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孩尿路感染怎么办

小孩尿路感染怎么办

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因为细菌直接侵犯尿路而引起来的炎症。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因为女孩尿道短易被污染。

宝宝为啥易尿路感染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新生儿时期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可见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还可以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甚至抽风、嗜睡、黄疸等表现。

婴幼儿期还是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明显。

所以当婴幼儿排尿时哭闹、尿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者发热缠绵不退应想到本病。去医院取清洁中段尿做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即可确诊。

一般治疗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中停留时间。注意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位清洁、干爽。每次大便后擦大便时应由前向后,并且用温水清洗小屁股。另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急性疗程结束后,应每月复查一次,共3次,无复发者才视为治愈。反复发作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共2年或更长。儿科专家崔玉涛说,预防尿路感染,对宝宝小屁股的护理要尤其仔细。尿路感染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大部分宝宝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多给孩子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婴幼儿要勤换尿布,大便后要清洗臀部。必要时医生才会建议给宝宝用抗生素,而且女宝宝患尿路感染的几率是男孩的3~4倍,所以女宝宝更要特别注意。

宝宝尿路感染如何发现

◆婴儿为啥易“尿感”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尿路症状隐蔽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他的哭闹、拒哺也是尿道不适的表现。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却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如发烧,常与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

◆捕捉线索及早发现

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通常说的“不明热”可能正是该症的标志。这时再注意观察更换尿布的次数是否增多?每次排尿量是否减少?尿是否有异味增重?尿是否变浊等,并应送尿化验,即可判断是否尿路感染。

小孩尿频是怎么回事

一、 病理性尿频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

由于疼,孩子排尿时往往哭闹。此外,患了尿路感染后,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增高、食欲减退、呕吐等等。做尿常规检验可帮助诊断。治疗时要多给孩子饮水,让他们休息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等药物。

会引发小孩尿频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蛲虫刺激,在孩子被蛲虫感染后,成虫就会爬到小孩的肛门处产卵,在检查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白色的细长小虫。

治疗时要给孩子剪指甲、纠正孩子吮手习惯、烫洗内裤和被褥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剂。

二、 生理性尿频

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短时的尿频往往与孩子希望引起父母注意有关。

小孩尿路感染怎么治疗比较好

1、首先是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据报道其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为70-80%。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药物在肾组织内分布浓度的不同,以及药物在不同的病人发挥作用的内环境不同,因此,临床疗效与药敏结果有时并不完全符合。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注意的。

2、合理选择抗生素及其疗程,临床应根据尿路感染的定位,症状的轻重以及有无合并尿路畸形等综合分析。由于急性膀胱炎为粘膜浅层的感染,尤其是初发的病例,临床应尽可能选用尿中浓度高的抗生素,通常可采用短程疗法,但需要指出的是:鉴于小儿尿感定位困难,尤其是小婴儿,现许多学者仍主张采用10-14天的常规疗法。

至于肾实质的深部感染,现多数主张采用血和尿浓度都比较高的药物,并尽可能选用抗菌作用强的杀菌剂。如果是复杂性尿感所致的肾实质感染,还需考虑到耐药菌株的存在,则常常推荐联合用药,同时应选用静脉注射以及适当延长疗程的办法。一旦症状控制后,还需长期给于维持量的治疗和随访。

3、尽可能选择肾毒性小或副作用少的抗生素以避免造成肾实质的损伤。由于小孩,尤其是小婴儿,其肾功能尚不健全,对机体内水电介质以及毒物排泄的调节功能校差,因此,抗生素的选择既要强调它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到它的负面影响。

4、光是用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平时要注意卫生,不要把小孩子的衣服跟大人的一起洗,洗衣粉要彻底冲干净,衣服要用阳光晒干不要风干,如果用洗衣机,最好用儿童专用洗衣液。

轻微尿路感染症状有哪些?

1.医生会让尿路感染的患者去做血常规,尿路感染的患者就会出现白细胞上升的症状。

2.医生为了确诊还会让怀疑是尿路感染的患者做尿常规,尿路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尿常规出现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蛋白尿。

3.上尿路感染的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会出现头痛、寒战、发热的症状,这种全身中毒性的症状一般来说比较容易被误诊为感冒。

4.急性期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反应,比如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不适等,但是这种症状在慢性期和老年小孩的身上表现不是很明显,往往只有比较轻微的表现。

小孩尿路感染了以后怎么办

小儿尿路感染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如果不彻底治疗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许多不便。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感染的部位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一般治疗。在发病的急性期患儿要卧床休息,多喝水,进食易消化、含足够热能和蛋白质的食物。

其次是抗感染治疗。要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且针对病情选用对肾毒性小和副作用少的抗生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的选择:细菌性尿感根据尿感的定位诊断及病原选药: ①上尿路感染选用血和肾浓度高的药物,下尿路感染选用尿浓度高的药物。 ②根据检查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③尽可能用低毒的药物。婴幼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如伴有呕吐、神萎者,建议静脉用药。头孢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好的效果,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已有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美汀)替代趋势。氨基糖苷类静脉滴注要慎用,时间不可长。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较强,但7岁以下小儿慎用。磺胺甲噁唑(smz)、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治疗,一般用药5~7天。对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可用抗真菌药。

(2)治疗疗程:由于儿童膀胱炎和肾盂肾炎临床上不易区分,新生儿和小婴儿尿路感染合并畸形的比例较高,短程疗法,包括单剂量疗法和3天疗法,在儿童中均不宜推广。采用短程疗法的急性尿路感染儿童,其复发率和重新感染的机会均大于2周左右的常规疗法。只有年龄大于5岁,尿路没有畸形,才考虑采用短程疗法。急性初次上尿路感染经有效抗菌治疗,多于2~3天热渐降,尿常规迅速恢复正常,常规疗程为2周。对治疗恢复不顺利者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抗生素,疗程需4~6周。初次尿感痊愈后第1,2,3,6,12个月应随访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至少1年。

(3)复发患者的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数于数天内症状消失、治愈,但有50%的患儿可有复发,多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常见的原因有: ①抗菌药物选择不当:包括未选用针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和仅选用了肾组织内浓度低的药物,因而达不到有效的杀菌目的。 ②出现了耐药菌株:这在初次感染的病人很少见,如初次治疗后72h症状和菌尿未消失,应及时按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 ③l-型细菌:占肾盂肾炎复发的20%,根据其仅能在肾髓质高渗条件下生存,可通过多饮水来降低肾髓质渗透压破坏其生存环境,同时选用红霉素和氯霉素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重新治疗。 ④尿路结石:尿路结石的存在可为细菌提供有效的庇护所,逃脱抗菌药物的杀灭作用而得以幸存,常在治疗中止后,成为复发的病因。 ⑤病原菌:除大肠埃希杆菌外,变形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在1岁以上的男童,初次感染的致病菌也以变形杆菌为主,对这些病人应按药敏选用抗生素,剂量要大,疗程要长,至少在6周以上;如菌尿持续存在或经2次6周以上治疗仍频繁复发,则要选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以每晚睡前一次顿服为宜,剂量为常规治疗量的1/3~1/4,药物可选用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阿莫西林、头孢氨苄或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等,或两种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菌株。应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再感染多发生在初次治疗后1个月以上,常见于女童,占再发性尿路感染的80%。再感染均为不同菌株或同一菌株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引起,常合并有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尿路畸形。再感染的病人,应首先采用10~14天的常规治疗,如症状和菌尿消失,继之以小剂量抗生素预防重新感染,可供选择的药物有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呋喃妥因(呋喃坦啶)、阿莫西林或头孢氨苄等,剂量为常规治疗量的1/4~1/5。如10~14天的常规治疗无效,应延长疗程至6周,有效者继续以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无效者或当时有效但随后再感染频发,宜选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方法同上,疗程至少1年以上,如确诊有尿路畸形,则需用至畸形被矫正或膀胱输尿管反流自行中止后1年为止。

小孩尿里有隐血应该怎么办呢

尿里有隐血是现在很多朋友常常遇到的,很多人都会接触到这些,孩子尿里有隐血是怎么引起的是很多朋友都不了解的,大家在发现时一定要及时治疗,那么孩子尿里有隐血是怎么引起的呢?今天我们就请肾病的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专家告诉我们,尿潜血(BLD)阳性,不是真正从显微镜下见到的有形态的红细胞,而是电脑检查出来的红细胞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红细胞不断破坏,其成分都从尿排出,因此尿中亦会出现潜血阳性。在检查孩子尿里有隐血是怎么引起的只有当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大于3个/Hp时,才能确定。

小孩尿液带血的话,多考虑尿路感染、肾炎、肾血管系统病变等引起的可能性,建议你带孩子去医院儿科行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多给孩子喝水,少让孩子 吃上火及辛辣食物。

关于孩子尿里有隐血是怎么引起的专家指出,尿隐血是IGA肾病、肾炎的常见症状,但是尿隐血不一定就可以确定为肾病或尿路感染,需要做相关检查进一步诊断。首先要复查尿常规,看是否有尿蛋白高的现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朋友如果有尿蛋白高必要做尿红细胞变形率检查,明确血尿来源。

莫名发烧可能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病,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由于婴幼儿上尿路感染往往只有发热或伴精神萎靡呕吐、腹泻、抽搐等非泌尿系统症状,有时甚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丁主任提醒说,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这时再注意观察更换尿布的次数是否增多,每次排尿量是否减少,尿是否有异味增重,尿是否变浊等,并应送尿化验,及早诊断是否患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引发小儿慢性肾衰竭,必须提高警惕。

小儿尿频怎么办

小儿尿频怎么办?首先,父母须仔细观察初步确认病症,但最终确诊有时需做一些检查才能得出。尿频应该针对病因进行防治,如果炎症引起,以抗感染为主;因蛲虫所致给予驱虫;包皮过长可行手术等。

最重要的是观察尿频时是否伴尿量增加,往往小孩排尿过多,但尿量也较多时,这绝大多数为生理性原因所致。除尿频症状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尿急、尿痛,小便的颜色是否混浊、尿色改变。另外,要观察小孩尿频的持续时间,与精神因素、与饮食是否有关,服药情况,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

对由于尿量增加而引起的生理性尿频者,只要控制其引起尿量增加的食物摄入,完全能预防其发生。例如高糖饮料导致的尿频,父母可鼓励小孩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症状很快可以缓解乃至消除。而对于情绪易紧张的小孩,父母应尽可能地避免训斥、辱骂小孩,减少小孩精神紧张因素,即使小孩产生尿频,父母应想办法分散小孩对排尿的注意力。面对神经性尿频的小孩,具体怎么做呢?父母首先不要过分关注或训斥,要鼓励小孩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奖励。

其次,要反复告诉小孩,他是健康的,尿频症状会很快改善。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并鼓励小孩说出心中的烦恼。此外,父母要与小孩共同玩耍和游戏,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并关心小孩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认真的解释。使小孩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最后,如是在校儿童,还要取得学校老师的配合,使小孩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安抚。随着精神和情绪的放松、恐惧心理的消除,尿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

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父母应注意大便后的清洁卫生,小孩的内裤要勤换、不穿开裆裤,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另外,在尿路感染的治疗期间,服药要按医生的嘱咐,坚持用完疗程,切不可因治疗后症状稍有改善而擅自停药或减量,这样易引起复发和转为慢性。反复有尿路感染发生,往往是存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要及时寻找原因。

小孩尿路感染要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患儿症状及体征因感染部位(上或下泌尿道)年龄及急慢性感染而异。新生儿、婴幼儿以全身症状为主,而泌尿系局部症状可不明显。

新生儿期大多由血行感染所致,常伴败血症或为败血症一部分。表现为全身症状重,如发热、不吃奶、苍白、呕吐、腹泻、体重不增,还有时腹胀、黄疸。部分患儿可有惊厥、嗜睡、易激惹表现。婴幼儿则全身症状明显,发热、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精神不振等,泌尿系症状常表现为尿频、顽固性尿布疹、排尿时哭叫。

年长儿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有时出现遗尿。肾盂肾炎患儿可有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痛,偶或有一过性血尿者。

慢性者多系合并泌尿系梗阻者,病程常长于6 个月。症状轻重不等,一般有反复发热、腰酸、乏力、消瘦、生长迟缓、贫血等。少数可发生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减退。此类患儿查体时应特别注意腹部触诊,检查肾区、输尿管、膀胱区有无肿块,排尿前后肿块有无变化,有无包茎。尿道口及其周围有无炎症。并注意男孩排尿情况(如排尿用力、尿线中断或滴出等),慢性者应测量血压。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偶见成堆。但应注意尿ph影响尿中白细胞计数,碱性尿中白细胞可被破坏,在变形杆菌感染时因可分解尿素产氨,使尿呈碱性,故尿中白细胞不多。此外可有少量尿蛋白,偶见血尿。

2.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由于健康人前尿道存有少量细菌,故以清洁中段尿培养,细菌数>105/ml为有意义菌尿,此可确诊尿路感染;当< 103/ml时为尿标本细菌污染。细菌计数低,但多次培养均为同一菌种时也有诊断价值。婴幼儿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尤其是细菌计数>103/ml, 更有诊断意义,应注意已用过或正应用抗菌药物、尿液稀释,或尿液过酸过碱性均影响培养结果。尿培养同时应作药物敏感试验。

3.尿涂片检菌 新鲜尿一滴滴于玻片上,干后革兰染色,油镜下每视野见到1个细菌,提示培养计数>105/ml,也有诊断意义。

4.根据临床表现和尿培养虽可诊断尿路感染,但临床上有时需进一步区分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或下尿路感染(膀胧炎、尿道炎),以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关推荐

小儿尿路感染症状

1.肾盂肾炎:婴幼儿占多数,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38.5℃以上的发热,高热时可有惊厥或寒战,同时还有全身不适,神萎,面色苍黄,呕吐,恶心,轻泻,年长儿述胁肋部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新生儿表现如败血症,有体重下降,喂养困难,黄疸,激惹,发热或体温不升。 2.膀胱炎:大多为年长女孩,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腹不适,耻骨上区疼痛,尿失禁的症状,有时尿恶臭,有外阴部湿疹,膀胱炎一般不引起发热。 3.无症状性菌尿:无症状性菌尿指小儿尿培养阳性,而无任何感染的临床症状,几乎全是女孩,但若不治疗

​憋尿尿路感染怎么

第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多喝水 最好每天都能够摄取三千毫升以上的水分,这样具有很好的利尿的作用。人体在排尿的过程之中,能够很好的冲洗掉尿道之中含有的寄生细菌,具有很好的消除隐患的作用。 2、讲究个人卫生 夏季每天都要洗澡,并且经常更换内裤。内裤最好选择在透气以及吸湿都非常不错的纯棉内裤。在进行夫妻生活的死后,一定要注意卫生。 3、不要憋尿 每天自豪每隔两三个小时的时候就排尿一次,避免一些细菌在尿路之中繁殖。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避免出现久坐、长期开车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第二:饮食起居要适宜 饮食清

孩子尿路感染怎么

宝宝为啥易尿路感染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新生儿时期多以全身症状为主,

小儿尿路感染症状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尿路是指尿排出的通道,上有肾脏,下有膀胱、尿道,中间由输尿管相连。由于小儿尿感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时难以分辨,所以常统称为尿路感染。小儿以急性尿感为多见,其表现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新生儿患病时,轻重不一。 轻者可以毫无症状,仅在尿培养时有细菌生长。重者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灰白,易激惹或嗜睡,有的还可以表现为黄疸、惊厥或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病时,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惊厥、昏迷,泌尿

尿路感染尿痛怎么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在临床往往是老年人还有女性的发病率比较高,需要引起重视。患者一旦出现尿路症状,比如说尿急、尿频、疼痛、尿不尽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进行尿常规的检查,还有细菌的培养是能够帮助确诊,并且针对患者的细菌感染类型进行药物的选择。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的炎症控制效果是非常好的,建议积极治疗。 尿路感染发生首要的治疗目标就是将细菌控制住,减轻患者的症状,然后也应该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的改变,饮食方面尤其应该注意清淡,多喝水有助于细菌的稀释,同时应该注意休息。 现在女性的工作压力还有生活压力都

小孩尿床吃什么好

小孩尿床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痛而无可奈何的问题,有不少疾病都是依靠食疗来得到良好的改善,而小孩尿床也是可以通过饮食来改善的,那么小孩尿床吃什么好,小孩尿床需要从饮食方面注意什么问题,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小孩尿床吃什么好 食物 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自己偏好的口味,有的孩子口味淡一些,有的小孩口味重一些,往往尿床的孩子都是口味重的孩子,尽量让孩子少吃辣椒和一些酸性食物,零食也要少吃,尤其是巧克力等等,也有的孩子尿遗是由于喝了过量的牛奶造成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喝牛奶身体好,其实不然,过量的牛奶会造成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 宝宝为何尿路感染

宝宝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尿布,尿道口常会受到粪便污染,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 女婴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感染。 婴幼儿的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走行得较短,膀胱膨胀时不能将其压紧关闭,膀胱憋尿时易经输尿管逆行而上造成肾盂感染。 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弱,防御力低,可能由于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因此,越小的婴儿,发病率越高。 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小腹痛

尿路感染是会导致肚子痛的现象的,如果你在夏季的某一天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有时还伴有腰酸和小腹胀痛,那么你十有八九是患上尿路感染了。尿路感染之所以爱在夏季找女性的麻烦,这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有一定关系。由于女性的尿道天生较短,尿道口在会阴部和肛门四面。细菌原来就轻易侵入尿道,加上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女性的外阴部汗腺又格外丰富,如果穿的内裤因面料质地选择不当,就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湿润,此时细菌会生殖得格外快,并乘虚而入,引起尿道发炎。 其实尿路感染是完全可以防范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多饮水。夏天经皮

尿路感染小便有血

年轻女性的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健康经产妇患有症状性下尿路感染(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耻骨联合上区不适),而无阴道炎的症状及体征(阴道分泌物臭味、外阴瘙痒、性交痛、只有排尿困难而无尿频及外阴阴道炎)者,其治疗应注意两点: (1)清除下尿路浅表黏膜的感染。 (2)清除来自阴道及下消化道的尿路病原体。 为达此目的,可选用磺胺甲硝锉/甲氧苄啶(SMZ-TMP)或喹诺酮类的短程治疗,这两类药物均优于β-内酰胺酶。喹诺酮和甲氧苄啶(TMP)在阴道分泌物中浓度很高,超过清除常见的大肠埃希杆菌和其他主要尿感致病菌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 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无论选择什么牌子的纸尿裤、宝宝有无尿湿,白天都应该保持2~3小时一换。更换前光着小屁屁透透气。 宝宝大便后首先要把肛门周围擦干净。先把柔软的小毛巾用温水沾湿,擦干净肛门周围的脏东西。 保持宝宝阴部干爽。在给男宝宝清洗时,要注意阴茎包皮褶皱翻开;在给女宝宝清洗时,要注意清洗顺序由前往后,避免肛门污染阴道。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更应该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多排尿能够缩短细菌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当孩子确诊是尿路感染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如果孩子尿路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出现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