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凉如何给孩子加衣
天渐凉如何给孩子加衣
如今,天气已经慢慢转凉,应该如何给孩子加衣呢?要秋冻,还是保暖为上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穿衣和成人不同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冷孩子就会非常冷,于是让孩子穿得和大人差不多,或者是更多。然而孩子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且好动活动量较多。若是在天气刚转凉的时候,便让孩子穿很多,他们会很容易出汗,而一旦吹风凉汗易感冒发烧,所以孩子加衣服要适度。
2.春捂秋冻
古语说春捂秋冻,意思就是孩子在春天需要保暖,而在秋天需要冻一冻,其实这目的就在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他们避免生病。所以在天气转凉的时候,需要让孩子进行一定的耐寒训练,这样他们的身体会很好地适应寒冷环境,因而不易生病。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平时穿着棉质的长袖衣服,夜间给孩子盖层薄被,让孩子自己感知温度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去提高免疫力,这样在冬季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寒冷而轻易生病了。
3.注意局部保暖
如果担心孩子穿的少会肠胃受凉的话,最好是注意他们的肚腹保暖。给孩子带一个肚兜,保护肠胃的温度,让肠胃能够正常的工作,不会受到凉气侵袭,避免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其次家长们需要给孩子做好颈部的保暖,不要让孩子穿太厚的衣服,不然背部容易出汗,那么一旦凉风吹来,孩子就会容易发冷,导致生病,所以衣服要适度。
4.夜间注意通风
孩子夜晚睡觉的时候,要注意房间内的空气流通,给孩子盖上适中的被子,这样孩子会睡得更加舒适,并且会让孩子能够避免出汗,或者是受冻,减少生病的机会。
孩子冬季注意事项 注意添衣保暖
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她加一件衣服。而出门时,则给她穿上一件大些的外套挡挡风,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需注意的是,有的家长给孩子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孩子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
春季宝宝正确穿衣攻略要掌握
1、根据娃的身体情况来决定
每个娃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所以穿衣的习惯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家长们不要看别人家的孩子穿得少,就给自己家的娃脱了厚外套,也穿得少少的,如果娃的体质不是很好的话,这样很容易生病的。
如果是体质比较弱的娃,不要等冷空气来了再加衣服,要提前预防,天气预报要提前看,做好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天气预报上面说冷空气要来之前的两天左右,就要开始给孩子加衣服了。
2、穿衣的规律要掌握 衣服不能穿太少
春天虽然暖和了不少,气温也升高了,再加上孩子平时喜欢跑跑跳跳的,有的家长怕孩子跑出一身的汗,所以就给孩子穿得很少,这样做是不对的,春天的早晚温差还是挺大的,稍不注意的话,感冒就找上门了,所以应该时不时的关注一下天气变化,准备好随时加衣或是减衣,家长可以时不时的摸摸娃的脖子和小手,如果娃的小手温暖、脖子上没有出汗也是温热的,那就说明穿的衣服是刚好合适的。
3、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只要一个家长来做决定就行了
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而且爷爷奶奶非常疼孙子、孙女,看天气冷了,赶紧给孩子加衣服,但是不要奶奶刚给孩子加一件外套,妈妈又觉得太热给脱了下来,这样一穿一脱的,孩子也很可能会着凉,建议家里面人多的时候,以一个家长的建议为准就好了。
穿多少衣服最好是在早晨决定,妈妈们可以提前看一下天气预报,根据今天的温度来决定孩子穿什么衣服,如果天气跟前几天没什么差别,前几天穿什么,今天也穿什么,不要随意的给娃穿太多的衣服,如果大人和孩子穿的差不多的时候,坐着的时候不感觉到冷,说明孩子穿的也是合适的,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让孩子多穿一件单衣,虽然家长觉得孩子怕冷,但是孩子如果经常跑跑跳跳的话,那就不会觉得冷了。
秋季如何预防腹泻和咳嗽
1.秋天又是一个长“膘”的好时机,孩子夏天发育不良,秋天是很好的生长机会。
一旦秋天生病,孩子最好长“膘”的机会错过了是非常遗憾的。
2.如果天气早晚凉中午热,建议家长外出的时候拿一件小衣服搭一条毛巾,热的时候把小马甲小衣服拿下来,冷的时候一定把明汗擦掉,一个是额头的明汗,一个是后背的明汗,如果明汗不擦掉把衣服浸湿,孩子咳嗽感冒的机会特别多。
3.注意孩子运动时的循序渐进,根据体质不同逐渐增加运动量。
比如去年容易生病咳嗽的孩子,运动量在秋天不建议过大,过大之后孩子咳嗽的机会特别多。4.给孩子加衣服不要太着急,可以慢一点,标准比同室户外活动的大人穿的少一点,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的抵抗力。如果捂得过量,孩子秋天容易出汗,我们经常说捂着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不容易好,秋天跟春天不一样,春天要多捂。天气骤冷骤热的时候减衣服慢一点,秋天加衣服慢一点不要加得太快,防止孩子生病着凉咳嗽。
儿童中暑的原因
1、保暖过度,尤其是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
2、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饮水量不足;
3、是幼儿在热环境下活动过多。
孩子穿太多的危害 孩子要带三分饥与寒
秋天天气凉得快,几场秋雨,几场秋风,气温应时而落。天冷要加衣服,此话对有孩子的家庭绝不需提醒,早层层叠叠加上了。大人还在T恤,孩子已经是毛衣加身,还穿了保暖内衣。
我给孩子查身体,10个得有7~8个身上全是汗!不夸张地讲,身上全是湿的!给孩子穿得过多,经常发生在由中老年女性比如奶奶姥姥或阿姨带养的孩子身上。一般中老年女性体质寒凉,畏寒怕冷,穿得比较多,因此也觉得孩子冷,总是给孩子增加衣服。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孩子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所以孩子一定要比大人穿的少。
这话谁都知道,可是到了自家的孩子,就一定要捂起来!不然,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清明后宝宝穿衣原则
面对不稳定的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调整宝宝的穿衣。春季的早晚比中午气温低,因此早晚可以比中午多穿一件衣服,中午晒太阳的时候更要注意少穿一件衣服。活泼好动的宝宝要比安静斯文的宝宝穿得更灵活一些,玩耍的时候最好减一件衣服。室外如果阴雨蒙蒙,那么带宝宝出门要比室内多穿一件,室外如果阳光明媚则不一定要加衣服,有时候可能室内比室外还阴冷。
除了随时增减衣物,还要注意做到“三暖二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背部保持温暖:背部保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在给宝宝增减衣服之前,不妨摸摸宝宝的背部,如果有点凉,就要赶紧给宝宝加衣服。
2.小肚子要保暖:腹部保暖既能维护宝宝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穿衣时注意保暖,或是可以给宝宝戴个棉肚兜。
3.小脚丫要保暖: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特别是在室内玩耍时也不要光脚在地上跑。给宝宝穿上小棉袜,宝宝的小脚暖和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4.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一些妈妈的做法另小编十分气愤,尤其是在我国的南部地区,这些妈妈一进入到四月份就马上给宝宝患上单衣,这种做法是十分不靠谱的。因为尽管南方的天气常年都比较热,但是你别忘了南方的天气是比较潮湿的,如果过早的给孩子穿上了单衣,万一孩子受潮的话很容易患上皮肤病,而且单衣更容易让细菌接触到皮肤。所以说,各位宝妈千万不要太迅速的给宝宝换上单衣。
小孩生病发烧注意事项
1、38.5℃以下不要紧的,但不能掉以轻心。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随时测量孩子的体温,经常喂孩子水。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要保持室内通风,6个月以后的宝宝家里要准备好退烧药。
2、温度在38.5℃—39.5℃之间,按说明书吃退烧药。药吃一下10分钟后,给孩子加衣服。半个小时之后,脱掉多穿的这些衣物,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子,会看到汗马上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孩子的体温就会慢慢的降。
3、发烧本身就是孩子体内有病毒,孩子自身也在抵抗病毒,一次是不会解决问题的。4—6个小时之内温度还是会再上去的,可以继续前面的第二步。
4、基本4—6次之后,孩子的温度就被控制住了。
5、发烧39.5℃以上,一定要去医院,4—8小时之内不会对大脑有损伤,但时间越长对孩子越不好。这个时候可以用酒精擦孩子的手心和脚心,但不能多擦,这个办法可以快速降温。没有酒精,可以直接用自来水擦一下孩子的身子,然后立即上医院。
春去夏来给孩子穿衣有学问
原则一:做到“三暖二凉”,孩子健康有保障
所谓的三暖,是指宝宝背部暖、肚脐窝暖和脚心暖。背部的温度可以直接反应孩子身体的温度,如果妈妈摸到孩子的背部有点发凉或者冒冷汗,一定要及时加衣服。肚脐着凉会影响孩子消化道的健康,导致肠胃功能受到影响,对健康有害。而脚则是最容易让寒气入侵的部位,就算是夏天,父母也尽量不要让孩子赤脚在地上玩,所谓寒从脚入,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二凉,指的是头凉和心凉。头部是孩子重要的散热场所,如果温度太高,他们会表现的非常烦躁,甚至出现头晕的症状。而想要心凉,妈妈们则不能给宝宝穿过多的衣物,以免让他们觉得胸闷。
原则二: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穿衣
有的孩子才一丁点大,或者不太喜欢玩耍,他们的运动量比较小,为了维持体温,应该稍微多穿一些。而那些活跃的孩子,经常玩的满身大汗,一般来说他们不容易觉得冷,可是稍微少穿一些衣服。当然了,如果孩子正在生病或者正处于其他特殊时期,也应该及时的调整衣服的数量。
原则三:根据温度穿衣服
在前一天晚上,妈妈们应该调查好第二天的温度情况,高温低温是多少,温差大不大,再给孩子搭配合适的衣物。如果昼夜温差较大,妈妈们可以给孩子备上方便穿脱的衣服,以便让孩子热的时候及时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