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的预防措施
多发性肌炎的预防措施
1、预防: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因素对多发性肌炎患者有不利影响应引起注意。
如应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带帽子、手套或穿长袖衣服等。不吃或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以及海鱼、虾、蟹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烟、酒。不用唇膏、化妆品、染发剂等。避免接触农药、某些化学装修材料。
在疾病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可做肢体被动性活动,以防肌肉和关节挛缩;在疾病恢复期,可进行适当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切忌在疾病早期进行剧烈活动。可辅以按摩、电疗、水浴等。另外,病人应避免感染,注意保暖,由于妊娠可诱发本病加重,应尽量避免妊娠和人流。当然,妊娠并非绝对禁忌;但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妊娠期间应定期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药物。
另外,保证足够睡眠,不可过于劳累和精神紧张,不做剧烈活动。根据病情和诊治需要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掌握病情变化,并按医嘱调整药物。病情稳定或停药后,也应在每年春秋各复查一次,防患未然。
2、其他注意事项:
1各种细菌、病毒、霉菌感染既是多发性肌炎常见而重要的诱发因素,又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预防多发性肌炎的感染十分重要。病人应注意营养,避免寒冷等不良影响,根据自己的体力适度进行锻炼,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另外,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合理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必须及时有效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2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部分病者病前有恶性肿瘤,约20%病者合并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性疾病。
3本病预后差,死亡率国外报告为14-50%,国内为9-36%。年老体弱、复发、吞咽、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和合并恶性肿瘤者预后更差。温馨提示:多发性肌炎属于慢性疾病,一般儿童较成人预后好,合并结缔组织病者预后稍好,发病年龄大或合并恶性肿瘤者预后较差。患病后应正确对待,病人应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病难以治愈,病人切忌病急乱投医,应坚持正规用药,没有医生同意,不要轻易减少或停用激素。
多发性肌炎的心理疗法
多发性肌炎的心理疗法:
多发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当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医务人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谈心交友,使他们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并帮助其克服困难,争取家庭等各方面协助。
由于多发性肌炎的病情复杂,容易复发,久治不愈。再加上患者长期卧床不起,生活自理困难;结果导致患者出现了情绪低沉,忧思抑郁,甚至悲观失望,故应做好精神护理。一方面加强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热情帮助、劝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肌无力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肌肉体积和外观 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无力患者依次活动被检关节,并对抗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的伸屈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有无病态疲劳现象,应注意肌无力的部位和程度局部病变,须对有关的每个肌肉分别进行检查。患者双足摆正,肌无力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患侧足尖较健侧外旋。疲劳试验:令患者使受累肌肉作持续性收缩,如持续性上视,观察眼睑有无下垂;两臂连续平举,观察有无上肢异常易于疲劳;下肢可令下蹲起立试验观察有无病态疲劳现象有为阳性。
(二)辅助检查
1、根据肌无力的分布性质时间和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检查:
2、肌电图检查,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3、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和自身抗体的测定,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肌病等。
4、血清肌酶系列测定,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转氨酶醛缩酶等升高等。适用于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等。
5、肌肉活检,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6、血钾,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7、心电图,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引起皮肌炎的原因有哪些
1.病毒感染:有学者发现肌细胞培养中的柯萨奇A9病毒可引起肌炎,而儿童皮肌炎患者中抗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多发性肌炎患者中常检出鼠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DlgM抗体,抗鼠弓形虫治疗有效。
2.免疫紊乱:皮肌炎可能与体液免疫关系较密切,在肌肉损害中,血管周围有较多B细胞和部分cD4'T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特别是儿童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则可能与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关系密切,因为在肌纤维中有CD8+T淋巴细胞浸润,肌纤维表达MHc I类分子。患者血清中存在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Jo-1(组氨酰tRNA合成酶)、PL-7(苏氨酰tRNA合成酶)、PL—12(丙氨酰 tRNA合成酶)、抗Mas(tRNA)、抗Fer(延伸因子-1a)等抗体。
3.遗传: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具有HLA-DR3个体发生炎症性肌病的危险性增大,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多有HLA-DR52,在白人患者中HLA-DR3和HLA-DR6 出现的频率较高,抗SRP抗体阳性患者则多有HLA-DR5,抗Mi-2抗体阳性患者则表达HLA-DR7与HLA-DRw53。
4.肿瘤:恶性肿瘤可以引起免疫失调,因肿瘤性免疫复合物、抗肌肉反应等均可引起肌炎。
外阴炎预防措施
1.去除诱因:对复发者应检查原因,是否有糖尿病,应用抗生素、雌激素或类固醇激素,穿紧身化纤内裤,局部药物的刺激等情况,应尽量控制或消除这些诱因。
2.初次发作者治疗要彻底: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正确用药且需巩固治疗,治疗不彻底是造成阴道炎复发和难治的原因之一,治疗痊愈的标准是三个周期月经后复查白带均阴性。
3.配偶同治:外阴阴道炎往往是性传播性疾病,患病妇女的丈夫的包皮皱褶,尿道、前列腺中有病原体寄生,如单纯女方治疗男方就会成为感染原而导致复发。如果同时使用避孕套可减少性伴侣间的相互感染。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外阴用具专人专用,用过的内裤、毛巾、盆均应用开水烫洗,去公共场所如公共厕所、游泳池、浴室要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5.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会。
6.少吃辛辣和海鲜方面的食物,海鲜也很容易引起阴道感染。
骨膜炎预防措施
预防此病发生是很重要的,要求平时注重腰部锻炼,起居要避风、寒、湿、劳逸结合,饮食结构要合理。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要了解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
1. 坚持健康检查:青少年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注意检查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对于从事剧烈腰部运动工作者,如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应该加强腰背部保护,防止反复损伤。
2. 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避免久坐久站。
3. 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此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如可以经常进行游泳等体育锻炼等。
4. 使用硬板软垫床,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床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1个10厘米厚的软垫。
5. 避免体重过重。
6. 注意保暖。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可不可以吃淡水鱼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以许多骨骼肌的间质性病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如病变局限于肌肉则称为多发性肌炎;如病变同时累及皮肤则称为皮肌炎。有时和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发生,如同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红斑狼疮、硬皮病、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典型改变包括眶周、口角、颧部、颈部、前胸、肢体外侧、指节伸侧和指甲周围的红斑和水肿,尤其常见的是上睑呈淡紫色色斑和水肿。后期呈现脱屑、色素沉着和硬结。肌肉症状同多发性肌炎。 可定期到条件好的正规省级医院,做免疫学、尿常规等检查化验;患者应及早积极治疗,此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激素类等药物治疗皮肌炎,副作用较大但疗效有限、不是很理想,病情反复,只能指标不能治本,患者痛苦,长期会产生诸多并发症;用纯中药治疗此病比较好,标本兼治,采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
加强营养是肩周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肩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又最灵活的关节。它是靠附近肌肉维持其稳定,在此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方向功能活动,即多个轴位上的运动。那么肩周炎预防措施都有什么呢?下面编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肩周炎预防措施具体表现。
中老年(老年营养产品,老年营养资讯)以后,肩关节活动时要注意防止过猛、过快、过重是肩周炎预防措施之一。肩周炎预防措施包括注意起居保暖,不要受凉。
想要有效的预防 肩周炎 ,就要养成防伤习惯,如推、拿、拉、捡动作时,防止用力过猛,应轻轻随之而动。
要加强营养也是肩周炎预防措施。肩周炎预防措施还有睡觉时不能常卧一侧或低枕耸肩侧卧。防止肩部软组织因长时间受牵拉或挤压而致劳损。
大腿渐进无力伴疼痛警惕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主要症状为逐渐恶化的无力感,且占四分之一的患者还会伴随肌肉疼痛等现象。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的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尤其是骨盆带和大腿肌肉最为显著,上下楼梯、下蹲或起立以及行走困难;
肩臂肌肉受损时不能梳头或举物,或双臂不能抬起;颈肌受损时人头下垂;咽喉及食道肌受损时会出现吞咽困难;声带肌受损时声音嘶哑。这些症状酷似重症肌无力,但不同的是多发性肌炎罕见呼吸肌和眼肌受损,以及腱反射正常。而有肌肉自发性疼痛或肌肉触痛、握痛。
多发性肌炎常同时累及皮肤和肌肉成为皮肌炎。尤其若出现向阳疹,病人的上眼睑有红紫色疹块等现象,就恐是皮肌炎的重要征兆。
另外,皮肌炎患者对光较为敏感,会造成脸、颈部等部位常会出现红斑等症状,临床上,占10%的患者甚至连内脏器官都受到影响。若有相关症状出现时,就应尽早接受专业医师的协助,才能避免因肌肉发炎无力,造成萎缩、痉挛等现象,影响日常生活。
风湿病是怎么分类的
(1)类风湿关节炎。
(2)幼年型关节炎:a、系统性起病;b、多关节起病;c、少关节起病。
(3)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药物性。
(4)硬皮病:a、局部型、线状、斑状;b、系统性硬化症:弥漫型硬皮病、crest综合症、化学物(或药物)所致。
风湿病因中的弥漫性结缔组织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这些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
(1)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2)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
(3)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超敏性血管炎。
多发性肌炎的康复注意事项
多发性肌炎康复注意事项一:首先要有信心和毅力
多发性肌炎患者应明确自己得的并非不治之症,切莫悲观消沉,即使经过某些中西药治疗病情仍在发展,也不必恐惧,更不能丧失信心而放弃治疗。但是,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发性肌炎的确是个难治病,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保持豁达开朗的精神状态,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病潜能,最终战胜多发性肌炎获得康复。
多发性肌炎康复注意事项二:必须坚持长期正确合理的治疗
多发性肌炎作为一种难治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只有在临床经验丰富和具有高充责任感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系统、正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疗效乃至康复,切不可乱投医、滥用药或自行减量、随意停药,以免走欲速则不达的弯路,病情一旦复发加重,往往治疗更为困难,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多发性肌炎康复注意事项三:预防各种感染
各种细菌、病毒、霉菌感染既是多发性肌炎常见而重要的诱发因素,又是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预防多发性肌炎的感染十分重要。病人应注意营养,避免寒冷等不良影响,根据自己的体力适度进行锻炼,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另外,要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合理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必须及时有效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多发性肌炎康复注意事项四:日常生活调理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因素对多发性肌炎患者有不利影响应引起注意。如应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带帽子、手套或穿长袖衣服等。不吃或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以及海鱼、虾、蟹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烟、酒。不用唇膏、化妆品、染发剂等。避免接触农药、某些化学装修材料。育龄女性在病情不十分稳定时应尽量避免妊娠和人流,生育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另外,保证足够睡眠,不可过于劳累和精神紧张,不做剧烈活动。根据病情和诊治需要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掌握病情变化,并按医嘱调整药物。病情稳定或停药后,也应在每年春秋各复查一次,防患未然。
多发性肌炎饮食宜忌
牛肉(肥瘦),羊肉(肥瘦),猪肉(肥瘦),芹菜
1、患者不宜吃什么?
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以免伤脾化湿。少吃精制糖、白面、腌制食品,牛、羊,猪肉以及饱和脂肪的食物;尽可能不进食海产品(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葱、姜、蒜等);少食油腻性食物;勿饱食;不吃或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
2、患者适宜多吃什么?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粗粮、脱脂牛奶、鱼及家禽。
临床药膳疗法通常以补益为主,健脾补肾,可作为饮食的药物有山药、薏苡仁、土茯苓、冬虫夏草、当归、枸杞子、阿胶、灵芝、紫河车等。
预防多发性肌炎复发有哪些方法
1、 保持平和的心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并非是不治之症,切莫悲观消沉,系统正规的治疗还是可以控制稳定病情的,部分还可以痊愈脱离用药。
2、 预防各种感染:尤其是较重的急性感染和各种慢性感染不能及时控制,极易诱发本病复发或加重,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对本病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显得格外重要。
3 适度锻炼,避免劳累:俗语云:“适度的锻炼胜过吃补药”。运动锻炼切勿操之过急,应据各自的体力、耐力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即小量、适度、持久、随意的运动对健康非常有利,相反大剂量、强迫、短时、剧烈运动对身体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是对身体器官的一种损害,我们看一看养生家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就一目了然。
4、日常生活调理也不可忽视 尤其是皮肌炎,如尽量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主要是紫外线),外出时带帽子、手套、长袖衣服或打伞等;尽可能不进食海产品(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葱、姜、蒜等);少食油腻性食物;勿饱食;禁吸烟饮酒;不用化妆品、染发剂.
皮肌炎是怎么回事
尚未完全清楚,涉及的因素主要有免疫、感染、肿瘤、遗传等。主要有以下4种学说。
1.病毒感染:有学者发现肌细胞培养中的柯萨奇A9病毒可引起肌炎,而儿童皮肌炎患者中抗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多发性肌炎患者中常检出鼠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DlgM抗体,抗鼠弓形虫治疗有效。
2.免疫紊乱:皮肌炎可能与体液免疫关系较密切,在肌肉损害中,血管周围有较多B细胞和部分cD4'T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特别是儿童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则可能与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关系密切,因为在肌纤维中有CD8+T淋巴细胞浸润,肌纤维表达MHc I类分子。患者血清中存在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Jo-1(组氨酰tRNA合成酶)、PL-7(苏氨酰tRNA合成酶)、PL—12(丙氨酰tRNA合成酶)、抗Mas(tRNA)、抗Fer(延伸因子-1a)等抗体。
3.遗传: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具有HLA-DR3个体发生炎症性肌病的危险性增大,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多有HLA-DR52,在白人患者中HLA-DR3和HLA-DR6出现的频率较高,抗SRP抗体阳性患者则多有HLA-DR5,抗Mi-2抗体阳性患者则表达HLA-DR7与HLA-DRw53。
4.肿瘤:恶性肿瘤可以引起免疫失调,因肿瘤性免疫复合物、抗肌肉反应等均可引起肌炎。
多发性肌炎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病前多有感染或低热,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至慢性进展的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出现肩胛带和骨盆带及四肢近端无力,表现为蹲位站立和双臂上举困难,常可伴有肌肉关节部疼痛、酸痛和压痛,症状可对称或不对称;颈肌无力者表现抬头困难;部分患者可因咽喉部肌无力而表现为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如呼吸肌受累,可有胸闷及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受累;本病感觉障碍不明显,腱反射通常不减低,病后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肌萎缩。
约有20%的PM、DM患者合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风湿热和硬皮病等,约1/4的患者可并发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4O岁以上发生肌炎,尤其是皮肌炎者须高度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应积极寻找原发病灶,一时不能发现病灶者应定期随访,有时需数月至数年才可能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