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外耳道湿疹冲洗方法和禁忌

外耳道湿疹冲洗方法和禁忌

人体的外耳道经常会因种种原因进入很多的异物,这些异物的排除就有赖于外耳道冲洗法。那么,外耳道冲洗法具体来说,是怎样被操作的呐?患者都要按照什么顺序才能顺利完成外耳道冲洗。

1、目的

冲出外耳道深部不宜取除的碎软耵聍、微小异物或已软化的耵聍栓。

2、用品

耳冲洗器(或50ml注射器),弯盘,温生理盐水、纱布、棉签、额镜、耳镜。

3、方法

①患者取坐位,头略偏对侧,使患耳稍向上,同侧颈及肩部围以治疗巾或油布,患者手托弯盘紧贴耳垂下颈部皮肤,以便冲洗时水可回流入弯盘。

②术者左手将耳廓牵向后上(如系婴幼儿则向后下方牵拉),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右手持耳冲洗器,将温水(最好与体温相近,过冷过热均可引起眩晕),对着外耳道后上壁注入,用力不可过猛,也不可将冲洗器头紧塞外耳道内,以致水不能流出而胀破鼓膜,更不该正对鼓膜冲击,以免损伤鼓膜。

③冲洗后用干棉签拭干外耳道,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有无损伤或病变,若有,则予及时处理。

4、禁忌症

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鼓膜外伤呈裂孔状,外耳道湿疹及外耳道炎。

以上是外耳道冲洗法的目的,所需要的冲洗用品,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患者为了能够有效的排除外耳道内的异物,就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操作。

外耳道湿疹感染要怎么做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二、全身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外耳道湿疹的相关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于外耳道湿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重要的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了解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朋友有所帮助

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二、全身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外耳道湿疹的相关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于外耳道湿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重要的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了解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朋友有所帮助。

耳朵痛是什么原因 耳朵痒是怎么回事

耳朵痒的原因有很多,如皮肤湿疹、霉菌感染、刺激或耳道进水没干燥耵聍被泡胀等。这些疾病与症状都可以引起耳痒。

常见的为外耳道耵聍栓塞,可引起耳痒、疼痛,可伴有听力减退、耳鸣,甚者眩晕,多于洗澡后或是进水后加重。检查可见外耳道有多少不等的分泌物。

弥漫性慢性外耳道炎时,患者可有外耳道发痒,少量渗液。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甚至分泌物积存。

急性外耳道湿疹时,患者可有耳朵极痒,伴有烧灼疼痛感。检查可见皮肤呈红斑或粟粒状小丘疹,破溃后可流出黄水样分泌物,表皮糜烂,有时为黄色痂皮覆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渗液增多,疼痛加重。

一般有耳内发痒及胀闷感,有时奇痒,以夜间为甚。合并感染者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检查可见外耳道和鼓膜覆盖有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

宝宝睡觉爱抓耳朵不是小事

奇怪:宝宝睡觉爱抓耳朵?!

我的宝贝1岁的时候,睡觉时总是不停地抓右耳,有时候甚至抓得流血了。我们一直以为是他调皮而弄耳朵。我们曾经仔细地看他耳朵,好像蛮正常的,用棉签给他转转,也蛮干净的,于是就没怎么在意了。

真正发现问题是一天午后,他午睡醒来了,我看他的耳朵又抓的流血了!我当时心一揪,不可能这么严重的啊。马上凑近观察宝宝的耳朵,发现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层稀薄的黄痂,耳朵边上还闻到了异味!

肯定出问题了,我知道不能大意了,立刻用棉签帮宝宝把血渍清理干净,然后马上带宝宝去医院。

抓耳朵,抓出外耳道湿疹

来到医院,医生用一根长长细细的签子蘸点脱脂棉到他耳朵里面去掏。那场面,我看得心都揪起来了。后来拿出来,我的天啦!里面都化脓了!当时我那个心情啊,心都碎成千万块了。

医生解释说,宝宝患的其实是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最常见原因是躺着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造成轻度感染,表现为渗出的液体淡黄稀薄,和耳内分泌物混在一起时有异味,有瘙痒感,其实这只是外耳道湿疹或炎症。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外耳道湿疹。

我纳闷,记忆中没有试过让宝宝耳朵进水,那估计是蛋白质引起了,宝宝还是挺喜欢吃虾米的。

还好来医院了!医生说不要紧,开点药水滴一段时间以后就好了。

一波三折,耳朵再次抓出血了

之后在家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还没好。继续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好了!当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我发现他还是抓,而且抓另外一个耳朵也开始抓了。我有点紧张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非常小心,绝对没有让他的耳朵进水什么的。我又把鼻子凑到他耳朵那里去闻,还是那个味道。马上我就着急了,决定换家医院看看。

这次医生开了一堆药水(具体我也忘记了),外加双氧水,双氧水用作清洗的。

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终于好了,堵在心里的大石总算下地了。总结这次经验,宝宝年纪小,不会说话,小小的动作都不能大意,做妈妈的一定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

另外,关于外耳道湿疹的建议,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湿疹部位,否则会加重局部刺激,也不可涂抹红霉素药膏。防止因痒搔抓患处,应给宝宝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

急性外耳道炎的病症

什么是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局限的(疖肿)或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较常见于夏天游泳季节,并常称为泳者耳。下面就先来详细的了解下是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急性外耳道炎的病症:

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

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

3、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

该病常因挖耳损伤皮肤或外耳道被分泌物等浸渍引起,因此,应戒除挖耳习惯,及时防治变应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保持外耳道干燥。患病后及早到医院诊治。

怎样治疗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皮肤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多数患外耳道湿疹的小儿都伴有面部湿疹,发病可能与食人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等食物有关。有些婴儿有遗传过敏因素。此外也有少数小儿耳道不沽未及时清洗,刺激局部皮肤发生外耳道湿疹。在外耳道湿疹的急性期,感觉外耳道灼热、刺痒,继之疼痛,小儿表现抓耳,烦躁不安。外耳道可见潮红、丘疹、水泡、糜烂,有黄色液体渗出,可结痂。慢性期皮肤增厚、脱屑皲裂或结痂。 本病常迁延不愈,不易治疗。治疗应首先排除过敏原,饮食清淡,少吃鱼腥,如正在喂牛奶的婴儿应尽早添加米汤和辅食。病灶局部避免摩擦,不要用热水洗烫避免肥皂水刺激,耳道如有渗出液或耵聍时应及时清理干净,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可外用氧化锌油涂局部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严重者应去医院就医。

外耳道内湿疹安全护理有方法

外耳道湿疹不仅仅是给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外耳道湿疹患者也不要太着急,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可外用不含激素的帕芙欧珍肤膏,每日擦涂在患处1-3次,坚持使用半个月左右即可康复。

患者还需要在治疗期间要记得避免盲目的用药,否则很容易刺激病情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外耳道湿疹患者要想治愈疾病,就必须做到早期的科学的治疗和日常护理相结合,可以从一下几个方便来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1.在一般情况下,外耳道湿疹会出现一定的反复性,而且可能会随着您的饮食、喝酒或者熬夜等不良情况的产生而加重。因此在治疗外耳道湿疹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烟酒,保持清淡饮食,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或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能吃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

2.同时还得保持良好的平稳的心态,这个病的主因是心态问题,如果不能改善您的脾气还有可能再次复发。

3.多做一些有氧呼吸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自身的体抗力。

相关推荐

湿疹的症状有哪些

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

宝宝耳朵流水什么情况

(1)油脂状的。油脂性耵聍,俗称油耳朵。(2)水样的。耳道湿疹溢液呈黄色,大疤性鼓膜炎破裂呈血性水,单纯性中耳炎多为腥味的粘脓,胆脂瘤性中耳炎为臭脓。(3)脓血性的。有中耳癌肿的臭脓血,肉芽性中耳炎的血脓,外伤引起的鲜血流出。 耳流水仅是多种耳病的不同表现,必须根据病史有无耳痛、痒、听力障碍、病程长短、溢液的性质、有无面瘫,结合专科检查所见、X线、CT扫描确定病变部位(外耳、中耳或内耳)和性质,予以对因治疗: (1)炎症以抗炎为主,如3%双氧水洗耳,2.5%氯霉索滴耳液或0.3%氧氟沙星滴耳液作耳浴治疗,

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是什么

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患病原因大致相似 一、急性外耳道炎 1、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外耳道炎。患者在掏耳朵、冲洗外耳道、取异物等情况之下,不太注意的话,则会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炎产生。 2、外耳进水。患者在游泳、洗头、洗澡的时候,外耳道内长期积水、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秘物或滴耳药液刺激外耳道皮肤、发生肿胀而导致细菌感染,也会引发外耳道炎。 3、急性传染病,患者本身就患有湿疹等急性传染疾病,长期不知道话,就容易使得炎症蔓延,刺激到患者的耳部,而形成外耳道炎的正常产生。 二

外耳道炎湿疹是什么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引起变态反应的因素可为食物(如牛奶、鱼虾、海鲜等)、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的皮毛、油漆、化学气体等)、接触物(如漆树、药物、化妆品、织物、肥皂、助听器外壳的化学物质等)及其他内在因素等。潮湿和高温常是诱因。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脓性分泌物,细菌或病毒感染等也可引起外耳道湿疹。 根据病程进行分类,分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

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

1.耵聍缺乏: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聍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和贫血等也易诱发此病。 3.外伤: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可导致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引起感染。 4.水液浸渍:游泳或冲洗外耳道后,若耳内未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损,易招致感染。 5.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化脓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常致外耳道皮肤抵抗力降低。 6.变态反应:外耳道在变态反应基础上,继发感染。如外耳湿

耳朵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痒是外耳道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最多见于外耳湿疹。湿疹是由于受到由于化学物质、点耳药物或耳疖肿及中耳炎脓汗的刺激引起的,也和身体过敏反应有关。 耳朵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治疗首先要解除刺激因素,再涂以治疗湿疹的油膏。另外还有外耳道真菌病。这时耳道内有真菌寄生,菌膜在耳道内生长,逐渐形成圆筒状,紧贴于耳道皮肤,奇痒难忍。治疗措施是将菌膜彻底清除,再施用杀灭真菌的药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耳部本来没有致痒性疾病,但是养成了掏耳朵的习惯;一闲下来,就想用火柴棍,发

宝宝患外耳道湿疹别用水洗

7个月的林林这几天右边的脸颊微微红肿,还起了很多小红疙瘩和水泡。有些水泡破溃以后,流出了淡黄色的液体,在面颊上形成了黄色的痂皮。慢慢的,红疙瘩和水泡蔓延到了耳朵上。妈妈给林林擦了红霉素药膏,可一点也不管用。 对策: 林林患的是外耳道湿疹,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此病。家长需要仔细寻找病因并除去,宝宝应适当减少容易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类及奶制品。才能避免此病复发。 如果宝宝的耳朵已经患有湿疹了,妈妈不可用温水清洁耳部,保持宝宝耳朵的干燥很重要。如

耳朵痒是怎么回事

1、耳屎太多 耵聍为外耳道分泌物,俗称耳屎,一般不需清理。但因积存过多而栓塞,可刺激外耳道神经引起耳痒。 2、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或耳朵流脓的患者,易发外耳道湿疹,初起时耳孔发红、出水疮,搔破后流黄水。在梅雨季节,因不洁挖耳可将霉菌带进耳道内,于是就有类似足癣一般的痒与渗液症状。 3、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或脂螨,可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在相当一部分健康者的体表可找到该螨虫,但以面颊部为重点“灾区”。酒糟鼻由它引起已广为人知,而对耳痒它也难逃其责。

中耳炎出血是怎么回事

除患有中耳炎外,其他耳科疾病也可引起耳朵流脓、耳朵出血。例如,外耳道炎患者有时可发生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还会出现耳道流脓的症状。此外,鼓膜炎、鼓膜穿孔、鼓膜破裂、内耳炎都会引起耳朵流脓、耳朵出血的症状。具体的病因要在医院检查后才能确定。 耳朵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或是爆破冲击、某些剧烈性运动等

耳流脓检查诊断

1、病史: 外耳道炎和外耳道疖往往先有耳痛,然后出现溢液,耳痛剧烈,呈持续性,外耳道疖在脓液流出后耳痛减轻;如有耳痒而没有耳痛,多为外耳道湿疹;脑脊液耳漏多有头颅外伤或手术病史;先有耳痛、发热,后有外耳道流脓血,应考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歇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外耳道流脓伴有听力下降,则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癌常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出现分泌物中带血且耳聋加重,并伴有耳痛、面瘫等表现。 2、查体: 注意观察分泌物的性状、颜色、气味。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混有血液,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疖;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