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同部位刮痧方法
身体不同部位刮痧方法
身体不同部位刮痧方法
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刮痧的注意事项
1、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2、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3、在进行保健刮痧和头部刮痧的时候可以不适用任何介质,可以直接隔着衣服进行刮痧,但是手法一定要轻。另外在给儿童进行刮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要轻柔,必须要隔着衣服刮。
4、再次刮痧时间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
5、刮痧后1~2天内,如刮拭部位出现疼痛、痒、虫行感、冒冷/热气或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现象,均为正常。
6、刮痧的时候千万不能过度饥饿,而且不建议空腹进行刮痧,最好在用过餐之后的1至2小时后进行。
刮痧的手法图片大全 身体不同部位刮痧方法
先在穴位范围的经脉线或疼痛部位及有关经络涂上刮痧油,再取刮痧板以45°斜角,平面朝下,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次刮拭,使刮拭面尽量拉长。
脸,胸部由内而外;头,背,肩,腹部由上而下。刮拭力度要适中,均匀,直接在人体经络反复刮拭,只需数分钟,凡有病源之处,其表现出红色,紫色瘀点,或密集的紫红色斑块,重则出现青黑斑块,伴随痛感。
不同部位刮痧的好处 刮头部提神醒脑
春天适合刮痧吗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春天的气候温暖适中,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而又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有谚语说道:“春天后母面”,入春的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春天又是万物复苏,生机萌发,人的阳气上升,肝胆之气发散,食欲增加会让肠胃积内热而上致肺胃热,而出现春燥的情况。所以说春季是很适合刮痧的季节,适合对脏腑进行定期涂刮痧油刮拭。春季刮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按压力大、速度慢或按压力适中、速度适中),每次刮拭时间30分钟左右。
1、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2、刮颈部,活血舒筋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3、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4、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5、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6、刮胁肋,疏肝解郁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7、刮胸骨,宽胸理气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8、刮脚底,缓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刮痧后务必注意的四点
1、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两杯,休息一小时以上。
2、刮痧后不可吹电扇等有风的东西,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
3、刮痧后一定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才能进行洗浴,一般约12小时左右。
4、对于某些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春天也是个时候刮痧的季节,春天容易出现春燥的话刮痧能去燥,容易春困的人刮刮头部能提神醒脑,但是要注意刚吃完饭不适宜刮痧,饥饿的时候也不适宜刮痧。
肩颈刮痧的好处你知道多少
疏通筋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折磨,因为这些肌肉经常是处于紧张收缩的状态,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促进新陈代谢
现在我们人体每天都在不停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好多的毒素其中都沉淀在我们皮下的毛孔,刮痧的话可以让这些新陈代谢中留下在身体需的废物排泄也去使体内血液更顺畅,恢复自然的代谢活力。
不同部位刮痧好处
不同的部位刮痧有不同的好处
1.刮眼周,能明目
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2.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 5 至 10 次。
3.刮脚底,缓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4.刮胸骨,宽胸理气
不少人都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非常疲惫的时候,产生一些胸闷气短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用刮痧梳的单角从上自下来缓慢的进行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身体7个部位的不同刮痧方式
身体7个部位的不同刮痧方式
1、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2、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3、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4、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5、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6、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7、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全方位美白身体不同部位食疗方案
1面部厚黑的食疗
中医学认为面色发黑多为肾虚精血不足所致,可内服六味地黄丸等补肾药物。
食疗办法:
酸枣仁桂圆粥方,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肤变厚。
人参山药粥方,适用于气衰引起的脸色黯黄;
蜜源花粉可消除面部黑斑,使容貌嫩白,
桃花食品最适用于肝气不舒,行血不畅所致的面容灰黯无华者:
2颈部糙黑的食疗
中医学认为:心亏血少,前颈部苍黄暗淡:肝气郁结,后颈部皮肤黑青;脾虚血滞,颈部肌肤黑粗。
食疗办法:
核酸是首选的营养食品,日本科学家发现,女性每日服用核酸800mg,1个月之后,颈部皮肤会变得白嫩诱人。富含核酸的食物有鱼、虾、酵母、肝、蘑菇、木耳、花粉等。
米粥是美颈的传统膳食,红枣、粟米具益气养血、润肤丰肌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血弱所致者。
3腰腹部黑的食疗
中医脏明学认为,脾亏肾虚时,五脏运化精气的功能失调,使流向腰椎与关节盘的气血减少,腰腹部便形成一道粗糙松弛的黑肤圈。
食疗办法:
传统膳食中的首乌粳米粥方,具有补气血、悦肤色、益肝肾之功效,适用于腰腹酸软、衰痕发黑者。
常吃蚕蛾、幼蝉等昆虫也有佳效,因为这类美食中含有20多种游离氨基酸,是理想的肌肤健美物质。
坚持吃谷物、蔬菜、水果,其中所含的钙、钾、钠、镁等多种矿物质是美肌肤最理想的食物。
4臂部紫黑的食疗
臀部紫黑多见于久坐工作者,或见于患有肝病,坐骨神经症、内分泌疾病以及月经失调者。
食疗办法:
维生素E可促进代谢、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维持毛孔的正常通透性,改善臀部血液循环,平展硬皱,延缓皮肤衰老。故应补充维生素C、E。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乳类、蛋类、芝麻、蜂蜜等。
不同部位刮痧效果各不同
1、刮头部,提神醒脑。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
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2、刮颈肩,活血舒筋。
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3、刮两肋,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4、刮腹部,减小肚子。
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
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5、刮脚底,缓解失眠。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
给脚部刮痧,可以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做全脚底的刮拭,等刮热后再用刮痧板重点刮拭脚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阴穴和足背部。
身体8部位刮痧保健法
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刮颈部,活血舒筋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刮胸骨,宽胸理气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刮胁肋,疏肝解郁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刮脚底,缓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头痛刮痧刮什么部位图 不同部位头痛刮痧法
刮痧取穴:上星穴,神庭穴,头临泣穴,阳白穴,印堂穴,头维穴,合谷穴,脑户穴,天柱穴,昆仑穴,百会穴,行间穴,太冲穴,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风池穴,肩井穴,秉风穴,太阳穴,曲鬓穴,率谷穴,悬厘穴,悬颅穴,颌厌穴,头窍阴穴。
前头痛刮痧方法:以平刮法,用中等强度依次刮拭上星穴至神庭穴,头临泣穴至阳白穴,印堂穴,头维穴和合谷穴,以局部皮肤黯红为宜,然后对印堂穴刮痧,以局部紫红为宜。
后头痛刮痧方法:以平刮法,用泻法刮后头顶至脑户穴,天柱穴3-5分钟,以局部紫红或有痧点为宜,接着重刮昆仑穴3分钟。
头顶痛刮痧方法:以百会穴为中心,以平刮法,用泻法刮前后左右各3-5分钟,以局部紫红为宜,接着用中等手法从行间穴刮至太冲穴3分钟,以局部暗红为宜。
刮痧注意事项和禁忌 刮痧注意四大误区
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有的患者刮痧时痛的厉害,事后感觉很舒服,就误以为刮痧凑效了,其实这多半是身体受到重大刺激后的正常反应。刮痧的效果受个人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影响,对体质属热证和实证的人效果较佳。
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其他身体不适。另外,刮痧主要还是以中医经络学为基础,因此,刮拭部位主要为经络或穴位,如果不依据刮拭部位刮痧,就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刮痧只适用于局部止痛,或患上急痧证时进行解危救急,而不能在身体上大面积使用。尤其不能过多的做经络刮痧,每做一次刮痧,皮肤表面破裂的小血管都会结一次痂长成疤痕,减低血液循环通透性,当结痂脱落后,都会成为血液中的垃圾或血栓的组成部分,如果导致气血瘀滞形成胀痛,则又得刮痧,从而对刮痧形成依赖性,因此长期刮痧会使肌肉纤维失去弹性,形成僵硬板块,影响气血循环。
有人认为出痧的皮肤红红的,就是皮肤受到损害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出痧不但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居家刮痧的技巧
中医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肤理论为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
其实刮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在家就能做,只要到药店买一个牛角或玉质的刮痧板,涂上刮痧油,家庭成员之间就可以相互刮痧。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要在适宜暴露的环境中进行,一般温度不低于25℃;皮肤有破损、疤痕处不宜刮痧;皮肤高度敏感或皮肤病患者不宜刮痧;血友病患者慎刮痧。
刮痧时,刮拭一定的宽度和长度,是为了更准确地把经脉、穴付和全息穴区都覆盖到。刮拭的长度一般以中心穴位上下4—10厘米为宜,以大于所治疗的穴区范围为原则,如果需要刮拭的经脉较长,可分段刮拭。
刮拭力度
人体各部位组织厚薄不同,刮拭力度也要随之变化,骨节突起和肌肉丰满处按压的轻重力度有所不同,以达到肌肉的深部为准。刮拭时,要均匀、平稳、缓慢、柔和的按压。
刮拭速度
刮拭速度决定舒适度以及对组织的刺激强度。速度越慢疼痛越轻。
刮拭角度
刮拭角度是指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与皮肤之间形成的夹角。刮拭角度越小越舒服。
刮拭时间
每次刮痧的时间要视被刮拭者的体质、刮拭部位、病情和刮拭的力度而定,少则几分钟,多则20~30分钟,初次刮痧者和体弱者可适当缩短时间。体质虚弱者毛孔张开就可以停止刮拭,体质强壮者可以适量出痧后再停止。
刮痧间隔
直接在皮肤上刮痧,同一部位,间隔应以局部皮肤恢复正常、疲劳和触痛感消失、痧斑全部消退为准。不同部位刮痧不受间隔期限制。隔衣刮拭每天都可以进行。
刮痧的顺序和方向
一般是先刮阳经,后刮阴经;先头部、颈背部,后胸腹部、四肢;先上部,后下部。刮拭的方向都是从上向下,当肢体有静脉曲张或浮肿时,要从下向上刮拭。
进行面部刮痧的时候,速度要慢,按压力要小,自内而外,依次按照额头区、眼周区、面颊区、鼻区、口唇区、下颌区的顺序轻轻刮拭。
身体不同部位的保湿方法大全
身体不同部位的保湿方法大全,想知道具体的内容吗?下面详细给您介绍身体不同部位的保湿方法大全:
手干:
每晚洗完澡后,将调好的按摩油(甜杏仁油5毫升+月见草油3毫升+蔓越莓油3毫升,加入乳香5滴+岩兰草3滴+广藿香3滴)按摩双手。按摩后,戴上棉质的手套,让双手休息半个小时。
脚干:
适度祛角质后,涂抹按摩油,杏仁油或婴儿油都可以。从足部按摩至小腿,皮肤就会柔嫩、有透明感,不再脱皮、龟裂。
眼角干:
尤其对于办公族女性,眼部保湿凝露是防止眼角干裂“秘密武器”,只要感觉眼部不适,随时都可以将保湿凝露平敷于双眼,大约持续5分钟。敷的时候还可以做做“小动作”,比如将眼球沿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3圈,有助于眼部肌肤更好地吸收保湿液,防止因肌肤干燥产生的细纹。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下,有效消除干涩和疲劳,对视力的强化也有帮助。
脸干:
补水是指帮助皮肤补充水分,而保湿则是指锁住皮肤水分,并防止水分散失,同时兼具这两种功能的护肤品,能够更好地保持秋季皮肤的滋润。美容师建议,秋季护肤品最好选择既能补水,又有保湿功效的。
对付脸干没有什么绝招儿,就是要把美容功课做得细致入微。比如,每天早晚各一次的面霜不能少,此外还要多涂一些滋润成分较高的精华素。每周做1~2次保湿面膜,可以到超市购买,也可以自己在家制作,比如用豆腐、蜂蜜和面粉调配而成的天然面膜,每次敷15分钟,保湿效果就不错。平时可以随身带一瓶保湿喷雾,随时让肌肤“喝水”,重新焕发神采。
唇干:
每晚洗完脸后,用按摩油充分按摩全脸,包括嘴唇,然后将保鲜膜剪下一个小方块,贴于嘴唇上约3分钟,让嘴唇上的按摩油充分吸收,不需刻意洗掉,即可保有水嫩性感的双唇。
刮痧应该如何刮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操作步骤: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在穴位处刮痧适用于腹痛、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