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镁会引起哪些疾病 曾加癌症的发病率
缺镁会引起哪些疾病 曾加癌症的发病率
镁离子能够起到癌症抑制剂的作用,居住在含镁量高的地区的人群癌症发病率低于其他地区,人体缺镁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突变,增加癌症发病率。..
缺镁会引起哪些疾病 引起胆结石、肾结石
镁能够调节细胞外离子流,具有保钾及拮抗钙的作用,防止肝、胆、肾等身体内的结石形成,以及减少软组织的钙化机会,因此缺镁可能会引发胆结石、肾结石。
人体钙、镁缺乏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若这两种元素缺乏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缺钙就会引起括过 剩。这话听上去莫名其妙。其实,人体为了补钙,就会从骨 骼中分泌出钙来。也就是说,缺钙会导致了人体钙分泌的增加。这 种现象叫作钙反常。过多的钙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缺镁会刺激钙的分泌,使高血压变得更为严重。而且,细胞内 把脂肪转化成能量的酶不能发挥作用,就会导致肥胖。压力大、饮 酒过量、运动过度都会导致缺镁。
喝牛奶降低癌症发病率
牛奶脂肪中富含抗癌物质CLA,因此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CL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还能阻断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对预防乳腺癌特别有效。研究还发现,如果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一直摄入CLA,可以终生起到保护作用;而在已经接触了致癌剂之后再摄入CLA,就需要终生不间断地补充,才能发挥预防癌症的作用。
此外,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对胃癌和结肠癌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牛奶中含有多种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也有防癌作用。另外在酸牛奶中还含有一种酶,能有效防止癌症患者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所引起的副作用。
多吃什么预防胃癌 胡萝卜
胡萝卜中含有的芥子油和萝卜中的酶能相互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调理肠胃;同时,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能够转变成很多的维生素A(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A能增加癌症发病率)。
抗癌饮食要注意什么
1、烧焦的肉不吃
鱼和肉及其制品含有较多的强致癌物质。在烹调鱼、肉等食物时,千万注意不要烧焦,已经焦的部分不要吃。
2、不要过油
调查显示,如果油、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增加,大肠癌、胰腺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高温煎炸食物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可能相关,而水煮及微波炉蒸则不发生。
3、不宜加用食碱
在烧煮豆类食物、蔬菜时加些食碱,可使食物酥软,但却会使维生素C大量被破坏和失效,降低蔬菜的营养,因此最好不要用。
4、少饮酒
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几种癌症都跟饮酒息息相关,饮酒还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癌症协会建议,即使男性日饮酒量控制在2杯,女性每日1杯,仍然会增加癌症发病率。
咖啡可降低癌症发病率
对咖啡一直存着很多声音,这是从国外传进中国的,但是已经被国人深深的喜爱,看到街上到处都有的咖啡厅,就知道它已经在中国扎根了,喝咖啡不仅代表了一种小资的情调,还在于咖啡可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帮助,只是,对咖啡的功效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咖啡对心脏的健康有帮助,有些人认为咖啡喝多了会干扰神经系统,影响睡眠。这些说法的背后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不过,近些年对咖啡功效肯定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报道远比咖啡负面的报道要多,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咖啡与健康的关系,近日,有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咖啡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这是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日本国立癌症研究所预防治疗研究中心进行了“多样人群研究”。研究对象为约5.6万名40至69岁的日本人,涉及的人数很多,其中男性约2.5万人,女性约3.1万人。研究组在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后,于2009年在相关学术报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在对约9万名男女跟踪调查8至10年后,研究组发现每天都喝咖啡的人的肝癌发病率比几乎不喝咖啡的人低一半,每天喝5杯以上的人发病概率仅为不喝咖啡的人群的四分之一。
日本营养学家称,类似的相关趋势也可以在其他癌症研究中找到,如口腔癌、咽喉癌等。专家介绍:“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以97万人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追踪调查。期间,共868人患口腔癌、咽喉癌死亡,而经常喝咖啡的人群这一死亡概率偏低。每天喝4杯以上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的死亡概率低约40%。”
看来,多喝咖啡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这一结果是肯定的,那么多喝咖啡还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1、咖啡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咖啡的烟碱酸含有维他命B,烘焙后的咖啡豆含量更高,并且有游离脂肪酸、咖啡因、单宁酸等。
好处2、咖啡对皮肤有益处,使用咖啡粉洗澡是一种温热疗法,有减肥的作用。
好处3、咖啡有解酒的功能,而且咖啡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代谢功能。
好处4、常喝咖啡可防止放射线伤害,一日三杯咖啡可预防胆结石。
好处5、咖啡有保健医疗的功能,而且一般人一天吸收300毫克(大约3杯煮泡咖啡)的咖啡因,可以抗疲劳,对一个人的机警和情绪会带来良好的影响。
好处7、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缺镁会引起哪些疾病 引起缺血性心脏疾病2
镁主要作用于周围血管系统引起血管扩张,对心脏具有调节作用,大量缺镁会影响心肌供血,导致心律失常,引发心绞痛,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降低癌症发病率误区
误区一:需要多的营养就重要
从种类上来说,我们需要40多种营养素,有的量多一些,有的量少一些,有的是以克记的,有的是以微克记的。比如蛋白质,普通人需要60—90克,重体力劳动者需要上百克。钙需要800—1000微克,铁15—20毫克。但是不是我们需要量多的就重要,量少的就不重要呢?当然不是,比如蛋白质需要几十克,它是我们身体重要的组成物质,我们的免疫力需要蛋白的支持;而15毫克的铁不足,同样会形成缺铁性贫血等,影响孩子的发育。
误区二:营养不是越多越好
“营养”不能缺乏,但绝不是越多越好。还以蛋白质为例来说明“营养”适量的重要性。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如果摄入蛋白质不够,就会影响身高、体重以及智力等多方面的正常发育。因此许多人除了食物摄入蛋白质以外,还吃一点蛋白粉等。
但实际上,蛋白并不是越多越好,吃多了就意味着浪费,多余的蛋白会代谢出去。而且,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增多,由尿排出的含氮物质也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荷,加速骨骼中钙的流失,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误区三:食物分好与坏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专家的观点,把食物分成好和坏。有的食物被说是垃圾食品,有的则被称为万能食品。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观点。在营养上,我们把食物分成了五大类,首先是谷类和薯类,第二类就是动物类的食物,第三类是就是谷类和坚果类的,第四类就是蔬菜、水果,第五类就是纯能量食物。它们每一类都能提供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误区四:食物越贵越好
食物并非越贵越好。一枚鸡蛋提供的能量要比一只鲍鱼高,蛋白质的含量差不多,脂肪、胆固醇的含量鸡蛋要比鲍鱼高,鲍鱼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鸡蛋的两倍多,鲍鱼的钙、铁、硒要比鸡蛋的多好多,但鸡蛋中的维生素A、B1、B2都比鲍鱼多,尼克酸含量差不多,维生素C两者都没有。
从数据来看,鲍鱼和鸡蛋的营养成分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个别营养素的含量有所差别,但价格差别就大了。一只鲍鱼的价钱可以买好几斤鸡蛋,所以并不是越贵的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越多。
误区五:四条腿的比不上没腿的
坊间流行一种说法:“四条腿的比不上两条腿的,两条腿的比不上一条腿的,一条腿的比不上没有腿的”。四条腿的指猪、牛、羊,两条腿的主要指鸡、鸭等,一条腿的指蘑菇等真菌类食物,没有腿的指鱼等水产品。
其实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四条腿、两条腿和没有腿的都属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铁的含量差不多,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不太受欢迎,但其维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几种食物都高。蘑菇虽然脂肪和能量低了很多,但它的蛋白质、铁、硒、维生素A的含量都比另外三种食物少。
误区六:鸡蛋黄胆固醇高
很多人关心胆固醇的问题,我发现身边不少人吃鸡蛋的时候,都不吃鸡蛋黄,认为它会使胆固醇增高。其实,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胆固醇,我们内部的胆固醇是 1000毫克,从外部摄入的是500毫克,一个鸡蛋黄只含有胆固醇50毫克。而动物内脏,比如我们吃的卤煮里的内脏所含胆固醇量远远高于鸡蛋黄,很多人往往不吃鸡蛋黄,却狂吃一顿卤煮,你的胆固醇摄入更易超量。
缺硒会引起哪些疾病 导致癌症
普通人缼硒,身体患肿瘤的机率大大增加,体内缼硒的肿瘤患者多有远处转移、多发性肿瘤、肿瘤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及生存期短的可能;在与肿瘤对抗中,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经科学家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人们已经能够应用硒来防癌、抗癌以及解除癌症病人的痛苦、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由于硒在防治肿瘤方面所显示出的强大作用,被冠以“抗癌之王”的称号。
缺镁会引起哪些疾病 引起起低镁血症?
低镁血症一般表现为恶心、厌食、精神紧张等,严重时可有癫痫样发作。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300mg~400mg镁,镁最初在小肠内吸收,经过肾脏重吸收和排泄,正常人体内镁元素的数值取决于肠胃和肾的吸收与肾的排泄平衡,如果摄入量不足或者代谢过程中丢失量过大都会直接导致低镁血症。
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显示,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逐年增高,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恶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中国每年新发的病例高达60万。人一生当中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是22%,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榜前列。女性患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概率也明显上升。
“肿瘤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肿瘤不仅可以通过积极的保健,得到有效的预防。在治疗方面,目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介绍。
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肺癌、乳腺癌、胃癌
据了解,这次年报统计的仅是2010年的数据,新发肿瘤病例数约为309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474人,每分钟约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目前,发布两三年前的数据是国际惯例,因为肿瘤登记存在上报延迟的问题。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是肺癌、乳腺癌、胃癌,死亡率前三位是肺癌、肝癌、胃癌。中国2013年最新癌谱一大变化是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明显,特别是乳腺癌和宫颈癌。
定期体检有助发现早期肺癌
除了众所周知的烟草,尾气、雾霾、工业污染等环境因素也拉近了人们与肺癌的距离。有研究显示,相对于没有PM2.5的环境,在雾霾天患肺癌死亡风险增加50%。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的一生中患恶性肿瘤概率为22%,因此,大家在40岁以后要重视有关肿瘤的健康体检。对于处于肺癌“危险期”的50岁到70岁的人群,有必要每年做一次胸片检查,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可保证在辐射安全的前提下,将肺癌早期发现率提高20%左右。
成年女子每三年应做一次乳腺检查
统计显示,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新发约21万病例。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的人群,自己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中国的乳腺癌“危险期”年龄段要早于西方。大部分研究显示,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22倍。绝经年龄越早,乳腺癌发病风险越低。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雌激素的问题。有家族史,月经初潮时间较早、患良性乳腺疾病等乳腺癌高危人群应该远离雌激素类补品,普通人群摄入也不应过度。此外,20岁至40岁的女性需每三年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每年检查一次。
“预防性手术切除,并不是预防乳腺癌的‘杀手锏’,建议基因检测高危的女性,谨慎选择治疗方式。”欧阳学农主任说,乳腺癌相对其他癌症,生长较慢,早期容易发现,有很大的诊断和治疗空间。
患者可以参加新药临床研究
欧阳学农强调,癌症是可以通过一种有效、廉价的综合治疗方法来控制的慢性疾病,肿瘤治疗必须根据病人不同病情,由拥有较好肿瘤诊治设备、拥有经过肿瘤专业培训医生的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肿瘤专科,提供相应的治疗策略。
此外,参加新药临床研究也是一种方法。不少人认为试药就是拿人做实验。欧阳学农说:“有些晚期恶性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新药临床试验不仅给患者提供了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可能生存更长时间的机会,新疗法可能比标准疗法更安全或更有效。”
防癌要注意什么 不要经常熬夜
熬夜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经常在灯火通明的环境下熬夜的话使得人体褪黑色素不断减少,增加癌症发病率。
而褪黑色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保护DNA免遭氧化作用的破坏,还能够抵制癌变的细胞。
我们对癌症的认知有多少
你真有得癌的可能么?
根据美国的调查,如果你是男性,这个几率大概是44.29%,最终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23.2%;如果你是女性,终生患癌的几率则为37.76%,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19.58%。中国的数字没有这么详细,但患癌风险据称也在30%左右。
看吧,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尽管“治愈癌症”是大众对医学界的殷切期望,每年世界范围内因此而投入的资金也高得令人咋舌,但是“攻克癌症”的目标仍然显得遥不可及。实际上,只要你留心,每隔一段时间,一种抗癌的新技术、新方法就会出现在报纸或者杂志上,但这些进展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人类对抗癌症的不利战局,癌症这一与生命伴行的幽灵始终在伺机夺取下一个胜利。
我们为什么会得癌症?
一般来说,癌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除了少数血液系统肿瘤(如某些白血病)和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肉瘤(如骨肉瘤)外,青少年很少罹患癌症。而在85岁以上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5%。吸烟、感染病毒、接触化学致癌物或者放射线会增加癌症患病风险;地域、种族和家族遗传的差异也与癌症患病率有关。因此,影响癌症发病的因素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年龄、环境和遗传,具体到每一类癌症,又各有侧重。
癌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由于癌症患者本身免疫力下降,抗感染能力、机体代偿功能降低,对手术创伤、麻醉、缺氧等耐受性差,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癌症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进一步损伤了人体的免疫力、抗感染力,使得癌症有可乘之机,发生复发转移。
癌症病人在患病治疗期间不仅要忍受放化疗的痛苦,往往还要承受多种癌症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呕吐、脱发、骨痛、疲乏、抑郁、对治疗的恐惧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