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也可以引起肠梗阻
胆结石也可以引起肠梗阻
胆结石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根据结石发生的部位一般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结石除过可以引起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以及胆道梗阻外,还可以引起肠梗阻,医学上称之为胆石性肠梗阻。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这可能与对该症的不断认识和胆石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等因素有关。由于该病表现特殊,临床上一旦遇到,常常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我们在此将该症作简单介绍。
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与发病机制:
机械性肠梗阻由胆结石引起者占1%~10%,胆石病患者约0.2%~1.5%并发此症;发病年龄13~88岁,多见于50~75岁;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1.1~12。上述表现与胆石病的发病情况相吻合。
胆石落入肠道有两条途径:经胆肠内瘘和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开口,前者包括胆囊十二指肠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胆囊结肠瘘和胆囊胃瘘等,其中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是胆结石进入肠道的最主要途径。胆石是否能经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开口排出而梗阻肠道尚未明了,有人认为所谓的经乳头通道实际上是经其附近的内瘘。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十二指肠镜检和造影中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的发生率为0.5%~5.6%,占胆总管结石的14%左右。显然,各种类型的胆肠内瘘是造成胆石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内镜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切开术和胆肠内引流术后胆道排石亦可引起肠梗阻。
肾结石有什么症状 肾功能不全
一侧肾结石引起梗阻,可引起该侧肾积水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双侧肾结石或孤立肾结石引起梗阻,可发展为尿毒症。
结肠癌可引起肠梗阻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一般预后较好,经根治术治疗后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结肠癌会引起肠梗阻,甚至肠穿孔。
这是由于结肠癌患者肠腔内被肿块填塞、肠管本身绞窄或肠腔外粘连、压迫所致,大多可表现为进展缓慢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的早期患者出现慢性腹痛伴腹胀、便秘,仍能进食,但食后症状加重。
多数肠梗阻的结肠癌患者经过泻药、洗肠、中药等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长时间地反复发作会导致梗阻趋于完全性,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需要注意的是,在老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结肠癌所引起。
当结肠发生完全性梗阻时,会由于回盲瓣阻挡结肠内容物逆流至回肠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从而使盲肠至梗阻部位的结肠极度膨胀,肠腔内压不断增高,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继发性腹膜炎等。
此外,如果癌肿位于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那么肠蠕动剧烈时可导致肠套叠。
胰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1.过量饮酒 在美国都市中过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此种情况也不少见。过量饮酒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暴饮暴食 尤其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之饮酒,可刺激胰液的过量分泌,在伴有胰管部分梗阻时,可发生急性胰腺炎。
3.高脂血症 也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病因:高脂血症可继发于肾炎,去势治疗及应用外源性雌激,以及遗传性高脂血症(I型、V型)。
4.高钙血症 常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钙能诱导胰蛋白酶原激活使胰腺自身破坏;高钙可产生胰管结石造成胰管梗阻;高钙还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多。经腹膜吸收入血液,使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大量胰酶入血可导致肝、肾、心、脑等器官的损害,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5.梗阻因素 在欧洲、亚洲及我国较多见。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胆结石。引起Vater壶腹部阻塞的原因有:胆结石通过或嵌顿于Vater壶腹,胆道蛔虫,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壶腹部括约肌痉挛,壶腹部狭窄等;胆胰共同通路的梗阻,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造成胆汁诱发的胰实质损伤。单纯胰管梗阻也足以引起胰腺损害。
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梗阻,通俗理解为身体某一部分被阻塞而不能正常运行,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卫洪波教授指出,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肠梗阻,除此之外还有幽门梗阻、胆道梗阻等多种。
肠梗阻是最常见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都统称为肠梗阻。它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卫洪波说,“临床多见因肠粘连、肿瘤导致的肠腔狭窄、 肠腔内容物太多(粪便、儿童肚子内蛔虫)等。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又占到了一半以上。”卫洪波用四个字概括肠梗阻症状:疼、胀、呕、闭。
肠梗阻往往会带来阵 发性绞痛;肚子出现胀气也是其标志性特征;肠梗阻引发的呕吐往往特别剧烈,不仅时间长而且量大,严重时甚至包括肠内容物,会导致人体严重脱水;闭是指肛门 停止排便和排气。一般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留心肠梗阻了。
腹腔做过手术的病人更应注意该病,近年来因肿瘤引发的粘连性肠梗阻比例有上升趋势。预防和治疗肠 蛔虫病、腹部手术后早活动、适量运动促进肠胃消化都能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幽门梗阻多由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引起。幽门是消化道较狭窄的部位之一,易发生梗阻,导致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因此,幽门梗阻最早表现出的症状就是呕吐。与肠梗阻不同的是,这种呕吐虽剧烈,但不会包含肠内容物, 呕吐后感觉腹部舒服,因此病人常自己诱发呕吐,以缓解症状。
此外,还可能伴有胃口下降、吃不下饭等表现。有时病人用手叩击上腹也可以听到水震荡声。卫洪波 提醒,规律饮食、积极治疗胃溃疡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胆道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胆道梗阻多继发于胆管结石或肿瘤。由结石引起的梗阻多表现为黄疸,且伴有右上腹绞痛;肿瘤病变往往是一个缓慢的长期过程,无明显疼痛,因而也常常得不到患者的足够重视,建议40岁以上的人定期体检,至少每年一次。
输尿管梗阻常由肾结石引起。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输尿管病变导致的梗阻现象,它往往涉及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常伴有疼痛、呕吐、尿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肾积水。卫洪波强调,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水,适当运动,积极治疗尿路结石等可以引起本病的原发疾病。
胆结石也可以引起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由胆结石引起者占1%~10%,胆石病患者约0.2%~1.5%并发此症;发病年龄13~88岁,多见于50~75岁;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1.1~12。上述表现与胆石病的发病情况相吻合。
胆石落入肠道有两条途径:经胆肠内瘘和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开口,前者包括胆囊十二指肠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胆囊结肠瘘和胆囊胃瘘等,其中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是胆结石进入肠道的最主要途径。胆石是否能经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开口排出而梗阻肠道尚未明了,有人认为所谓的经乳头通道实际上是经其附近的内瘘。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十二指肠镜检和造影中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乳头旁瘘的发生率为0.5%~5.6%,占胆总管结石的14%左右。显然,各种类型的胆肠内瘘是造成胆石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内镜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切开术和胆肠内引流术后胆道排石亦可引起肠梗阻。
落入肠道的胆石可随粪便排出或经口吐出,部分则由于其本身的体积和肠管的痉挛、狭窄、炎症、动力障碍、新生物以及肠内容物粘附导致结石增大等因素而嵌顿于肠道某部。一般认为,结石直径大于2.5cm时可阻塞肠道,但也有报道小于1.5cm者;梗阻于肠道的最大结石直径达10cm;肠内结石的数量可为单个或多个,后者占10%~40%,2~12枚不等。胆石可嵌顿于肠道的任何水平面上,但常常发生于窄小、蠕动力弱和有病变的部位,据统计依次为末段回肠54%~74%,空肠14%~27%,十二指肠1%~10%,乙状结肠1.1%~10%。
吃山楂也会出现肠梗阻疾病吗
手术后,老刘恢复得很快。这天,喜爱刨根问底的老刘看见主刀医生查房,便问起到底是什么引起肠结石,没想到医生让他再想想腹痛前吃过什么特殊的食物。老刘仔细地回忆后,才想起腹痛那天曾在午饭后吃了几十个生山楂。医生告诉老冯,正是这些生山楂,才让他受此皮肉之苦。
山楂味道酸甜,口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山楂还能开胃、消食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消导药。虽然山楂的毒性很低,也从来没有限量食用的规定,但是食用生山楂后出现肠梗阻的情况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生山楂内含有大量鞣酸,它能与摄入的动物或植物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较大且又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并沉淀在胃肠道内。这些沉淀物像滚雪球一样,在胃肠道内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肠结石。此外,由于下段的小肠较上段为细,当结石运动到下段小肠时,便会堵塞此处的肠腔,引起肠梗阻。
以此为鉴,如果在腹痛发作前4~8小时进食过生山楂,同时伴有腹胀、呕吐、没有排便等肠梗阻症状,那么,就有可能得了肠石性肠梗阻。此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包括摄入哪些食物),以利于医生及时诊断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概述
肠道可因腔内为异物堵塞而形成梗阻(蛔虫梗阻、胆石梗阻),这类梗阻大多为单纯性和不完全性。阻塞物可为蛔虫团,胆结石、硬币等。蛔虫梗阻一般见於13岁以下的儿童,而胆石梗阻多见於老年人。欧美各国肠腔堵塞的主要原因为胆石。50、60年代蛔虫性肠梗阻在我国较为多见,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知识的普及,蛔虫性梗阻已较少见,另一方面,随着饮食习惯的逐渐与欧美各国接近,胆石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胆石性肠梗阻也将越来越多。上述10年间我们收治胆石性梗阻2例。
蛔虫性梗阻乃由於大量蛔虫聚积成团,刺激肠壁引起痉挛而造成梗阻。胆石性梗阻大多由於较大的胆结石入肠所致。胆囊结石病人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使胆囊与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肠或空肠产生粘连。以后溃破成瘘,结石经瘘口进入肠道后顺肠腔向下移动。当然胆石也可通过总胆管下端的正常通道进入肠内。当结石向下移动到生理或病理狭窄部时就可以停留而造成梗阻。回肠末段是小肠最窄处,所以胆石常堵塞於该处。蛔虫和胆石梗阻均是单纯性梗阻,但如病程较长,也可引起肠壁缺血、坏死、穿孔而产生腹膜炎。
胆结石是否会引起肠梗阻呢
胆结石有时会阻塞肠子而引起肠梗阻,由胆石阻塞造成的肠梗阻医学上称为胆石性肠梗阻。引起胆石性肠梗阻的结石都比较大,直径一般都大于2.5cm,这种结石起初都是在胆囊里的。胆囊里的这些较大的胆石要引起肠梗阻,先要有胆囊胃肠瘘的发生。发生胆囊胃肠瘘后,胆囊内的结石就可能经瘘道进入肠内。较小的结石进入肠道后,会随着胃肠道的蠕动而排出体外,并不引起梗阻。如结石较大,就会机械地堵塞肠腔,而引起胆石性肠梗阻。胆石阻塞的部位常发生在回肠末段,因为此处的肠腔较小。
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人多年龄较大,当胆石阻塞肠腔后,就会引起梗阻的一系列症状。病人会感到腹部有一阵阵的疼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肠梗阻会造成肠腔内的积气和积液,因此病人的腹部就会慢慢胀大。因为肠腔内的气体不能正常运行,病人的肛门就停止排便和排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最终会发生休克而死亡。所以,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结石引起的另一种严重并发症。
腹部X线检查对诊断结石性肠梗阻有很大的帮助。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以看到有积气,积液而扩张的肠襻,有时还可以看到阻塞肠子的胆结石的阴影,根据这些情况医生便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对胆结石性肠梗阻的病人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如输液、输血,纠正休克等,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取出堵塞在肠腔内的结石,以解除肠梗阻。经过有效的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以转危为安。
什么是不全性小肠梗阻?
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称为“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道还没有被完全阻塞,仍有部分食物、水、气体通过。
形成原因
1.机械性肠梗阻:由食物残渣或肿瘤引起肠腔变狭小,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化学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
3.麻痹性肠梗阻:植物神经受损或紊乱,引起肠道运动神经瘫痪;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引起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临床症状
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严重的腹疼、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不完全性肠梗阻较之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较轻。
当确诊为小肠梗阻时,应立即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手术前后应采用补充能量、液体、调整酸碱平衡疗法,全身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等其它对症疗法。术后绝食5~6天,以静脉输液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然后给予流食,直至恢复常规饮食。
不全性小肠梗阻,虽然是肠梗阻中比较轻的一种,但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难忍受的一种疾病。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决不可大意,要及时寻找方法治疗疾病,小编相信只有我们身体健康,才能更快乐的生活。
胆道梗阻导致胆结石
无论任何一个疾病的患者,想要远离疾病的侵害,积极的治疗是必然的,但是在治疗前,一定要对疾病的原因了解。
胆汁淤滞导致胆结石,胆汁动力学的改变由于胆管狭窄,胆道梗阻或胆管囊状扩张,继之发生胆汁动力学改变,涡流、淤滞和细菌感染。游离胆红素沉淀,黏液脓性物的参与,形成褐黄色胆泥,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淤滞、感染,促使胆石的形成。
胆道梗阻时胆汁中自由基活性增强,产生胆红素钙沉淀增多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胆道感染使氧自由基增加,自由基又诱发胆管炎症,并在胆红素乙烯型聚合物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