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承泣针刺方法 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

承泣针刺方法 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鱼腰,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侵袭之口喎,上胞下垂,额肌麻痹等。

承泣四白的作用 承泣的作用

承泣穴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最靠近眼睛的穴位,胃经多气多穴,经常刺激该穴位,具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的作用,能使眼部气血旺盛。

承泣的功效和作用 承泣穴的功效作用

承泣穴是经穴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此穴有散风泻火,明目止泪,通腑泄热,的功效,经常刺激该穴位,能使眼部气血旺盛,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出现,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部疾病。

承泣四白的作用 承泣四白适宜疗法

1.用拇指或食指同时点按承泣穴30-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天3-5次。

2.将艾条点燃,在承泣穴上方以下向上以打圈的方式熏烤十分钟,注意应上有力下无力。

1.将食指指腹按于四白穴处,待出现酸胀感时,由轻渐重,边按边揉,待酸胀感传导扩散到眼区,时间约2分钟。

2.将穴位和针具消毒之后,向外上方斜刺0.5寸,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为度。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承泣常用配伍疗法

1.配睛明,太阳,攒竹,阳白,丝竹空,合谷,风池,鱼际,针刺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局部近下眼睑处出血,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治疗外感风热之迎风流泪,胞睑肿胀,睑弦赤烂,羞明流泪,时有热感等。

2.配行间,侠溪,睛明,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泻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热泪症等。

3.配睛明,太阳,合谷,内庭,委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眦溢脓等。

4.配睛明,肝俞,太冲,肾俞,复溜,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治疗肝肾亏虚之夜盲,暴盲,近视,冷泪症,目翳,视瞻昏渺等。

5.配三阴交,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亏虚之夜盲,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等。

6.配合谷,颊车,下关,地仓,四白,丝竹空,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等。

针刺承泣穴怎么操作

承泣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眶下元中点下方1分处。

简易取法:瞳孔直下,当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额状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嘱病人眼朝上看,或施针者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眼眶下缘缓缓刺入,宜浅刺0.3-0.5寸,不宜提插;若深刺时,针尖应略改变方向,略朝内后上方,即朝眶尖方向,不可紧贴眶下壁刺入,针刺可达1-1.5寸;或刺入眼睑皮下后,朝内眦方向眼皮横刺(适用于眼轮匝肌痉挛)。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在附近。

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1.从眶下缘中点到眶下管,沟移行处距离平均为10mm,眶下沟的平均长度为16mm,因此当进针深度超过10mm(0.4寸)时,若针尖贴近眶下壁,既有刺入眶下沟,刺破眶下动,静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此深刺时针尖不可贴近眶下壁,要略朝眶尖方向。

2. 本穴进针时靠近眶下缘,一般不致刺中眼球,若进针时未按压眼球,或进针部位过于贴近眼球,则有可能发生此种意外。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只要进针不过快,不致刺穿。但应重视的是,在最易刺中的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也是巩膜最薄的部位,仅有0.3-0.5mm,临床上若有刺中眼球时,应及时转科治疗。

3.承泣深刺不应超过1.5寸。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腔,初位于视神经外侧略偏下,以后转至视神经上方,故深刺承泣时以损伤眼动脉。

4.承泣穴下皮肤肌肉浅薄,神经血管丰富,又有眼球,故艾灸不利于病情,且可能会损伤眼球,影响视力或加重眼病,故本穴禁灸。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针刺承泣的注意事项

1.从眶下缘中点到眶下管,沟移行处距离平均为10mm,眶下沟的平均长度为16mm,因此当进针深度超过10mm(0.4寸)时,若针尖贴近眶下壁,既有刺入眶下沟,刺破眶下动,静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此深刺时针尖不可贴近眶下壁,要略朝眶尖方向。

2.本穴进针时靠近眶下缘,一般不致刺中眼球,若进针时未按压眼球,或进针部位过于贴近眼球,则有可能发生此种意外。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只要进针不过快,不致刺穿。但应重视的是,在最易刺中的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也是巩膜最薄的部位,仅有0.3-0.5mm,临床上若有刺中眼球时,应及时转科治疗。

3.承泣深刺不应超过1.5寸。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腔,初位于视神经外侧略偏下,以后转至视神经上方,故深刺承泣时以损伤眼动脉。

4.承泣穴下皮肤肌肉浅薄,神经血管丰富,又有眼球,故艾灸不利于病情,且可能会损伤眼球,影响视力或加重眼病,故本穴禁灸。

承泣在什么位置 承泣的作用与功效

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持续往下按压承泣穴,穴位有酸胀感,同时眼睛清凉舒适。该穴能增加泪液分泌,改善眼睛干涩,缓解眼部疲劳。按摩方法:用两拇指持续往上眼眶方向推压,一分钟左右,感觉眼睛酸胀、流泪即可。

用中指轻轻按摩承泣穴并旋转,约1分钟。能防止眼袋松弛,减退眼圈。趁早上上班等车、坐车的空闲时间,不妨试试这个小动作,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

承泣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眶下元中点下方1分处。

简易取法:瞳孔直下,当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额状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嘱病人眼朝上看,或施针者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眼眶下缘缓缓刺入,宜浅刺0.3-0.5寸,不宜提插;若深刺时,针尖应略改变方向,略朝内后上方,即朝眶尖方向,不可紧贴眶下壁刺入,针刺可达1-1.5寸;或刺入眼睑皮下后,朝内眦方向眼皮横刺(适用于眼轮匝肌痉挛)。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在附近。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详解

针灸治疗近视眼有着实际的意义,朋友们可以通过专业认人士来进行操作。同时,在选择针灸治疗近视眼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方法:体针

取穴:常用穴、承泣。

操作:二穴任选一个,双侧均针。翳明穴,进针1寸,待有酸胀发麻等针感时,略作提插捻转,留针10~15min。每隔5min,轻刺激1次。承泣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以30°角向睛明方向斜刺,至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捻转3~5次,留针10~15min。上穴均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效果:运用针灸不仅可以保持正常视力,而且还有增进视力的作用。如用翳风穴防治233例,未见有视力减退,视力改善者达88.6%~91.9%。用承泣防治1100例,有效率也在89.5%。

注意事项:

(1)预防的对象是未出现视力减退,或已有轻度视力减退(视力不足1.0者)(下同。)

(2)承泣操作时,注意不可刺破血管,以免出现眼周瘀血。一旦发生,应先冷敷,再行热敷。

温馨提示:以上和大家介绍的是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近视眼的人要注意了,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眼睛,如果选择针灸的方法就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平时多保护一下自己的眼睛,不要让它有什么受伤的地方。

相关推荐

导致眼袋出现的原因

我们都只知道肾脏对于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性。一旦肾脏不好,就会产生新陈代谢障碍,而一旦肾气不足,就会产生体弱气虚的症状。时间长了,导致气血不畅,最后极易造成眼部水肿,也就是眼袋。 从经络学来看,下眼睑走的是胃经。因为眼袋的位置正好是胃经里边的两个穴位所在,也就是承泣穴和四白穴。一旦体液的新陈代谢出现问题,就直接导致胃动力下降。胃机能变差,也就是承泣穴和四白穴阻塞所造成的。 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容易因过劳而变得淤滞,血管由于淤塞而回流不畅,造成淋巴代谢减缓,使多余的水分及血液积聚在眼睛下方,继而形成眼袋。 针刺

条口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条口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承山,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散寒除湿,舒筋止痛,治疗寒湿阻络之下肢痿痹,小腿冷痛,麻木,转筋等。 2.配解溪,昆仑,太冲,足临泣,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消肿,治疗经气不利之跗肿。 3.配承山,肩髃,肩髎,阳陵泉,针刺泻法,条口透承山,活血通络,治疗气血阻滞之肩痛,活动不利等。 4.配天枢,气海,上巨虚,针刺平补平泻法,气海可灸,散寒除湿,治疗寒凝腹痛,虚寒痢疾等。

光明的准确位置图片 光明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睛明,太冲,太阳,地五会,侠溪,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明目止痛,治疗肝胆火盛之目痛,目痒等症。 2.配角孙,四白,丝竹空,睛明,太冲,肝俞,肾俞,风池,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明目退翳,治疗肝肾亏虚之目翳,夜盲等症。 3.配足临泣,内庭,期门,太冲,侠溪,肩井,针刺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疗肝胆气郁之两乳发憋,胀痛难忍。 4.配环跳,风市,膝眼,承山,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止痛,治疗膝痛,下肢痿痹等。

按摩治疗鼻炎的小妙招

揉印堂 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点迎香 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 揉素髎 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髎穴),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 搓鼻旁 双手合掌,双手大鱼际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 啄承泣、四白穴 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目下1寸,承泣穴下)各50下。 浴面 先将

怎样祛眼袋

1.鱼腰穴 位置:鱼腰穴在额部,当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上,眉之中点凹陷处。 方法:两手食指分别放在鱼腰穴,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指腹揉该穴位,按顺时针揉一分钟,逆时针再揉一分钟。 好处:刺激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眼生翳膜,眼睑下垂,眼部神经痛,眼肌麻痹等症状,对于去除眼袋也有帮助。 2.承泣穴 位置:承泣穴在面部,当目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方法:两手食指分别放在穴位上,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指腹揉该穴位,按顺时针方向揉一分钟,逆时针方向再揉一分钟。

麦粒肿的中医针灸法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麦粒肿?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睑皮肤肿胀、发炎、疼痛或触痛等症状,因此一旦患了麦粒肿要及早进行治疗。以下是眼科专家为大家推荐的中医针灸治疗麦粒肿的方法。 外感风热型麦粒肿:患者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针灸取穴: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恶寒发热加外关;头痛加风池。方法:眼区各穴毫针刺或点刺出血。 脾胃薀热型麦粒肿:患者兼见口臭、口干、心烦、苔黄腻、脉数。针灸取穴:承泣、四白、瞳子髎、合谷、三阴交。方法:同外感风热型。也可同时加刺阿是穴。方法:在红肿

承泣怎么按摩 承泣穴穴名解析

承的意思是受;泣指泪, 水液。承泣的意思是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都是从这里出来的。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就是指多气态物,多血,血室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即多液又多热。胃经体表经脉的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胃经提表经脉和胃经体内经脉构成无端循环,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的运行方式是散热上行。此处穴位的物质就是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以气的形式上行,并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成经水,经水位于胃经的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就像泪液要滴下来一样,所以称“承泣穴”。

承山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承山针刺图解 承山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止血,为治疗便血要穴。配长强,三阴交,上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治疗大肠热盛,热伤血络之便血。 2.配风门,少商,迎香,合谷,针刺泻法,清热凉血止血,治疗肺热鼻衄。 3.配次髎,长强,二白,太白,会阳,大肠俞,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散瘀,治疗湿热下注大肠之痔疮及肛门裂、 4.配上巨虚,合谷,天枢,腹结,大肠俞,秩边,针刺泻法,清热理气,通调肠腑,治疗热结肠腑之腹痛拒按,便秘。 5.配百会,二白,长强,针刺泻法,百会加灸,补气举陷,治疗中气下陷之脱肛。 6.配委中,昆仑,腰阳关,肾俞,腰部夹脊穴,

承泣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承泣穴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浅层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深层有动眼神经的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儿童鼻炎疾病的有效的治疗

揉印堂: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点迎香: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 揉素髎: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髎穴),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 搓鼻旁:双手合掌,双手大鱼际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 啄承泣、四白穴: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目下1寸,承泣穴下)各50下。 浴面: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