊肝等,其中以乙肝和丙肝的数量最多,分别为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种类不同,其传染的方式也不相同。
二、慢性肝炎传染吗--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肝炎总类
其实,有很多种类的肝炎是不具有传染性的,此类肝炎患者朋友可以参加社会各类活动和工作,大部分经过正规治疗可以痊愈。不具有传染性的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酒精肝:酒精肝又称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饮酒导致。如果不加以治疗严格戒酒会逐渐向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方向发展,应及时的进行治疗。
2.脂肪肝:脂肪肝可分为轻、中、重三个阶段,当发现轻度脂肪肝时就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继续恶化。推荐阅读:肝脏“好坏”检查才明了!
三、慢性肝炎传染吗--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血液传播,另一类是粪-口传播。
下面具体介绍:
1.血液传播类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丁肝均为血液传播,当血液或皮肤黏膜接触到此类肝炎病毒时就有可能导致感染肝炎,通常有母婴途径、输血感染、整容器械等。
2.粪-口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属于此类传播,容易造成集体性爆发。此类病毒性肝炎传播性较强,唾液、汗液、粪便等都有可能导致传染,一起吃饭、洗浴等会导致该类肝炎的传播。
上述文章详细阐述了慢性肝炎的一些常识,用于慢性肝炎治疗周期比较长,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治疗中途千万不要放弃一旦放弃病情会加重,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到时候就会大大增加治愈的难度,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丙肝疾病病因
丙肝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6)其他:清毒操作不严格的拔牙、刺青、打耳洞、修面及扦脚等
丙肝的病因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6)其他:清毒操作不严格的拔牙、刺青、打耳洞、修面及扦脚等。[
丙肝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①经血传播: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丙肝的传播方式输血后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与献血员的HCV携带状态有关。美国与日本的献血员抗-HCV检出率为1.2%~1.4%,意大利为0.9%,德国为0.4%。我国曾对588名合格献血员进行抗-HCV检测,结果9.35%抗-HCV阳性,经PCR检查HCVRNA,关于丙肝的传播方式说明抗-HCV阳性者大多具有感染性,此为HCV无症状携带者,具有高度传染危险性。
经常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妇产科、外科医生、手术者,胸外手术体外循环病人,肾移植血液透析病人及肿瘤患者,均丙肝的传播方式。静脉毒瘾者亦是丙肝的传播方式传染的高危人群。
②关于丙肝的传播方式有性接触传播:研究发现丙肝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
③母婴传播是丙肝的传播方式:有学者研究认为母婴传播不如HBV多见,主要是家庭水平传播。
④日常生活接触也是丙肝的传播方式:虽然经血传播是丙肝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但至少15%~30%散发性丙肝病人,无经血或肠道感染史。关于丙肝的传播方式丙肝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发现HCV 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机率较低。
口蹄疫的猪肉能吃吗
最好不要,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OIE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接触轻易传染,最好不要食用。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吃了患病猪的肉容易得这种病。病原是口蹄疫病毒,本病的传染源很广,病猪的各种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传染性。传播方式复杂,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流行方式多为蔓延式,间有跳跃式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多发,寒冷天气病毒在外界环境长期存活,所以潜藏着天气转暖时大流行的疫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