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针灸方法有哪些
胆囊炎的针灸方法有哪些
对于胆囊炎的出现让大家不知该如何处理,面对形形色色的治疗医院和方式,患者更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控制自身的疾病,其实从治疗的方式来说最常见的就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那么中医对于胆囊炎的治疗到底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治疗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胆囊炎的针灸治疗。
(1)体针:取胆俞、肝俞、日月、阳陵泉、胆囊穴、期门、太冲。气郁证加行间;湿热证加足三里、阴陵泉;毒热证加人中、大椎、内关;绞痛者加合谷、郄门;黄疸者加至阴穴;呕吐者加内关;发热者加大椎、曲池。根据病情每次可取3~5穴。用毫针强刺激,均用泻法。每穴持续运针3~5分钟,留针20~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 1~2穴。胆俞、肝俞均向椎体斜刺2.6~3.3cm,阳陵泉直刺5.0~6.6cm,期门、日月均斜刺1.7cm,太冲向足心斜刺5.0~6.6cm,胆囊穴直刺5.0~6.6cm。
(2)耳针:取耳部胰、胆、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三焦等穴。黄疸者加肾上腺、内分泌;腹胀者加脾、胃、贲门;恶心呕吐者加食道、枕。每次选反应敏感穴3~5个,用短毫针强刺激,持续捻转,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留针30~5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次。
(3)电针:取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或日月,或中脘,或梁门,或太冲(接阳极),进针得气后连接针麻仪,用可调波,刺激由弱渐强,以能耐受为度;每日2~3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以上三种就是胆囊炎的针灸治疗方式,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在生活中不幸出现了胆囊炎疾病那么就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就会使得后期的治疗更加难以开展。
阳陵泉的准确位置视频 阳陵泉主治疾病
1.按摩阳陵泉对抽筋,筋骨僵硬,酸痛有特效;长期按压,对胃溃疡,肝炎,胆石症,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肩关节痛,膝关节痛,下肢麻木,胆绞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耳鸣,耳聋等症有很好的改善,医治和保健作用。
2.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3.阳陵泉坐位筋之会穴,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艾灸阳陵泉可以用来治疗下肢筋病,改善下肢肿痛,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胆囊炎的自然疗法
1、胆囊炎的中医食疗方法
1.1、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 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1.2、大黄牡丹汤加味 生大黄、牡丹皮、元明粉(冲)、川楝子,炒玄胡各10g,瓜蒌仁20g,桃仁6g,乌梅5枚,黄连5g。水煎服,每日1剂。
2、胆囊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除了中药外,针灸治疗也是胆囊炎自然疗法中的一种。下面给介绍两种针灸疗法:
2.1、体针:取胆囊穴、阳陵泉、胆俞、太冲、内关、中脘、足三里。每次2~3穴,用毫针行中强刺激,每穴运针3~5分钟,留针10~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用电针亦可。
2.2、头针:取头部胃区(以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作平行于正中线长2cm直线)。用毫针中度刺激,每次运针5分钟,留针20~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快速捻转,每日针刺1次。
3、胆囊炎的食疗偏方推荐
3.1、猕猴桃治胆囊炎。先准备称猴桃2个,红茶5克,红枣20克。猕猴桃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将枣去核备用。将称猴桃与大枣加水煮沸,等汤汁变浓时加入红茶,煮一分钟即可。功效:健脾益胆,解毒抗癌。
3.2、偏方治胆囊炎。准备乌梅15克,黄连12克,细辛3克,干姜6克,当归10克,黄柏12克,桂枝3克,红参6克,附子3克,花椒3克,枳实10克,白芍12克,山楂24克,醋20毫升。分为6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3服。
3.3、金钱草治胆囊炎。金钱草30克,茵陈、郁金各15克,枳壳、木香各9克,生大黄9克。按照传统中草药的煎煮方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处理好,大火30分钟后再小火煎煮20分钟,全部做好之后再如法煎煮第二次,将两次煎煮的药汤合并在一起。为了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最好在每日饭后服用,每日1剂。
胆囊炎的自然疗法
1、胆囊炎在医学上可以分为急性的胆囊炎和慢性的胆囊炎两种,常与胆石的病症一起存在。患有胆囊炎的患者发病时,会觉得右上腹剧痛或者呈绞痛状,原因大多是因为胆结石或寄生虫嵌入胆囊颈部所引发的急性炎症,发病时疼痛突然,十分剧烈,可以是绞痛样。慢性的胆囊炎发病时,右上腹一般不剧烈疼痛,是隐孢的长时间的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严重程度,疼痛会跟着加重,疼痛出现扩散性的,也会导致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的疼痛感。
2、胆囊炎不是一个特别容易治疗的病症。如果是急性的胆囊炎,大多数患者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手术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所以许多患者可能不想手术治疗病症。症状为轻度的胆囊炎患者,一般可以采取口服药物和自然疗法来治疗胆囊炎。自然疗法就是指我们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来治疗病情,如合理饮食、吸收纯净的空气、加强锻炼的方法等,凡是对健康有益的,那么就可使用和坚持的。胆囊炎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拔罐和刮痧、热敷及熏洗,另外不可以使用针灸来治疗。除了这些配合饮食和运动及音乐和中草药等自然疗法来治疗病症也是非常好的。
最后,胆囊炎的患者不能吃油炸、煎烤的食物,也不能吃蛋类、肉汤。不能喝酒。应该吃一些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并且食物要吃一些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平时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能油。同时少量吃蔬菜和水果。另外,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穴位治疗慢性胆囊炎
1.穴位注射
[取穴] 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
[操作] 所用药物为红当川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每次选取2~3对穴,针刺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3~5毫升,以上治疗主要用于急性胆囊炎,每日1~2次,7~10次为一疗程。
2.基本治疗
[治则] 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处方] 胆囊穴、三阴交、肝俞、胆俞、至阳。
[加减]气郁加行间;湿热内盛加足三里、阴陵泉;发热大椎、曲池、合谷;胆绞痛加期门、章门、阴陵泉;胸满加膈俞、内关。
[操作] 急性胆囊炎,根据不同证候类型,每次选取3~5对穴位,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行强刺激,或加电针,以加强刺激,频率120~240次/分,强度宜由弱而强,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40分钟,间歇行针,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慢性胆囊炎,一般先针远道穴位,再针腹部穴位,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手法宜轻,隔日针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激光针
[取穴] 日月、期门、阳陵泉、胆俞。
[操作] 用于急性胆囊炎以胸腹部穴位为主,慢性胆囊炎胸腹部穴和远道穴位配合使用。用氦一氖激光器直接照射所选穴位,波长为6328埃,光斑直径3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慢性)或10分钟(急性),每日治疗1~2次,7~10次为一疗程。
4.耳针
[取穴] 神门、胰、胆、肝、肩、交感、内分泌、十二指肠、脾。
[操作] 选择2~4个反应较敏感的穴位,用针刺治疗。急性发病,则用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间断行针,以加强刺激;如为慢性发作,则行中低强度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治疗1~2次,7~10次为一疗程,两耳交替使用。亦可用王不留行籽作耳穴贴压,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2~3天更换一次。
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头痛
针灸治头痛穴
头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头痛穴局解:在拇长伸肌腱外缘,第一骨间背侧肌,布有木趾短伸肌,足背动脉网,为腓深神经布有趾背神经。
头痛穴原则:交叉取穴。发病时间短用男左女右取穴。发病时间常采用左右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淤,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
头痛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组三里,阳陵泉。
以上就是头痛时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头痛的穴位,针灸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治病方法,并且也得到了国际的医学机构的认可和追捧。针灸对人体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大。对于上述关于头痛时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头痛,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锻炼,减少疾病的侵袭。
膝关节滑囊炎针灸改善
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患侧膝眼、阿士穴、血海、阳陵泉、委中、足三里
每天一次,10天一个疗程。
2、三棱针点刺放血
每次选取上述2-3穴,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刺入,急速拔出后,用拔罐器拔在点刺的位置上,每穴放血2-3ML。
3、水针疗法
阿士穴和膝眼穴。
用药1%普鲁卡因2毫升、强的松龙25毫克混合均后用。
针灸10天给穴位注射3次。
4、火针疗法
在局部阿士穴,用中粗火针,采用痛点刺法的。5天一次一疗程2次。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取穴解析
治则:疏利肝胆,消炎镇痛。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病因病机
胆囊炎好发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情志不遂,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
1、情志不遂:若因情志所伤,暴怒伤肝,抑郁不舒,致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胆液郁滞,不通则通,发为本病。
2、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致中焦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土壅木郁,肝胆疏泄不畅,胆腑不通,发为本病。
3、感受外邪:外感湿热毒邪,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肝胆疏泄失职,腑气不通;或热毒炽盛,蕴结胆腑,使血败肉腐,蕴而成脓,发为本病;或外感寒邪,邪入少阳,寒邪凝滞,肝胆疏泄失职,胆腑郁滞。
4、虫石阻滞:蛔虫上扰,枢机不利,胆腑通降受阻;或因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职,胆汁郁积,排泄受阻,煎熬成石,胆腑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5、劳伤过度:久病体虚,劳欲过度,使得阴血亏虚,胆络失养,脉络拘急,胆失通降,不荣则痛,发为本病。
胆囊炎的针灸治疗
1体针:取胆俞、肝俞、日月、阳陵泉、胆囊穴、期门、太冲。气郁证加行间;湿热证加足三里、阴陵泉;毒热证加人中、大椎、内关;绞痛者加合谷、郄门;黄疸者加至阴穴;呕吐者加内关;发热者加大椎、曲池。根据病情每次可取3~5穴。用毫针强刺激,均用泻法。每穴持续运针3~5分钟,留针20~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2穴。胆俞、肝俞均向椎体斜刺2.6~3.3cm,阳陵泉直刺5.0~6.6cm,期门、日月均斜刺1.7cm,太冲向足心斜刺5.0~6.6cm,胆囊穴直刺5.0~6.6cm。
2耳针:取耳部胰、胆、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三焦等穴。黄疸者加肾上腺、内分泌;腹胀者加脾、胃、贲门;恶心呕吐者加食道、枕。每次选反应敏感穴3~5个,用短毫针强刺激,持续捻转,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留针30~5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次。
3电针:取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或日月,或中脘,或梁门,或太冲接阳极,进针得气后连接针麻仪,用可调波,刺激由弱渐强,以能耐受为度;每日2~3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