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包的作用机制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包的作用机制
大包穴属脾经,位居胁下,散布胸胁,所以此穴可以宽胸理气,通络止痛,治疗胸胁胀满疼痛,气喘;又因本穴为脾之大络,总统全身阴阳诸络,可通络止痛,治疗络脉瘀滞的全身尽痛,络脉空虚的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大包准确位置及功效 大包是什么意思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
大包准确位置及功效 大包的准确位置
大包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取穴时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即可,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后正中线中。俯卧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切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取穴。
大包的准确位置图片
标准定位:在胸外侧区,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简便取穴:双手叉腰,于第6肋间隙之腋中线上即是大包穴。
大杼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杼的作用
大杼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是又为八会穴中“骨”的会穴,是人体背部非常重要的穴位,该穴有疏通太阳经气,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颈肩背肌肉的痉挛及疼痛,还能有效治疗颈肩胸腰骨关节疾病,经常对该穴进行按摩可以强筋骨,清邪热,帮助缓解肩周炎,肩部酸痛,颈椎痛等病症。
漏谷准确位置图 漏谷的作用机制
功效:健脾利湿,止带固精。
作用机制:漏谷穴属脾经,其健脾利湿作用较强,除可治疗脾失健运之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可治疗湿热下注,蕴藉下焦所致的带下,遗精,小便不利;还可治疗腰膝厥冷,下肢痿痹。
大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敦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脚趾内侧指甲角旁,距趾甲角0.1寸。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大敦穴。
简易取穴:正坐伸足或仰卧位,从拇趾趾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于交点处取穴。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大迎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处的前缘。
2.正坐位,闭口鼓气,在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按凹陷下端有搏动处。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巨髎穴的作用机制
巨髎穴为手阳明,足阳明及阳跷脉之交会穴,位于面部,具有较强的疏风通络,消肿止痛之功,特别以疏解面齿风热之邪为主,用于治疗风热实邪所致的颜面五官疾患。
肝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肝俞的作用机制
肝俞穴是肝之背俞穴,具有养血统血,清热利胆的作用。中医认为肝藏血,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对肝俞进行刺激,能增强肝脏的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