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路的好处 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
每天走路的好处 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
头脑——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
背部——加强背肌力量,且对背部伤害较小。
腿脚——行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老人多行走有助坑衰老
比慢跑安全
最近在美国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书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迈大步,速度较快,双臂摆动,抬头挺胸。”史塔曼博士说,“之所以推荐大家行走而不是慢跑,是因为行走比慢跑更安全。”对于很少运动以及30岁以上的人来说,贸然跑步锻炼,膝关节、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伤;心、肾、肝等脏器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的人会出现明显的血氧供应不足的状况。
最初提倡慢跑运动的詹姆士·费克斯,就是因为身患脑动脉血管硬化,却勉强慢跑健身而猝死的。去年台北市一位41岁的警察为减肥而选择慢跑,结果一时血氧需求量激增,身体不适应,竟引发脑出血而亡。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也指出,普通人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冲击不大,健身效果却很好。
各个部位都练到
别以为健步行走就是一个简单的下肢运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头脑。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抽烟的渴望。背部。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腿脚。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行走能治病
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健走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以色列科学家阿力克斯·奥辛斯基博士经过18个月的研究指出,“坚持行走,男性就用不着VIAGRA”。他发现,男人下肢运动神经与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经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锻炼可以对男性性功能障碍(ED)有67%的疗效。
老人散步好还是跑步好
1、60岁以后,要走路,不要跑步
人老腿先老。人体2/3的肌肉集中在下肢,所以60岁以上者可以有年轻人7成的握力和臂力,下肢的力量却只剩下4成。
与跑步相比,走路对关节损伤小,能延缓关节功能衰退;国内外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快走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认知障碍等。所以,不少健康专家都建议,中老年人尽量走路健身。
老人散步好还是跑步好
2、散步比跑步更好的原因
某杂志上刊登着一项研究成果,据其介绍适度的步行和激烈的跑步消耗的能量是相当的,在降低高血压和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的作用不相上下,而且跑步在很多方面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损伤,所以散步更值得作为我们锻炼身体的首选。
与跑步爱好者相比,步行爱好者不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负担,而长跑者更容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德国乌尔姆医学院的乌维·舒茨博士介绍,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仅燃烧脂肪,而且也在磨损了肌肉组织。这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过度的压力。
3、老人散步的好处
可能人们认为见步行走只是为了锻炼下肢的运动,但是现在很多专家都证明,保持规律的健走对于身体的很多部位都能够有效的锻炼到,像头脑也是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的,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每天慢走半小时有益身体健康
每天运动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极少患上心脏病,而每次走30分钟,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脏功能更棒。研究人员说,运动量适度,自我感觉愉快,这样的散步效果也非常显着。
常溜达的确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散步,尤其是大步走,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关节灵活性,锻炼肌肉力量,消除紧张,控制体重等。老年人每周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大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步行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时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能自然拉直背肌与肩胛肌,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此外,经常溜达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增进自信,让人更乐观。
不过,溜达并非随便走一走。溜达也是有讲究的,要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规律。
溜达首先要定时。“很多人的锻炼是随机的,早晨有时间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没事儿就去散散步。这种没有规律的不定时锻炼,很难让身体对它产生记忆。最佳的锻炼时间应是下午3时到晚上9时。所以最好在此期间选一个固定的时间,出去走走。”其次,要定量。所谓定量就是要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用固定的距离或时间散步,不能今天走1公里,明天走4公里,这样很难给身体带来准确的锻炼刺激。再次,要有一定的频率节奏。“例如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走,找到一个固定的节奏,走起来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多多走动好处多
别以为健步行走就是一个简单的下肢运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腿脚。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抽烟的渴望。 背部。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头脑。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行走能治病 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健走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 以色列科学家阿力克斯·奥辛斯基博士经过18个月的研究指出,“坚持行走,男性就用不着VIAGRA”。他发现,男人下肢运动神经与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经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锻炼可以对男性性功能障碍(ED)有67%的疗效。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最新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自然》杂志的最新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2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女人怎样逐渐减掉小肚子
加快你走路的步伐:加快走路的步伐可以让你多减掉大概25%的热量,而且减掉的是肚子上的赘肉哦,所以坚持每周2至3次速度锻炼,每次坚持30分钟。在斜坡路上,快步走上坡顶,越快越好,然后再走回原来的坡脚下,当作一种休息。重复做这种运动。抗阻力运动:有氧运动如快速走路或是慢跑锻炼都对减肚子很有效,但是全身锻炼的常规运动会让减肚子效果更好,而且做这种抗阻力运动减掉的肥肉也不容易再反弹。很多美妞都抱怨,减肚子的过程中,努力了很久终于出效果了,可是很快就又反弹了,着实很让人气馁,对于这种情况的美妞,抗阻力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减肚子运动的选择哦。
充足睡眠:正确的饮食和规律地锻炼可以帮你避免压力和肥胖,达到这种效果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充足的睡眠,缺乏睡眠会让你的抗压的荷尔蒙升高,同时增加的还有腹部的赘肉。不少人都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以为不睡觉就可以加速体内代谢,从而瘦得更快,其实并非如此的,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是健康减肥的保障。
哪种走路姿势防癌最有效
“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总结毕生研究后如是说。早在2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走路定为“世界最佳运动之一”,并呼吁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健走都不晚。如今,步行运动已经风靡全球。美国最新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最爱走路的是澳大利亚人,每人每天平均走9695步;其次是瑞士人,每人每天走9650步;在亚洲,最爱走路的是日本人,每人每天走7168步。
为鼓励更多人健走,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旧金山,政府将鼓励人们走路视为第一城市发展项目,为此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造现有人行道,尽可能地鼓励人们多走路。在英国,很多人加入了“走班族”,最有名的当属前任首相布莱尔,带头动员百姓走路上班。英国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权利”明确写到了法律中,规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在德国,各级政府专门修建了很多步行道,甚至比汽车道还宽,如被占用就面临巨额罚款。为了响应健走的号召,很多德国企业每年奖励走路上班的员工数百欧元的补贴。在荷兰,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最大的“走路节”,已坚持100多年,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上万人来此健走。
走路有这么多好处,但真让它发挥实效,还得有五方面的讲究:
姿势:不能太放松。曹建民指出,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速度:每秒走两步。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认为,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6000步或10000步,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大概每秒走两步。运动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的人可先走半小时,再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辅助慢跑,走跑结合,达到健身目的。
时间:下午四点后。很多老人习惯晨练,但陆一帆指出,早晨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佳。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可能诱使疾病发作。专家指出,下午4时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最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值得提醒的是,如选择晚饭后走路,应在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进行。
地点:道路平、空气好。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文强特别强调,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建议,最好在公园等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
准备:穿双好鞋,做足热身。陆一帆表示,准备工作也很重要,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透气的袜子也会让身体更放松;随身带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带块糖,预防低血糖意外。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请问走路锻炼身体吗
百练不如一走,走为百练之祖,走路是完全能够锻炼身体的。步行可分为散步、健走、竞走等形式,这可以根据个人自身体质来选择步行方式。推荐您试试健步走。健步走是一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时间的一项步行运动。通俗地讲,就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健身运动。其突出的特点是:方法易于掌握,不易发生运动伤害;不受年龄、时间和场地限制,不同年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锻炼;运动装备简单,只需一双舒适合脚的鞋,费用少;健步走速度的快慢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关键因素,通常人为地划分为慢步走、中速走、快步走和极快速走。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相当于每小时3~4公里,适合作为快步走之前的热身活动,或年龄大、体力差的锻炼者初期锻炼的内容。
中速走每分钟约90~120步,快步走120~140步,适合大多数人;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适合有一定体育锻炼基础的人。一般来说,每天健步走的时间应该坚持30~60分钟,约3公~5里,5000到8000步的健步走为宜,对大多数人而言,高于每分钟120步的健步走对身体才有明显的锻炼效果。通过3~6个月的健步走锻炼,身体运动能力很好的人要争取达到每天1小时10000万步,每周至少4~5次。健步走锻炼的目的是使身体获得良好的运动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只有持之以恒,才可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运动效果。
保护心血管最简单的运动
促进全身健康不间断地步行运动20~30分钟,相当于每小时行走4000~5000米,能使心血管系统持续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和氧气遍及全身,可以增强心肌、肺脏和肌肉的功能,并促进血液循环。有规律地锻炼,可以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保持动脉系统的清洁和健康。有规律的步行运动能增加肺容量并减少便秘的发生,受益最大的是足。步行运动可以强壮足部的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肉,有利于防止日后的损伤和疼痛。
如何正确走路:
1、快步走
适宜人群:所有人群
动作要领:没有时间运动的人,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走班族”)、购物的路上、甚至工作间歇的任何时间去走路健身。一般健身走每次在30-60分钟为宜,实在没有大段的时间去锻炼的,也可以每次走10分钟,每天加起来至少30分钟的走路运动。美国和日本等国建议,为了保持健康每天最好走1万步;我国卫生部建议,要保持健康,每天至少走六千步!
有健身作用的走路,不是那种“饭后百步走” 的慢慢溜达。这里说的快走健身走是指:一小时走5到6公里(大约每分钟步行100至120步)、一周坚持5到6次的健步走。走的时候要感到气喘、但是还能说话,这种强度就比较合适。
运动功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压、预防骨质疏松、减肥、预防及控制糖尿病等多种健康益处。
2、摆臂大步走
适宜人群:所有人群
动作要领:走路的时候尽量把双臂前后摆动起来,前手摆臂伸掌尽量高过头顶,后手摆臂要随势后摆伸直。行走的时候,尽量迈大步。行走的快慢因人而异,最好走到气微喘,心跳在100次左右。
运动功效:提高心脏活力、舒筋强肌、消脂减重。
走路时双臂大幅度的前后摆动,心跳容易加快,可以对心脏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走的时候上肢大幅度摆臂、腿在大步快速迈进,这样上下相随,全身肌肉骨骼都运动起来,因而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3、上下拍手走
适宜人群:中老年锻炼者,腰、背、肩伤痛者
动作要领:在走路时双手先在自己头顶上拍一下掌,然后手放到背后在屁股后面拍一下,这样上一下、下一下交替进行。一般按照脚走二步、手拍一下掌的节奏运动。走路的时候要尽量迈大步前进。
运动功效:解除肩颈酸痛,活血、化淤,增进呼吸通畅。
走路时双手的上拍和下拍,能够使肩关节和颈部、背部,充分活动开,可以缓解肩颈和背部的劳损酸痛。手掌拍击能加强末梢血液循环,所以可以达到舒筋活血、化瘀的目的。而且这种双手上举的活动,还可以有扩胸的运动效果。
4、原地踏步走
适宜人群:老年锻炼者,伤病初愈者
动作要领:在室内或者室外任何地方,原地抬腿踏步走。有能力的,可以把大腿抬高些踏步走,两臂注意摆臂。
老年锻炼者和伤病初愈者高抬腿踏步时要注意,后背最好靠近墙,以防高抬腿时身体后仰摔倒。膝关节较弱,容易酸痛的人,可以走得慢些,腿不要抬得太高。
运动功效:增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腿部力量,增加体力。
5、越野杖行走
适宜人群:所有人群
动作要领:这是一项在欧洲非常盛行的运动,又称为越野走。行走的时候借助两支手杖,使人在行走过程中实现四肢同时参与运动。越野走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是健步走的升级版。
运动功效:在运动中保护膝关节,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健身效率。由于上肢参与活动,在行走运动中能增强强度,心率比一般的行走要提高5-17次/分,但不会感到劳累。利用手杖锻炼了上肢、肩、颈、背等部位,可以多消耗20%-46%的热量,因而有减肥作用,尤其减掉内脏脂肪、腰腹赘肉。
6、上下楼梯走
适宜人群:下肢没有陈旧性损伤健康人群
动作要领:登楼梯是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在爬楼梯的时候上身要保持挺拔,将注意力集中在腿和脚上,不要倾斜身体或将身体重心前移。登楼梯以慢登为宜。一秒钟一个台阶,速度要均匀,以不感到明显的紧张和吃力为度。爬楼梯锻炼时,可以一步一级台阶,从容不迫地登;还可以一步登两级台阶甚至三级。一步一级台阶与一步两级台阶可以锻炼腿部不同的肌肉。
运动功效:能够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腿部力量,预防骨质疏松。
7、倒步走
适宜人群:动作无障碍的各年龄层人士,对腰背痛者尤佳
动作要领:小腿带动大腿,小步往后退;腰背、脖颈要挺直。倒走时要全神贯注,眼睛左顾右盼,掌握身后道路的基本情况。这项活动很适合那些不宜做剧烈运动的人。如果在从事其它运动锻炼后采用倒步走,还有助于调节心情和促使身体疲劳的自然恢复。
运动功效:提高腰背肌肉力量,改善腰背痛症状;提高自身平衡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增加运动的能量消耗。
老人行走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比慢跑安全
最近在美国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书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迈大步,速度较快,双臂摆动,抬头挺胸。”史塔曼博士说,“之 所以推荐大家行走而不是慢跑,是因为行走比慢跑更安全。”对于很少运动以及30岁以上的人来说,贸然跑步锻炼,膝关节、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伤;心、肾、肝 等脏器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的人会出现明显的血氧供应不足的状况。最初提倡慢跑运动的詹姆士·费克斯,就是因为身患脑动脉血管硬化,却勉强慢跑健身而猝死 的。去年台北市一位41岁的警察为减肥而选择慢跑,结果一时血氧需求量激增,身体不适应,竟引发脑出血而亡。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也指出,普通 人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冲击不大,健身效果却很好。
各个部位都练到
可能人们认为见步行走只是为了锻炼下肢的运动,但是现在很多专家都证明,保持规律的健走对于身体的很多部位都能够有效的锻炼到,像头脑也是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锻炼的,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 悦。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抽烟的渴望。背部。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腿脚。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 肌肉力量。
行走能治病
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健走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以色列科学家阿力克斯·奥辛斯基博士经过18个月的研究指出,“坚持行走,男性就 用不着VIAGRA”。他发现,男人下肢运动神经与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经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锻炼可以对男性性功能障碍(ED)有67%的疗效。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最新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自然》杂志的最新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 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2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60岁老人锻炼走路时间多少好
1、走路能锻炼各个部位。保持规律的健走对身体的很多部位都能够达到有效的锻炼效果,如,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烟的渴望。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能预防肌体新陈代谢紊乱,改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起到预防肌体新陈代谢紊乱的作用。此外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2、老人锻炼可因人而异。首先,对大多数人而言,散步是最简单的运动。专家建议,在每周大多数日子里,每天应至少锻炼30分钟。这30分钟也可分散进行,比如,每天两次15分钟的散步,或每天3次10分钟运动等。其次,找个同伴(亲朋好友,甚至宠物)一起运动,更容易持之以恒。
健康长寿每天慢走半小时
研究人员对美国波士顿郊区的居民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每天运动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极少患上心脏病,而每次走30分钟,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脏功能更棒。研究人员说,运动量适度,自我感觉愉快,这样的散步效果也非常显著。
“常溜达的确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师赵之心说,散步,尤其是大步走,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关节灵活性,锻炼肌肉力量,消除紧张,控制体重等。老年人每周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大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步行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时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能自然拉直背肌与肩胛肌,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此外,经常溜达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增进自信,让人更乐观。
不过,溜达并非随便走一走。赵之心说:“溜达也是有讲究的,要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规律。”
赵之心指出,溜达首先要定时。“很多人的锻炼是随机的,早晨有时间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没事儿就去散散步。这种没有规律的不定时锻炼,很难让身体对它产生记忆。最佳的锻炼时间应是下午3时到晚上9时。所以最好在此期间选一个固定的时间,出去走走。”其次,要定量。所谓定量就是要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用固定的距离或时间散步,不能今天走1公里,明天走4公里,这样很难给身体带来准确的锻炼刺激。再次,要有一定的频率节奏。“例如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走,找到一个固定的节奏,走起来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应多行走抗衰老 各个部位都能练到
比慢跑安全
最近在美国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书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迈大步,速度较快,双臂摆动,抬头挺胸。” 史塔曼博士说,“之所以推荐大家行走而不是慢跑,是因为行走比慢跑更安全。”对于很少运动以及30岁以上的人来说,贸然跑步锻炼,膝关节、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伤;心、肾、肝等脏器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的人会出现明显的血氧供应不足的状况。最初提倡慢跑运动的詹姆士·费克斯,就是因为身患脑动脉血管硬化,却勉强慢跑健身而猝死的。去年台北市一位41岁的警察为减肥而选择慢跑,结果一时血氧需求量激增,身体不适应,竟引发脑出血而亡。 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也指出,普通人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冲击不大,健身效果却很好。
各个部位都练到
别以为健步行走就是一个简单的下肢运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 头脑。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抽烟的渴望。 背部。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 腿脚。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行走能治病
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健走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 以色列科学家阿力克斯·奥辛斯基博士经过18个月的研究指出,“坚持行走,男性就用不着VIAGRA”。他发现,男人下肢运动神经与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经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锻炼可以对男性性功能障碍(ED)有67%的疗效。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最新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自然》杂志的最新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2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走路健身每天走多少最佳 步行锻炼的好处
每周步行五次,每次步行30分钟,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发生,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步行锻炼的减肥效果比跑步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