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季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温中散寒

冬季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温中散寒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或者艾草制成的,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适当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是很适合冬季的时候进行养生的。

拉肚子怎么艾灸 寒湿性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阙穴。

艾灸手法:取艾条点燃,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处穴位两边,一手持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注意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感觉到温热至有灼痛感为度,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灸功效: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艾灸命门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散寒除湿

艾灸命门穴具有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之功效,同时艾灸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人体艾灸命门穴可以起调节体内水湿以及寒邪之气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散寒除湿效果。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头晕恶心胃疼怎么办

食疗方法:

(1)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4)干姜、高良姜、花椒、粳米、红糖。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把淘洗净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钟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止痛。

(5)佛手柑、粳米、冰糖少许。将佛手柑洗净,煎煮,去渣留汁,再与淘洗净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理气止疼。

冬天健脾胃的食物 干姜

功效:温中散寒。治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常配伍党参、甘草、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如理中丸。

主治:治脾胃实寒肢腹痛吐泻,单用本品研末服有效,或配伍附子(有毒)、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同用。

老人胃痛怎么办 姜汤

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胃疼食谱怎么做

1、肉桂砂仁炖牛肉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肉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肉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2、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泥,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的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3、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500克、盐5克。

制作:先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最后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加凉开水适量,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肚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醒脾开胃。

胃寒消化不良怎么办

一: 肉桂砂仁炖牛月展

1: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月展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二: 老姜茶

1: 材料:红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适量。制作:将红茶叶与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温时,调入蜜糖饮用。功效:温中散寒,健胃消食。适用于寒邪所致胃痛。注意:湿热型胃痛不宜用。

三: 胡椒羊肉汤

1: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制作:先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然后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

四: 良姜粥

1: 材料: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制作: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功效:本粥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或感受风寒引起的胃痛。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五: 白胡椒酿红枣

1: 材料:红枣5个,白胡椒10粒。制作: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功效:温中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寒性胃痛。

六: 姜汁牛肉饭

1: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姜汁适量,大米120克,糖、酒适量。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食物好呢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蚀造成黏膜受损,使黏膜层产生糜烂受损的现象。一般认为与胃酸不正常分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情绪有关。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饮食生活调整来治疗

1、二姜粥,原料:干姜6克,高良姜10克,粳米60克。做法: 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弃渣取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良姜温中祛寒,行气消滞,在此助干姜温中散寒。粳米养胃生津,并能制约“二姜”的辛辣,减轻对胃肠刺激。三者合用,共奏温中和胃散寒之功。

2、茱萸粥,原料:吴茱萸3克,粳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根。做法:将吴茱萸洗净研成细末;粳米煮成粥后,加吴茱萸末;葱白、生姜稍煮即可。功效:温中散寒,补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能治中焦虚寒性脘腹冷痛。另外,本品所含挥发油有止痛作用。生姜、葱白性味辛温,能温中祛寒,助吴茱萸散寒之功。

期持续的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对溃疡复发的过分忧虑,以及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腹结的准确位置图 腹结穴的功效作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

作用机制:腹结穴属脾经,位于腹部,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可治疗阴寒凝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腹痛,疝气,便秘,及寒湿停滞,水汽不化,行于肠间的泄泻;还可作用于治疗寒邪中阻,气机上逆的咳逆等症。

让胃寒患者温暖起来

患有胃寒症状的人群,在冬季天气寒冷病情往往就会反复加剧,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胃病患者的健康饮食,尤其是特别需要多吃一些能够驱寒暖胃的食物,减少胃壁的肌肉收缩痉挛,使胃痛得到缓解,赶走胃部不适。下面,我们就来给您介绍三款适合胃寒患者吃的滋补美食,让胃寒患者食用适合自己的胃病饮食。

三款适合胃寒患者吃的滋补美食:

1.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2.肉桂砂仁炖牛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 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 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3.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500克、盐5克。

制作:先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 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 最后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加凉开水适量,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肚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醒脾开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所介绍的三款适合胃寒患者吃的滋补美食,这三款滋补美食具有很好的驱寒暖胃功效,是胃寒患者的好食疗。此外,在冬季,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深绿色和橙色的食物,也是能够具有暖身抗寒的好效果的,提高抵抗力,降低感冒症状。

炮姜和高良姜还有干姜有什么区别

炮姜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高良姜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祝健康!

相关推荐

三伏天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为什么三伏天效果更好

三伏天是艾灸的最佳季节,主要是依据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来鉴定的,因为三伏天是夏季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比较旺盛的时节,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这时适当的艾灸,能够起到较好的温经、散寒、助阳等功效,可以取到更好的效果。

胃寒就吃这物

1、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泥,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的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2、肉桂砂仁炖牛肉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肉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肉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

胃寒的人怎么调理 饮食养胃食疗方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1.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 2.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 3.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做法: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 1.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 2.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3.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天凉吃什么可以暖胃驱胃寒

按此食疗原则,养生专家给胃寒者推荐以下几种调理“胃寒”的饮食疗法,患者们可参考食用。 1.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2.肉桂砂仁炖牛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 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 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

胃痛正确饮食方法

1、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4、干姜、高良姜、花椒、粳米、红糖。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

冬季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疏通经络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式,是运行气血、联系肺脏和身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这时候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帮助疏通人体的经络,可以缓解经络堵塞引起的身体不适。 行气活血 中医上,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冬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这时候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很好的帮助女性调养身心,因为艾灸味辛性温,进行艾灸对于滋养人体气血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很强的养生保健作用。 温中散寒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或者艾草制成的,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适当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

用这些食谱的良方赶走冬季胃寒的毛病

1.红糖姜肚煲。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2.肉桂砂仁炖牛腩。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3.

艾灸肚脐眼有什么好处及最佳时间

艾灸肚脐眼有什么好处呢?对于艾灸来讲,艾本身就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而肚脐,又是人体温补第一大穴,中医上称之为神阙穴,具有散寒温经提升阳气等功效,如果在配以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不仅可以提升自身阳气,还可以温经散寒,利尿止痛,缓解腹部因受凉引起的肚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不方便每日灸它,可以在每晚临睡前,用手来拍打它,一般五分钟左右就好,拍打的时候可以利用双臂前后来回的拍打,也就是说,如果左手在前,那么右手背就拍打身后与肚脐相对应的位置,如果拍打时间长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还可以抗寒噢。虽然是小小的艾灸

胃疼吃什么食物缓解

(1)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4)干、高良姜、花椒、粳米、红糖。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

卵巢保养艾灸灸哪里

神厥穴 取穴:肚脐正中处。 艾灸功效:神厥穴作为任脉经腧穴,居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二者均经过肚脐,艾灸该穴位具有温阳固脱,理气化滞的功效,对卵巢功能恢复及盆腔炎的恢复有效。 水分穴 取穴:上腹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取穴位时采用仰卧姿势。 艾灸功效:调和气血,行气利水,提升泌尿生殖系统的免疫力,有效恢复卵巢功能,防治子宫内膜炎,膀胱炎,月经不调等症。 水道穴 取穴: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艾灸功效:利水消肿,通经活络,可以调节痛经,保养卵巢,对改善盆腔炎,卵巢炎,子宫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