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6大养身秘诀
老年人6大养身秘诀
做操1小时
清晨起床喝杯水后,小树林旁做自由操或广播操一个小时。
阅读1小时
早餐后,翻阅当天的各类报纸一个小时。
散步1小时
自己步行到离家二里远的自由市场购买些时令新鲜蔬菜一个小时。
午休1小时
午饭后,午休一个小时,不管睡不睡得着,闭着眼睛,养养神都可以。
学习1小时
午休起床后,坐在书房里,作着读书笔记或写作一个小时。
新闻1小时
晚饭后,坐在客厅的摇摇椅上,收看中央新闻和四川新闻一个小时。
老年人养生秘诀有哪些
中医养生12小时养生法就是中医子午流注。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掌握一些老年人养生秘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地达到养生的效果,可以达到提高我们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至于让疾病危害到我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也应该,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老年人开胃养生的秘诀
1、勾芡淋汁好味道
一般来说,老人家的饮食应该少盐少糖。在这样的原则下,做菜时,先以少许的糖和盐调味,然后把调味较重的汤汁淋在菜上,或勾芡;也可以在水煮的食物上淋上汁再入口。这样甜味和咸味只浅浅铺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满足舌头的欲望,也不必担心摄取过量的盐和糖。
2、代糖代盐保健康
另一个方法是以代糖和代盐取代白糖和食盐。这样既可满足甜食欲望,又不会威胁身体健康,其法也适用于有糖尿病毛病的老人家。此外,也可采用低钠盐和低盐酱,不过肾功能较差的老人家则不适合。
色泽诱人的食物可以刺激人脑,引发进食的欲望。
3、趁热食用味正香
食物香味的控制也很重要,因为香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控制食物的温度,是锁住香味的重要步骤,所以食物必须趁热吃,或者上桌时才浇上热汤汁,都可以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另一做法是在食物中加入一些香味增强剂。这一类调味品,是以天然食物香气来源浓缩制成,不会刺激胃部,对因丧失味觉而厌食的老人家很有帮助。
4、良好环境助食欲
另外,也可从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加强食物的整体色调来提高食欲。色泽诱人的食物,或者非凡花心思布置的餐桌、桌布等都可以刺激人脑,引发进食的欲望。
5、食物新鲜又卫生
此外,老年家的味觉、嗅觉不灵敏,对已腐败的食物,或不当化学物质的辩识能力都会减退。所以预备食物时,一定要注重食物的安全与卫生。
老人养生的四大秘诀
秘诀一:食粥非常适合老年人。
古人认为,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食粥,历来为养生家所重视。粥,易于消化,调剂口味,摄生养体,尤其适合老年人。老年人食粥,必能强身健体,享尽大寿!
秘诀二:常饮用蜂蜜。
被称为世界五大长寿地之一的格鲁吉亚阿巴哈吉亚乡,那里的人们喜爱养蜂,经常吃蜂蜜,寿星特别多。有人甚至认为,“蜂蜜是老年人的牛奶”,可长期食用,有利无弊。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蜂蜜不仅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易于吸收,而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杀菌力也很强,可防治多种老年疾病,如咳嗽、便秘、失眠、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溃疡病和痢疾等。
秘诀三:不挑食,什么都吃,但是食之有度。
人体的正常运转需要多种营养素,也就需要从多种不同的食物中摄取。老年人不要挑食,更不要偏食,各种食物都吃一点,有利于及时摄取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在不经意间防治很多疾病的发生。
秘诀四:常喝茶大有好处。
在一项针对不同地区的百岁老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每天饮茶。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色素能防治动脉硬化,其有效率高达80%以上。也有学者发现福建乌龙茶可以抗癌,其抑制癌症昀效果高达79%。还有学者证实云南沱茶可降血脂。喝茶的确有益健康,其抗衰老作用超过维生素E的18倍。
老年人春季养生的秘诀
第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防寒保暖。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着单薄,保暖措施不利,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有意地“春捂”尤其重要。老年人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第三,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老年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一、情志开朗,恬淡虚无
情志影响寿命,情志开朗,豁达条畅,是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当然,所谓恬淡虚无,并不是指“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所作为”,而是让人保持乐观情绪,不应为个人名利患得患失。要做到“六少一多”。即少怒、少郁、少忧、少悲、少恐、少惊,多乐,但不急乐、大乐。并要正确看待生老病死,有病应及早诊治,不要终日惶惶。
二、当有喜好,但不入迷
人老之后,当有一两种或多种喜好,这对于发展情趣、寄托感情、安排生活都是有益的。老年人的喜好,应符合老年的生理特点,以“静大于动”为好。如栽花种竹、书法绘画、吟诗作词、读书钓鱼、下棋集邮等,也可看看电视、电影等,多看一些娱乐节目。如体力较好,亦可适当地去旅游,陶冶情操。但喜好不论是一种或多种,切忌入迷。入了迷,势必劳神耗力,对健康不利。
三、性欲要节,养精宜足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可见节制性欲,保藏肾精的重要了。不过,节欲不等于禁欲,老年人可根据自已年龄及体质情况适当合房。但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症者,更要慎房事,最好能求教于医生。
四、睡眠卫生,亦要讲究
睡眠是人脑休息的最好形式。老年之后,肾虚心弱,更有赖于睡眠以修养。首先睡眠时间要掌握好,古人有“睡子午觉”的说法,意思是夜间零点和午间12点都应当在睡眠中,当然不可太机械。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应满足8小时。年龄高者可适当减少。其中午睡在一小时左右为宜。其次,睡眠姿势也应讲究,提倡“卧如弓”,最好是右侧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弯曲。老年人的床铺不宜太软、太高,枕头可稍高一点,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此外,睡前不可饮酒、吸烟,尤其不要有过分的情绪波动。切忌饱食或郁闷后睡眠。
五、适量运动,掌握恰当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长寿。用适量的体育活动来调节各部机能,疏通经络,活血理气,对祛病延年是有益的。但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因人而异,一般每日早晚各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以运动后不感或微感疲乏为宜。老年人最好多人在一起锻炼,以便互相照顾。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肺心病等病者运动时要特别注意,最好能请教于医生。
六、饮食有节,切勿偏食
调节饮食对老年人特别重要。首先要定时定量,老年人脾胃虚弱,尤须定时定量,但次数可增加一次,每次宜吃八成饱。其次要粗细搭配,清淡可口,忌膏粱厚味,不偏食,力求多样化。少食动物脂肪和高盐食品。此外还要注意冷热适中,老年人脾胃阳虚,过食生冷则伤脾胃,过食热品则易蕴积湿热。还要讲究饮食清洁卫生,忌烟少酒。
七、衣着宽带,寒暖适宜
《内经》上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老年人因体温调节机能较差,穿衣要适当偏暖,稍肥大些,内衣应以棉料为宜,因棉布柔软、轻爽、吸水性强。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衣服的厚薄等方面,亦应有所改变。春夏之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冬之节,“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八、居处宁静,阳光充足
人的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居处度过。调查表明,居住在环境优美、宽阔明亮的住宅中的老人多是长寿的。所以老年人的住处力求安静,周围环境好,噪声小(生活环境的噪声不宜超过40分贝),阳光充足,通风干燥。
九、定期查体,防微杜渐
老年人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患病时往往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所以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症,特别对易发的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更要早发现早治疗。
十、服用药物,不可滥投
人老之后,身体虚弱,切不可滥用补药。须知“虚者亦有阴、阳、气、血、脏腑之不同”。所以老年人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摄生保健药物,要根据老人体质、病症,辨证地使用方药。老年人用药一般宜平和温良,慎用或不用泻下功伐之药。老年人尽量少用药,药用多了容易产生“抗药性”。用药剂量也要小,需要时可常服,但每次不宜量大。有些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简便易行,老年人可以自己掌握,有利无弊。
老年人春季养生4秘诀
1. 选择温暖的日子运动。
春季正是走出家门健身强体的好季节,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2. 多陪伴老人。
老人需要关心,需要亲情,需要爱,需要温馨而又有欢乐的氛围。很多老人由于儿女不在身边,没人聊天,没人陪伴,觉得孤独,寂寞,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做儿女的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也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看望老人时,离老人近些,给他们一个拥抱,会让他们觉得很温暖。同老人交谈时,语速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但要是老人有点耳聋,那说话还是需要大声一些。老人一般比较唠叨,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倾听老人的话。而且常说“老小孩”,其实老年人也像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老人,老人也会高兴许多。
3. 注意饮食。
春天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老年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吃含蛋白高的食品,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不要过度饮酒。
4. 注意保暖。
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的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最后要提醒各位老年朋友,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老年人一般都会有一些基础病,在春天的时候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在合理养生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病,别忘了医生的医嘱,别忘了按时服药。
老年人秋天养生秘诀
1、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2、多补水赶走秋季干燥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人的津液容易损伤,所以秋季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老年人同样如此。秋季重点养肺,而白色入肺,因此,这段时间宜常吃藕、百合、白萝卜、山药、银耳、白果、梨、莲子、荸荠等清补柔润的“白色蔬果”。
3、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的气候转凉,是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5、提高耐寒能力,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6、入睡时避风寒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老年人体质差,对睡眠环境也要求较高。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就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所以,老年人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
7、注意居室通风
天凉了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湿毛巾擦室内的家具,厨房最好安装换气扇,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中老年人10大养生长寿秘诀
长寿从古至今就是许多中老年人的追求,如何养生才能长寿也是中老年人关注的热点。下面小编就教您轻松收获长寿健康。
1、晚餐早比晚点好
专家表示,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最好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2、睡前吃些高纤维食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说:“睡前半小时吃些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类食物,有助于睡眠。”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纤维量只有身体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议抓住睡前的最后时刻补充一下。
3、用凉开水泡红茶
美国农业部研究发现,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帮你抵抗皱纹和癌症的侵扰。日本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以上红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袭的几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热水泡茶会比冷水泡茶释放出更多的咖啡因与单宁,导致周期性头痛、失眠等症状,而用凉开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
4、有些素菜要“荤”着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点不吃更不好。专家表示,南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营养素吸收。如果南瓜用来煮粥,那么保证其他菜里有油,让它们到肠胃里会合。
5、凉菜的汁用来蘸着吃
很多人去饭店都喜欢点盘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觉得这样能补充维生素。其实,这些菜中的酱汁反而会给原本健康的菜带来不少热量。最好把调好的酱汁放在一个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着吃,这样,你需要的酱汁只是原来的1/6。
6、冷水洗肉,热水洗菜
许多人洗肉前,喜欢拿热水泡上一会儿。殊不知,用温水或热水洗肉,不但容易变质、腐败,做出来的肉口感也会受影响。最重要的是,会加速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的流失。与之相反,洗各类果蔬时用温水更好。专家指出,温水比凉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
7、每餐之前喝两杯水
控制体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持久战”。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饭前喝两小杯水能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比节食减肥的效果更明显。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布伦达.戴维说:“喝水是控制体重的一种最简单、廉价的方法。”餐前饮水的人一天能少摄入近300卡热量。美国格拉斯哥大学肥胖专家迈克·里恩教授也指出,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麦片粥,同样含热量少,还有助于增进饱腹感。
8、复合维生素饭后吃
专家表示,生活中吃得精细,会损失大量B族维生素;蔬菜过度浸泡,会泡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食品放置时间过长,或油煎、烘烤等烹饪方式都可能减少维生素含量。这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险”,而且最好饭后吃。叶酸、维生素B、C等水溶性维生素如果饭前空腹吃,很快通过胃进入小肠被吸收,还没完全被人体利用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于脂肪类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9、生吃洋葱防心脏病
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这就大错特错了。美国哈佛医学院心脏科教授克多·格尔威治博士指出,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每天生吃半个,或喝等量的洋葱汁,可增加心脏病人约30%的“好胆固醇”。尤其在吃烤肉这样不怎么健康的食物时,里面的洋葱就像你的“救命草”。专家指出,洋葱对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确实有好处,而且生吃、凉拌效果最佳。
10、深色水果抗衰老
买水果时拿不定主意,就选深色的那种。相比浅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维生素、硒、铁、钙、锌等物质,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