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方法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方法
1.2治疗方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两侧子宫动脉以远的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前先行子宫动脉造影,导管选用4F cobra 2号导管或2.6F显微导管。如子宫动脉近部存在非肌瘤供血动脉分支,导管尽量超出这些分支。栓塞材料8例用明胶海绵微粒,直径50~400μm,4例用聚乙烯醇(ployvinyl alcohol,PVA)颗粒,直径250~355μm。栓塞程度掌握在造影时肌瘤瘤体染色完全消失为止。
1.3疗效评估
(1)临床症状的变化,通过门诊随访或答卷方式调查。
(2)术前、术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肌瘤大小,术后1、2、4、6、12和24个月复查B超。随访1个月~2年,随访3个月以上者有8例。
1.4结果本组成功率100%,明显有效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10例(90.91%)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正常,盆腔痛等消失;1例盆腔痛患者明显好转,仅有轻度疼痛。术后3~5天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恶心、下腹持续性疼痛或痉挛性疼痛、腰骶部酸胀感等,8例需服用镇痛剂。10例患者术后1周内阴道内有带血性的排出物,3例术后第1、2个月后无月经或月经不规则、量很少,术后第3个月起所有病例月经均恢复正常。2个月后肌瘤体积缩小范围在35.4%~81.0%,平均67.2%,缩小范围在60%以上的有7例(7/9)。1例术前超声有4个肌瘤的患者,其中2个<3cm的2个月后复查B超不能检出,考虑B超检查的敏感性有限,B超下不发现不等于肌瘤完全消退,因而其瘤体大小的变化不列入以上统计。
子宫纤维瘤的治疗有哪些
子宫肌瘤的传统手术方法有很多种,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动脉栓塞术,途径有大创开腹,微创宫腹腔镜及介入栓塞治疗之分。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A.子宫切除治疗的优点是由于切除了子宫,解除了对新发子宫肌瘤的担忧。而失去子宫后的诸多不良影响:开刀切除本身是一种伤害疗法;术中可能出现麻醉意外等;术后有可能出现肠粘连等手术并发症;出现盆腔松弛;此外卵巢少了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血液供应,易发生早衰、更年期提前等,可能影响女性性生活,甚至部分女性性格改变等等。
B.微创治疗的优点是可保留子宫,瘢痕小,创伤较小。腹腔镜治疗更容易复发,其中1/3患者需再次手术,术中可有大出血、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术后有疤痕及肠粘连等副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可引起发热、疼痛、盆腔感染、栓塞正常脏器、影响性功能等并发症;同时有X线的辐射影响。
对于生活当中出现的子宫纤维瘤,大家不必要过多的担心,子宫纤维瘤大多数,会出现在40到50岁的成人身上,如果在早期及时的治疗不让肿瘤发生,病变时可以达到痊愈的。
子宫纤维瘤的治疗有哪些
子宫肌瘤的传统手术方法有很多种,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动脉栓塞术,途径有大创开腹,微创宫腹腔镜及介入栓塞治疗之分。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A.子宫切除治疗的优点是由于切除了子宫,解除了对新发子宫肌瘤的担忧。而失去子宫后的诸多不良影响:开刀切除本身是一种伤害疗法;术中可能出现麻醉意外等;术后有可能出现肠粘连等手术并发症;出现盆腔松弛;此外卵巢少了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血液供应,易发生早衰、更年期提前等,可能影响女性性生活,甚至部分女性性格改变等等。
B.微创治疗的优点是可保留子宫,瘢痕小,创伤较小。腹腔镜治疗更容易复发,其中1/3患者需再次手术,术中可有大出血、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术后有疤痕及肠粘连等副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可引起发热、疼痛、盆腔感染、栓塞正常脏器、影响性功能等并发症;同时有X线的辐射影响。
对于生活当中出现的子宫纤维瘤,大家不必要过多的担心,子宫纤维瘤大多数,会出现在40到50岁的成人身上,如果在早期及时的治疗不让肿瘤发生,病变时可以达到痊愈的。
子宫动脉栓塞术介绍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之一。其作用机制有: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分泌前列腺素减少,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在位内膜侧支循环的建立,可由基底层逐渐移行生长恢复功能。但子宫动脉栓塞术会影响子宫及卵巢的血运,从而对妊娠有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早产并增加剖宫产率。
术前缩小病灶以及术后减少复发的药物。GnRHa注射,使体内的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的状态,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应用GnRHa后可以使子宫明显缩小,可以作为一部分病灶较大、手术困难的患者术前用药。等到子宫变小后再手术,风险和难度会明显下降。副作用会出现更年期症状,甚至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骨质疏松等,所以在应用GnRHa3个月后建议反向添加雌激素以缓解并发症。另外GnRHa费用较高,所以目前并不作为长期治疗的方案,一旦停药,月经恢复就可能导致病变的再次进展。
患上子宫肌瘤后该采取哪些措施
一、西药治疗子宫肌瘤
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西药包括米非司酮、雄激素类药物、他莫昔芬、达那唑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雄激素类药物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都有抑制肌瘤生长的作用,但是前者长期服用会导致男性化,而后者则会导致雌激素低下的情况发生。米非司酮、他莫昔芬和达那唑治子宫肌瘤虽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服用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停药以后肌瘤又会开始增大,因此被用于手术的一种辅助手段。
二、中药治疗子宫肌瘤
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是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用药的,如①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②寒湿凝滞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消瘕,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③痰湿瘀阻型,治宜化痰理气、活血消癥,方选开郁二陈汤加减;④湿热夹瘀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消瘕,方选清宫消癥汤;⑤阴虚内热型,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选清海丸。以上药物在治子宫肌瘤的时候均可随症加减。
三、手术治疗子宫肌瘤
患上子宫肌瘤后该采取哪些措施?如西药和中药都无法控制病情,那么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来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有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这三个方法。肌瘤切除术适合尚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能够较好的保留生育功能。子宫切除术建议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或肌瘤出现恶变情况的患者来治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子宫介入治疗的方法,无法确保患者的生育功能,还会导致卵巢早衰的情况发生,因此慎用。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
(1)肌瘤切除术 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主要用于40岁以下年轻妇女,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适用于肌瘤较大;月经过多;有压迫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者;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但无恶变者。
(2)子宫切除术 症状明显者,肌瘤有恶性变可能者,无生育要求,宜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年龄较大,以全子宫切除为宜。术前须除外宫颈恶性疾病的可能性。
(3)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放射介入的方法,直接将动脉导管插至子宫动脉,注入永久性栓塞颗粒,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以达到肌瘤萎缩甚至消失。UAE目前主要适用于子宫异常出血导致贫血等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在选择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时应慎重,尤其是盆腔炎症未控制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动脉硬化患者及本身有血管造影禁忌证的患者,应列为该项治疗的禁忌证。5%的患者术后有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可能,也有罕见的盆腔感染的报道。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方式
妇产科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栓塞方法有3种术式:
(1)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2)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
(3)卵巢动脉栓塞术(dae),较常见的是uae。所有患者tuae均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采用经皮右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将cobra尖端先后分别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证实其为肌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超化碘油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属于血管介入性手术。 介入手术(interventional operation)是利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射线、腹腔镜等现代医学影像导向技术,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以达诊断和治疗目的。目前该法已成为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微创伤、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发展迅速。一般分为血管性介入手术及非血管性介入手术两大类别。
血管介入性手术由seldinger于1953年创立。根据置管位置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亚选择性——插至腹主动脉;选择性——插至腹主动脉一级分支;超选择性——插至腹主动脉二级或更小的分支。该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介入部位准确,使一些不能手术的病人获得治疗机会,简化了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血管造影、血管栓塞、血管成形灌注化疗、引流及活组织检查等。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讨论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最初用于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前,可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3]。后来发现部分患者行术前栓塞后,症状消失,不再需要手术。1996年起,美国洛杉矶UCLA医疗中心和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医疗中心首先用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单一独立的、直接的治疗手段来治疗子宫肌瘤。
栓塞治疗是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局部出血、肿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长期有效的栓塞治疗,必须使用彻底的、永久性的栓塞。当病灶周围存在重要正常组织时要求被栓塞动脉是高度选择性的,以保证不损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这对某些病灶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完全彻底的子宫动脉栓塞将导致子宫和部分卵巢的缺血坏死,这正是起初未将栓塞治疗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应用于肌瘤治疗的理论基础。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采用非绝对完全的超选择,用完全栓塞两侧子宫动脉的方法来栓塞子宫肌瘤,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的一般占90%以上,中度~明显改善的一般占80%以上[4];平均肌瘤体积缩小程度报道不一,较高的70%,低的40%[5,6]。本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占100%,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占90.91%,平均肌瘤体积缩小67.2%,高于一般文献报道,但本组例数少,且随访时间不够长,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们推测本方法的高有效性可能与肌瘤对缺血的高敏感性有关,自然生长的较大肌瘤常发生缺血性继发变性可能也说明了肌瘤对缺血的高敏感性。因而肌瘤被栓塞后疗效可能较一般的恶性肿瘤要好。
栓塞治疗后数小时患者常有中~重度的腹痛,可引起恶心、呕吐,一般腹痛等症状4~7天后完全消退。早期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3%,主要是子宫缺血和感染,严重者需要子宫切除的不到1%。远期并发症未见报道。本组除术后疼痛等正常的栓塞后反应外,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作者认为栓塞的高选择性是预防正常子宫严重缺血的关键,本组部分病例子宫动脉近部分支不参与肌瘤供血,插管过程中进一步超选择,避开这些分支。
子宫瘤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肌瘤切除术
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主要用于40岁以下年轻妇女,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适用于肌瘤较大;月经过多;有压迫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者;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但无恶变者。
2、子宫切除术
症状明显者,肌瘤有恶性变可能者,无生育要求,宜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年龄较大,以全子宫切除为宜。术前须除外宫颈恶性疾病的可能性。
3、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放射介入的方法,直接将动脉导管插至子宫动脉,注入永久性栓塞颗粒,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以达到肌瘤萎缩甚至消失。uae目前主要适用于子宫异常出血导致贫血等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在选择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时应慎重,尤其是盆腔炎症未控制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动脉硬化患者及本身有血管造影禁忌证的患者,应列为该项治疗的禁忌证。5%的患者术后有发生卵巢功能早衰的可能,也有罕见的盆腔感染的报道。
子宫肌瘤如何治疗比较好
1、子宫肌瘤患者的准备: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尽可能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至较好的状态,以能顺利度过栓塞反应关。同样需按常规动脉栓塞术作好术前准备。
2、器材准备:常规血管造影器材,导管形态常用Cobra导管,4F导管较为合适。如条件允许,可使用微导管系统。
3、栓塞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剂多选用PVA微粒、明胶海绵、不锈钢圈等。PVA多选用直径为300-500;明胶海绵经高压高温消毒处理后能延长吸收时间,可制成颗粒或条状,故较常规的明胶海绵效果要好;也有人用碘油作栓塞剂。
4、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分别插管至左右髂内动脉造影,子宫肌瘤造影表现为子宫动脉增粗、动脉被推移受压、血管变直或呈环绕状,同样也可见明显的肿瘤染色。根据造影所示将导管分别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
5、子宫肌瘤术后处理:按动脉栓塞术后常规处理,并予抗炎及对症处理,应加强抗菌补液。
6、并发症:①局部疼痛,皮温升高、红肿,发热,此为栓塞后综合征表现;②阴道排液,多为子宫肌瘤坏死物;③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子宫穿孔,多与宫内感染有关;④卵巢功能减退等。
子宫腺肌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1.药物治疗
对症状较轻,仅要求缓解痛经者,可以选择在痛经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必得、消炎痛或萘普生等对症处理。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肌层电凝术、子宫动脉阻断术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和骶骨神经切除术等。
适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而且,为避免残留病灶,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一般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3.介入治疗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之一。其作用机制有: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分泌前列腺素减少,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在位内膜侧支循环的建立,可由基底层逐渐移行生长恢复功能。但子宫动脉栓塞术会影响子宫及卵巢的血运,从而对妊娠有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早产并增加剖宫产率。
栓塞方法有3种术式
(1)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2)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
(3)卵巢动脉栓塞术(DAE),较常见的是UAE。所有患者TUAE均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采用经皮右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将COBRA尖端先后分别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证实其为肌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超化碘油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属于血管介入性手术。 介入手术(interventional operation)是利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射线、腹腔镜等现代医学影像导向技术,对病变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以达诊断和治疗目的。目前该法已成为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微创伤、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