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学上得了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在临床医学上得了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多数病人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少数病人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健康检查时发现。
(1)起病缓慢,咳嗽,咳痰,可伴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2)发热(常午后低热),干酪性肺炎者,起病常急剧,初起可高热,以后呈弛张热伴严重结核中毒症状,可伴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月经失调。
(3)少数患者可有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结节性红斑、泡疹性结膜炎和结核风湿症等。
(4)糖尿病、尘肺、胃大部切除术、慢性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术后、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警惕是否合并肺结核, HIV感染者肺结核发病率高。
体征:长期慢性消耗可呈营养不良、贫血;胸部阳性体征因肺部病变大小、程度、有无并发症而差异很大。肺部病变较广泛时可有相应体征 , 如局部叩浊 , 病变局部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大面积浸润病变、干酪性肺炎、肺不张时可闻管状呼吸音。局限性的中小水泡音常提示有空洞或并发支扩 , 空瓮性呼吸音提示有巨大空洞。
小儿肺结核如何治疗
小儿肺结核如何治疗?小儿所患的肺结核病主要是原发性肺结核。自得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
一般认为,原发性肺结核没有传染性,仅根据结核菌素试验反应阳性和X 线检查才被发现,患儿可照常生活、入托或上学。仅对少数症状明显的进行性原发性肺结核,或严重的急性肺结核患儿,结合具体情况应给予适当休息和隔离治疗。
对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患儿,须与结核排菌者严格隔离,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重复感染结核菌。并及时用钙剂脱敏和给大量的维生素C作辅助治疗。如大片的肺实变或肺不张存在或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儿肺结核如何治疗?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半年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因此治疗小儿肺结核病时,要早期用药,选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并坚持完成足够的疗程。
陈旧性易复发肺结核会传染吗
陈旧性肺结核有复发的可能性,陈旧性肺结核是肺结核治疗后的一种转归。但是病灶里面不排除是否还有静止的结核菌,等机体抵抗力弱的时候,容易再次侵入人体。陈旧性结核是已稳定的结核病灶,其形成机制有两个,就是治愈和自愈的结核病。复发的原因也有两个,即:内源性复发和再感染性复发。再感染性复发,与常人的几率是一样的,只不过曾患过结核病的人称为复发而已。而内源性复发,则要看你的病是否好的彻底,若是无菌性病灶,则不存在内源性复发的可能。若还有休眠的结核菌,在条件适宜(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可复发。这一点是正常人所没有的,所以说复发的可能要比正常人大一些。
陈旧性结核就是结核的治疗后留下的疤痕。临床不会有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钙化,纤维灶。一般来说陈旧性的肺结核灶说明肺结核已经治愈了,遗留的钙化,纤维灶不会再进一步消失。可以这样说,陈旧性肺结核只能提示患者曾经患过结核,经过治疗自行痊愈,有的人因为症状不明显,自己不知道,由于体内免疫力强未经治疗就自行痊愈了。这就好比手上的伤口愈合以后留下的疤痕不需治疗一样。
陈旧性结核没有传染性,也不影响健康。
所以对于陈旧性肺结核患者来说应该更注意预防疾病复发。为了避免肺结核传播,家长们一定不要自己咀嚼食物以后再喂孩子,很多儿童肺结核患者都是这样被陈旧性肺结核家长传染的,希望家长们注意避免。
继发性肺结核传染吗
继发性肺结核仍具有传染性。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结核病化疗的进步,结核病疫情逐渐好转。但近十余年来由于人口流动,耐药结核菌传播,艾滋病等因素影响,结核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回升。
人型结核分支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肺结核所有症状均是非特异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均将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咯血定为可疑肺结核症状。主要类型有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等。按照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的化疗原则,采用全程督导管理,正规化疗两周即能使90%以上病人失去传染性,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小儿肺结核药物有哪些呢
小儿肺结核药物的选择有哪些?小儿肺结核的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小儿肺结核的危害是很大的,家长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下面小编就介绍下小儿肺结核药物的选择有哪些吧。
对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患儿,须与结核排菌者严格隔离,采取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重复感染结核菌。并及时用钙剂脱敏和给大量的维生素C作辅助治疗。如大片的肺实变或肺不张存在或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儿肺结核药物的选择有哪些?一般认为,原发性肺结核没有传染性,仅根据结核菌素试验反应阳性和X 线检查才被发现,患儿可照常生活、入托或上学。仅对少数症状明显的进行性原发性肺结核,或严重的急性肺结核患儿,结合具体情况应给予适当休息和隔离治疗。
小儿所患的肺结核病主要是原发性肺结核。自得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半年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因此治疗小儿肺结核病时,要早期用药,选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并坚持完成足够的疗程。
以上就是小儿肺结核药物的选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小儿肺结核患者的一定要选正确的药物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小儿肺结核。
小儿结核病会有哪些并发症
小儿结核病会有哪些并发症?每一种疾病,都不是简单的一种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疾病。就像感冒一样,很有可能会伴随着发烧的症状。那么,小儿结核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小儿结核病的并发症: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重症肺结核患者由于肺组织广泛破坏,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晚期可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病人常出现发绀,心悸,气促,双下肢浮肿等表现。
2、咯血
咯血是肺结核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0%,咯血量可多少不等,大咯血者常并发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结核支气管播散,失血性休克,甚至窒息等严重合并症,结核咯血多因存在渗出性或空洞性病变,或支气管结核及局部结核病变引起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扩张所致。
3、继发肺部感染
肺结核空洞(尤其纤维空洞),胸膜肥厚,结核纤维病变引起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及支气管结核致气道阻塞,是造成肺结核继发其他细菌感染的病理基础,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多见,且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可继发真菌感染,因此常表现为混合性感染。
4、自发性气胸
肺结核病人自发性气胸发生率约为1.4%,病人常有突发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紫绀等表现,气胸多见于下列情况:胸膜下病灶或空洞破入胸腔;结核病灶纤维化或瘢痕化导致肺气肿或肺大疱破裂;粟粒型肺结核引起间质性肺气肿性肺大疱破裂。
以上这些症状都是小儿结核病引起的。所以这类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疾病。
小儿结核病有什么并发症
1、咯血
咯血是肺结核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0%。咯血量可多少不等,大咯血者常并发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结核支气管,播散失血性休克,甚至窒息等严重合并症。结核咯血多因存在渗出性或空洞性病变,或支气管结核及局部结核病变引起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扩张所致。绝大多数情况下咯血常表明结核病灶有活动进展,因此合并咯血的结核病人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对于中大量咯血者,应同时积极止血治疗,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失血性休克发生。
2、自发性气胸
肺结核病人自发性气胸发生率约为1.4%。病人常有突发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紫绀等表现,气胸多见于下列情况:胸膜下病灶或空洞破入胸腔;结核病灶纤维化或瘢痕化导致肺气肿或肺大疱破裂;粟粒型肺结核引起间质性肺气肿性肺大疱破裂。对单纯性气胸且临床无明显症状者,可采取卧床休息高流量氧疗等保守疗法。对张力性交通性气胸及单纯性气胸2周以上未愈合者,常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若经持续闭式引流。1周以上破口仍未愈合者或合并有胸腔积液脓胸者,则应采用间断负压吸引或持续恒定负压吸引。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重症肺结核患者由于肺组织广泛破坏,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晚期,可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病人常出现发绀心悸气促双下肢浮肿等表现。因慢性肺心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应积极控制肺结核病变,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延缓心脏受累,对肺结核已经并发肺心病的病人一定要及时住院治疗。
4、继发肺部感染
肺结核空洞(尤其纤维空洞)胸膜肥厚结核纤维病变,引起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及支气管结核致气道阻塞,是造成肺结核继发其他细菌感染的病理基础。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多见,且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可继发真菌感染,因此常表现为混合性感染。继发感染时应针对不同病原菌采用相应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肺结核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啊
肺结核是可以治的好的,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为持续低烧,咳嗽,咳血,胸疼,呼吸困难。肺结核的治疗目前效果比较好的还是用中药敛 肺消 核 方治。还有,因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要注意。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痰菌阳x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x时,可取消隔离。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从临床上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疾病。
我国有80~90%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的。原发性肺结核常无明显体征,有的伴有轻度全身症状如倦怠、低热、食欲减退等。原发性肺结核如能及时彻底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粟粒性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的血液散播引起的,病情严重。浸润性肺结核一般认为是原发结核的发展,多见于受过结核感染的成年人。空洞性肺结核是由于诊断延误,治疗不彻底的慢性肺结核。肺结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上述症状外,重者有高热盗汗等,最好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结核病的预防措施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定期进行肺部健康检查,隔离结核病人,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的人应接种卡介苗。
肺结核患者不宜晒太阳
对于肺结核的护理工作需要在生活当中做到方方面面,只有做好肺结核的生活护理方面的工作才能对肺结核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多晒晒太阳对于健康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坏事了,下面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
活动性难治性肺结核病人不宜日光浴。日光浴俗称晒太阳。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在皮肤上不仅具有杀菌作用, 而且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肠道对钙及磷的吸收,有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另外,进行日光浴能促进人体新阵代谢,对患贫血、消化道疾病、关节炎、皮肤病的病人也有一定的益处。但患活动性肺结核的小儿则不宜多晒太阳。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即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晒太阳时由于阳光中的红外线照射,使体表周围血管扩张,同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一方面可供给身体较多的氧气,另一方面也为肺部处于活动期的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可引起病灶扩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而且肺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只要有少量的结核杆菌趁机从病灶侵入血流,就会引起血源性扩散,继发身体其它部位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腹膜炎、肾结核、骨结核、骨与关切结核等。
此外,肺结核也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患儿体质较弱,心肺功能及营养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日光浴,过多地晒太阳可产生精神不振、头痛头晕、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不良反应,甚至可因出汗过多,血压改变而引起昏迷、抽筋等。
肺结核患者不宜晒太阳:,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多晒太阳会给肺结核患者造成的伤害是什么,因此在生活当中只有人们多了解相关的常识才能有效的对肺结核进行治疗,因此,活动性肺结核患儿不宜多晒太阳的。
老人肺结核晚期会怎样
结核菌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续性两大类。所谓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常见小儿。此时,人体反应性较低,病灶局部反应亦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抵达淋巴结。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与变态反应。潜伏在肺内细菌活跃,病灶部位多在肺尖附近,结核菌一般不播及淋巴结,亦很少引起血行播散。但肺内局部病灶处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显然与原发性肺结核有所不同,可认为是发生在人体内的Koch现象。
从感染结核菌到形成肺结核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常见临床类型叙述如下。必须指出,大多数病变可在病程发展的某个阶段吸收消散或硬结钙化,尤其在合理使用抗结核化疗药物后更容易愈合,临床痊愈。仅少数患者因抵抗力过低或治疗不当,病变进展恶化。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
1.结核病患者宜吃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动物类食品,如鸡、鸭、鹅肉,瘦猪牛羊肉;植物类食品,如面粉、豆类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时要煮熟煮烂,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体吸收。重点补充维生素A、B、C、D。维生素A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利于病灶愈合剂血红蛋白合成;B族维生素有改善食欲作用,其中维生素B6可对抗异烟肼治疗引起副作用。新鲜蔬菜及水果是维生素主要来源。乳、蛋富含维生素A丰富,酵母、花生、豆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6.。
2.结核病人膳食中应特别注意钙和铁的补充。钙是结核病灶中钙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钙量多优质,患者每日可饮奶250-500g。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要原料,咯血及便血者更应补充。
3.忌食辛辣,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
老年肺结核有哪些临床特点
(1)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老年肺结核发病的症状不明显,缺乏典型的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等症状,有的表现为咳嗽、咯痰、气急,多数患者由于伴呼吸道慢性疾病故易发生此症,往往被认为是慢性肺疾患所致;有的仅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等;有的则以神经精神紊乱为主要表现;此外,无症状病例在老年肺结核中约占1/4,故漏诊率较高。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结核病科周卫敏
(2)胸部X线表现特殊。典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与一般患者不同。早期多表现为中、下肺野浸润,逐步发展为硬结纤维化病灶,有时界限清楚、密度较高,好似肺癌的孤立阴影,常因此误诊。有时在肺尖纤维增生病灶伴胸膜增厚病变中,隐伏有蜂窝状空洞病变。空洞发生率高,甚至超过半数;且以厚壁、多发性空洞居多,有的内壁不规则而疑似癌性空洞。若老年患者在合理抗结核药物治疗下,肺部病变未见好转,反而恶化,或者在无结核病灶的肺区发生块状影,应考虑有合并肺癌的可能,应尽快进行全面检查,争取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3)合并症多。老年肺结核常合并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尤其合并糖尿病更为多见。这些合并症加重了老年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并使治疗复杂化。
(4)排菌率高。老年肺结核患者近50%的人痰菌阳性,较青年患者痰菌阳性明显增多。
(5)治疗效果差。临床实践证明,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几乎可将全部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彻底治愈。由于老年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再加上合并症较多,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较成年人为差,特别是复治患者的效果更差。
(6)复发率高。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弱,再加上合并症多、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使老年肺结核容易复发。复发诱因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预防呼吸道感染对防止结核病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7)病死率高。据报道老年肺结核的病死率为8.1%,高于全部结核患者病死率5.1%。病程长于10年者病死率达31.5%。死亡原因除结核恶化外,以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为常见原因。
(8)卡介苗预防接种无效。卡介苗预防接种是孩子防止结核感染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已衰退,对老年人接种卡介苗已很难起到预防作用。定期为老年人做胸部X线检查可对早期发现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肺结核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痰结核菌检查不仅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亦是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肺结核病患者痰液可呈间歇排菌,故应连续多次查痰。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必要手段,对早期诊断、确定病变部位、范围、性质、了解其演变及选择治疗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诊断中,我国现用的分类法包括四部分,即肺结核类型、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痰菌检查、活动性及转归。
一、肺结核分为五型(199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通过的肺结核临床新五型)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Ⅳ型:结核性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Ⅴ型:其他肺外结核。
二、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
按右、左侧,分上、中、下肺野记述。右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上,左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下。有侧无病变者,以“(-)”表示。以第2和第4前肋下缘内端将两肺分为上、中、下肺野。有空洞者,在相应肺野部位加“0”号。
三、痰结核菌检查
痰菌阳性或阴性,分别以(+)或(-)表示,以“涂”、“集”或“培”分别代表涂片、集菌或培养法。患者无痰或未查痰者,注明“无痰”或未查。
四、活动性及转归
在判定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转归时,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病变、空洞及痰菌等。按肺结核病变的活动程度可将其分为三期:
(一)进展期
应具备下述一项:新发现的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恶化、增多;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阳性。
(二)好转期
具有以下一项为好转:病变较前吸收;空洞闭合或缩小;痰菌转阴。
(三)稳定期
病变无活动性改变,空洞闭合,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痰1次)达6个月以上。如空洞仍存在,则痰菌素需连续阴性1年以上。
开放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必须隔离治疗。
活动性肺结核是指渗出性浸润病变或变质性病变如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及血行播散粟粒型结核,临床上症状比较突出。进展期与好转期均属活动性肺结核,其中进展期患者除少数(如急性血行播散粟粒型结核)外,几乎均有排菌。部分好转期患者亦仍排菌,均属开放性肺结核。另一部分好转期患者痰菌阴性则不属开放性。活动性肺结核凡痰中排菌者均需隔离治疗。
稳定期患者属非活动性肺结核,列为初步临床治愈;若经观察两年,病变仍稳定与痰菌持续阴性,可视为临床治愈;如仍有空洞存在,则需观察3年以上,如无变化,亦可视为临床治愈。
诊断举例:浸润型肺结核=上0中/中 涂(+)进展期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时偶被发现。亦有以空然咯血才被确诊,追溯其病史可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因突然起病及突出的毒性症状与呼吸道症状,而经X线检查确认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或干酪样肺炎。老年肺结核患者,易被长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所掩盖。偶见未被发现的重症肺结核,因继发感染而有高热,甚至已发展至败血症或呼吸衰竭才去就医。鉴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在结核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发病率低的地区,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尤应认识其不典型表现。
症状
(一)全身症状
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二)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痰中带血多因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中等量以上咯血,则与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的因管瘤破裂有关。咯血后常有低热,可能因小支气管内残留血块吸收或阻塞支气管引起的感染;若发热持续不退,则应考虑结核病灶播散。有时硬结钙化的结核病灶可因机械性损伤血管,或合并支气管扩张而咯血。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病灶炎症累及壁层及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剧烈,随呼吸及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体征
早期病灶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啰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粘连增厚时,患侧胸廓常呈下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
结核菌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
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续性两大类。所谓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常见小儿。此时,人体反应性较低,病灶局部反应亦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抵达淋巴结。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与变态反应。潜伏在肺内细菌活跃,病灶部位多在肺尖附近,结核菌一般不播及淋巴结,亦很少引起血行播散。但肺内局部病灶处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显然与原发性肺结核有所不同,可认为是发生在人体内的Koch现象。
从感染结核菌到形成肺结核的演变过程(图1),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常见临床类型叙述如下。必须指出,大多数病变可在病程发展的某个阶段吸收消散或硬结钙化,尤其在合理使用抗结核化疗药物后更容易愈合,临床痊愈。仅少数患者因抵抗力过低或治疗不当,病变进展恶化。
妊娠合并肺结核
1.生物学原理孕产期由于自主神经失调,体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降低;加之卵巢激素增加,肺呈充血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率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增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显著增多等,从而易引起结核杆菌感染,播散,导致妊娠期和产褥期合并肺结核同时伴有肺外结核。2.妊娠对肺结核的影响一般来说,妊娠对肺结核无明显影响。但对于病灶广泛、病情严重、全身情况差的肺结核患者,妊娠和分娩可使病情恶化,产生不良后果。
临床表现在妊娠期,遇有低热、盗汗、咳嗽、消瘦及肺尖部听到湿啰音等临床表现时,应想到肺结核的可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妊娠与分娩均能促使结核病情恶化,特别是重度而又未经抗结核治疗,且又无产前检查的孕妇,妊娠和分娩将使病情加剧甚(或)死亡。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旦怀孕,则有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从肺结核对妊娠的影响来看,特别是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可致慢性缺氧,则死胎或早产的发生率增加。
检查1.痰抗酸杆菌涂片。2.结核菌素试验。3.X线检查,慎做。
诊断若孕妇有低热、消瘦、乏力、盗汗等症状时,应重视查找原因,以排除肺结核的可能。痰检抗酸杆菌以明确诊断。对疑诊者先以1/10万稀释液皮试,如阴性,再用1/万稀释液皮试,如仍为阴性,则结核的可能性不大。若呈强阳性反应,则有辅助诊断价值。对可疑或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应作痰液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菌,或收集24小时痰浓缩检菌。必要时进行痰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常妊娠血沉可高达60mm/h,因此,血沉对孕期结核病的诊断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