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晨跑应注意什么 根据体质掌握跑步强度
老年人晨跑应注意什么 根据体质掌握跑步强度
老年人如果不顾个人体质状况,盲目进行大强度长跑,容易发生危险,因此保持距离适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十分重要,开始可以从走,跑数十米,数百米开始,慢慢适应后再增加强度。
老年人是否适合晨跑
很多人都会选择跑步,出出汗,其中也有不少中老年人,虽然他们跑步速度不是很快,但身影同样矫健。专家指出,晨跑会给身体带来强刺激,因此不建议老人晨跑。
由于人体从睡眠状态清醒的时候,人体处于兴奋状态,身体会产生很多激素,血压会升高,心率加快。此时给予身体一种强刺激,比如跑步,会引起老年人很多身体问题。
以下几种老人禁止做晨跑锻炼
1、患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的老人不宜跑步。因为这些病人在跑步时,使机体耗氧量增加,易导致机体缺氧,诱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2、患有隐匿性疾病的老年人不宜跑步。因为跑步有可能触及、诱发潜在的疾病。例如有的老人患有胆结石病,可从未发过病,即使慢跑,也有可能使位于胆囊底部的结石震落到胆囊颈部而引起绞痛。
3、体形过胖的老年人不宜跑步。因为过重的身体会加重膝盖的负担,造成膝盖损伤。因此,老年人不要跑步时间过长,另外,跑步动作要正确,迈开的步子要小一些,着地时尽量有弹性。
老人经常慢跑的四个好处
目前,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慢跑热。慢跑已成为肥胖症、孤独症、忧郁症和虚弱症等病治疗手段。慢跑是球类、体操、田径、游泳等运动的基础,也是这些专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跑动作简单,易于掌握,活动全面,运动量易调整,锻炼效果显著,因此,是一般中老年及体弱者喜爱的运动。
老人慢跑的好处
1、增强心肺功能
研究表明,进行轻松的慢跑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慢跑时所供给的氧气较静坐时可多8~12倍。氧气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吸氧的能力大小又直接影响到心肺功能。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吸氧能力较低,而锻炼能提高吸氧能力。练慢跑的老年人,最大吸氧量不仅显着高于不锻炼的同龄老人,而且还高于参加一般性锻炼的老年人。慢跑运动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保护心脏的作用。多年从事慢跑运动的老年人的心脏大小及功能与不参加锻炼的20岁的年轻人的心脏无异,这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改善了心肌营养,使得心肌发达,功能提高。
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慢跑可使血流增快、血管弹性增强,具有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慢跑时冠状动脉血流量较安静时可增加10倍,即每分钟血流量可达1200~1400毫升。坚持长期慢跑的人,平时心跳频率可下降到每分钟50~60次左右,这可使心肌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整。慢跑能促进全身新陈代谢,能改善脂类代谢,可防治血液中脂质过高。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大多与体内脂质代谢有关,慢跑能改善体内脂类物质的正常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可预防和减少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的作用。
3、慢跑克烟瘾
慢跑、跳绳、游泳、爬山等健身运动都是运动戒烟的方式,但其中慢跑效果最佳。因烟瘾是由于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人们在跑步时,脑垂体可分泌出一种名为β—内啡肽的“快乐激素”,让人觉得情绪高昂、精力充沛,从而抑制了烟瘾的发作;此外,在坚持锻炼中,人体的心肺功能和髂骨肌功能幅度提高,使血液中氧供应充足,加速了抽烟造成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结合物的分解,减轻烟瘾的发作。戒烟者可每天早晚慢跑30分钟,在完全戒烟后,体内的大部分尼古丁可在1-2周后排出体外,大约2-3周后人体的戒断症状就可逐渐消失。运动戒烟必须持之以恒,因β—内啡肽产生后不会长期贮存,有其代谢周期,半途而废必将前功尽弃。
4、强身壮骨
慢跑可以帮助老年人强身壮骨。长期坚持慢跑的这些男性腿骨的密度比不跑步者平均要高5%;比任何运动都不做的男性骨质密度要高8%。研究表明,即使那些每月只跑步一次的男性,也比不跑步的男性骨密度要大。而每月跑步9次以上的男性,骨密度最大。跑步的作用并不随着次数、强度的增加而一直上升,每月跑步20次以上的男性骨密度和少跑12次的男性差不多。
老人慢跑应注意事项
1、跑前检查身体。参加慢跑的老年人要先检查身体,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医生认可后,则可积极参加,并长期坚持下去。
2、跑的距离和速度要适当。体弱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200米,以至更长距离,速度一般为30~40秒跑100米(运动量与快走相似)。体力稍好的可跑的长些,从300米或500米开始,然后根据体力逐渐增加,直到3000米至5000米。心肺功能稍差的,可练走跑交替,一般是慢跑30秒,步行60秒。这样反复进行20次约30分钟。
3、慢跑锻炼要掌握合适的心率。可用170-年龄=最高心率的公式来掌握,跑完后测出的脉搏应低于最高心率。一般60岁的人跑完的合适心率为96~112次/分;65岁93~109次/分;70岁90~150次/分;80岁84~98次/分。
4、跑时呼吸要自然均匀,顺畅自如,深长而不憋气。与跑的步子节奏协调,若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说明跑速过快身体不适应,应减速调整呼吸。跑的步子宜小,不要足跟先着地。尽量要有弹性和轻松些;鞋内要有海绵垫;跑前应活动膝、踝关节,跑后注意勿受凉,避免在穿堂风处休息。
5、锻炼后应有良好感觉,吃得香,睡得好。若感到疲乏无力,心绪不快,食欲不振,睡得不好,应减小运动量或去医院检查。
6、跑步中注意事项: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昏眼花等不适感时,应立即停止跑步,就地休息,以防意外,并请医生检查。
老年人是否适合晨跑
以下几种老人禁止做晨跑锻炼
1、患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的老人不宜跑步。因为这些病人在跑步时,使机体耗氧量增加,易导致机体缺氧,诱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2、患有隐匿性疾病的老年人不宜跑步。因为跑步有可能触及、诱发潜在的疾病。例如有的老人患有胆结石病,可从未发过病,即使慢跑,也有可能使位于胆囊底部的结石震落到胆囊颈部而引起绞痛。
3、体形过胖的老年人不宜跑步。因为过重的身体会加重膝盖的负担,造成膝盖损伤。因此,老年人不要跑步时间过长,另外,跑步动作要正确,迈开的步子要小一些,着地时尽量有弹性。
老人晨跑的坏处
1、对于没有晨跑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晨跑后容易导致精神倦怠,不少老年人跑完后感觉要睡回笼觉才能恢复。这就是身体的有氧基础不够的典型症状。
2、对于有氧基础不够发达的人,晨跑容易导致低血糖啊呼吸困难啊等等,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
3、在很多地区污染严重,太阳没出来前的空气质量其实是很差的,午后相对要好一些。
给老年人的晨跑建议
1、跑前检查身体:参加慢跑的老年人要先检查身体,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医生认可后,则可积极参加,并长期坚持下去。
2、如何提高有氧基础:持续的进行有氧锻炼,最佳时机是下午4-7点。在这个时候锻炼自己的身体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提升了身体素质之后,再进行晨跑。
3、慢跑锻炼要掌握合适的心率:可用170-年龄=最高心率的公式来掌握,跑完后测出的脉搏应低于最高心率。一般60岁的人跑完的合适心率为96-112次/分;65岁93-109次/分;70岁90-150次/分;80岁84-98次/分。
4、忌雨天、雨后、雪后、雾中慢跑:有些老年人跑步锻炼风雨无阻,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身体暴露部位受冷雨刺激后易诱发多种疾病
5、补充能量:晨跑前半小时,补充400ml的水,补充一定的糖分,和少量碳水化合物。
早上跑步好还是晚上跑步好
一、晚上跑步的好处?
1、晚上运动只要掌握好运动强度和对时间的把握,晚上跑步还会让人睡得更香。
2、早晨刚起来时,人体各脏器的运转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时候锻炼,对于心血管功能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是较危险的。
3、人体的活动能力恰恰在晚上被充分开发出来,这时候跑步,身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
4、研究表明,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指数最高,而且前一天悬浮在空中的尘埃也并未完全消失,这时候运动远不如晚上的环境好。
5、晚上适度运动产生的轻微疲劳感需要香甜的睡眠来解除,这就使得运动后的睡眠质量大大提升。
注意:不宜过度
专家表示:晚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足以。尤其是晚上更不宜过度运动。晚上阳气慢慢消退,阴气慢慢增加,要求以静为主,过度锻炼确实会影响睡眠。如果过度的运动,大量流汗还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虚弱易发病。
二、早上跑步的弊端
1、早晨起床进行锻炼,对老年人或心脏功能较差的人都不利。医学统计表明,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发病率占61.3%。
2、日本山口大学的体育生理学副教授盐田指出,清晨慢跑会对心脏造成不少的压力,因为清早心脏通常未能适应完全的运动。盐田还说,慢跑激发人体内大量分泌激素,使心跳速度加快。他对多名大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清晨慢跑人的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比在午后或傍晚慢跑激发的激素分泌量高出2倍至4倍之多。
每天早上跑步的好处是什么
早上跑步运动是指在早晨以跑步为主的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运动方式。坚持每天早上跑步的好处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早上跑步应注意以慢跑为主,并且晨跑之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少量的食物。雾天不宜早上跑步,空气质量差的地方不宜早上跑步。
每天早上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100次/分”的范围内。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所有的运动都需要做准备活动,每天早上跑步也不例外。矫玮介绍说,跑前轻压腿,做做下蹲,可以让心脏和肌肉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如果一开始走几步,然后快走、小跑,最后正式开始跑,也能有效热身。
以上这些就是早上晨跑的好处了,大概就这样给大家介绍一些,当然如果想要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的话,想要早上起来晨跑当然还是要坚持比较好,不过要建议大家的是很多人早上起来晨跑都是空腹的,空腹晨跑其实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自己应该要引起重视。
早上空腹跑步能减肥吗
空腹跑步到底好不好
有专家研究表明,晨跑有很多好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养成一个好的跑步习惯。早晨跑步前最好是在跑步前喝一杯温开水,有利于补充体内水份。跑完后最好是半小时以后就餐,先让身体休息一会,然后在进食。
专家还表示,空腹跑步是弊大于利。有关专家研究发现,空腹跑步往往会增加心脏、肝脏的负担,容易出现心律不齐等现象。运动需要能量,平时人体能量来源主要为饮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空腹运动,如早晨慢跑时,主要的能量来源于脂肪。
因为空腹跑步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增高,脂肪酸不但成为心脏等活动的能量来源,其量过多可成为心肌的毒物,能够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他们利用游离脂肪酸比年轻人低,这种危险就更大。在长跑之前,最好先喝些蜂蜜或葡萄糖,以保证能量,避免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
因此,大家在选择清晨跑步的时候,不妨吃一点东西先垫垫肚子。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最好不要空腹跑步。
怎样晨跑才是最好的?
1.每次运动最好跑半小时以上
晨跑要达到减肥的目的,至少要跑半个小时以上。因为早上慢跑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才会开始消耗身体内的能量。
2.运动之前需热身
晨跑前一定要做些热身运动,这可以使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肌肉适度紧张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跑步的需要。
3.晨跑速度忌过快
大家都认为速度越快,脂肪燃烧的越快,其实不是这样的。当你快速跑步的时候,体内氧供应不足,身体在做无氧运动,脂肪不能充分参与燃烧,所以也不能被消耗。反而运动强度相对低些的有氧运动反而更能促进你体内的脂肪燃烧哦。
4.跑后及时按摩
建议在早晨跑完步后花个5-10分钟时间进行按摩,这样可以放松腿部肌肉之余也能让腿部变得纤细。同时若在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更佳,能有效消除水肿等腿部肥胖的问题,从而达到瘦腿功效。
晨跑减肥有三个标准
晨跑一个月瘦多少斤
在充分热身前提下,慢跑20分钟时是快速能源消耗得差不多,储备能源脂肪开始调动起来准备燃烧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停止运动,就达不到充分燃烧脂肪的瘦身目的。
所以,要想通过跑步来瘦身,至少要跑过20分钟,40分钟是专家比较推荐的跑步时长。这样坚持下来,加上平时注意饮食等,一个月就会看到一些成效,大约瘦个3到5斤。
晨跑的最佳时间
早晨是一天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空气尘埃最为严重的时间段,这个时候出去晨跑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尽量选择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这时空气质量稍微好一些。
晨跑方法
1、跑前做准备运动
跑步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这是使身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肌肉适度紧张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跑步的需要。可先做摆臂、摆腿、弯腰、转体、下蹲及其它体操动作,特别
要注意活动髋、膝、踝关节。全身达到发热,身体感觉轻快,心率达到85次/分以上,就可开始跑步。
2、跑步要控制好节奏
跑步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掌握好运动强度是健身跑的关键。衡量运动强度一般采用心率指标。
(1)适宜的运动强度。每分钟心率为170-年龄数,如跑步者40岁,他跑步时的适宜心率应为130次/分左右。
(2)练习的次数、时间及距离。青少年每周4~5次,每次30~40分钟,距离5000米左右;中老年每周4次,每次25~30分钟,距离为3000米左右。减肥跑步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每天跑的运动量不是衡定的,可根据本人身体状况稍有增减。如每周练习4次,运动量可采用大、中、小来调剂更好。运动量的增加一定要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
3、跑完后要做一些放松的运动
跑步结束后一定要做整理(放松)运动,使人体各器官从运动状态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办法:可先慢走一段距离,再做几个深呼吸,时间一般为3~5分钟。
老年人秋季晨练时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项
跑前检查身体
参加慢跑的老年人要先检查身体,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跑步。医生认可后,则可积极参加,并长期坚持下去。
跑的距离和速度要适当
体弱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200米,以至更长距离,速度一般为30-40秒跑100米(运动量与快走相似)。体力稍好的可跑的长些,从300米或500米开始,然后根据体力逐渐增加,直到3000米至5000米。心肺功能稍差的,可练走跑交替,一般是慢跑30秒,步行60秒。这样反复进行20次约30分钟。
慢跑锻炼要掌握合适的心率
可用170-年龄=最高心率的公式来掌握,跑完后测出的脉搏应低于最高心率。一般60岁的人跑完的合适心率为96-112次/分;65岁93-109次/分;70岁90-150次/分;80岁84-98次/分。
跑时呼吸要自然均匀,顺畅自如,深长而不憋气
与跑的步子节奏协调,若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说明跑速过快身体不适应,应减速调整呼吸。跑的步子宜小,不要足跟先着地。尽量要有弹性和轻松些;鞋内要有海绵垫;跑前应活动膝、踝关节,跑后注意勿受凉,避免在穿堂风处休息。
锻炼后应有良好感觉,吃得香,睡得好
若感到疲乏无力,心绪不快,食欲不振,睡得不好,应减小运动量或去医院检查。
跑步中注意事项:
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昏眼花等不适感时,应立即停止跑步,就地休息,以防意外,并请医生检查。
以上即是对老年人晨跑注意事项的介绍,温馨提示,一些老年人在晨跑完之后回家再睡“回笼觉”,这样对身体很不利的。
掌握跑步最佳时机燃脂效果翻倍
1.早晨与傍晚
早晨与傍晚是跑步的最佳时机。早上空气清新,出外跑步活动一下全身,一边呼吸一边迎着和暖的阳光,此时紫外线不是太强,能从一早帮你提高新陈代谢,让身体提早进入燃脂状态。而傍晚在吃饭前跑步也不错,气温没那么高,跑起步来也很轻松,对于控制食欲也有一定的帮助。
2.跑之前喝1杯水
在开始跑步30-1小时前,可稍微吃点东西,例如吃1根香蕉,可以补充一下体力,但注意不要吃太饱,并且尽量给点时间让食物消化,然后跑步前喝1杯水。跑步的途中。每15分钟补充一次水分,避免身体缺水。
3.跑累了停下来步行一下
不少人都觉得跑步很累,于是不太愿意去做这种运动,其实只要掌握技巧,跑步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如果你是初次接触跑步减肥法,一开始不建议跑太久或强度太大。
每周跑2次,每次跑10-15分钟即可,途中可加入步行,两种运动互相穿插进行,并保持畅顺的呼吸,脂肪就能持续地燃烧起来。
当你已经掌握跑步的技巧,可以增加强度,例如每周跑3次,每次跑20分钟以上,层层进阶,效果会越来越显著哦!
预防骨质疏松的秘诀
常慢跑者骨密度高
据美国一项研究称,长期慢跑的男性腿骨的密度比不跑步者平均要高5%;比任何运动都不做的男性骨质密度要高8%。即使那些每月只跑步一次的男性,也比不跑步 的男性骨密度要大。而每月跑步9次以上的男性,骨密度最大。跑步的作用并不随着次数、强度的增加而一直上升,每月跑步20次以上的男性骨密度和少跑12次 的男性差不多。
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院专家也曾做过一组研究,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是千叶县41名年龄30岁至80岁经常慢跑的会员,以及平时不太爱运动的86名男女。最后发现,慢跑者的椎骨、股关节、腿骨和臂关节等部位的骨骼密度,均比不运动者高40%左右,这种骨骼密度接近二十几岁的骨骼状态。就男性而言,在一周内慢跑距离越长,其骨骼密度越高。
心脏不好傍晚跑
日本的体育生理学家提出,清晨慢跑会对心脏造成不少的压力,因为清早心脏通常未能适应完全的运动。慢跑会激发人体内分泌大量激素,使心跳速度加快。
清晨慢跑时,人的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比在午后或傍晚时的分泌量高出2至4倍之多。专家认为,早晨慢跑可能会引起血液凝块并且促进心力衰竭,而晚上慢跑可能减少血液凝块的趋势,并且阻止心力衰竭。
跑姿不正确伤身
跑步虽动作简单,但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
跑步时,腿部动作应该放松。一条腿后蹬时,另一条腿屈膝前摆,小腿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带动髋部向前上方摆出。以脚跟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不能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跑步,长此以往易引发胫骨骨膜炎。
此外,跑步时自然摆臂很重要。正确的摆臂姿势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的作用。摆臂时肩部要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
所以对老人来说,预防骨质疏松的秘诀是慢跑,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安排慢跑,每天坚持练习就会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了。当然了,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还有很大,例如补钙等等,对老人来说,认真养护好你的骨骼,就能避免很多关节疾病发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