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散步有什么讲究

老人散步有什么讲究

一、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有手电筒照明,防滑等物体辅助散步。比如拄根智能拐杖。这样,散步时智能拐杖的防滑,手电筒照明等功能可以帮助老人在散步的时候能妥妥的把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二、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如若散步觉得无聊的话,可以随身携带MP3或者收音机等娱乐用品。

三、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四、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五、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人散步有“讲究”

老人随着年纪增大,各种慢性疾病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无论是在大脑的反应能力、肌肉和骨骼的支撑能力,还是在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变得迟缓。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摔倒。

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体弱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此外,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散步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体质虚弱者散步时,应适当将两只手臂甩开,步伐迈大些,散步的速度最好由慢到快,这样可以尽量将全身活动开,使全身各器官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有效地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肥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老人散步时不宜背着手

散步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的健身方式。

提醒喜欢散步的老年人,散步虽看似普通,却有不少讲究。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第二,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三,散步地点要选择好。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第四,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郭远认为,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老人散步有什么讲究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特别注意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很容易使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摔倒。

体质虚弱者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体胖的老人散步时: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老人散步有何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6、散步对骨质疏松症、颈腰椎病、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抑郁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着辅助治疗的作用。

7、散步使全身各系统功能更为协调,是一项十分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老年人散步健身原则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三类老人散步有讲究

散步几乎是适合每个人的锻炼方法,特别是对不能从事大运动量锻炼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但对于身有疾患的老人,散步却也不是迈开步子就走那么简单,应因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疾患情况,在散步时间、强度和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体弱老人拄根拐杖

心脑血管功能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在一天当中,早晨是老人的血压普遍最高的时间段,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不宜在此时外出散步。而傍晚时分血压相对稳定,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比较适合。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另一只手臂甩开的幅度大些,步伐迈得稍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身体支撑力较弱,容易摔跤等,最好也拄拐杖散步。

○体胖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散步时节奏不宜太快,频率和速度要放慢一些,延长散步时间至1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2次散步,通过延长距离来达到散步的总消耗量。还可以根据身体能力,快慢结合地走,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2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

○高血压老人别选早晨

心脑血管功能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在一天当中,早晨是老人的血压普遍最高的时间段,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不宜在此时外出散步。而傍晚时分血压相对稳定,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比较适合。为何要如此推荐散步?首先,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其次,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第三,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相关推荐

老年人散步时揉揉肚子更好

老年人散步时揉揉肚子更好 老人们需要一定的运动来增加自己的肠胃功能,因为老人们的身体机能已经大不如前。而老人散步时揉肚子,就可以达到健身养胃的双重效果。 散步是老年朋友们最适合的健身运动,其强度适中,也没场地、器械等要求。另外,在散步时揉揉肚子,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健肠胃,还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和胃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揉肚时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次15—20分钟,以肚皮发红热感为宜。按摩要持之以恒,每天2—3次。 散步揉肚子时,宜

老人散步时需要注意什么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

老年人散步最好不要背着手溜达

散步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的健身方式。 提醒喜欢散步的老年人,散步虽看似普通,却不少讲究。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 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第二,背着手走路不能充

每天散步半小时可以增加3年的寿命

散步,尤其是大步走,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关节灵活性,锻炼肌肉力量,消除紧张,控制体重等。老年人每周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大步走运动,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步行还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时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能自然拉直背肌与肩胛肌,改善腰、肩、头部疼痛。此外,经常溜达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助于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增进自信,让人更乐观。 散步的好处 老人散步哪些好处 老年人散步可以长寿吗 首先要定时。“很多人

老人散步禁忌哪些

1、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糖尿病人得先吃东西再散步。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2、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高血压老人散步得选好时候。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

老人散步5大误区

1、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大量尾气,同时还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

老年人散步哪些好处

老年人散步的好处: 坚持散步肠癌风险减三成 现代生活方式下,患肠癌的人越来越多。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只要风险就能降低30%。 这一研究历时16年,其间,研究人员共观察了79295名的40~65岁的女性,她们当中一部分人在研究期间患上肠癌。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与完全没散步习惯的人相比,每周步行1~1.9小时的女性患肠癌的几率低31%。另外,每周进行超过4小时中等强度运动的妇女,患上大肠癌的几率会减少44%。研究人员指出,肠癌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关,而坚持运动能促进肠子

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

老年人散步好处多多 具体谈到老年人散步的好处,主要以下几点。首先,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还可以加速 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 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最后,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散步的时速为 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因此,散步

饭后慢走可以健脾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讲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学告诉记者,中医“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

孕期散步什么讲究

▍最佳散步时间,这个点你get到了吗? 1.最好从怀孕16周开始散步 在怀孕初期,容易流产,因此最好避免散步。一般情况下,从怀孕16周开始散步。 2.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是腹部状态最稳定的时期;在紫外线强烈的天气和刚吃饭后最好不要散步。 3.只要每天散步30分钟,就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一般情况下,每周散步3-5日,但是最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适当的调节。 ▍孕期散步,这些讲究你get到了吗? 1.充分地摄取水分 散步之前应该准备麦茶或离子饮料。在散步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补充水分,这样才能预防脱水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