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年轻化的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年轻化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继发性高血压,原因是现在生活方式改变以后,吃得多,吃得好,高血压都提前发病。高血压提前发病跟代谢综合症合在一起,一做血糖测定就是糖尿病前期。高压150,低压110,也不是很高,或者150、100,老是处在中度或者轻度以上。有些病人接受治疗,有些病人不接受治疗,病人以症状来看病,有头疼,才来治,不头痛就停药了。有的人认为吃药是不是不能停了,其实有些年轻人不一定吃药不能停,是可以停的,其实生活方式一改善,体重降低十公斤,血压马上就正常。
第二,有些病人是因为心理抑郁加速血压升高,或者是焦虑症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我们就建立了这样的一种专业门诊,叫双心门诊。其实高血压合并这种心理问题的病人很多,一些年轻病人血压到了200多了,可是一检查所有的地方都正常,最后发现他就是心理问题,高度紧张,晚上不能睡觉,而这种人自杀率还很高,他不是死于躯体疾病,而是死于精神疾病,这也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社会的这种竞争状态,或者是婚姻的变化,过去离婚的少现在离婚的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越来越多,这种紧张焦虑影响至发病。实际上这样的病人有时用一点抗抑郁的药,用一点抗焦虑的药,他的血压就能好,不一定要用好多的降压药。
第三,由于高血压是一个沉默的疾病,很多人忽略治疗,一来到医院就发生比较重的症状,包括一些年轻人。我们高血压病房现在住着三个病人,都是30岁和31岁,严重的心衰和肾衰。一来就是左室肥厚,肾衰竭,血压达到200他自己都不知道。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就是说合并疾病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夏季出汗的好处
1.排毒:
经过身体一整天的代谢,体内会滞留部分二氧化碳以及多余水分,如果可以及时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则可以促进人体内分泌,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当汗液慢慢散去,你就会觉得舒适无比。
2.调节血压:
现如今,高血压年轻化愈发严重,这是由于过度的压力,身体高度紧张导致血管内径变得异常狭窄,使单位流血量受阻,血压升高。适度地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化,并更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缓解血管压力,达到降压的目的。
3.瘦身:
出汗令身体内部异常活跃,并促使脂肪逐渐转化为热量,再通过汗液排出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瘦身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哪些
高血压年轻化 戒烟限酒可预防
目前,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就是其中的一种。有的年轻人喜欢抽烟喝酒,这样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 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在喝酒方面,如果过量喝酒往往会导致血压大量升高,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则升高更为明显,加上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小、顺应性差,容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首先要戒烟限酒,完全远离烟草,而限酒是可以适量饮酒,例如每天2~3两红葡萄酒,例如葡萄酒;其次,年轻人要多运动;最后,保持良好心态,每天的工作再紧张再劳累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吃得咸易致高血压 每天食盐不要超过5克
常说长期吃得咸易致高血压,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物理作用,钠盐摄入过多会导致渗透压增加,使细胞外液增多,令血容量增加,最后血压升高。二是,高钠引起细胞肿胀导致小动脉管腔狭窄,造成动脉硬化。三是,NA-K-ATP酶作用,高钠会引起NA-K-ATP酶效用增加,会让细胞外的Ca离子过多的转移到细胞内,平滑肌细胞内Ca离子增加,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增加。
目前,对于“长期”是多少天或多少个月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那对食盐过多以前规定是每天6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5克,如果每天高于5克就是过多了。
警惕食品“隐性盐” 多喝水可化解
专家表示,健康的人血压正常在短期来说过多摄入不会有太大危害,只要多喝水就可以。如果是高血压病人吃了这些东西,要尽快的钠排出体外,除了多喝水以外,还以服用适量的利尿剂。
晨练因人而异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避免剧烈运动
不少人都有晨练运动的习惯,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合晨练,如有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要避免剧烈运动。
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要做一些轻微的锻炼和体力劳动,如太极拳、慢跑、中低强度步行、骑自行车等。而运动时间长度要因人而异,要注意避免诱发心绞痛,让血压波动太大。
年轻人得高血压的原因 摄入盐分过多诱发高血压
饮食过咸是诱发高血压年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高钠可以使血压升高,减少钠元素摄入则有助于降低血压,盐摄入多了,血管中的水分就会增加,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强,最终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心衰、肾功能异常等症状相继出现。
年轻人也要提防高血压
在以前谈起高血压,就会跟老年人连到一起,但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会有高血压,很多的朋友更是身患高血压不自知。即使是知道患了高血压,觉得只要注意休息饮食会自愈,也不去看医生,其实这就是一种误区,那么还有哪些误区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呢?
误区一:有遗传史未必早发病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常认为,父母有高血压,可他们到老了才发病,足以证明高血压对年轻人没有危害。有些人更觉得,即使有遗传倾向,也未必会发病,不用那么担心。然而,和普通人相比,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发病率确实要高出很多。目前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愈演愈烈,其中60%的患者就有家族遗传史。这和以前是不能比的。上一辈的人生活相对简单,压力小,血脂血糖高的也不多,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相对要低得多,即使有家族遗传史,可能也会在中老年发病。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出生在高血压家庭的孩子,对高血压的防治决不能不重视,最好从小预防、长期坚持,否则高血压就会趁机侵袭。
误区二:高血压会有头痛头晕症状
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是比较典型的高血压症状,此外,有些人一到下午就头痛,像被施了紧箍咒一样,没有精神,还呕吐,有些人头发胀,突然眼朦,看东西模糊不清,有些人脖子僵硬痛,整个硬得像块板,都可能是高血压的早期表现。然而,有症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血压都是无声无息的。70%-80%的患者没有不舒服,就是量血压高一点。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高血压,等到中风被送到医院才发现。
所以,单从症状来判断高血压,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和病情延误。最好的办法是定期量血压,有问题及时看医生。切忌发现血压高也不重视,虽然没有症状,但血管的损害每天都在发生,伴有生活方式不良的人血管损害更厉害,长此以往,中风、肾功能不全、心衰、心梗等并发症都会随之而来,这才是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
误区三:饮食运动能控制血压
查出高血压未必要吃药,有些人属于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140-150毫米汞柱),通常是先做2-3个月的饮食运动调节,包括少吃盐、多运动、生活规律不熬夜、减轻压力等,再来复查评估血压(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血压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药,继续调节,但要是不正常,再调节也不能逆转,那就必须吃药了。对二级(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一般都要给药,否则血管损害更严重,随时都可能出意外。中风患者里超80%有高血压病史,用药比不用药中风的概率减少40%。不及时用药也会耽误治疗,病情越发展越难以控制。即使有些人暂时通过生活方式调节使血压恢复正常了,也必须长期监测血压,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一旦不监测了,饮食运动也就乱七八糟了,血压水平也随之升高。
高血压年轻患者要注意两大变化
1、若某段时间要冲击考试或完成重要的工作任务,常常会熬夜、休息不好、失眠等,要警惕血压升高,可能需要加药。
2、周一往往开会多,挨批也多,焦虑之下血压也可能升高。最好在办公室放一台血压计随时测量,血压一高可临时加用某些短效降压药物。
育龄女性高血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病已经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症,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在育龄女性中,由于工作强度大、睡眠少、熬夜、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过多摄入食盐等因素都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低,怀孕前即有高血压的准妈妈大约占妊娠的2%。统计资料表明:患有高血压病的女性,初次妊娠的平均年龄为28岁,第二次以上妊娠的平均年龄为35岁。
高血压的发生因素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也称症状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发病率的95%左右,其发病的真正原因至今未得到揭示。由于高血压病因不甚清楚,给预防和治疗带来困难,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高血压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父母均为血压正常者,子女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是3%;父母均为高血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几率是45%。
膳食因素: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还有高脂饮食、酒精等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肥胖:超重和肥胖与血压成正相关。
职业与环境: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脑力劳动过度、对视听过度刺激的工作环境等。
高血压年龄
高血压在人生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但老年人患高血压者最多。北京市曾作过调查,65至74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0%以上,而全国人口的高血压发病率是 10%左右,其中20岁以下者患病率3.11%;20至29岁为3.91%;30至39岁为4.95%;40至49岁为8.60%;50至59岁为 11.38%;60至69岁为17.23%。由此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的几率就增大。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呢?其发病机理为:动脉血压受血管阻力大小和弹性的影响,而人过中年后,全身的血管开始衰退,血管发生硬化,有的管腔变得狭窄,动脉血管的弹性减退。再加上年龄随着增长,心脏的功能也在下降,机体代谢缓慢,使血管阻力明显增大,致使血压升高。医学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即使不患高血压,其血压测得值也随年龄增长,从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收缩压就增高10毫米汞柱。因此年龄增长与高血压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全国进行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的调查中,总是把年龄作为主要的调查因素。对于平素身体健康而年龄已过40岁的人士,奉劝你多多保重身体,并且适当注意自己的血压变化,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男性高血压的特殊预兆勃起功能障碍
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它可以导致脑出血、心脑梗死、动脉硬化、肾病等多种并发症。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亿多人,因高血压致残者已达到600万。而且,高血压病现状具有三高三低特点:“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越来越明显地年轻化。因此,如何在血管病变的最初阶段,就开展有效的预防和积极治疗,是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及患病后出现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专家指出,造成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下;交感神经系统紊乱,引起心排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的增强,导致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失衡,使血管发生收缩,其结果也是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微小动脉变化,可能及早地预示高血压的发生。比如,悉尼大学的保罗?米切尔等人调查了生活在悉尼西部两个不同地区的3654名老年人。5年后,他们发现那些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之前都曾出现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对男性来说,有一个特有且非常准确的高血压预警信号,那就是勃起功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病诊疗中心主任姜辉介绍说,当男性发现自己不能获得或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进行满意的性生活时,就可能是患上勃起功能障碍(ed)。简单地说,勃起就是阴茎充血的一个过程。性兴奋时,阴茎内动脉显着扩张,流入阴茎的血流极度增加,疏松的海绵体大量充血,使之变得硬粗地勃起。如果阴茎小动脉出现内皮功能障碍,那充血就不能完全,勃起程度就会减弱,这就是病理性的勃起功能障碍的成因之一。“阴茎内的血管非常细,一丁点病变,就会导致异常。所以,现在有很多医生都认同,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特有的无声的高血压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