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的适应症

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的适应症

捏脊法具有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尤为突出,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食滞,厌食,腹泻,腹痛,遗尿,呕吐,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便秘,感冒咳嗽等疾病,亦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用于促进小儿发育,增强小儿抵抗力。

推拿脊柱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脊柱的方法

有推脊,捏脊,按脊之分。

以食指,中指指腹着力,自上而下在脊柱穴上做直推法100-300次,称推脊。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呈对称着力,自龟尾开始,双手一禁一松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3-7遍,称捏脊。

以拇指指腹着力,自大椎向下依次按揉脊柱骨至龟尾穴3-5遍,称按脊。

捏脊的介绍

为加强疗效,在挟提到与病情相关的背俞穴上时,可加重挟提力量,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宝宝不吃饭、消化不良、易感冒,上医院打针吃药最让妈妈头疼、宝宝反感,怎么办呢?不妨在家里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在家里就可以操作。

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介质的选用

1.万花油:最常用的介质,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功,适宜于小儿感冒,瘙痒等症,捏脊选用红花油润滑作用好,且性偏温和,对小儿皮肤刺激不大。

2.生姜汁:取生姜榨汁做捏脊介质,有温经散寒解表作用,适宜于风寒所致的感冒,头痛和受凉引起的脘腹疼痛。

3.白酒:白酒具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的作用,发热者可降温,小儿发热,跌打损伤可用。

4.爽身粉:爽身粉有清热除湿,防损止痒作用,多用于夏季小儿捏脊。

5.鸡蛋白:鸡蛋白具有健脾消食,润泽肌肤,清凉退热之效,适宜于小儿感冒及食积等病症。

6.麻油:麻油具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力等症。

7.薄荷水:薄荷水有清凉解表,清暑退热之效,适宜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适宜夏天治疗时用,可接外感风热邪毒,由于薄荷水本身刺激性较大,抹于皮肤上常有发热的感觉,所以皮肤娇嫩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应用较少。

捏脊的正确手法图 捏脊背的作用

在经络中,属于八脉之一的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督脉对全身的脉气有统率,督促作用。脊柱两旁分布着十二经脉中的足太阳膀胱经, 这条经脉在背部的循行线上分布有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等穴位,这些穴位是内脏在背部的相应俞穴,既受内脏功能的影响,又能接受良性刺激,调节内脏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捏脊正是直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经上的俞穴的良好方法。

捏脊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可以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抵御严寒,尤其是配合按,揉,推,擦等方法时,效果明显。机体皮肤下存在着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通过摩擦,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成具有免疫功能的吞噬细胞,经常进行捏脊,不仅能增加体内吞噬细胞数量,还能增强淋巴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从而使机体保持持续旺盛的免疫力,达到祛病强身目的。

督脉又称“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足,才可以补充其他阳经,督脉阳气虚,也会影响到其他阳经的阳气,捏脊通过刺激后背体表皮肤,可以按摩脊柱正中的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并通过后天饮食的调养,使阳气不断得到补充,长期保持旺盛的免疫力,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比较合适,每次捏脊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不适或受凉感冒。

捏脊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宝宝太小的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效果。

开始做时手法要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手法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的话,不宜捏脊。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的注意事项

1.操作者的指甲要剪平,治疗前后均用温水洗净双手。

2.操作前应在捏脊部位涂抹递质,以减少摩擦的阻力,使皮肤光滑,捏脊过程中切勿太用力,防止小儿因疼痛而造成治疗难以进行。

3.捏脊后小儿因喝1杯温开水,以利于新陈代谢。

4.每次捏脊的时间,以30分钟内完成为佳,最长不要超过40分钟。

5.捏脊完毕后因让小儿平躺休息10分钟,若有出汗要及时擦拭,防止当风受凉。

6.捏脊后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宜多饮温开水,淡盐水加强新陈代谢。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的禁忌证

凡是患有影响脊背操作的某些病证或一些严重疾病的小儿,都不适合捏脊。

1.背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及血液病的患儿,捏脊手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感染加重。

2.如果小儿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捏脊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意外的险情,因此,这类小儿不要捏脊为好。

3.小儿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如麻疹,肺炎,细菌性痢疾等,捏脊对于此类疾病效果不明显,所以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4.小儿如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由于捏拿或小儿苦恼,都有可能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因此不适宜捏脊。

宝宝捏脊好处

宝宝捏脊可以在很多方面强化孩子内脏的运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防治疾病。比如:

1.宝宝捏脊最突出的好处便是健脾养胃,针对孩子脾胃不正常引起的疾病,捏脊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例如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等。

2.孩子肺部虚弱引起的连续多次感冒咳嗽,在中医认为是由于孩子的抗病能力较差,身体内的阴阳不平衡导致。捏拿孩子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不仅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而且还能健脾清肺,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以便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改善免疫能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

3.孩子捏脊疗法可以健脾养胃清肺,身体内脏健康了,孩子也就不会因为腹痛、胃胀等情况而在夜晚哭闹不止、影响睡眠了。

4.孩子捏脊疗法不仅可以防治疾病,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捏脊能改善孩子的内脏功能,还能防止气血不足,促进周身气血的运行,从而间接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5.幼儿的捏脊疗法还能明显改善孩子爱哭、尿床、大量出汗等现象。

宝宝体弱试试捏脊

捏脊疗法是只通过调节孩子的脾胃,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这对体弱多病宝宝可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哦。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宝宝的腿边,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几下宝宝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捏脊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手法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脖子处(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时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两肾俞穴(腰部)按摩2~3下即可。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一次做8~10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宝宝感冒、发烧时不要捏脊。捏脊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需休息2小时再进行。体质弱的宝宝每次时间以3~5分钟为宜。第一次给宝宝捏脊,可用力稍轻。

捏脊健脾胃 捏脊

捏脊一般都是用于对小孩子,其实这种疗法对于成年人也同样适用。 能够坚持每天捏脊,坚持一周就能有效缓解口臭、胃痛、乏力等等症状。当然,想要捏脊疗法发挥作用,一定要操作规范、动作标准才行。

进行捏脊疗法应该采用俯卧的体位,将背部伸直之后,尽量放松腰背肌。捏脊疗法有一套口诀叫“捏三提一”,意思就是说在用除小指以外的其他四只手指同时提拉皮肤,每捏三下就将皮肤提拉一下。当然,提拉皮肤时一定要注意力度,不能拧转皮肤,在提拉脊背皮肤时也不要歪斜,尽量保持直线前行。

相关推荐

小儿捏脊的利弊

1 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尤其是现在气温突降,对于孩子受凉、腹泻、食欲不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小儿捏脊的利弊 2 调理肠胃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小儿捏脊的利弊 3 治愈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注意事项

1.捏脊的时候,要考略到孩子的年龄,孩子能自行翻身,俯卧后才能进行捏脊,否则可能会扭伤孩子或存在窒息的危险。 2.再者,在给孩子捏脊的过程中,遇到气血阻塞严重,或者肌肉僵硬的地方,孩子会有疼痛感,从而抗拒捏脊,不要因为孩子抗拒而放开捏住皮肤的手,但可以停下来,保持不动,让孩子缓解一下疼痛,再继续进行。 3.捏脊的时候要注意,操作者的指甲一定要剪短,磨平,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 4.捏脊前可先为孩子轻轻按揉脊背部位,让孩子放松,再给被捏的部位涂少许粉剂,润肤乳等介质,这样既能减少捏脊的疼痛感,也容易让孩子接受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治疗的原理

捏脊时经过了小儿的督脉及脊柱左右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能够调五脏六腑,补脾胃,所以捏脊能使孩子的脾胃健旺,饮食增加。

宝宝易积食不妨捏捏脊

当孩子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不用去医院,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给孩子捏积。不过,捏积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 首先把宝宝放平,让他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旁边,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积。 捏积的基本手势是两只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捏积时应从患儿尾椎和肛门之间的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

为何捏脊如此好

可治疗多汗症 对于身体易出汗的人群可以尝试捏脊,因为捏脊可以对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及神经节具有刺激的作用,从而起到止汗的功效。 调节脾胃 脾胃异常不但易使人腹胀、腹痛,而且还会导致人体在晚上出现难以入眠的现象,这时可以多多捏脊,因为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 提高免疫力 久咳不止、感冒反复等症状的出现是因为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想要缓解这些症状提高免疫力是关键,大家可以捏脊,因为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 治疗腰肌劳损 脊背遍布诸多穴位,经常捏脊则具有治疗腰肌劳损

捏背要注意哪些事项

捏脊是民间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也是利用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很多人对知道捏脊对预防孩子便秘,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的发展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以说捏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健方法,捏脊对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积食问题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捏脊就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法。 但是捏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不能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呢?那么给宝宝捏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

宝宝捏脊的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很多的家长都会为宝宝捏脊,但是人们却并不了解不过为宝宝捏脊的话是否可以带来一些保健功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是需要全面的去了解和对待的,尤其是对宝宝捏脊的这个问题,充分的了解它的好处之后你开可以知道,这种方法对宝宝的一个健康成长是否可以带来保健功效。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避免一些疾病的困扰所以说在平时生活当中各种保健工作,都是有必要的只要我们注意这些保健的原则,才可以帮助宝宝预防疾病的困扰。 继续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从生理解

什么是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宝宝捏脊的好处

脊椎是我们人体的比较重要的部位之一,它支配着我们人体的很多项活动的,所以对于脊椎我们大家一定是要好好保护的,因为要是脊椎受损,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伤害的。同样,适时地捏脊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捏脊的好处。 捏脊的五大好处:1.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因为脊柱乃是大脑的外延及重要通道,大脑通过脊柱脊髓指挥内脏与四肢的活动,可谓人体的要塞与要害部位,坚持给宝宝捏脊,可以疏通这些要塞,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2.脊柱两侧分别有17对穴位.比如脾俞、肾俞、心俞、肝俞等,经常按摩.以捏代针,可

小儿捏脊治疗的适应证 小儿疳积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捏脊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提手法,每捏3下,提1下,当按捏至背部的胃仓穴时,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揉,分推胃仓,补脾经,揉板门等手法。 常用按摩法:按摩者先用拇指分别按放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的胃仓穴,用指腹着力按揉,至孩子感觉有酸胀感,连续按揉3分钟;再将两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胃仓穴处,在下按的同时,顺着肋骨方向分别向两侧分推,连推3分钟;接着补脾经200-400次,或由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揉板门200-4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