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曲池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曲池的作用

艾灸曲池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曲池的作用

艾灸曲池穴有清热和营,除疹止痒,降逆活络,祛风解表的作用。

艾灸曲池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曲池的功效

曲池为大肠经的合穴,能有效调节胃肠功能,艾灸曲池穴能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使上肢更加灵活,还可以使眼睛明亮,改善视力。

艾灸曲池的作用与好处 曲池的准确位置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左右各1个。

取穴: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外凹陷中即是,按压有酸胀感。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

三伏天期间是很适合艾灸的,三伏天期间进行艾灸,有利于将人体体内的湿气以及寒气排除体外,三伏天艾灸可艾灸以下部门: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主要是通过在穴位处进行艾灸烘烤、熏蒸达到以上作用,人体身上分布的穴位是很多的,不同穴位所起到的效果不一样,想要去湿气寒气,那么建议艾灸丰隆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比较合适,具体如下:

1、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脚踝上侧26-27cm左右,与胫骨前缘大概两中指的距离,主要可化痰祛湿。

2、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三寸,约10cm处,三伏天适当进行,可帮助人体驱寒祛湿,其次还具有一定具有培本固元等其他作用。

3、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外侧,外膝眼下3寸约10cm左右的位置,按压有酸痛感,艾灸足三里穴可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4、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在肚脐正中线,肚脐上4寸,约13cm左右的位置处,艾灸中脘穴除祛湿外,还可以治疗肠胃不适的症状。

5、曲池穴:曲池穴当手臂弯曲时,肘弯内侧会挤压出纹路,在纹路的尽头即为曲池穴,可以起到祛风除湿、清热解表、消肿止痛等作用。

艾灸曲池的功效和作用 曲池特效艾灸疗法

曲池与百虫窝都是治疗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的重点穴位,这类疾病多属机体气血不调,致外界风邪(包括外感风寒风热和使用鱼虾蛋奶等)乘虚而入,邪在肌肤聚而不散,正气不足以彻底发散消除风邪,所以成为斑疹。在治疗方面,首要是祛除风邪。

曲池是祛风的主要穴位之一,在治疗风疹,湿疹方面有很好疗效,百虫窝是经外奇穴,位置在血海上1寸,两穴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规配伍。

艾灸方法:悬灸,或隔蒜灸每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1个疗程。

怎样艾灸正确方法

艾灸是属于一种中医养生疗法,是通过温热刺激将艾叶的药性透达穴位深部,起到温经散寒、固本培元、防病治病的作用,正确的艾灸以艾灸足曲池穴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先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曲池穴进行胸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就固定不移;一般每穴灸20-30分钟,以皮肤红润为度;如果患者有烫、痛感应,应将艾条远移;艾灸期间需要随时调整艾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

艾灸什么穴位祛湿

1、艾灸丰隆穴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2、艾灸足三里祛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艾灸关元穴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4、艾灸解溪穴祛湿

解溪穴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5、艾灸曲池穴祛湿

曲池穴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6、艾灸隐白穴祛湿

隐白穴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

瘦手臂艾灸哪里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艾灸肩髃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肩关节上端有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肩髃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肩髃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肩髃,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艾灸曲池

曲池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屈肘成直角时,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曲池所在位置,距离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0分钟。

艾灸功效:曲池为手大肠经脉的合穴,艾灸曲池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还能使整个手臂纤长漂亮。

艾灸孔最

孔最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即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孔最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5分钟。

艾灸功效:孔最为手太阴肺经的郄穴,艾灸孔最能通过刺激肺经增强肺的功能,从而保持全身之气的正常运行,保证臂部气血运行有毒,使手臂线条保持优美流畅。

艾灸后皮肤痒出红疙瘩是什么原因

考虑过敏。

如果艾灸后皮肤痒又有红疙瘩的话,一般考虑是在艾灸时出现了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下过敏体质人群在艾灸时更容易出现红疹丘疹、发热、瘙痒等过敏症状。

除此外,皮肤痒有红疙瘩还有可能是身体表现出的排湿反应,如果体内湿气较重,施灸时在皮肤处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可继续施灸观察,如果皮疹消退则不用干预,不退或加重可加灸曲池、合谷穴。

曲池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曲池主治疾病

艾灸曲池穴主治肩关节疼痛,肘关节疼痛,高血压,上肢瘫痪,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肠胃炎,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手臂肿痛,腹痛呕吐,癫狂等症,此外,此穴对皮肤病,疮疡疖肿治疗有奇效。

艾灸上火后灸哪里泻火

艾灸后出现上火的症状,可以通过艾灸合谷、曲池、涌泉等位置来达到泻火的目的,但需要根据上火的原因、症状等对穴位具体选择。

一般有咽喉肿痛、发热、目赤肿痛等上火的症状,选择艾灸合谷穴较多,要是有便秘的症状艾灸曲池穴较多,有头晕目眩、失眠烦躁的症状时,艾灸涌泉穴较多。

由于上火的症状一般不是单一出现,个人不好对其进行判断,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艾灸错误,反而引起身体其他不适。

艾灸曲池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曲池主治疾病

1.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五腧穴中的合穴,属土,为大肠经的母穴。合主逆气而泄,及病在胃因饮食而得的病症,故曲池与足三里,天枢配合有治疗痢疾,肠炎,肠痛等肠胃疾病的作用。

2.阳明行气于三阳,四肢为阳,曲池为治疗上肢瘫痪的重要穴位,与阳陵泉配合治半身不遂。

3.皮肤瘾疹,皮肤瘙痒,灸曲池,血海有治疗作用。

4.曲池,合谷,大椎,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是有效的治疗发热配方。

5.肘臂疼痛或上肢不遂,曲池,肩髃,阿是,合谷合用,或灸或按摩,有宣通经气,舒筋活络的作用。

艾灸美容灸哪里 抗衰老艾灸哪里

肺俞:艾灸这个穴位能有效增强表皮细胞的代谢能力,使皮肤细腻。还可以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潮热,鼻塞,盗汗以及皮肤病等症。

脾俞: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增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起到抗衰老作用,同时对腹痛,泄泻,呕吐,水肿,便血,气虚乏力等有显著疗效。

肾俞:艾灸该穴位可调理因内分泌失调造成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及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等问题。

三阴交:艾灸该穴位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改善作用,是女性常用穴位。

曲池:曲池作为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清热凉血,解毒,抗炎作用,能促进大肠气血畅通,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毒素,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相关推荐

网球肘艾灸哪里 艾条温和灸治网球肘

曲池,手三里,肘髎,阿是穴为施灸穴位。 曲池,手三里和肘髎穴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消除疼痛;灸治阿是穴可直达病灶,以上各穴合用,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濡养筋骨的作用。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施温和灸,每个穴位每次灸3-5分钟,隔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哪里可以退烧 暑热犯内发热

主证:高热发汗,口渴喜饮,心烦不安,肌肤灼热,神志昏迷,甚至胡言乱语,舌红干,脉洪数。 施灸穴位: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神昏加人中,百会,劳宫,涌泉;头晕,恶心加内关,太阳,风池,口渴引饮加金津,玉液。 施灸方法:宜选用督脉,手厥阴心包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毫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五分钟左右。 2.艾炷灸:在穴下涂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

网球肘艾灸有用吗 艾条发疱灸治网球肘

本法取曲池穴,阿是穴灸治。 曲池可起到行气血,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二穴合用,则可通气血,散外邪。 操作方法:令患者屈肘,将胳膊放置在桌子上,施灸者用米粒大的艾炷放在上述穴位上点燃施灸,每个穴位每次灸3-5壮,隔天灸1次,5次为1个疗程。灸后所起水疱可用针刺破后放水,并涂抹消炎膏。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有什么

荨麻疹艾灸部位:脐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下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靠第2掌骨中点),血海(膝关节髌骨内上缘上2寸),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胃肠加内关,足三里穴;咽喉粘膜受侵加天突穴。 穴位解析:肺外合“皮毛”,肺俞调节肺卫,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膈俞属“血之会”,能活血止痒,与血海相配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之灭”之意;曲池,合谷通经络,行气血,疏风止痒;血海有养血,凉血之功;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交会穴,可

神经性皮炎艾灸哪里

神经性皮炎艾灸部位 阿是穴(皮损局部),风池(后枕部下侧凹陷中,入后发际1寸),大椎(肩背正中第7颈椎下凹陷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委中(双下肢腿弯腘窝正中点)。 解析: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风池位于项后区,可祛风解表,宣通局部气血;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疏风止痒;肺“外合皮毛”,肺俞宣肺解表止痒;膈俞为“血之会”穴,祛风活血止痒;曲池活血止痒,为治疗皮肤病第一要穴;委中祛风清热, 凉血解毒;皮损

感冒可以艾灸哪里 不同感冒症状的艾灸位置

1.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和肺俞穴温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泛红现象,可以缓解恶寒症状,每天艾灸一到两次。 2.选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温和艾灸,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 1.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2.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1.选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穴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

为什么皮肤会变差 艾灸如何解决皮肤问题

合谷这个穴位,与美容息息相关,它除了可以用来消除青春痘、改善皮肤的粗糙状况,还可以用来治疗鼻塞、解除眼袋的困扰。 注意事项: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强烈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艾灸合谷穴。 每晚临睡前艾灸肺俞穴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浊痰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达到美容之功效。 坚持艾灸肺俞和肾俞,改善肌肤缺水情况,红润光泽。 1.曲池曲池穴与肠道器官紧密相连。因此,曲池穴也就关系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为人体排泄体内废物都是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艾灸曲池穴,可以帮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

艾灸如何解决皮肤问题

调理皮肤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合谷穴 合谷这个穴位,与美容息息相关,它除了可以用来消除青春痘、改善皮肤的粗糙状况,还可以用来治疗鼻塞、解除眼袋的困扰。 注意事项: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强烈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艾灸合谷穴。 肺俞穴/肾俞穴 每晚临睡前艾灸肺俞穴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浊痰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达到美容之功效。 坚持艾灸肺俞和肾俞,改善肌肤缺水情况,红润光泽。 曲池穴/天枢穴/足三里 1.曲池曲池穴与肠道器官紧密相连。因此,曲池穴也就关系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为人

艾灸后肚脐眼痒怎么办 原因二:排湿反应

艾灸肚脐眼痒,还可能是身体的排湿反应。 因为如果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身体上可能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特别是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发烧可以艾灸

发烧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有感冒,感染性疾病等,感受外邪,如风热,暑热,疫毒引起的发热,可用穴位艾灸法治疗,而阴虚发热所致长时间低烧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方法治疗。 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 风热感冒症状:咽喉肿痛,发烧咳嗽,四肢酸楚,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施灸穴位: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如有咽痛加少商。 温热内侵引起发烧 温热内侵症状:面红耳赤,高热汗出,口渴饮冷,咳嗽胸痛,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洪数;若温热内侵营血,则见高热,烦躁不安,渴而不欲饮;或身起斑疹,便血,吐血,舌红绛,脉细数。 艾灸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