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前走一走对宝宝更有利

产前走一走对宝宝更有利

不少产妇在临产前都习惯卧床待产,但最近国外有研究表明,临产前鼓励孕妇适量行走,对母亲及胎儿更有利。

10多年前,美国俄亥俄州的两位医学家曾作过7项调查研究发现:同仰卧位相比,坐着、站着或走动不仅使产妇更舒服些,而且有4项研究显示,采用直立姿势会使第一产程缩短。

1997年,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州的助产士对1678例孕期为37—42周的健康产妇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她们分娩的都是单胞胎、头先露、自然分娩,且未用催产素及硬膜外麻醉。这些产妇在临产前分走动组(771例)和没有走动组(907例)。走动产妇是指“分娩过程中至少一半时间处于直立移动状态”。没有走动产妇大部分时间是坐着或卧着,很少直立或走动。

结果发现,与未走动产妇相比,走动产妇间歇胎儿监测率较高(75%∶55%),镇静止痛剂的使用率低一些(21%∶27%),自然分娩率高(97%∶94%),但剖宫产率却少了近一半(2.7%∶5.5%)。走动对母亲及胎儿都没有不良影响。产前走动的产妇心情也更愉快些,自我感觉也舒服。

研究专家也认为,临产前(或第一产程时)走动不会对产妇及孩子造成伤害,反而可能更有利。许多临产妇更愿意走动,应鼓励她们选择有利于分娩及自己感到舒适的各种姿势,而老是卧着不动并不是最好的姿势,也易令人不舒服。

宝宝一岁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学步车帮助宝宝走路

在宝宝8-9个月时,就可以买一辆学步车给宝宝了。将宝宝放在学步车内,稍微调低一点,让宝宝双脚着地,慢慢就会走了。如果宝宝一岁还不会走路,可以考虑这个方法。

注意当宝宝能够稳当走路后,就不要再让宝宝坐在学步车内了,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走路。

宝宝学走路踮脚怎么办

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踮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说鞋子不合脚,穿的袜子不舒服,还有可能是宝宝养成了这样走路的错误习惯,需要纠正。

▍告别学步车

有部分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走路,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还是不正确。所以,爸妈注意,宝宝学走路,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一般告别了学步车,宝宝就不再垫脚走路了。

▍选择合适的鞋子

有的宝宝这样走路也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问题,所以给学步阶段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最好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锻炼赤足走路

宝宝在家的时候,可以和ta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保持地板干净、清洁很重要。还可以锻炼一下宝宝斜坡上走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宝宝走路早与命运有关 宝宝走路早与命运有关吗

走路早晚与命运无关。

孩子走路早说明发育比较快,腿部有力,而且骨骼发育好。至于民间所说的,走路早是劳碌命,走的晚就有福,完全没有科学依据,都是过去那些迷信的说法,不可轻信。

宝宝多大会走 宝宝学走路注意事项

宝宝学走路时,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

家长训练宝宝走路时,最好扶着孩子腋下练习行走,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万一孩子要摔跤,家长一使劲拽孩子,用力过大的话会将孩子胳膊拽脱臼。

另外,也不建议用围巾、布条之类绑住宝宝胸部练习走路,这会使他们的胸部受到外力压迫,呼吸受到影响。

宝宝的骨骼很嫩,可塑性大,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也容易导致罗圈腿,踮脚走路,爸妈不能图省事而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内。

宝宝学走路注意切忌牵着宝宝学走路

牵着宝宝学走路,可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宝宝的身体可能还没准备好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

过早帮孩子学 “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扶着孩子学站走,不要互相攀比,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育历程。

2、不利于宝宝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当你看到宝宝扶着沙发,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其实他的小脑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先迈哪只脚会走得更稳一些……

这个过程,是宝宝前庭平衡能力发展的过程。

当宝宝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并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那么他的平衡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后每走一步,都会走得很稳当。

相反,如果父母急于扶着宝宝走,当宝宝的“拐杖”,无形中使宝宝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更差,以后走路更容易出现摔跤的情况。

3、宝宝的依赖性可能会更强

学步对宝宝来说,不仅是动作发育的表现,也是孩子迈向独立的开端,意味着接下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到想去的地方探索感兴趣的事物了。

一个不需要爸妈牵着走的宝宝,在学步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更多困难,但也能收获更多的成长。因为他是通过自己的摸索学会走路的,独立性、自主性会更强。

而一个需要爸妈牵着走的宝宝,尽管最终也能学会走路,但他的内心还是很依赖父母的,遇到困难首先会想到投向父母的怀抱,而不是自己尝试去解决。

既然牵扶着宝宝走是不正确的,那么让宝宝学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正确的学步攻略,看这里↓↓↓

◇ 学步之前,让宝宝多趴、多爬、多自由活动

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宝宝在床上学会趴着抬头以后,才会逐渐地学会翻身、会爬、会坐、会站、会走、会跑……

如果我们经常把宝宝抱在怀里,宝宝缺少锻炼的机会,那么他的整个大动作发育进程可能会被延迟。

因此想要宝宝走得好,前面的基础一定要打好。

◇ 创立一个安全的学步环境

儿科医生建议,宝宝应通过“扶站-扶走”的方式学会走路,即让宝宝扶着沙发、墙壁、桌子的边沿等学会站立、行走。

如果担心宝宝磕伤碰伤,那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 宝宝活动范围内的桌椅边角、墙角等,用防撞海绵包裹起来;

▪ 用固定的餐桌垫代替桌布,以免宝宝拉扯桌布,桌子上的东西会伤害到宝宝;

▪ 各种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的物体,如水壶、玻璃杯、刀具等,一定要收纳好;

▪ 最关键的一点, 无论何时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在宝宝身边。

◇ 宝宝学步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

虽说不建议大人牵着宝宝走,但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我们的陪伴和鼓励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可以给宝宝加油打气,还能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毫无顾虑地去练习这项新技能。

爸妈可以站在宝宝几步远的地方外,张开怀抱等着他走过来;在他跌倒的时候,给他一声鼓励和支持;看到他走得稳、走得好了,及时给他肯定和赞扬。

父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宝宝学习走路,宝宝就能更快更早地学会这项技能。

◇给宝宝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别催促

另外,别因为宝宝走得稍微晚一点就倍感焦虑。

宝宝1岁就学会走路,跟1岁4个月、5个月才学会走路,有什么分别吗?

并没有什么分别,也没有什么影响!一句话,如果宝宝准备好了,他就能走得很好。我们要给宝宝多点耐心、多点时间。

这些无数次被拉入黑名单的“学步神器”,别再给宝宝用啦!

宝宝几个月学走路 宝宝学走路的过程

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让宝宝推着学步车走,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搀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宝宝学走路踮脚怎么办

告别学步车

有部分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走路,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还是不正确。所以,爸妈注意,宝宝学走路,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一般告别了学步车,宝宝就不再垫脚走路了。

选择合适的鞋子

有的宝宝这样走路也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问题,所以给学步阶段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最好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锻炼赤足走路

宝宝在家的时候,可以和ta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保持地板干净、清洁很重要。还可以锻炼一下宝宝斜坡上走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宝宝走路走的早好吗 宝宝走路早好还是晚好

都不好。

宝宝走路要遵循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偃苗助长,过早走路会增加下肢负担,不利于骨骼正常发育;而过晚走路,如超过18个月,还不会走,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肌肉关节类疾病或智力低下,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宝宝多大可以走路 怎么教宝宝走路

站立是走的前提,扶站是行走的第一步。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

宝宝扶站比较稳定后,可以试试脱手站立。可以递给宝宝一些他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大娃娃等,使他必须两只手来拿,这样就可以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还可以慢慢训练宝宝学习蹲--站,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让宝宝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学步的推车、轻巧的凳子移步。

爸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展开双臂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平时应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不要把宝宝抱着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个地方。

相关推荐

宝宝没爬就学走

宝宝没爬就学走 真的好吗 人类的移动是由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所以许多家长认为直接站立或自行搀扶行走的宝宝一定比较优秀,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直接跳过爬行,会使孩子的动作经验有缺损,对孩子的经验整合与认知发展都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按部就班的发展,对于宝宝的脑部与各项身体发展都有较佳的影响,因此,从翻身、直坐、爬行,再到站立,孩子的粗动作发展,大致依随年龄进行。婴儿在6个月以前的骨骼、肌肉与视觉发展还未成熟,因此并不适合学习走路,但在此时,宝宝的双脚已会扭动及向上踢动,此项动作在研究上,被认为有助于腿部肌肉发展

宝宝几个月后才能会走路

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

宝宝抚触几步走

第1步: 取适量婴儿润肤油或婴儿润肤乳液,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第2步: 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宝宝右肩,并避开宝宝乳头,以避免形成刺激。再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到对侧进行。 第3步: 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 第4步: 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至手腕部轻轻挤捏,在确保手部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手掌心按摩至手指。用同样方法按摩另一只手。 第5步: 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脚踝部轻轻挤捏,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

宝宝多大用学步带

一般来说,大部分满周岁的宝宝已经会独站了,被爸爸妈妈牵着手也可以走上几步,这时候就可以用学步带来帮助宝宝学走了。 不过受到环境和抚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的宝宝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什么时候训练宝宝学走路应该依据宝宝的身体发育状况。 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则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的影响,若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段,父母就训练宝宝学走路,这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

宝宝怎样学走路?

刚出生时,宝宝的腿不够有力,无法支持自己的身体,不过,如果你从宝宝的腋下扶住他,他就能把腿垂下来,用双脚蹬在较硬的表面上,就好像走路一样。这是一种天生的条件反射,宝宝的这种行为只会持续两三个月。 到宝宝5个月左右时,就可以由你扶着他在你的大腿上蹦一蹦了。在此后的两三个月里,宝宝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这样蹦。事实上,随着宝宝依次学会翻身、坐起和爬行,他的腿部肌肉力量会不断加强。 到8个月左右时,宝宝大概开始能自己扶着家具站起来了,所以,一定要确保他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牢靠稳固的。如果再有大人在旁边扶着,让宝宝靠着沙

宝宝一岁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引导宝宝练习站立、走路

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爬走了,并且比较活泼,身体也很健康,那么宝宝一岁还不会走路可能是缺乏家长的引导。 可以先引导宝宝慢慢练习站立,最好在宝宝的活动范围内有能够供宝宝手扶的栏杆,这样宝宝能够慢慢依靠栏杆站起来,接着可以诱导宝宝扶着栏杆慢慢走动,注意练习的环境最好有垫泡沫垫等,防止宝宝摔伤。

宝宝几个月学走路 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宝宝智商会对走路晚有影响吗 宝宝走路晚与什么有关

性格是影响宝宝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性格谨慎、胆小、害怕摔跤的宝宝,往往学会走路的时间要比性格活泼、胆大、无所畏惧的宝宝要晚,因为当宝宝自己心理对走路会摔跤产生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时,他就迟迟不愿意迈开自己的脚步,放开父母的怀抱,所以走路也就比较晚。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0%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月龄与其父母的大致相通,甚至有的宝宝连爬行、走路的姿势都和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这是基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对宝宝走路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宝宝学走路还需要协调平衡感。一般来说,个头小体重轻的宝宝相对于个头

宝宝早走路好吗 正确让宝宝宝学会走路的方法

宝宝9-11月时是学习走路的前期阶段。这个年龄段应该让宝宝学会很稳地扶站,或扶着东西单独站一会儿,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宝宝12个月时,应多对宝宝进行站-蹲-站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蹲可锻炼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为宝宝学走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宝宝12个月以上时,可以开始教宝宝扶着东西行走,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接下来可以训练宝宝学走路了,但每次的训练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2、父母可以蹲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拉宝宝手臂,然后鼓励宝宝

宝宝几岁会走路

宝宝几岁会走路,从出生到会走要经历几个阶段,妈妈千万别强求。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能抬头、抬腿,可以坐起来了;5个月的时候,他开始有力量,会翻身了;长到6个月,基本就能爬了;爬需要一段稍长的时间,到10-11个月慢慢站起来学走;1岁到1岁半就能独立走路了;2岁前后,他的大脑神经发育完全,走、跑就都没问题了。 还有就是钙要补充充分、七八个月开始吃点肉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充分的运动(爬行),主食的量也要逐渐的加大保证热量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