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葡萄胎癌变
如何预防葡萄胎癌变
患过葡萄胎以后有少数病人发生恶变,称恶性葡萄胎或侵蚀性葡萄胎。因此,患葡萄胎后应严密随访,定期检查。当恶变时除子宫增大以外,血中的绒毛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这样往往与早期妊娠难以区别。因此,过去医生常常劝病人避孕2年,而现在B超或彩超检查可以精确的看到早期妊娠的胚囊,不会和恶性葡萄胎相混淆,所以患过葡萄胎以后也不一定需避孕2年,对一些迫切需要生育者,避孕半年或1年即可。那么如何预防葡萄胎致癌呢?
1.预防性化疗:主要是防止葡萄胎的恶变。所以,凡年龄大于40岁,或定期随访有困难者,或临床估计恶变可能性较大者,均应进行预防性化疗。预防性化疗一般只用一种药物,一个疗程,但药量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量,不可减量。
2. 定期随访:葡萄胎后的随访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及早发现恶变倾象使之得到及时治疗。一般于清宫术后,每周查尿一次,至hCG转阴或浓缩尿转阴、放免降至正常值后,每2周或1个月查血或尿1次。随诊至三个月后,每月或每2个月查一次,半年或一年后,改为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随诊至少三年以上,甚至坚持10~15年以上。随诊过程中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应随时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葡萄胎经治疗后最少应避孕1~2年,以免再次妊娠与恶变难以鉴别。
专家提醒:葡萄胎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只要利用真空吸引与子宫收缩剂即可清除子宫内异物,但是完全性病变者,约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例变成绒毛膜癌的恶性肿瘤,甚至转移至肝、肾、肺、脑、阴道等其他器官。
怎么防止葡萄胎呢
1 定期测hcg 葡萄胎清宫后每周hCG测定一次,直至连续3次阴性,然后每个月一次持续至少半年。此后可每半年一次,共随访2年。随访应特别注意血尿HCG变化。同时还应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注意患者有无阴道异常流血、咯血及其他转移灶症状。并行盆腔B超、胸部X线片或CT检查。
2 定期随诊 葡萄胎患者有10%~20%恶变可能,因此葡萄胎患者要定期随访。尤其是随访尿或血内HCG的变化,可早期发现恶变倾向,对疾病预后尤为重要。葡萄胎清宫术后必须每周查尿1次,直到尿妊娠实验阴性,以后每月1次,半年以后每3个月1次,至少随访2年。完成随访后,患者方可再怀孕。
3 出现不适,即刻就医 如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咯血头痛或其他不适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复查时除询问月经是否正常外还应注意有无上述症状。检查时应注意子宫是否复理良好,阴道外阴有无紫蓝色结节,胸透(最好胸部拍片)有阴影存在。
4 前期避孕 葡萄胎至少要避孕一年才能怀孕。首选方法是避孕套,其次是外用药具。不宜口服避孕药或放置节育环,因口服避孕药可延缓葡萄胎残余滋养细胞的退化,放环刺激子宫内膜,这些都有间接促使恶变发生的可能。
5 健康小提示 预防葡萄胎的再次发生,要重视治疗后的随访。葡萄胎恶变大多发生于1年之内,但也有长达10余年者,故随诊年限应坚持10~15年以上。另外,怀孕时,患者再次发生葡萄胎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因此必须紧密监察。
恶性葡萄胎该预防
1、 恶性葡萄胎
高危患者预防性化疗或减少恶变发生。
2、由于恶性葡萄胎是一种因妊娠引起的疾病,只要做好计划生育,落实避孕措施,减少妊娠次数就可免患葡萄胎,尤其是40岁以上妇女尽可能不再妊娠,因为高龄妊娠不仅恶性葡萄胎的发生率高,而且容易发生恶性变。
3、发生葡萄胎后要提防术后恶变。葡萄胎刮宫术后严密观察HCG的变化是提防恶变的最主要的措施。
4、刮宫术后12周以上,HCG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或曾一度降至正常水平后又迅速升高,在排除残余葡萄胎与再妊娠后,提示患者已处于恶性葡萄胎的早期阶段,应及时给予化疗。
5、预防葡萄胎术后恶性变,迄今尚无理想的办法,但对有恶变倾向的高危患者预防性化疗有可能减少恶变的发生。
6、年龄大于40岁、子宫明显大于经月份达到或超过5 个月大小、HCG值异常升高大于105IU/L及家庭偏远难以随访者,可采取预防性化疗。
7、预防性化疗应于刮宫前2~3天开始。对刮宫术中发现葡萄胎以小水泡为主,或病理检查发现滋养细胞高度增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者,或刮宫术后HCG下降到一定高值后,不再继续下降者,可采取选择性化疗,也有减少恶变的作用。
怎样预防葡萄胎复发
其实葡萄胎发生恶变的几率并不高,只要及时、有效、系统治疗,绝大部分都可以治愈。该病与其他疾病一样,一定要注意早诊断、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恶变,还会给以后正常生育带来方便。必须注意的是,系统治疗之后,应该注意到医院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防止出现意外。从大多数的病历来看,葡萄胎治愈之后是可以正常怀孕并足月分娩的,不必担心丧失生育能力。至于治愈后何时怀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以往,原则上是避孕两年之后怀孕,但如果年龄偏大或者急于怀孕者,只要身体状况许可,没有复发的迹象,间隔的时间也可以缩短至半年到一年。不过,如果间隔的时间比较短,怀孕之后要注意检查胚胎发育情况,一旦有异常就可以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再次怀孕间隔的时间,还必须根据患者葡萄胎的性质而定。如果葡萄胎属于恶性的,而且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化疗,还要较长时间地观察,间隔的时间也相对延长。观察的主要方法是超声波检查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确定没有复发迹象的时候,才可以再次怀孕。只要是恶性葡萄胎,需要一定的耐心,不宜短时间内怀孕。
当然,有的恶性葡萄胎化疗效果不好,不能用药物控制病情,为了保全患者的健康,往往需要切除子宫,这样就会失去未来的生育能力。不过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只有在子宫病灶巨大或已经弥漫时,才会考虑切除子宫。
为了女性自己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要做好葡萄胎的预防工作,否则再次发生葡萄胎的话对孕妇以及家人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葡萄胎患者应该要及时接受治疗,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葡萄胎有可能演变为恶性葡萄胎,那样就不容易治疗了,还会有切除子宫的危险。
葡萄胎的几率是多少
葡萄胎几率是多少?
在我国,葡萄胎几率为平均每1000次妊娠0.78次,也就是约1000个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个。但是,葡萄胎复发率与葡萄胎次数成正比,也就是,女性1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发生风险不足1/50;2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风险为1/6;3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风险为1/2;患葡萄胎次数越多,复发几率越大。
增加葡萄胎几率的因素
营养因素葡萄胎多见于食米国家,因此认为与营养有关,研究发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血清中的叶酸活力很低,而胚胎血管形成时期叶酸缺乏,就会影响胸腺嘧啶合成,从而导致胚胎死亡及胎盘绒毛中的血管缺乏;饮食中胡萝卜素的消耗低,发生葡萄胎的危险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地区的葡萄胎发病率增加;葡萄胎组织中微量元素Zn、Se含量下降。
感染因素不少作者认为葡萄胎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找出真正证据。
内分泌失调认为葡萄胎的发生与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有关,故多见于20岁以下以及40岁以上妇女。动物实验证明,怀孕早期切除卵巢,可使胎盘产生水泡样变,因而认为雌激素不足可能是葡萄胎的原因。
种族因素种族间葡萄胎的发病率的差异被引起注意。有报道,美国黑人妇女葡萄胎的发病率仅为其他妇女的一半。在新加坡,欧亚混血人种葡萄胎的发病率比中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高2倍。
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变异失活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过度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的变异失活等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健康小提示
葡萄胎的主要症状为停经后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妊娠呕吐剧烈且时间较早,子宫的大小大于停经日期,血HCG异常的增高,不能触及胎心,胎动等。当孕妇发现自己有以上现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孕期检查。尽快确诊是否是葡萄胎。
葡萄胎都需要化疗吗?
葡萄胎并不是都需要化疗。大部分葡萄胎不需要化疗,小部分、特殊性的葡萄胎患者才需要进行化疗。葡萄胎的诊断一经确定后,应即刻予以清除。清除葡萄胎时应注意预防出血过多、子宫穿孔及感染,并应尽可能减少以后恶变的机会。葡萄胎首选的治疗方法就是清宫,清除宫腔内容物,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就会建议切除子宫。化疗一般是不会要求的,只有在患者出现高危情况才会要求进行化疗治疗。
需要进行化疗的葡萄胎患者
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
有咳嗽、咯血、头痛、抽搐等症状,或经检查发现阴道有紫蓝色结节者;
葡萄胎胎清出前HCG值异常升高者;
清宫清出的水泡体积较碎小者;
第二次清宫后病理检查发现仍有生长活跃的葡萄胎组织者;
葡萄胎清除后仍阴道出血,经再次刮宫不能止血的患者;
葡萄胎清除后HCG不是进行性下降,而是降至一定水平后不再下降,或HCG值始终高居不下的患者等。
葡萄胎患者化疗的作用
抑制严重恶变病变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均来自良性葡萄胎,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清除后半年内。侵蚀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合并子宫外转移病灶。侵蚀性葡萄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
抑制恶性倾向的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的一大特点是葡萄胎的绒毛脱落后随血循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破坏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血肿。恶性葡萄胎与恶性肿瘤应区别看待。虽两者均有转移及造成转移部位组织某种程度的破坏的特性,但恶葡的转移灶有自行消退的可能,而恶性肿瘤,极少自行消退。所以,对于有恶性倾向的葡萄胎患者,也需要化疗治疗。
预防性化疗主要是防止葡萄胎的恶变。所以,凡年龄大于40岁,或定期随访有困难者,或临床估计恶变可能性较大者,均应进行预防性化疗。预防性化疗一般只用一种药物,一个疗程,但药量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量,不可减量。
健康小提示
一般来说,在去除葡萄胎组织后,大约2%的部分性葡萄胎和10%的完全性葡萄胎仍然会有异常细胞残留,这叫做持续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可能需要使用一种或几种抗癌药物进行化疗,而且你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A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以确定病症没有扩散到子宫以外的其他组织。
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
葡萄胎是怎么形成的?
1、营养因素
葡萄胎多见于食米国家,因此认为与营养有关,研究发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血清中的叶酸活力很低,而胚胎血管形成时期叶酸缺乏,就会影响胸腺嘧啶合成,从而导致胚胎死亡及胎盘绒毛中的血管缺乏;饮食中胡萝卜素的消耗低,发生葡萄胎的危险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地区的葡萄胎发病率增加;葡萄胎组织中微量元素Zn、Se含量下降。
2、感染因素
不少作者认为葡萄胎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找出真正证据。
3、内分泌失调
认为葡萄胎的发生与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已衰退有关,故多见于20岁以下以及40岁以上妇女。动物实验证明,怀孕早期切除卵巢,可使胎盘产生水泡样变,因而认为雌激素不足可能是葡萄胎的原因。
4、孕卵缺损
可能与卵子本身发育异常有关。
5、种族因素
种族间葡萄胎的发病率的差异被引起注意。有报道,美国黑人妇女葡萄胎的发病率仅为其他妇女的一半。在新加坡,欧亚混血人种葡萄胎的发病率比中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高2倍。
6、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变异失活
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过度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的变异失活等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葡萄胎有哪些症状?
1、阴道“见红”
由于绒毛变性,失去了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胎儿早已死亡。到了怀孕2-3个月时出现阴道持续的或间歇性的“见红”,这是葡萄胎早期症状的表现。大多数是断续性少量出血,其间可能有反复多次大流血。仔细检查时,葡萄胎早期症状可在血液中发现水泡状物。如果出血量多,还会引发出血性休克。
2、子宫异常增大
怀有葡萄胎的子宫大于正常的妊娠子宫,对于葡萄胎早期症状,有时孕妇甚至能自己触及下腹包块(胀大的子宫),有时人们往往误认为是怀了双胞胎或羊水过多。
3、腹痛
由于子宫增大的速度太迅速,以致出现腹痛。此外,葡萄胎早期症状体现在子宫内出血,胎块从子宫壁大块脱落,也会产生腹痛现象。
4、出现妊娠高血压
在病的早期,孕妇可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较晚期,葡萄胎早期症状可出现浮肿、蛋白尿及子痫(抽搐)现象。
5、无胎儿
子宫虽胀大到4-6个月妊娠大小,葡萄胎早期症状可能在检查时查不到胎体,听不到胎儿,B超检查,未见怀孕迹象。即使孕妇本人,也未感到有胎动。
怎么预防葡萄胎?
1、定期检查
怎么预防葡萄胎?所有葡萄胎患者皆应嘱告定期随诊,定期复查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恶变,但有时也可能有残存的水泡状胎块。
2、坚持避孕
恶性葡萄胎经过治疗,一般愈后良好,但以后仍有复发及发展到绒癌的可能。患者至少在2年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最初半年应每月复查一次;如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咯血头痛或其他不适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3、注意饮食
如应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饮食要丰富,应有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且低脂肪、低糖,以易消化易吸收为原则。
4、适当运动
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活动。患者出院后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一些肢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不觉劳累为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滋养细胞肿瘤的预防
1.实行计划生育 一般来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采取了一系列的避孕措施,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对减少和降低葡萄胎的发生及其恶变也起到积极作用。
2.预防性子宫切除 因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除局部浸润外,主要通过血行播散,所以对子宫切除方法也并不能完全防止恶变,国外也有报道采用剖宫或子宫切除以后恶变机会增多,1989年第四届世界滋养细胞疾病会议上菲律宾报告1619例葡萄胎,其中预防性子宫切除,化疗加子宫切除共404例,子宫标本病检为恶性及随访后恶变仅35例,恶变率占总数的2.2%,比1976~1982年报告的恶变率7%为低,认为采用上述两措施,可降低葡萄胎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率。
3.预防性化疗 预防性化疗药物均有一定毒性,需要住院进行,费用较大,为预防15%左右的病人发生恶变而对所有患葡萄胎者均进行化疗,需费很大力量,承担一定风险,是否合理值得慎重考虑,不宜将预防性化疗列为常规,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只对一些恶变机会较大的病例进行预防性化疗,如年龄>40岁,吸宫前子宫大于停经月份,HCG值异常高者,葡萄胎排除后仍有症状,HCG一度下降又持续上升者或来自偏僻地区又无定期随访可能者,则可予考虑,目前多数均不主张对所有葡萄胎病人给予预防性化疗,而主张在HCG监护下,根据葡萄胎排出后的HCG水平,子宫的大小,有无黄素囊肿,病人的年龄等决定是否给予预防性化疗。
4.随访工作 预防葡萄胎后恶变,目前的关键是做好随访工作,因为通过随访能对发生恶变的病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可以做到减少恶变造成的危害性。
如何预防葡萄胎
1、精神良好
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活动
患者出院后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一些肢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不觉劳累为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3、一个月内禁同房、洗盆浴
葡萄胎后鼓励正常的性生活,同时要求认真做好避孕,坚持避孕2年,以免再次妊娠与恶变鉴别困难。避孕方法宜选用阴茎套及阴道隔膜。
4、定期随诊
所有葡萄胎患者皆应嘱告定期随诊,最好长期与医院取得联系,更重要是在2年内定期复查,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恶变,但有时也可能有残存的水泡状胎块。妊娠试验在随诊中非常重要葡萄胎完全清除后,约60%以上患者30天内妊娠试验转阴性。超过40天仍为阳性者应高度怀疑恶变或仍残存水泡状胎块。
5、复查时
除询问月经是否正常外还应注意有无上述症状。检查时应注意子宫是否复理良好,阴道外阴有无紫蓝色结节,胸透(最好胸部拍片)有阴影存在。
良性葡萄胎的处理
(一)清宫:葡萄胎一经确诊,即应立即清宫。一般采用电动吸刮术,一周后可再刮一次,术前应作好输血准备,术时慎防子宫穿孔。为预防感染,手术前后均需使用抗生素。
手术开始后可静脉点滴5%葡萄糖500ml+催产素5~10u,以减少术中出血,但不宜在手术开始前使用,以免宫口未开,子宫收缩将葡萄胎组织挤入宫壁血窦,向肺内扩散引起肺栓塞。
(二)卵巢黄素囊肿的处理:黄素囊肿在葡萄胎排出后均能自然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如发生蒂扭转,采取不同卧位均不能缓解则需及早剖腹探查。
(三)恶变的预防:
1.预防性子宫切除术目前多不采用。但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也可考虑。 2.预防性化疗预防性化疗是预防葡萄胎恶变的有效手段。其化疗批征:⑴年龄大于40岁;⑵滋养细胞高度增生或有间变;⑶刮出之葡萄组织以小葡萄为主;⑷hCG持续不下降或下降后又上升者;⑸无随访条件。
(四)随访 葡萄胎排出后每周查一次hCG,阴性后每1~2月查一次,第二年每6月一次至少两年。
在检查hCG的同时要定期拍胸片。如果葡萄胎排出后2个月原尿hCG仍阳性,或一度阴性后又阳性,或肺内出现转移阴影,应考虑恶变,立即化疗。
为避免两次发生葡萄胎或恶变应嘱病人坚持避孕1~2年。
葡萄胎术后吃什么好
葡萄胎术后吃什么好 推荐2款补血食谱
葡萄胎术后要预防感染与贫血,多服用陈年红糖可以补血,饮食方面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下介绍两款葡萄胎的食谱。
淮杞西洋参炖海参
方药及用法:发海参96克,西洋参10克(另包,只炖15分钟),猪脊骨250克,淮山65克,盐、花生油适量。先将发海参切成小块,与斩块的猪脊骨放入大炖盅,放入淮山、水适量,水开后用文火炖1小时,然后放入西洋参片和杞子、生油和盐再炖15分钟即成。分数次喝汤,吃海参。
效能:防癌抗癌,补气益血。
评价:海参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钙、铁,其所含的粘多糖,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阻止其转移,其所含的海参素也有抗癌作用;西洋参微苦微甘,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效能,尤适用于经“放疗”、“化疗”后出现疲乏、口渴、舌干、头晕的气阴两虚者;淮山味甘性平,益气养阴,补脾肾;杞子味甘性平,养血益精,明目护肝,能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配上补髓的猪脊骨,起防癌抗癌,补气益血之功效。
本方还可用于常人补益,妇人月经净后补养等。
茄子凤尾菇炒鹅血
方药及用法:茄子125克(洗净、留皮、切块),凤尾菇150克(洗净、切段),鹅血96克。先将茄子与凤尾菇用花生油、适量盐在锅中文火炒至七八成熟,然后放入鹅血快炒,上碟佐餐。每日1~2剂,可连用7~10天,或与其他防癌抗癌食疗方交替食用。
效能:补血,防癌抗癌。
评价:茄子味甘性凉,富含维生素A、C、E,其中所含的龙葵碱,能抑制消化道肿瘤的形成,且通利大便,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凤尾菇味甘性凉,蛋白质含量丰富。
怎样预防葡萄胎
正常情况下,葡萄胎排空后,血清hCG稳定下降,首次下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为9周,最长不超过14周。若葡萄胎排空后hCG持续异常要考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当出现下列高危因素时要考虑为高危葡萄胎:hCG》100000U/L;子宫明显大于相应的孕周;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厘米或双侧黄素化囊肿;年龄40岁;小葡萄;重复葡萄胎史;妊娠并发症:妊娠剧吐、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再发倾向:1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发生风险不足1/50;2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风险为1/6;3次葡萄胎后再次葡萄胎的风险为1/2。
怎样预防葡萄胎?随诊极为重要,随诊可早期发现恶变,及时采用化疗。葡萄胎于清宫后应每周查血尿HCG1次,待降至正常后,每半月1次,至3个月后,每月1次,持续至1年,以后每半年1次,持续2年。随诊应特别注意血尿HCG变化,同时还应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注意患者有无阴道异常流血、咯血及其他转移灶症状。并行盆腔B超、胸部X线片或CT检查。葡萄胎恶变大多发生于1年之内,但也有长达10余年者,故随诊年限应坚持10~1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