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饮食原则
森林脑炎饮食原则
森林脑炎食疗方
1、白虎人参粥:
知母10g,石膏30g,甘草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次,可连服 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
薏苡仁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笼蒸熟,取出扣人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青红丝,分次服食。
森林脑炎的常识
1、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森林地带,因多发生在春夏季节,又名春夏脑炎。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
2、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啮齿动物如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播。当人们进入有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区时,被感染性蜱咬后,就可能受染,但大部分病入呈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微症状,只有一小部分出现明显症状。
3、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4、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蜂工作。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疫区工作时应穿戴防护服,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
支气管炎患者的饮食原则有哪些
支气管炎饮食原则一、多饮水: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000ml。
支气管炎饮食原则二、宜辅以食疗:慢性支气管病人平时在家可自制一些药膳食用,药膳验方以化痰、平喘、止咳、降气食物为宜如豆腐萝卜汤、杏仁粥、白果粥、百合蜂蜜饮。
支气管炎饮食原则三、多吃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因维生素A对维持呼吸道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减轻咳嗽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应选用富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肾、及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等。维生素C可保护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参与抗体形成,促进炎症好转,所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其次,补充的维生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的抗体形成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此应补充足够维生素A和维生素C。
支气管炎饮食原则四、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质和量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很大。黄豆及其制品有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可补充慢性支气管炎给人体组织蛋白造成的损耗。另外,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反复发作,蛋白质丢失较多,饮食中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食物,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和改善过敏状态。每日需供给蛋白质70克~100克为宜,其中优质蛋白质不少于1/3。
支气管炎饮食原则五、适量限奶类制品:因奶制品易使痰液变稠,使感染加重,应避免食用。但因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在不食用奶制品时,应注意每天补充优质钙。
狗蜱虫的危害
1、吸血。蜱虫靠寄生在宿主身吸食宿主身上的血为生,长时间和大量的蜱虫寄生会导致动物机体大量失血而导致贫血,消瘦,发育不良。而且蜱虫的唾液是一种抗原,会导致机体瘙痒而继发感染。蜱虫在吸血的同时,可能还会分泌一些毒素到机体,导致机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2、血液原虫病:巴贝斯虫病。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巴贝斯虫病又叫蜱热,得克萨斯热。可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热(人畜共患)。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
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等。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在中国为全沟硬蜱。在人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细菌性疾病:莱姆病等。莱姆病又称伯氏螺疏旋体病,是由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螺疏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性疫病。临诊表现为: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森林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森林脑炎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远东亚型这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本病毒可以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用酚与乙醚处理后提取的RNA,有传染性。病毒接种恒河猴、绵羊、山羊、野鼠脑内可引起脑炎,该病毒能够在鸡胚中繁殖,卵黄囊接种或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能繁殖,也能在人胚肾细胞、鼠胚细胞、猪肾细胞、羊胚细胞、Hela细胞及BHK-21细胞中繁殖。
感染病毒后,在患者血清中可有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其血凝抑制抗体起病后5~7天出现,2~4周达高峰,短期持续后下降;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10~14天出现,1~2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中和抗体在急性期迅速上升,2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可持续多年。
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
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是什么?这是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才能够帮助大家恢复身体,实现健康体魄,接下来我们就对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做详细的解读。
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
1.不吃糖分高的食物,霉菌性阴炎治愈后也要少吃,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2.霉菌性阴炎根治的方法:可以多喝酸奶(特别是那种有活性嗜酸乳酸杆菌的酸奶,能消灭掉有害的类酵母菌)
3.霉菌性阴炎的治疗后如果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比如3至6个月内有3次),一定要去做检查,排除潜在的、更严重的疾病。
以上是对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一定要把握,这是保证大家安全和健康的需要,也是对患者负责人的体现。
森林脑炎后遗症有哪些
1、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的损害,患者还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脉搏缓慢。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心电图检查有T波改变。严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
2、意识障碍和精神损害: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可出现谵妄和精神错乱。
3、脑膜受累的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以颞部及后枕部持续钝痛多见,有时为爆炸性和搏动性,呈撕裂样全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一般持续5~10天,可和昏迷同时存在,当意识清醒后,还可持续存在1周左右。
4、肌肉瘫痪:以颈肌及肩胛肌与上肢联合瘫痪最多见,下肢肌肉和颜面肌瘫痪较少,瘫痪多呈弛缓型,此与乙型脑炎不同。一般出现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数患者经2~3周后逐渐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而出现肌肉萎缩,成为残废。由于颈肌和肩胛肌瘫痪而出现本病特有头部下垂表现,肩胛肌瘫痪时,手臂摇摆无依状态。
5、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统受损征,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尔可见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或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轻瘫。
6、恢复期此期持续平均10~14天,体温下降,肢体瘫痪逐步恢复,神志转清,各种症状消失。
森林脑炎的治疗方法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每天忙碌于生活和工作之间,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在这里小编提醒各位读者朋友,在平日里我们需要多多的了解医理知识,加强预防意识。为此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于森林脑炎的治疗方法吧:
森林脑炎的治疗方法
【预防】
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蜂工作。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疫区工作时应穿戴“五紧”的防护服,即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病人衣服应进行消毒灭蜱。
(一)加强防蜱灭蜱。
(二)在林区工作时穿五紧防护服及高筒靴,头戴防虫罩;衣帽可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每套200g,有效期10天。
(三)预防接种每年3月前注射疫苗,第1次2ml,第2次3ml,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1针,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森林脑炎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抽痉、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处理与乙型脑炎相同,重危病人可使用恢复期病人或已患过本病的人血清。后遗症以瘫痪为主,应采用针灸、推拿、体疗等综合治疗。
1、对症治疗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处理:
(1)高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药物一般用小剂量醋柳酸、氨基比林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安热静成人1-2支,小儿10mg/kg,肌肉注射;赐他静,成人2ml肌肉注射,小儿酌减;柴胡注射液,成人2ml/次,小儿1-1、5ml/次,肌肉注射,必要时3-4小时重复使用;高热伴有抽搐患者可应用亚冬眠疗法,冬眠灵与非那根各1ml/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并给予阿米妥、水化氯醛或鲁米那(对高热不退、超高热伴反复抽搐者作为诱导剂)。一般用1-3天,应逐渐减少剂量及延长用药时间。
(2)呼吸衰竭的处理:对于上升型森林脑炎,出现周围性呼吸麻痹,如能及时施行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器,部分患者治后呼吸肌功能可能恢复,患者能获得生存。而对混合型患者,尤以脑膜脑炎型加脑干型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后虽能延长患者生命,但严重的病灶性延髓损害难以恢复,预后很差。有报告早期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脱水剂,及时降低颅内压,对脑膜炎型所致反复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有着明显疗效,可使病死率降低。但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而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2、病原治疗:国外有报告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polyI∶C)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满意疗效,但临床上还待进一步观察。国外试用核酸酶制剂,包括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酸酶,据称能对病毒的核酸合成起选择性破坏作用,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不损害机体细胞。用法:先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用0、05%普鲁卡因溶解核酸酶制剂,成人30mg/次,肌内注射,每4~5小时1次,4~6天为一疗程。
近年来国内报告早期应用利巴韦林,0、6g,2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3~4周,疗效较好。应用中药板蓝根等组成方剂用于临床,在退热、缩短病程、恢复病情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免疫疗法:曾发现森林脑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正常人,其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低与临床表现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可选用免疫促进剂,如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转移因子等治疗。
(1)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5~10ml。
(2)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肉注射,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4、森林脑炎恢复期较长,可留有瘫痪后遗症。本病主要是对症处理。瘫痪后遗症可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森林作业人员要防止蜱叮咬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可以预防本病。
二、预后
如早期未经治疗的病例病死率可高达20%左右,重症患者发生后遗症亦较多。
以上的这些就是对于森林脑炎的简单介绍,希望对读者朋友有些帮助。同时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文章中提到的预防方法,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可以牢记。毕竟这对我们的健康是一种保障,还有就是每个人都要注意生活中的卫生会工作。
硬蜱危害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2.传播疾病
⑴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及时就医
由于蜱虫叮咬可传染多种疾病,如感染森林脑炎、莱姆病等,有的时候被感染后还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因此在被其叮咬后的较长时间内,需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生炎症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便于及时诊断是否患上蜱虫传染病。
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
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是什么?这是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才能够帮助大家恢复身体,实现健康体魄,接下来我们就对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做详细的解读。
霉菌性阴道炎饮食原则:
1.不吃糖分高的食物,霉菌性阴炎治愈后也要少吃,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2.霉菌性阴炎根治的方法:可以多喝酸奶(特别是那种有活性嗜酸乳酸杆菌的酸奶,能消灭掉有害的类酵母菌)
3.霉菌性阴炎的治疗后如果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比如3至6个月内有3次),一定要去做检查,排除潜在的、更严重的疾病。
脑炎的分类
关于脑炎,许多人对其了解不深,下面是关于脑炎分类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非化脓性
1、病毒性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虫媒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肠道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脑炎。
2、非病毒性脑炎:立克次体(Q热、斑疹伤寒);螺旋体(神经梅毒等);真菌(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等);原虫(阿米巴脑炎、脑型疟疾等);蠕虫(脑囊虫病、包虫病)。
3、散发性脑炎。
二、化脓性
包括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脑炎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发的重视。但是有些疾病总是悄然而至,正如脑炎让我们触不及防。我们只有通过及时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我们向您介绍的几种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森林脑炎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乙群,为RNA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耐低温,而对高温及消毒剂敏感,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怎样预防脑炎及防治脑炎的发生呢?
一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三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四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 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 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以上仅供参考,要是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体健康,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从而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及早发现的话,就要及早的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病情,使病情出现恶化。要是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你可以咨询一下我们有问必答网的在线专家,他们会针对你的问题,给予你想要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