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用什么泡脚好 牡丹皮鱼腥草汤通窍散寒
鼻炎用什么泡脚好 牡丹皮鱼腥草汤通窍散寒
配方:鹅不食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白茅根,败酱草,苍耳子,辛夷,鱼腥草各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药罐中,用清水浸泡20分钟,加水2000毫升煎汤,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脚盆内,先熏蒸后浴足30分钟,每天早晚1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通窍散寒。
鼻渊的治疗用药
(1)肺经风热
证侯:发病急,鼻塞,涕黄或自黏,量少,多有头痛、发热、畏寒、咳嗽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鼻内黏膜红肿,中鼻遭有稠梯,窦窍部位压痛。本证以鼻塞涕黄。鼻内黏膜红肿,伴有头痛、发热等风热表证为辨证要点。
治法:祛风散热,宣肺通窍。
处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合苍耳散(《挤生方》)加减。
肺热盛,鼻塞涕多者,加黄芩、芦根、鱼腥草等清解肺热。若头痛较甚,可酌加清利头目、止痛之品;如巅顶、枕部疼痛者.加藁本、蔓荆子;前额、眉棱骨、颞部疼痛者,加川芎、柴胡、蔓荆子;面颊疼痛、或痛连上齿者,重用白芷,加川芎。
(2)胃热炽盛
证候:鼻涕黄浊量多,鼻寒轻甚,嗅觉差,头痛明显,全身见发热不畏寒,口渴多饮,口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检查中鼻甲肿胀。鼻黏膜鲜红,鼻道有脓涕,窦窍部位红肿、压痛。本证以鼻塞重。涕黄浊量多,全身见有发热、口渴、便秘尿赤等胃热脉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胃湾火,解毒通窍。
处方:升麻解毒汤(《谭敬书方》)加减。
热毒重者,加生石膏、败酱草、芦根等;便秘加生大黄;涕多难出者,加皂角刺。
(3)肝胆热盛
证候:鼻涕黄绿色,量多,黏稠,味腥臭,鼻塞重,嗅觉整,头痛甚,全身见发热,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耳鸣,胸闷,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检查鼻甲红肿,鼻道有脓涕,病变窦窍相应头面部红肿,压痛。本证以鼻塞重,鼻涕色黄绿,黏稠腥臭及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耳鸣等肝胆火热脉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肝泻胆,排脓通窍。
处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鼻塞甚者,合用苍耳子散,以芳香化浊通窍;脓涕多者加皂角刺、蒲公英;头痛甚剧。尿赤便秘者,可用当归龙菩丸;黄绿浊涕量多不止,口苦咽于,心烦者,可用奇授藿香丸。
(4)痰热阻肺
证候:涕白浊或黄白相间或脓黄,量多,味腥,可流向咽部,鼻塞,头昏蒙,可见咳嗽痰多,胸闷,舌红,苔白腻或黄。脉滑或滑散。检查鼻黏膜肿胀,色红,鼻道有较多浊涕。本证以鼻塞.头昏蒙,鼻涕黄浊量多及咳嗽痰多,胸闷等痰热脉舌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宣肺清热,除浊通窍。
处方:辛夷清肺饮(《医宗金鉴》)加减。
痰浊甚而热不重者,去石膏、知母、黄芩、栀子等清热之品,加陈皮、茯苓、半夏、厚朴、苍术、白芷等加强化浊除涕之力;鼻塞重者。加苍耳予、石菖蒲、白芷等宣通鼻窍;黄涕量多者。可加鱼腥草、皂角刺等清肺排脓;咽痒咳嗽者,可加贝母、玄参、桑白皮等清肺利咽。
(5)肺脾气虚
证候:黏涕量多不止,色白不臭,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头部隐痛或昏痛或胀闷不适,平素易患感冒,遇冷感寒则病症加重,自汗恶风,气短乏力,咳嗽痰白。或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困倦,纳少便溏。舌淡红或舌淡胖大,苔白或腻,脉弱。检查鼻甲肿大,鼻黏膜色淡,或呈息肉样变,鼻道有较多黏涕。本证以鼻塞时重时轻,黏涕量多色白,并伴有自汗恶风,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气虚脉舌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肺脾,祛湿通窍。
处方:温肺止流丹(《痔医大全》)加减。
可加辛夷、苍耳子、白芷等助通窍化浊之力;易患感冒者,含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脾胃虚弱者,合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涕量多者,可加泽泻、木通等健脾祛湿;鼻塞重者,可加苍耳子、石菖蒲、藿香等化浊通窍。
(6)肾阳虚衰
证侯:鼻涕清稀。量多不止,鼻塞,嗅觉差,鼻痒,或喷嚏时作,每遇冷风则症状加重,常见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检查鼻黏膜肿胀色淡,鼻道有较多清涕。本证以鼻塞,涕清稀量多,遇冷加重及形寒肢冷,夜尿频多等肾阳不足脉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补肾阳,散寒通窍。
处方: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肾健脾,以资化源;附子、肉桂温肾壮阳;牛膝、车前子补肾利水。涕多难止者,可加金樱子、五味子等朴肾固摄;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苍耳子等宜通鼻窍。
(7)气血瘀阻
证候:鼻涕白黏或黄稠如脓,鼻塞较甚,头昏沉闷痛,痛无定时,迁延不愈,舌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检查鼻腔黏膜暗红增厚,鼻道内积有脓涕。窦窍黏膜增厚明显。本证以鼻塞重,鼻腔黏膜暗红增厚,舌暗红,脉细涩等瘀血舌脉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除渊。
处方: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如白黏鼻涕多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以化湿除渊;黄稠脓涕多者,加黄芩、车前草、丝瓜络、藿香以清热化湿;鼻塞甚者,加苍耳散以芳香通窍。
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鹅不食草过敏性鼻炎
(编者按:文章内容需要转载时请标明出处!)
入秋后,天气变化较大,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今日笔者为大家介绍单味中药——鹅不食草内服、外用结合治疗,有良效。
把干的鹅不食草磨成粉,用纱布过滤掉粗的粉,剩下很细的粉。然后用冷开水打湿棉签蘸药粉放进鼻子里20~3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值得注意的事,必须在早上起床后用盐水洗干净鼻子,把鹅不食草残渣和鼻涕擤出来。这样白天鼻子就很通气了,人也变得精神多了。
鹅不食草味辛、性温,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淤消肿、止咳的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瘜肉。”
方法:用新鲜的鹅不食草10克,清水一碗半,煎成大半碗,取少许滴鼻,两边各2~3滴,剩下的内服。每日一次,连用三至五天,就有不错效果。
鹅不食草味辛、性温,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淤消肿、止咳的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瘜肉。”
适宜人群:患有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者,有鼻塞、喷嚏、流涕等不适的人也可以试用。
有哪些偏方验方可用于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
有这些偏方验方可用于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 赤小豆汤:赤小豆50g,玉米须50g。 煮汤饮之,每日1次,连服20天。(2) 淡竹叶芦根汤:淡竹叶10g,鲜芦根 50g,野菊花10g。水煎服,20天为1疗程。(3) 通草汤:通草30g,鱼腥草30g,代茶 饮,不拘次数。
小孩鼻窦炎偏方大全 鱼腥草滴鼻法
材料:鱼腥草30克。
用法:将鱼腥草加水100毫升,煎煮,得药液50毫升,装瓶备用,滴鼻。每日3-4次。
功效:清热解毒作用,鼻窦炎患者用了三寒通窍,鼻塞症状会有一定改善。
肺癌的民间偏方五则
癌症是医学界的不治之症,无法逆转,但如果治疗得当还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在民间流传着不少治疗肺癌的偏方,有口皆碑的效果让人想试一试。小编特整理了五则,供大家参考。
[治疗肺癌的偏方一] 百合沙参汤:主治阴虚型肺癌。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肺癌患者大多数都有伤阴的病理变化,方中百合等养阴润肺、滋阴补血、泻肺清热、清热解毒消肿。
[治疗肺癌的偏方二] 丹皮、生地各12克,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带,各15克。水煎服,日l剂,早晚服。
本方滋阴清热,化瘀散结,对肺癌治疗有效。
[治疗肺癌的偏方三]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枣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绞取汁液,大枣去核,生姜切片,备用。先煮桑白皮、姜枣,煎取汤液,加米煮粥,临熟时点入杏仁汁,再继续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补中养胃,防癌抗癌。本药膳可作为呼吸道癌症、肺气肿、肺心痛患者的辅助食品。
[治疗肺癌的偏方四] 鱼腥草30克,瓜蒌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蛎、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龙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软坚化痰,解毒散结。
[治疗肺癌的偏方五] 夏枯草、海藻、海带、生牡蛎、石见穿、徐长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蒌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铁树叶、蜀羊泉、望江南、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中医治疗鼻窦炎需内外兼治
第一、中药内服治疗
1.鼻流多量黄白粘涕,伴发热恶寒,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滑数或浮数的鼻窦炎患者,为肺经风热。宜疏风清热,芳香通窍。故中医治疗鼻窦炎用苍耳子散加减: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白芷15克、薄荷6克、黄芩10克、玄参15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葛根15克。
2.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有臭味,伴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的鼻窦炎患者,为胆府郁热。治疗宜清泄郁热,利湿通窍。所以中医治疗鼻窦炎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20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甘草3克、连翘20克、苍耳子10克。
3.鼻流黄浊量多,涓涓长流,头重胀而痛、肢体困倦,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者,为脾经湿热。宜清脾泻热,利湿祛浊。方用加味四苓散(经验方):猪苓1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可加苍耳子10克、连翘30克、黄芩10克、白蔻仁6克、霍香6克。
4.鼻涕粘白而量多,无臭味,每遇风冷则加重,伴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的鼻窦炎患者,为肺气虚寒。宜温补肺气,疏散风寒。故治疗此类型鼻窦炎用温肺止流丹加减:人参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诃子6克、甘草3克、桔梗10克、鱼脑骨10克、黄芪10克、防风10克、丁香6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0克。
5.鼻涕粘白或粘黄而量多,无臭昧,头重眩晕,肢倦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簿白,脉缓弱的鼻窦炎患者,为脾气虚弱。中医治疗鼻窦炎需内外兼治?宜健脾益气,清利湿浊。所以治疗此类型鼻窦炎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砂仁6克、苡仁10克、莲肉10克、辛夷花10克、苍耳子10克、黄芪10克、泽泻10克、白芷10克。
第二、中医外治鼻窦炎的方法
1.滴鼻:滴鼻灵、21%牡丹皮液,每天滴鼻3~4次,每侧鼻腔滴l~2滴。或蜂蜜清汁加冰片少许,滴鼻,每日2~3次可有效治疗鼻窦炎。
2.吹鼻:冰连散(黄连、辛夷花、冰片),鱼脑石散(鱼脑石、辛夷花、细辛、冰片)吹鼻,鼻窦炎患者每日3~4次。
3.塞鼻或涂鼻:孩儿茶60克、鹅不食草30克、冰片15克,共研末用香油调成稠浆,涂鼻或塞于鼻中,每日2~3次。或儿茶研细面用香油调成膏涂于鼻内,每日1~2次可有效缓解鼻窦炎。
4.穴位注射:取肺俞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0.5毫升每周二次。
5.鼻窦穿刺冲洗灌注法:适用于上颌窦炎。方法:按常规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出窦内积脓,并尽量排清窦内积液,偏热的鼻窦炎患者注入鱼腥草液2~3毫升;偏寒者注入鼻窦灌注液(黄芪10克、淫羊藿10克、桂枝6克、当归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薄荷6克、野菊花10克、栀子10克,水煎,过滤,浓缩。)每周二次。
孕妇鼻炎小偏方 鱼腥草滴鼻法
材料:鱼腥草30克。
用法:将鱼腥草加水100毫升,煎煮,得药液50毫升,装瓶备用,滴鼻。每日3-4次。
功效解析:清热解毒作用,鼻炎患者用了三寒通窍,鼻塞症状会有一定改善。
治鼻炎的小妙招 饮食疗法
原料:辛夷30克,百合2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辛夷研为细末备用,大米、百合一同入锅,加水成粥,食用时调入辛夷末2勺,搅匀即可。
功效:辛夷有镇痛、抗过敏、抗炎作用,对微循环有改善作用,能局部收敛、散风寒、通鼻窍。
原料:鱼腥草30克,沙参20克,猪肺2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三者放一起煲汤即可。
功效:清肺热、解毒排脓,适用于鼻炎。
原料:苍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2根,茶叶2克。
做法:以上药材共研为粗末。每日1剂,当茶频饮。
功效:本方可宣肺通窍,适用于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治疗
慢性鼻炎西医治疗
1.慢性单纯性鼻炎:可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或鼻炎康4片,每日三次口服,鼻炎宁冲剂一包,每日2~3次。
2.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用封闭,注射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0.5毫升,每2周一次,共2~3次。亦可进行冷冻疗法或激光疗法。
慢性鼻炎中医治疗
1、肺虚邪滞,鼻窍不利
【主症】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早晚明显,时有少量粘浊白涕。或有面色淡白,自汗,易感冒。检查见下鼻甲肿胀,色淡暗。舌质偏淡,苔薄,脉细或缓弱。病机分析:肺主卫外,开窍于鼻。肺气亏虚,卫外不固,不任风寒,鼻窦失利,故早晚气温偏低时鼻塞,并见少量黏白鼻涕,见下鼻甲肿胀,色淡暗,或有自汗、容易感冒;气为阳,推动血液运行,肺气虚,气血不荣于外,故面淡白。舌脉所见为肺气亏虚之征。
【治法】益气固表,祛邪通窍。
【方药】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温肺止流丹(《辨证录》)。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荆芥、细辛、 诃子、 炙甘草、桔梗、鱼脑骨。 加减:酌加白芷、石菖蒲、五味子。
2、脾虚邪滞,鼻窍不利
【主症】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早晚明显,时有少量粘浊白涕,或有嗅觉减退、头昏沉重。检查见下鼻甲肿胀,色淡暗。伴体倦乏力,或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病机分析:脾土生肺金。脾虚则肺气不足,不任风寒,鼻窍失利,故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早晚明显,时有少量粘浊白涕,检查见鼻甲肿胀,色淡暗。脾虚湿邪久滞,清窍不利,故嗅觉减退、头昏沉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虚之征。
【治法】益气健脾,祛邪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加减:酌加白芷、石菖蒲、藿香之类芳香通窍。若大便不稀溏,可改用补中益气汤,酌加白芷、川芎之类,以芳香通窍。小儿多脾虚,致土不生金,无论有无大便溏稀,均宜从肺脾两虚立法,并注意酌加健脾开胃之品,以助增进食欲,如鸡内金、砂仁、神曲、炒麦芽之类。
3、阳虚寒滞,鼻窍不利
【主症】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天冷益甚,或时有涕清。面色淡白,畏寒肢凉,小便清长。检查见下鼻甲淡暗肿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病机分析:肺肾金水相生。肾阳不足,肺气亏虚,不任风寒,鼻窍失利,故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天冷益甚,或时有涕清,检查见下鼻甲淡暗肿胀。肺气不足则淡白;肾阳不足,则畏寒肢凉,小便清长。舌脉所见为肾阳亏虚之征。
【治法】温阳益气,调和营卫。
【方药】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当归、 桂枝、 白芍药、细辛、炙甘草、 木通、大枣。加减:酌加黄芪、附片温阳益气,加川芎、辛夷辛温通窍。
4、郁热上干,鼻窍不利
【主症】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少量粘黄涕,有时鼻内灼热干燥感,或有嗅觉减退、头额胀痛。检查见鼻粘膜暗红,下鼻甲肿大。全身或见口微干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胖,苔微黄,脉略数或洪缓有力。病机分析:郁热内蕴,循经上乘,鼻窍不利,气血郁滞,故见鼻塞不利,或鼻内灼热干燥感,检查见鼻黏膜暗红,下鼻甲肿胀;肺失清肃,肺津化浊与热邪相合,故见少量鼻黏黄涕;鼻窒不利,故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与阳明郁热之证。
【治法】清肺胃热,宣肺通窍。
【方药】黄芩汤(《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桑白皮、麦冬、赤芍药、桔梗、薄荷、荆芥、甘草、连翘。加减:酌加知母、葛根以助清热;加辛夷引药上行以利通窍。若舌体红胖者,乃肺脾失司,津液不行,加木通、滑石清热利湿。若兼头痛、口苦,酌加龙胆草、石决明之类清肝;鼻甲肿实,酌加皂角刺、山慈菇之类活血散结以利鼻窍;大便秘结者,酌加瓜蒌、火麻仁之类清热通便。
5、气血瘀滞,鼻窍不利
【主症】病程长,多呈持续性鼻塞,香臭难辨,讲话时鼻音重,时有少量粘涕或白或黄,鼻甲肿胀硬实,表面不平,收缩反应差,或鼻甲呈桑椹样变,或有息肉样变。舌质暗,或有瘀点。病机分析:久病多瘀。慢性鼻炎病程日久,邪毒久滞,气血瘀滞,鼻窍闭塞,甚则血瘀生痰,痰瘀互结,故病程长而多呈持续性鼻塞,鼻甲肿胀、硬实,甚或呈桑椹状、息肉样变;鼻窒不利,功能失司,故嗅觉减退、鼻音重。邪滞鼻窍,肺失宣降,津液浊化,故见少量鼻涕,兼热则涕黄,兼寒则涕白。舌脉所见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行气活血,通利鼻窍。
【方药】当归芍药汤(《五官科学》) 药物组成:当归、白术、赤芍药、茯苓、泽泻、黄芩、辛夷花、 白菊花、干地龙、甘草、薄荷、川芎。加减:若鼻甲呈桑椹样变者,酌加海藻、三棱、莪术之类活血化瘀,或用棱贝通鼻汤;呈息肉样变者,多属痰浊凝结或痰瘀互结,酌加浙贝母、牡蛎之类除痰散结。若鼻甲呈肥厚改变、息肉样变,黏膜色淡,收缩反应不敏感,亦可从痰浊凝结辨证,治以行气化痰,散结通窍,用二陈汤加白芥子、桔梗、石菖蒲之类,兼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之类。
泡脚对鼻炎有好处吗?用什么泡脚好
泡脚鼻炎有好处。
中医认为,鼻炎的发生主要与肺的功能有关,鼻子的各种功能正常,主要依赖于肺的作用,在医生指导下,在泡脚水内加入以下药材泡脚,能宣肺通窍,清热消炎,有效防治鼻炎,增强鼻子的抗病能力。
苍耳子辛夷汤
配方:苍耳子50克,辛夷15克,白芷10克。
用法:将所有药物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脚盆中,先熏蒸后浴足30分钟,每晚1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风益肺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桑白皮黄芩汤
配方:桑白皮50克,黄芩20克,夏枯草30克,白芷10克。
用法:将所有药物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脚盆中,先熏蒸后浴足30分钟,每晚1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风清热益肺,主治慢性鼻炎鼻流黄涕者。
牡丹皮鱼腥草汤
配方:鹅不食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白茅根,败酱草,苍耳子,辛夷,鱼腥草各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药罐中,用清水浸泡20分钟,加水2000毫升煎汤,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脚盆内,先熏蒸后浴足30分钟,每天早晚1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通窍散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建议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中医“风温”“疫毒时邪”的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临床证型
1. 风温热(疫)毒袭肺证
主症:疾病初起,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洪。
治则:发散风热,清肺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野荞麦根、葶苈子;热盛,高热不退,可选用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2. 热(疫)毒壅肺证
主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嗽,胸闷,气促,痰粘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见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泻肺通下
处方:桑白皮散合《千金》苇茎汤或合宣白承气汤。
热盛伤络,症见干咳,咯血丝痰,可加用茅根、栀仁、玄参、丹皮、赤芍、黛蛤散等
3. 湿热蕴毒证
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痛,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化浊利湿,清热解毒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若身热退,口不渴,脉不数,苔白腻,此为湿重于热,应改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腹泻加用葛根芩连汤。
凡有湿邪应加用苍术、葶苈子,必要时可用玉枢丹。
4. 湿热郁阻少阳证
主症:寒热起伏,寒轻热重,身热午后或入暮加重,胸腹灼热,脘痞呕恶,心烦口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治则:清泄少阳,辟秽化浊
处方: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
5.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主症:大热烦躁,渴欲饮水,干呕,头痛,甚则吐衄,昏狂谵语,舌绛,脉沉数或浮大而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6. 内闭喘脱
主症: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汗多气短,或汗出淋漓,或暴喘,脉微细欲绝。
治则:清心开窍,固脱救逆
处方:参附汤,生脉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独参汤,或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
鼻渊病是什么症状
1.热壅肺窍:症见鼻塞,香臭难辨,头额胀痛,鼻流脓涕等。治宜以疏风清热、辛宣利窍为主。可用苍耳子散。
2.胆火上干:症见鼻涕脓稠,色黄而臭,鼻内红肿,鼻塞,头昏脑胀等。治宜以清胆泻火、化浊通窍为主。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经湿热:症见涕出黄稠量多,鼻塞,头昏重,肢体困倦等。治宜以清脾化湿、芳香通窍为主。可用丹溪鼻渊方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4.肺气虚寒:症见涕清色白,量多,无臭但觉有腥味,鼻塞,不闻香臭等,治宜以益气温肺、散寒通窍为主。可用温肺止流丹。
5.脾气虚弱:症见涕多粘浊色白,久延不已,鼻塞不利等,治宜以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为主。可用补中益气汤、丽泽运气汤。
6.髓海不充:症见涕出脓粘,或如鱼脑,涓涓不止,眩晕,耳鸣,视糊等。治宜以补肾填精、益脑止涕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
早春治疗过敏性鼻炎
1莱菔蛋花汤
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取汁待用,鸡蛋l一2枚打匀起沫后倒入沸水锅中,加姜丝少许、葱花、蒜叶各l把,待煮开后将萝卜汁兑入再开即可,具有解表发汗、补虚通气之功效,主治感冒初起的鼻塞。
2荆防大枣汤
荆芥、防风10克,大枣5枚,通草根,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饮用,具有补虚解表之功效。主治因卫表气虚的感冒。
3当归红枣羊肉粥
羊肉500克洗净加水煮一开倒去水,当归50克纱布包裹,红枣10数枚,粳米150克加水适量煮开后,文火婉至羊肉烂,粥即成,具有活血、温通、补虚之功效,对于体虚经常感日鼻塞者有较好的疗效。
4姜糖饮
生姜15克,切丝加入适量红糖(或始糖),沸水冲泡或煎煮10分钟后稍冷趁热饮用,具有辛温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风寒性感冒之鼻塞。
5辛夷白花汤
辛夷、白芷、桃仁、红花各10克,干姜、细辛各克,葱、蒜各2根,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即可服用,具有活血解表、温通鼻窍之功效,对于风寒或虚寒性感目鼻塞不通者有较好的疗效。
6薄荷苏叶饮
薄荷5克,苏叶10克,沸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具有发散解表之功效。
7桑菊薄荷饮
桑叶、菊花、辛夷、白芷各10克,薄荷5克,沸水冲泡10分后饮用,具有辛凉解表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之鼻塞。
8葱白汤
葱白、蒜白各3—5根,生姜10—15克,沸水冲泡或煎煮10分钟加搞少许后饮用,具有辛温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风寒性感冒之鼻塞。
9四花酒汤
月季花、牡丹花各3朵,菖蒲3克,辛夷花6克,路路通10克,葱花1把,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兑黄酒适量后饮用,具有温通、活血、开窍之功效。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