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症状诊断小儿便秘
通过哪些症状诊断小儿便秘
1、大便前十分聒噪
有些婴儿在每次大便之前,总要先大哭大喊一番,伸腿挺身,十分痛苦,可以吵得左邻右舍睡不着觉。就这样大哭大喊十几分钟后,只听得肛门噼里啪啦排出不少大便,婴儿又突然安静下来,嬉笑如常,像个乖小宝。护理婴儿的妈妈会描述大便前的婴儿“横也不是,竖也不是”,怎么呵护都毫无效果。爷爷奶奶也没辙,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这种“大喊大叫的大便事件”,一般发生在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发作都在十分钟以上,每天可以有几次。妈妈会发现,这时的婴儿哄也没用,亲也没用,就是哭个不停。乍以为是大便干结,仔细看大便却是软软的,不可能堵住肛门。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婴儿还没掌握排便要领之故。
正常大便过程中,结肠内的粪便被推入直肠,直肠扩张,引起阵阵收缩,同时放松肛门外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增加腹压,大便就排出来了。而有些婴儿在增加腹压的同时,却没能放松肛门外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肌肉群。直肠收缩引起阵阵腹痛,大便却被“卡住”而没法排出,婴儿又难受又着急,不免大喊大叫。这种现象被国际会议定名为婴儿排便困难(infant dyschezia)。经过1~2个月,婴儿掌握了排便要领后,便会自动终止。发作时除了适当呵护,别无良法,唯有请四方邻舍多多谅解。
2、大便硬
严格地说,功能性便秘才是真正的便秘。这种孩子每星期排不了两次大便,好不容易排出的大便,却硬邦邦的像石头,砸狗都会让狗吠叫不已。功能性便秘,多开始于五岁以下孩子,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开始,比较多的是在断奶、改变食谱时。这些孩子多数要用开塞露或泻药才能顺利大便。
要改善这种便秘,最简单的办法是喝果汁,如鲜榨的橙子汁,蜂蜜水也可以。若是小婴儿,可以适当地喂哺米汤。收集煮饭时沥出的米汤,一日喂2~3次即可。此外,训练孩子排便,可以利用胃-结肠反射功能。当胃充满食物(如饱餐一顿后),会反射性地引起结肠(大肠)收缩,产生便意。故有学者主张,在主餐后5~10分钟,可让婴儿大便,体会一下胃-结肠反射。当然,有些老人不同意这种方法,认为“不卫生”,但便秘儿不妨一试。
3、邋遢便秘
功能性大便潴留是所有非器质性便秘中最讨厌、也最有害的一种。这种旷日持久的便秘,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大便每周不足两次,而且又粗又硬。更令人难堪的是,一些孩子的肛门时不时会渗出一些稀便,或放屁带出大便,弄脏衣服。
有效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都有什么
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便秘:
燥热便秘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食滞便秘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气虚津亏便秘用麻仁丸与黄芪汤加减。也可用杭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各大约准备10g,小儿便秘患者每日一剂,开水冲泡。
2.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微生态制剂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乳糖为低分子酸,使大便酸化,大便的渗透压提高,软化大便,还可以加快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3.药物治疗小儿便秘:
(1)对结肠无力的小儿便秘患者,选用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平滑肌的促动力药,如5-HT4受体激动剂。
(2)严重便秘和有大便失禁的小儿便秘患者,首先需清除嵌塞的大便。可选用生理盐水或高渗性电解质溶液灌肠。
(3)常用泻剂:容量性泻剂(硫酸镁、硫酸钠等),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等),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直肠内给药(开塞露等)。应避免长期滥用泻剂导致泻剂性肠病。
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纠正不协调排便行为的训练法,具有无药物副作用、成本低、非创伤性等优点。
5.一般治疗小儿便秘:
(1)小儿便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解除父母急躁、过分关注等情绪,对儿童的教育包括消除排便训练挫败心理,排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精神影响。
(2)小儿便秘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足量饮水,母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加菜汤、枣汁、橘子汁,清晨可喂适量的蜂蜜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8%的糖;应及时添加辅食,由细到粗、由少到多;年长儿应鼓励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和杂粮,避免偏食挑食。
(3)加强科学的生活管理,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小儿便秘患者应从8-12个月开始训练排便习惯,一是定时排便,每天晨起或饭后15分钟为宜;二是限时排便,一般10-15分钟,长期蹲坐可引起脱肛反而加重便秘;三是教育年长儿学会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在排便过程中松弛盆底肌及屏住呼吸,以增加腹压。
简介导致小儿便秘的罪魁祸首
第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小儿便秘。
第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量多,且易小儿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小儿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小儿便秘。
第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小儿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导致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小儿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小儿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小儿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第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小儿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小儿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第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小儿便秘。
儿童便秘诊断
一、症状采集
1.询问病史:询问病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②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③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和尿失禁等。
④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小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⑤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⑥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⑦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患儿写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情况。Plas将利用回忆追问病史方法与写排便日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污便次数和排便次数方面追问病史法很不准确,再加上小儿病史常常是母亲代述,准确性就更差
儿童便秘诊断
功能性便秘是指没有明确病因,不合并解剖结构或形态学异常的慢性便秘。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大多依靠症状和查体,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对儿童功能性便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统一标准,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还一直借用国外儿童的标准。
诊断特发性便秘之前,应首先将具有便秘症状的其它器质性疾病排除,同时应对特发性便秘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区分,这样才能使治疗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有针对性进行辅助检查和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特发性便秘是非常重要的。
一、症状采集
1.询问病史:询问病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②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③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和尿失禁等。
④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小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⑤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⑥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⑦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患儿写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情况。Plas将利用回忆追问病史方法与写排便日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污便次数和排便次数方面追问病史法很不准确,再加上小儿病史常常是母亲代述,准确性就更差
小儿便秘诊断鉴别
诊断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排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疼,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体检时应注意检查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肛门指检,注意有否肛门裂,皮肤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检触及大量硬粪块或指检后随之排出大量粪便,症状随之缓解,诊断可明确。
病史:
(1)喂养史:
注意食物的成分、食物的量是否适宜。
(2)排便训练:
应详细询问小儿是否经过排便训练,从多大年龄起即能有意控制排便,家长是否定时予以督促检查、还是放任自流。
(3)是否经常使用润滑剂或灌肠:
家长处于焦虑心情,对患儿便秘进行过多干预,经常使用润滑剂、导泻剂、手指扩肛或灌肠,这些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充胀,但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而致便秘。
(4)药物因素:
近期有无药物因素,如服用钙剂、阿片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胆碱剂和抗痉挛的药物等,皆可引起便秘。
(5)精神因素:
如强迫厕所训练的历史,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均可抑制自然排便反射。
有些患儿经常出现保留大便的行为,过度控制大便可致肠功能异常。
此外,还有些家长,因小儿不能控制排便,经常弄脏内裤而就医,应仔细追问是否有上述各种导致便秘的因素,不可轻易诊断为大便失禁或腹泻。
便秘
新生儿生后24h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消化道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宝宝便秘的症状及表现
婴儿便秘和腹泻一样,也是一个较常见症状。怎样判断小儿是否便秘,主要从大便的量和质来确定。
正常小儿每日排便次数可有较大差别,有的可一天几次大便,有的则可每5-3日一次大使,只要大便有一定数量,不十分干燥又不稀,同时又无不适症状,就均属正常。即使大使次数较少,但大便质和量无不正常情况,婴儿便秘又无症状,亦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现象。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较难排出,虽然一天可有2-3次,但总量可能比平时一次还少,亦应视为便秘。特别是同时有食欲减低、腹部胀满、便意频频,更应视为便秘。如果平时排便较规则,突然二天以上不解大便,尤其是伴有腹痛或腹胀,即应视为便秘,要及时寻找原因。
婴儿便秘可由肠道病变引起,也可由饮食、精神及习惯等诸因素引起。新生儿生后24-36小时应有正常胎便,如无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均属不正常情况,应注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胎便性腹膜炎等疾病。许多肠道病变均可导致便秘或无便,常见的有肠套叠、各种原因肠梗阻、嵌顿疝和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等。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神经支配不正常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婴儿便秘的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几天甚至1周至1个月无大便,腹部膨胀如鼓,呕吐。患儿虽然可以进食,但大多营养状况差,并常有浮肿和贫血发生。一旦患儿排便,则量极多,腹胀也随之消失,但以后又反复发生。严重病例新生儿期即发生便秘,生后2-3日内无胎便;并出现呕吐和腹胀,经灌肠后排出胎便,但1-2日后便秘、腹胀又重新出现。本病大多需手术治疗。
婴儿便秘的原因:此时小儿常因饥饿而啼哭,且同时体重不增。曾见到有的家长因不了解奶粉用法,每月仅给孩子吃奶粉半公斤,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和便秘。如果小儿饮水太少,尤其是夏季,也可使大便太干操而发生便秘。发烧可引起饮食减少及水分由呼吸道损失增多,可引起暂时性便秘。食物太精,缺乏纤维素,如食精米、精面、肉、蛋和巧克力,缺少粗粮和含纤维素较多的水果、蔬菜,亦可引起便秘。
怎样发现小孩子是不是得了小儿脑瘫
1、反应迟钝及:这是小儿脑瘫患者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小儿脑瘫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3、不笑:如果小孩子2个月还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需要去医院诊断小儿脑瘫。
4、手握拳:如果小孩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小儿脑瘫的意义。
5、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小儿脑瘫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小儿脑瘫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婴儿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小儿脑瘫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或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小儿脑性瘫痪。)
六个月婴儿便秘该如何
小儿便秘和腹泻一样,也是一个较常见症状。怎样判断小儿是否便秘,主要从大便的量和质来确定。
问:十天前因起病毒性疹子,大夫给开了点新博柴黄颗粒,吃了六天,宁宁开始便秘,两天便一次,最近几天每晚都睡不好,晚上要醒五六次。
注:宁宁吃母乳,每天5点、12点、下午5点左右和睡前吃奶,半夜至少吃两次;四个月开始在辅食(米粉、菜泥),现在每天吃三次,分别是9点、下午3点、晚7点左右吃。不爱喝水,爱吃水果。起疹子以前,每天早上6点左右准时大便。
答:正常小儿每日排便次数可有较大差别,有的可一天几次大便,有的则可每5-3日一次大使,只要大便有一定数量,不十分干燥又不稀,同时又无不适症状,就均属正常。即使大使次数较少,但大便质和量无不正常情况,又无症状,亦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现象。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较难排出,虽然一天可有2-3次,但总量可能比平时一次还少,亦应视为便秘。特别是同时有食欲减低、腹部胀满、便意频频,更应视为便秘。如果平时排便较规则,突然二天以上不解大便,尤其是伴有腹痛或腹胀,即应视为便秘,要及时寻找原因。
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方法有哪几项
1.心电图检查诊断小儿先心病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活动时,电生理变化的图形。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小儿先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诊断心律失常非常重要。心电图所提示的心电轴、心房、心室扩大,以及特殊的心电图改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也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如房间隔缺损,可出现右心容量负荷增加所致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的左心室肥厚或左心室高电压图形。
2.胸部X-线检查诊断小儿先心病
胸部X线检查所显示的肺血多少,也是判断小儿先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因左向右分流使肺血增多,平片示肺纹理增多。即使青紫型小儿先心病患儿,亦有肺血多及肺血少之分。如青紫伴肺血多,则为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永存共同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等,但均不伴有肺动脉狭窄为前题;如青紫伴肺血少,则考虑为法乐氏四联症(TOF)。
3.三维CT检查诊断小儿先心病
三维CT检查是应用计算机将一系列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能以立体形式显示心腔、心内结构等,可以直观地观察缺损的部位、大小、毗邻关系、及瓣膜形态、大血管畸形等,对复杂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小儿先心病
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目前采用经皮穿刺,大多在股静脉或股动脉处,插入导引钢丝和扩张器,将导管经扩张器送入所需检查的心腔及肺动脉、主动脉位置,取血测血氧含量,并可观察压力变化,可检测分流方向、分流量、分流位置,辅以导管经过的途径,判断小儿先心病的类型。
小儿便秘诊断鉴别
小儿便秘诊断鉴别
诊断
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排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疼,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体检时应注意检查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肛门指检,注意有否肛门裂,皮肤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检触及大量硬粪块或指检后随之排出大量粪便,症状随之缓解,诊断可明确。
病史:
(1)喂养史:
注意食物的成分、食物的量是否适宜。
(2)排便训练:
应详细询问小儿是否经过排便训练,从多大年龄起即能有意控制排便,家长是否定时予以督促检查、还是放任自流。
(3)是否经常使用润滑剂或灌肠:
家长处于焦虑心情,对患儿便秘进行过多干预,经常使用润滑剂、导泻剂、手指扩肛或灌肠,这些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充胀,但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而致便秘。
(4)药物因素:
近期有无药物因素,如服用钙剂、阿片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胆碱剂和抗痉挛的药物等,皆可引起便秘。
(5)精神因素:
如强迫厕所训练的历史,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均可抑制自然排便反射。
有些患儿经常出现保留大便的行为,过度控制大便可致肠功能异常。
此外,还有些家长,因小儿不能控制排便,经常弄脏内裤而就医,应仔细追问是否有上述各种导致便秘的因素,不可轻易诊断为大便失禁或腹泻。
便秘
新生儿生后24h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消化道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了解便秘的症状正确诊断便秘
一、功能性便秘症状主要是由于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表现为平时排便顺畅的人,出现暂时性的排便困难情形。通常发生于不吃早餐、摄食量过少、偏食等人群。此处,工作忙碌、水份摄取不足、生活环境变化、焦虑、月经、妊娠等,也都是排便困难的原因。只要将上述原因排除,马上就会恢复正常。
二、急性器质性便秘症状主要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的排便困难,其代表有肠梗阻和肠扭转。除排便困难外,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常会伴随剧烈的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因为是脏器的异常所致,所以称之为器质性便秘,必须尽快去医院诊治。
希望朋友们通过了解便秘症状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认识便秘症状,在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采取正确的诊断方式,及时排查和处理疾病,避免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准确诊断小儿口吃的四种方法
小儿口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巴,是常见的语言障碍疾病。如何诊断小儿口吃?小儿口吃简单的讲就是宝宝说话能力的缺陷,说话的时候失去正常的说话节律,呈现出特殊的断续性。那么,如何诊断小儿口吃呢?
诊断小儿口吃一、确定孩子状况
在儿童口吃类型的判断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年龄。这直接决定了他口吃的类型和矫正的方法。
诊断小儿口吃二、用实际行动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在矫正孩子口吃之外,您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其中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背书,还可以学习朗读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儿歌或诗歌。
诊断小儿口吃三、学习正确的矫正口吃方法
由于我国目前的口吃矫正治疗水平较低,碎玉儿童口吃矫正,都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所采用的方法都是零星的、破碎的,就是在正规的医院中也是一样。
在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儿童口吃矫正方法中,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强调了几个要素的重要性,它们是:一个好的说话环境 父母正确的态度 以及父母正确的说话榜样。
诊断小儿口吃四、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治疗
在学习了上述矫正方法之后,您需要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矫正计划。它不但会帮助您的孩子,更会帮助您的整个家庭树立起正确的口吃矫正观念和心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和生活环境。
如何诊断小儿口吃?通常情况下孩子因为环境造成的心理负担久之就会形成小儿口吃,所以营造一个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对预防小儿口吃有着重要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