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崩漏的症状 原来是这样

崩漏的症状 原来是这样

生活中女性阴道的出血过多也分多种情况的,一般有规则性出血,经期延长量多;还有就是不规则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的出血,时间长短不一样的,像这样的长期出血的人很可能会导致贫血症状的发生。

2要说到崩漏带下引起的症状表现,那就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症状了,如果是肝郁血热引起的出血症状,那就可能会出现经前胸部胀痛,情绪也是特别急躁,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明显的有月经量多的情况,还会有血块出现。

3如果是湿热引起的崩漏带下的症状出现。那就可能会有盆腔炎伴随发生的,这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下腹有发热的症状,还能影响到尿液,这时候尿黄不说还伴有尿频症状,白带这时候不但多还发黄有严重的臭味,也是月经量多明显。

注意事项:

崩漏带下的情况也是发病的机会不少的,因为女性有些身体是特别虚弱的,不管是肾不好还是脾不好的情况,都可能会引起崩漏带下的情况发生,这时候主要会有月经量特别大还时间延长好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引起身体的贫血症状的发生。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发病机制

崩漏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尽,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崩漏是什么意思

崩漏是中医名词,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诸病源候论》云:“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漏下,谓之崩中,属经乱之甚也”。崩与漏义虽有异,但“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二者常相转化,故临床上概称崩漏。

本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

(1)血热型:

①虚热: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多势急,色鲜红而质稠。伴心烦潮热、溲赤便秘、苔薄黄、脉细数;

②实热:经血非时骤然大下,或淋漓不止忽又增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有血块,口渴烦热,发烧,下腹作痛,搜黄便于,舌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2)肾虚型:

①肾阳虚:经来无期,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②肾阴虚: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肢乏,虚烦不眠,舌红苔少,脉细软。

(3)脾虚型:经血非时而下,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浮肢冷,皖闷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4)血瘀型: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骤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涩

功能性子宫出血用什么中药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之为“崩漏”。临床上“崩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血暴下称之为“崩”症。另一种是淋漓不止称之为“漏症”。“崩漏”有虚有实,崩症多为实症、漏症多为虚症。

中医认为,脾统血、肝藏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肝虚则不能藏血,都可导致出血。气与血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气为血之帅,气虚则不能统血,气郁则迫血妄而出血。因此,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应根据其辩证才能选定适当的方药治疗。

脾气虚型:常见症状为,自汗气短、浮肿、面色熬白、腹胀便溏、出血量多不断,以漏为主。此型可选用理中丸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如党参、白术、甘草、陈皮、生龙骨、生牡蛎、炮姜炭、棕榈炭等。

肾阳虚型:常见症状为小腹寒冷,腰背酸痛、怕冷、出血持续不断、色淡或暗等。可选用右归丸治疗。如熟地、山茱萸、山药、杜仲、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血余炭、乌贼骨等。

心脾两虚型:症见面色萎黄、心悸、头晕、出血量多而色淡。可用归脾丸治疗。方剂中有党参、白术、当归、白芍、茯神、枣仁、乌梅炭、藕节、莲房炭等。

崩漏有哪些症状

一、崩漏的常见症状

阴道出血

二、崩漏的症状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崩漏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什么是崩漏啊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崩漏能喝益母草吗

不建议盲目喝。

崩漏的证型有很多,肾虚、虚热、血热等,益母草虽然对于血瘀型崩漏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是也要搭配其他止血药物同服,如果在自身辩证不明确的情况下,或者在崩漏期间单独盲目服用益母草,有可能会导致崩漏症状加剧,出血量过多,崩漏病程延长,甚至可能会造成贫血,所以建议崩漏期间喝益母草不宜自身盲目服用,应当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使用。

艾草泡脚的功效

艾草泡脚可以帮助缓解由于阳虚寒凝引起的腰腹部疼痛、痛经等症状以及胃脘怕凉、周身怕冷、手脚冰凉等一派寒凉的症状。

艾草泡脚可以针对性地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双下肢的湿疹瘙痒,或者脚气足部瘙痒明显以及出汗的症状。

对于虚寒性出血有良效,使用艾草泡脚可以缓解下焦虚寒导致的月经淋漓不尽或者崩漏症状,对于虚寒性白带清稀量多等虚寒的妇科疾病具有良效。

崩漏的并发症

并发症

(1)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于,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崩漏有哪些临床症状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非行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月经持续时间过长。

⑴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 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妇女崩漏

1.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经血非时而下,并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崩漏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2.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什么是崩漏

什么是崩漏

传统医学所说的崩漏是泛指女性非月经期阴道出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血量出现大的变化。一般而言,血流如注者为“崩”,血液淋漓者为“漏”。从理论上说,女性自产生月经到绝经的几十年的时间内,都可能发生崩漏,但以青春期和更年期两个时间段的发生率最高。该病对女性健康危害很大,甚至可能造成不育。

崩漏的原因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子宫功能性出血,妇科炎症或肿瘤等引发的出血现象,都可以称为“崩漏”。如果参照我国传统医学的观点,认为是身体过度的劳累,心理的巨大压力,或者是不科学的进食或性交等原因造成了崩漏现象。具体说有以下几类原因:

1.血热妄行:身体虚火太旺,或心情不舒畅所致。

2.气滞血瘀:肝脏功能不佳,使得身体的气血淤积,使得血液不能正常的循环。经血大量流出得不到遏制,同时,又没有新鲜血液的回流来补充。

3.暴崩致脱:长期的身体出血,使内脏处于严重的虚弱状态。

4.气血两虚:此为长期崩漏出血过多所致,血流过多元气大伤,身体十分虚弱。

5.脾肾两虚:因为饮食不科学或过于劳累导致的脾胃和肾脏都十分虚弱。

6.肝肾阴虚:血液流失过多,肝肾皆虚弱不堪,身体元气大伤。

相关推荐

崩漏的刮痧疗法

崩漏指妇女不在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一般以量多如注为“崩”,量少淋漓不尽为“漏”,两者可交替出现,且均属出血过多之证,并称“崩漏”。崩漏妇科常见病症,以青春期或更年期、产后最为多见。 崩漏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可分为实热、阴虚、气虚3型。 一、实热 (一)症状 临床特点为血量多,色紫红,气味臭秽,血质浓有瘀块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

崩漏指妇女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崩”属于阴道大量出血,“漏”指阴道的不规则出血,持续不断。人体虚寒便会引起这两种症状。 艾叶能暖气血,温筋脉,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单用艾叶或者与阿胶、芍药、干地黄等一起使用可治疗虚寒引起的崩漏下血。

崩漏的原因

崩漏中医的说法,指的非行经期间突然阴道大量下血不止或淋漓不尽。 阴道流血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 (1)损伤:性交出血和外伤; (2)炎症: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股息肉、盆腔炎和子宫、尿道口脱垂; (3)肿瘤:外阴癌、阴道癌、葡萄状肉瘤、透明细胞癌、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卵巢功能性肿瘤和输卵管瘤;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5)计划生育措施引起的出血放置节育环、输卵管结扎木后和服用避孕药; (6)各种月经失调引起的流血。 此外,高血地、糖尿病、肝病和

崩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崩漏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属崩漏范畴。崩漏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崩漏二者会相互转化。崩漏之症候有虚实之分,自疗上虚用补法,实用泻法。崩漏的预防保健和注意事项有: 1、经量多,来势猛烈时,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少翻动,上半身宜稍垫高以利经血排出。 2、严禁房事,外阴保持清洁,毛巾盆具要消毒,不宜坐浴。 3、大出血自疗效少,甚至引起虚脱(神昏、冷汗、糊话等)危及生命时,应速送医院,切勿贻误病情。 4、待急性症状缓解后,

女性月经崩漏如何调理

针对您的问题,女性月经崩漏如何调理?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月经崩漏的疾病情况,如果患者有月经崩漏的相关症状的话,要重视这种疾病,要求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月经崩漏的具体病因和病情,积极进行治疗。下面将会针对月经崩漏的一些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够对促进月经崩漏的恢复起到一定的帮助,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的健康。 1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崩漏的话,一定要积极做好自身的调理,目前通过一般的治疗或者药物的治疗可以达到对于月经崩漏疾病的治疗目的,所以患者要积极重视,早期就采取必要措施。 2月经崩漏的患者,进行治

崩漏吃什么药好

崩漏女性月经病中比较严重的症状之一。崩形容月经量多,来势猛;漏形容月经淋漓不断,来势缓慢,两者会相互转化。如果患者年老体弱者,并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四肢发冷、头昏眼花、气喘汗出、经色淡红质清稀、小便清长等症状,则由于脾肾亏虚引起。如果患者体质健康但有口渴、心烦、小便色深、大便干结、头痛易怒、经色鲜红质稠厚等现象,则由血中热邪逼迫经血下冲而造成的。自我治疗时,注意虚则补之,热者清之。 崩漏的自疗重点 月经量多,来势急猛时,首先要解决经量过多的问题,减少月经流量,以免并发失血性休克等危险症状。大出血

患了崩漏疾病后主要有哪些特征表现呢

崩漏的患者为女性,以青春期及更年期最容易发生疾病,患病后女性的阴道会出现不规则的出血,但与月经出血有区别,但早期也最容易忽略症状,误诊疾病。因此患者要对疾病的症状进行了解,从而了解疾病的发生,方便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那么患了崩漏疾病后主要有哪些特征表现呢? 1、血热型崩漏:发病急,月经骤然量大,颜色紫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血味有点臭。常伴有心烦,口干渴,大便秘结,尿黄。舌头发红,舌苔黄,脉滑数。 2、阴虚血热型崩漏:月经每月毫无规律的来临,淋漓不止或骤然量多,血色深红;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口干咽燥,手

女人如何对崩漏进行预防

崩漏,中医病名。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疑难急重病证。崩漏该怎么办呢? 崩漏的预后与治疗和发育有关。 青春期崩漏随发育渐成熟,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协调,最终可建立正常排卵的月经周期;少数发育不良或治疗不规范者,易因某些诱因而复发。 生理期崩漏,正值生殖旺盛,有部分病者有自愈的趋势,大多可恢复或建立正常排卵周期,达到经调而后生育。

崩漏怎么引起的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刺隐白的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