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包的作用机制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包的作用机制

大包穴属脾经,位居胁下,散布胸胁,所以此穴可以宽胸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胸胁胀满疼痛,气喘;又因本穴为脾之大络,总统全身阴阳诸络,可通络止痛,治疗络脉瘀滞的全身尽痛,络脉空虚的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大包准确位置及功效 大包是什么意思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

大包准确位置及功效 大包的准确位置

大包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取穴时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即可,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后正中线中。俯卧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切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取穴。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片

标准定位:在胸外侧区,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简便取穴:双手叉腰,于第6肋间隙之腋中线上即是大包穴。

大杼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杼的作用

大杼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是又为八会穴中“骨”的会穴,是人体背部非常重要的穴位,该穴有疏通太阳经气,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颈肩背肌肉的痉挛及疼痛,还能有效治疗颈肩胸腰骨关节疾病,经常对该穴进行按摩可以强筋骨,清邪热,帮助缓解肩周炎,肩部酸痛,颈椎痛等病症。

漏谷准确位置图 漏谷的作用机制

功效:健脾利湿,止带固精。

作用机制:漏谷穴属脾经,其健脾利湿作用较强,除可治疗脾失健运之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可治疗湿热下注,蕴藉下焦所致的带下,遗精,小便不利;还可治疗腰膝厥冷,下肢痿痹。

大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敦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脚趾内侧指甲角旁,距趾甲角0.1寸。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大敦穴。

简易取穴:正坐伸足或仰卧位,从拇趾趾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于交点处取穴。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大迎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处的前缘。

2.正坐位,闭口鼓气,在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按凹陷下端有搏动处。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巨髎穴的作用机制

巨髎穴为手阳明,足阳明及阳跷脉之交会穴,位于面部,具有较强的疏风通络,消肿止痛之功,特别以疏解面齿风热之邪为主,用于治疗风热实邪所致的颜面五官疾患。

肝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肝俞的作用机制

肝俞穴是肝之背俞穴,具有养血统血,清热利胆的作用。中医认为肝藏血,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肝俞进行刺激,能增强肝脏的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相关推荐

上关的准确位置 上关的作用机制

上关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而前颧弓上方,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交会穴。手足少阳经循头入耳抵面,足阳明经,循面入齿龈抵额角,故本穴善于清头面热邪,疏面,齿风邪,治疗偏头痛,面痛,聤耳,口,眼,牙齿疼痛等;由于该穴所处的特殊位置,故能通利牙关,开窍益聪,治疗口噤不开,耳鸣耳聋。

气户的准确位置作用

标准定位:气户穴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气户穴在肺之上部,平云门穴,与云门意义相同。本穴治证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有消热宽胸之功,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气户穴可以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出现的喘息,哮喘或者是胸部疼痛的情况有改善的作用,还可以治疗肺部疾病、

承山准确位置作用 承山准确位置

简便取穴: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从其尖下即为本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肤与肌腱交角处。

地机准确位置作用 地机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三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取穴:取侧坐位,在小腿内侧,从足踝尖向上摸至阴陵泉,阴陵泉下四横指处,胫骨内侧缘后方,按压有酸胀感。

大包穴的定位是哪里

大包的准确位置 大包属于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腋窝下,腋中线直下6寸的地方,相当于自己的中指尖到手腕横纹的长度。 取穴的方法 1.仰卧位,在腋中线上,于第6肋间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沿腋中线自上而下摸至第6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大包为脾之大络,而名其大络之末为“大包”,寓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也,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皆由脾灌溉,刺激大包穴可以调理脾的气血,起到统血养经,宽胸止痛之功,有利于消除穴位内部的瘀血,消除包块,对肺部具有改善和养护功能,对肺炎,气喘,胸膜炎,胸肋疼痛,消化不良等

下关的准确位置 下关穴作用机制

下关穴属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可通两经经气,疏两经风热而治颜面诸疾;该穴位于下颌关节附近,其通关利窍的作用甚强,可疏利牙关,消肿止痛,是治疗齿痛,口噤,下颌关节疾患的要穴。又因该穴位于耳窍附近,相络之足少阳经气直接入耳中,故该穴还有疏风清热,行气活血,通耳利窍之功,用于治疗各种耳疾。经常刺激下关穴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起到瘦脸的作用

少冲的准确位置 少冲穴作用机制

少冲穴属心经,为心经井穴,五行属性属木。本穴为心经脉气所发之处,具有泻热开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清心宁神之功效,可治疗心气不舒,心脉不畅,心痛心悸,胸闷心烦,心神不宁,心火妄动,热病惊厥,中风昏迷,及心经火斥的目赤舌痛,掌中热,小指拘挛等;本穴属木,木可生火,并与属木的肝脏有密切关系,因心火旺盛,肝风内动,木盛火炎而发生的热病昏迷,惊厥,痰热癫狂等病针泻本穴, 火热自消,热祛风熄,心神自宁。由于木能生火,该穴为本经母穴,有益气强心之功,可治疗心虚引起的心悸,心下暴痛,猝然晕倒。

大包的准确位置大包常用配伍治疗法

胸胁疼痛可支配支沟,期门;全身尽痛配四关,用泻法;全身无力配足三里,关元,用补法。

悬钟准确位置作用 悬钟的作用机制

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为八会穴之一,髓之会穴。髓藏于骨,髓以养骨,故悬钟主治与髓有关的疾病。 本穴可舒肝利胆,用于治疗肝胆经气阻滞的胸胁胀满,胁痛,还具有益髓壮骨之效,用于治疗髓海不足的头痛,眩晕,耳鸣,骨髓不足的腰酸胫软,下肢痿软等。脑为髓海,通过充养髓海,填充骨髓,以达健脑安神,强筋壮骨之效,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其通经活络的作用,循经上可治颈项强痛,下可治腿疼,踝扭伤。

梁门的准确位置作用 梁门的作用机制

梁门属胃经,居上腹部,内应胃体,其调理胃气之作用甚强,具有升清降浊,助脾运化之功,上可降逆止呕,下可升清止泻,中可开壅决滞,理气止痛,消积除胀,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