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出去浪这东西千万得捎上
带娃出去浪这东西千万得捎上
1.尿布和纸巾
带宝宝出门,尿布、干湿纸巾一定是不能少的。尿布和干纸巾不用说,肯定是必备的,另外出门时最好备上湿纸巾,可以用来清洁手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宝宝出去玩的时候总是喜欢东摸摸西摸摸,湿巾能够尽快清洁宝宝的双手,尤其是在暂时没有水源的时候,可以应急使用。
2.奶粉、冷热水
如果是吃母乳的宝宝,就方便多了,可以少带这一项。如果是吃奶粉的宝宝,一定要带足够的奶粉和冷、热水,最好将每餐分量量好分装在奶粉盒或袋中,以便能快速冲泡,奶瓶至少2个、冷热开水各1罐。
3.备用衣物
带宝宝出门最好带上备用衣物,特别是夏天,宝宝玩耍时很容易出汗,衣服汗湿后要及时换掉,以免宝宝受凉感冒。带上备用衣物,在宝宝不小心把衣服弄脏或弄湿时也可以及时替换。
4.小玩具
如果出门时需要比较长时间地坐车,最好带上宝宝平常喜欢的小玩具,以免宝宝乘车时哭闹。
玩具与年龄配配对介绍
一位父亲为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购买了一个与之差不多大小的绒娃娃,当父亲将绒娃娃放在婴儿面前时,吓得孩子哇哇大哭,儿童对玩具的喜好,跟他的心理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0-2岁婴儿喜欢探索、触摸,视觉、听觉都在发展,注意力不稳定,1岁左右开始出现言语,他们喜欢将小东西放入较大盒子内;喜欢打开瓶盖,滚球、推不倒翁,玩积木和套盒。
色泽鲜艳或带有声音的玩具,有利于培养婴儿的注意力。如动物摇铃、拨浪鼓、环状摇铃等,有利于培养孩子手的精细运动能力;选择机动的、有响声的玩具,如小推车、拖拉玩具,以提高孩子走路的兴趣;还可以选择小动物玩具、娃娃、积木、小套圈、小篮等,让孩子认识事物,锻炼眼手协调的能力。
2-4岁的儿童能够走很长的路,活动能力更强了,喜欢进行联合游戏,模仿力强,结合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小板凳、小餐具、小水桶等,帮助孩子了解事物的属性和特性;还可为孩子选择一些适合户外活动的玩具,如能动的小车、大皮球等,以锻炼身体,发展大运动功能。
4-5岁的儿童开始理解周围的事物、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喜欢扮演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角色,例如爸爸、妈妈、司机、医生、护士、解放军。所以应该选择带有简单情节的玩具。如娃娃最好有四肢、眼睛能转动、衣服能穿脱,以及小炊具、医疗用具等。
5岁半到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理解能力有了飞速提高,可以选择一些智力型玩具,如橡皮泥、积木、智力拆装车、绘图板、计算玩具等;此外,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棋类、球类活动,如跳棋、象棋等,让孩子的智能和运动技能同时发展。
总的原则是,幼童对声音和形态比较敏感,可选择一些动态或有声音的玩具,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不宜过早(六七岁前)显示出儿童的性别差异,不一定非得为男孩儿挑选枪、飞机、坦克等动态玩具,为女孩子选择娃娃等静态玩具。
怎样判断你的孩子是否具备高想像力
孩子还能画想像丰富的画和制作富有创造想像力的作品。小孩有时画的画连成人都自叹弗如,比方说一个孩子把娃娃的嘴画得占了头的一半。别人问他娃娃的嘴怎么这么大啊,他说这个娃娃很会撤谎。所以嘴都大了。许多画家迫干自己灵感枯竭,会到孩子中寻找创造灵感。
一个想像力很强的孩子,可以按照父母的语言或图画描述出他从未见过的东西,这时已完全不用依靠具体材料。
有个9岁的孩子想像出一个宇宙飞船,靠光能做为前进的动力,他母亲问他:为什么用光做动力呢?光到处都有,宇宙中每个恒星都发出光,宇宙飞船到哪里都能吸收能量。母亲鼓励道:’你想得很好,现在很多卫星已经用光能为能源了。他听了后显得泄气地说:我想光能能用十烧水做饭,一定可以用在宇宙飞船上,没想到大人们已经想到了。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无穷的遐想:蓝天中朵朵白云,像成群的牛羊: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
在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同时,父母有惫识地引导孩子去想像、比拟,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而奇异的童话。在孩子想像的同时,父母可进一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像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图画表达出来。
从上例中可看出这孩子的设想虽然人们已经实现了,但对他来说可是全新的东西,都是自己想像出的新东西。
5个月宝宝如何早教
5个月的婴儿能看清东西并能记住它们,听到声音就会转过去。这时正在学习使用自己的手指,他已经了解了手的一些用途,手能自由地活动,能够主动抓东西,能用手拍东西,抓住并摇动不同的物件或用手将有趣的玩具往嘴里送,还知道用手捡起非常小的东西。
他俯卧时,会用双手支撑,长时间地抬起头来东张西望。还能做一些较大的动作,能翻滚或举起手要别人抱等很多小动作。这时他们需要用玩具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实物来有目的地来帮助他们发展,来增加他们全身和四肢的活动。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你可为孩子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一些玩具:
1、发展视觉的玩具:选择色彩鲜艳的脸谱、镜子、洗澡玩具、塑料书、图片、小动物、动物造型之类的玩具;
2、发展听力的玩具:选择小摇铃、拨浪鼓、八音盒、风铃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的玩具;
3、发展触觉能力的玩具:选择不同质地的玩具,如:绒毛娃娃、丝织品做的小玩具、床头玩具、积木、海滩玩的球;
4、6个月以前的婴儿视线会追随着镜子的移动而移动,给他准备一个镜子,婴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认为是个“小伙伴”,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这些正是社会性内容的一部分,这对培养婴儿社会的亲和性和对丰富婴儿的视觉体验都很有好处。
这些已经被淘汰的带娃经验
1、早早的给孩子把尿,让娃自己上厕所
娃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出生之后不会自己大小便,需要长到一定年龄之后才行,一般来说,娃在三岁左右才可以自己进行大小便,家里如果是老人帮忙带娃的话,会发现她们很早的就给娃把尿了,娃的身体还太软,过早的把尿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不要急着给娃把尿,等到两岁左右的时候为宝宝准备一个可爱的迷你小马桶再训练如厕,也完全来的及。
2、给娃带小手套
很多家长认为给娃带上手套可以很好的保护娃的步手小脚,但是这么做并不好,要知道,娃的手脚发育需要一定的刺激,而不是绑起来,如果你想以后娃的手更巧,更灵活,那么就不要给娃戴手套了,让娃的小手多多接触各种东西,平时多做做身体的按摩,父母还要勤给娃修剪指甲,免得宝宝会抓伤自己。
3、给娃的脖子上套上游泳圈
小娃娃的颈椎都很脆弱,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还不能很好的做好抬头这个动作,这个时候去游泳如果使用游泳圈稍不小心就会损伤到宝宝的颈椎,所以带娃出门游泳的话,一定要去专业的儿童游泳会所,那里面的看护人员会更专业。
4、宝宝吐口水的时候不要责怪
在娃三个多月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宝宝嘟着嘴吐舌头,或是吐口水的情况,这个是宝宝发育的一种现象,当妈的这个时候不要去责怪宝宝,为了下巴不被湿到或是不把衣服弄湿,给娃带上口水巾并且记得经常更换就可以了。
5、阻止娃吃小手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吃手和脚了,躺在床上自己玩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小手和小脚丫放在嘴巴里吃,这种现象将会延续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很多家长认为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卫生,所以赶紧去阻止娃吃小手,其实,娃吃小手、小脚丫可以锻炼宝宝的吸吮能力,而且能更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小手小脚,妈妈们不要过多的去阻止,只要平时注意经常给娃洗手洗脚,把小手小脚丫洗干净就可以了,建议在洗的时候使用宝宝专门的洗手液,这样更容易清洗,而且洗的更干净。
老一辈的育儿经验也不一定都对,所以在平时带娃的过程中,妈妈们还是要经常去学习一下有关养娃方面的知识,只有正确的育儿才能让宝宝的身心更健康,才能健康成长。
夏天请带上孩子出去浪
1.自由行
自由行相比团体游有着不可多得的好处,这个自不必多说了,关键是在于,自由行给了宝宝们有了应急处理的时间。宝贝们突发状况多,有了充足的时间,就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让宝宝得到更好的照顾。此外,带着宝宝也就意味着要把尿不湿、驱蚊水、奶瓶这些宝宝必备的东西随身携带。这样一来,行李便多了起来,所以说,自由行是父母们最佳的选择。
2.宝贝去哪
似乎旅游地点的选定成了父母们的难题,这里给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呢,要看宝宝的年龄,如果宝宝连一周岁都没到,那父母就不必计划远行了,最好就是找个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公园或者河边走一走,散散心就好;其次,一到三四岁的宝宝就可以计划稍微近些的旅游地点,但选定的地点一定要安全可靠;最后就是三四岁以上的宝宝了,这个年龄的宝宝多数都爱冒险,敢于探索新奇的世界,父母们可以带宝宝们去他们想去的地点,让他们尽情享受探索的乐趣了。
3.旅行是另一种独立
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从而锻炼一下他们的自理能力。比方说,让宝宝拿些力所能及的东西、让宝宝自己穿衣服、吃饭,这样宝宝就会逐渐建立起“自我的意识”,从而变得独立起来。
4.给予适当的自由
出门旅行时,经常听到妈妈对孩子说些类似于这样的话:“哎呀,泥土脏死了,不要碰!”、“离海远一点,小心被大浪冲下去!”殊不知,父母们这样的话会限制宝宝的自由,使宝宝感受不到出游的乐趣。
爸爸妈妈们可千万抱着这样的想法:“宝宝太小,在家里玩一玩就好了。”孩子小时候是他们培养性格、品质、习惯等的好时机。在宝宝成长时期,爸爸妈妈们能带他们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宝宝增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有利于宝宝全方面的发展。
想轻松带娃这四个秘籍能帮到你
一、给娃准备合适的食物
娃哭闹难带多半是因为饿了或是吃的不舒服,孩子除了吃母乳之外,各方面的饮食也要注意,尤其是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更为重要,好的辅食不仅要味道好,适合娃的口味,而且要营养,符合娃的月龄,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来提供不同的营养,这样娃才能吃的开心,就不会哭闹了。
二、哄娃睡觉有妙招
很多妈妈感觉带娃累,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睡觉不规律,跟大人的睡眠时间相冲突,让很多妈妈吃不消,针对这种情况,宝妈可以采取娃睡我也睡的方法,每当娃睡着的时候,妈妈也赶紧睡一下。
同时给宝宝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大概几点洗澡、几点吃饭、几点上床睡觉等,一段时间下来,相信宝宝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但是妈妈们要记得,在哄娃睡觉前一定让娃吃饱了,防止孩子夜醒,这样妈妈半夜也不用爬起来泡奶粉了,自己也能休息好。
三、带娃神器少不了
现在市场上不少用品都是宝宝非常实用的,可以解放妈妈的双手,比如带娃神器宝宝餐椅,在娃吃饭的时候不用抱着,直接放在餐椅上面自己坐着吃,养成一个好的进餐习惯,睡觉的时候给宝宝准备睡袋,可以防止娃晚上踢被子而着凉感冒的,既可以保暖,而且又能让带娃这件事变得非常简单。
四、时不时的带娃出去放风
近期天气非常热,有些家长把娃天天关在空调房里,这样也不太好,早上或是傍晚天气不是很热的时候,可以带娃出去放放风,看一看外面的风景,这样对娃有好处,多带娃出门可以缓解娃的压抑情绪,让整个人都高兴起来,这样一来娃就少生病了,当妈的也比较轻松。
总之,带娃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的妈妈宁可去上班也不愿意带娃,每个娃的性格脾气不同,妈妈一定要好好把握,好好和宝宝相处才行。
孩子眼睛怕光是怎么回事
嘉嘉三个月时,妈妈发现他的眼睛有点不对劲,本想带嘉嘉去医院咨询一下,但周围人都说等嘉嘉长大了自然会好。不知不觉,嘉嘉2岁了,最近走路经常摔跤,而且右眼偏向一边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嘉嘉患有斜视。
斜视是什么?
斜视又称“斜眼”,是宝宝的双眼不能同时聚焦到同一物体上的一种症状,比如当一只眼注视着布娃娃时,另一只眼偏离了布娃娃,看起来就是“斜眼”。
据临床统计,斜视儿童占群体1%以上,其中共同性斜视占80%,非共同性斜视占20%.非共同性斜视出生后即可发现,共同性斜视是宝宝长到一定月龄后才发现的。
3~6个月时,就要注意宝宝有没有斜视
新生儿的双眼看上去有轻微的内斜视,或是双眼偶尔会朝不同的方向转,或是一只眼睛会往外翻,这是正常的。因为在6个月之前,宝宝的眼部肌肉发育得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准确地控制双眼聚焦。不过,这种状况在头几个月会逐渐改进,眼睛看东西时慢慢稳定下来,但如果到了6个月,上述情况还不能消失,就要重视起来了。
当宝宝出现下述状况时,需带宝宝看眼科医生
4个月后,宝宝的一只眼睛或双眼经常出现横斜,尤其是宝宝累了、病了或紧张时看远处,表现得更明显;宝宝的眼睛似乎不能追视物体,目光有些游移;宝宝常揉眼睛或怕光;看东西时总是闭上一只眼睛或歪着头看;这些都是斜视的典型表现,出现以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尽早确诊。
另外,宝宝眼睛调节能力差,当宝宝看较近物体、凝视某一物体时会出现“对眼”,那么家长可以把物体拿到离宝宝远一些的地方,然后再看宝宝是否还“对眼”。当然,如果你对宝宝的视力存有疑问,请记录下来,下次体检时向医生提出,以便医生检查。
2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2个月的宝宝俯卧时,头抬起来大约能支持30秒钟时间,眼睛已经能清楚地看东西,能追随活动的东西。对眼前的玩具或人脸也能目不转睛地注视,表情渐渐丰富起来。这时父母可与他们做各种游戏以开发他们的身体的行动能力和智力。你可为孩子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一些玩具:
1、可选用一些用手捏可发声的橡胶玩具或较轻的小型玩具。
2、选一些颜色鲜艳、声音悦耳、造型精美的既能看又能听的吊挂玩具,如:彩色气球、吹气娃娃及小动物、彩条旗、小灯笼、颜色鲜艳的充气玩具、拨浪鼓、摇铃等。注意此时婴儿的视距在3米以内,要悬挂在婴儿的床头及周围,每隔4天轮流更换。
3、这时的婴儿需要温暖的母爱和安全感,可以选一些手感温柔、造型朴实、体积较大的毛绒玩具。放在婴儿手边或床上。
4、当婴儿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兴趣时,可选一些颜色鲜艳、图案丰富、容易抓握、能发出不同响声的玩具,如:拨浪鼓、哗铃棒、小闹钟、八音盒、可捏响的塑料玩具、颜色鲜艳的小袜子和小丝巾等于。
5、可将波浪鼓、摇捧、哗铃棒、各种环状玩具、拉串、软硬塑料和橡胶一类练手的动作的玩具放在宝宝的摇篮边,让宝宝可随时看到,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