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注意事项 利水消肿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注意事项 利水消肿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能发汗的同时,又能起到利尿的作用,食用后对身体水肿具有良好的消除肿胀作用,适宜水肿及小便不利等患者饮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注意事项 解毒透疹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散寒解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解毒透疹的作用,对于一些麻疹透而不畅、皮疹初起等皮肤症状来说,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1、早期

早期症状表现为脾肾两虚,宜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用熟地黄、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麦冬、五味子、炒酸枣仁、栀子、制何首乌、当归、丹参等。

2、中期

中期症状表现为脾肾阳虚,宜用温补脾肾、利水泄浊法。方选真武汤加减,具体为熟附子、桂枝、白术、茯苓、车前子、淫羊藿、冬葵子、水蛭、生姜、益母草、白芍等。

3、晚期

晚期症状多表现为阴阳两虚。选用济生肾气丸、苓桂术甘汤、大黄附子细辛汤。

很多的人在四五十的年纪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够爱护自己的,不够爱护自己的就会被这种糖尿病肾病,而导致最大的痛苦,这个时候后悔都晚了。

硬皮病最新治疗方法有哪些

(1)辨证论治:本病以寒凝、湿热、血瘀、痰阻、脉络受阻为标;以肺、脾、肾之阳虚、气虚为本;本虚标实症候为主要表现。

①寒邪阻络,肺卫不宣:

主症:四肢逆冷,手足遇寒变白变紫,颜面或皮肤肿胀无热感,而渐渐变硬,或有咳嗽、发热恶寒,或胸闷气短,舌苔白薄,脉浮无力或涩。

治法:补气宣肺,通脉散寒。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黄芪25g,白芍25g,桂枝15g,炙麻黄15g,炮附子15g,穿山甲15g,生姜15g,大枣10枚,细辛3g,王不留行10g。

加减:皮肤水肿时加白芥子15g,土茯苓25g,浙贝母15g;皮肤变硬时加皂角刺15g,土鳖虫15g,僵蚕15g,刺猬皮15g。

②寒凝腠理,脾肾阳虚:

主症:四肢逆冷,手足遇寒皮肤变白变紫,颜面或肢端皮肤变硬、变薄,伴有身倦乏力、头晕腰酸、腹胀或吞咽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肾散寒,健脾化浊,活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味。

熟地25g,白芥子15g,鹿角胶15g,肉桂15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皂角刺15g,炮姜炭15g,炙麻黄10g,甘草15g。

加减:皮肤变硬者可加水蛭10g,土鳖虫15g;皮肤肌肉萎缩者加黄芪25g,桂枝15g,刺猬皮15g,水蛭10g。

现在人们生病总是想着采取西药治疗,虽然西药治疗疾病很有效果,但是很多疾病例如慢性病通过西药治疗会有副作用。所以小编认为要想治疗硬皮病,可以采取中医治疗,长期坚持下去虽然不能彻底治疗硬皮病,但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继续发作下去。

冷空气过敏怎么办 中医治疗

有冷空气过敏的人,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玉屏风散三方合用,对于治疗冷空气过敏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来说,只要出现冷空气过敏症状,都建议去医院治疗,可选择中医或者西医,早就诊,早康复。

急性扁桃体炎的饮食偏方

1、木耳饮:黑木耳一两,炒干磨成细粉,每次用半汤匙与蜂蜜一汤匙调匀口服,一日2次,连服5天永不再发。此方在患病时用。

2、夏枯草饮:夏枯草25克,用它加水2碗,放入一个鸡蛋,煎成一碗,喝汤吃蛋。1-2次终生不犯。鸡蛋不必打破,整个煮即可。此方在健康时,两次扁桃体炎发作间隙服用。

3、金银花饮:金银花30克,山豆根14克(缺时用板蓝根30克代替),硼砂2克(分2次冲服),生甘草10克。每日1剂,分2次,慢慢含服,3天为1个疗程。

4、大黄附子细辛汤:生大黄、玄明粉、姜半夏各9克,淡附子3克,细辛1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大青蚤休饮:大青叶30克,蚤休、桔梗、玄参各9克,苏叶、薄荷、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6、金灯山根汤:挂金灯、山豆根、牛蒡子各9克,白桔梗、嫩射干各4.5克,生甘草3克。上药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服2次,每日1剂。

7、咽喉消肿汤:金银花30克,山豆根12克,硼砂1.5克(研冲)、生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2剂,日服3~6次。

中医治疗不同硬皮症的方法

①寒邪阻络,肺卫不宣:

主症:四肢逆冷,手足遇寒变白变紫,颜面或皮肤肿胀无热感,而渐渐变硬,或有咳嗽、发热恶寒,或胸闷气短,舌苔白薄,脉浮无力或涩。

治法:补气宣肺,通脉散寒。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中医治疗不同硬皮症

黄芪25g,白芍25g,桂枝15g,炙麻黄15g,炮附子15g,穿山甲15g,生姜15g,大枣10枚,细辛3g,王不留行10g。

加减:皮肤水肿时加白芥子15g,土茯苓25g,浙贝母15g;皮肤变硬时加皂角刺15g,土鳖虫15g,僵蚕15g,刺猬皮15g。

②寒凝腠理,脾肾阳虚:

主症:四肢逆冷,手足遇寒皮肤变白变紫,颜面或肢端皮肤变硬、变薄,伴有身倦乏力、头晕腰酸、腹胀或吞咽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肾散寒,健脾化浊,活血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味。

熟地25g,白芥子15g,鹿角胶15g,肉桂15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皂角刺15g,炮姜炭15g,炙麻黄10g,甘草15g。

加减:皮肤变硬者可加水蛭10g,土鳖虫15g;皮肤肌肉萎缩者加黄芪25g,桂枝15g,刺猬皮15g,水蛭10g。

③痰浊血瘀阻络:

主症:身痛皮硬,肌肤顽厚,麻木不仁,头晕头重,肢酸而沉,面部表情固定,吞咽不利或胸闷咳嗽,或肌肤甲错,指甲凹陷,指端溃疡,舌黯苔腻,脉沉涩或沉滑。

治法:祛痰活血通络。

慢性肾炎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

1水肿期:①风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车前子、麻黄、石膏、白术。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以温阳解表散寒。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2脾虚湿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而应用本方的机会也较多。据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白逐渐减少。3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偏脾阳虚者,用实脾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大腹皮、川朴、广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偏肾阳虚者,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白芍、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牛膝、车前子。实脾饮与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临床脾肾阳虚往往并存,再者,脾阳虚,肾阳虚,两者相互影响。4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汤。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制附片、肉桂、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汤是温补脾肾的常用方剂。该方具有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用于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者,每能取得较好疗效。方中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加牛膝、车前子利水渗湿;方中附子不仅温肾阳,而且可助脾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抗炎、利水等功效。若脾阳虚明显者,去肉桂加桂枝、党参、生姜以辛甘温脾助肾。5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人参、黄芪、生地、丹皮、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生姜、大枣。参芪地黄汤是治疗慢性肾炎证属气阴两虚的常用方剂。本方即六味地黄汤加人参、黄芪而成。方以人参、黄芪益气健脾,六味地黄汤滋养肾阴,共扶气阴两虚之本。

细辛功效之发散风寒

细辛,性辛温,有小毒,具有祛风解表,通窍,散寒止痛,温肺化饮的作用。作为发散风寒药的一种,细辛的作用比较温和,但是细心的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较强。

细辛作为一个发散风寒的药,它有发散风寒的功效,但是它发汗,发散风寒的作用,和前面的白芷差不多,也就是说它解表的作用不是很强,所以一般的风寒表证,可以不用,但是在以下四种情况,常常使用细辛,在发散风寒的方当中,有三种情况就是结合它后面兼有三种功效,和白芷一样它能够通鼻窍,外感风寒常常有鼻塞不通或者流清鼻涕,那么利用它的温通鼻窍的作用,它可以改善这样一些症状,所以外感风寒,兼有鼻塞不通或者清涕不止,它兼有通鼻窍的作用。另外它有很强的止痛作用,外感风寒,头身疼痛,比较重的,也常常可以配伍细辛,所以这两个方面和白芷应该说都是相似的。那么第三,细辛兼有温肺止咳的作用,那么外感风寒本身就有肺寒,那么如果兼有明显的咳嗽,细辛有很强的止咳作用,这时候复方里面也(可以)常常加入细辛。所以使用细辛在风寒感冒当中,有三种情况就是它兼有的三种不同功效。

还有就是张仲景有一个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由三个药组成,麻黄,和温补阳气的附子和细辛,这三味药,那么细辛在这里面,因为细辛它既是发散风寒的药,那它可以增强麻黄发散风寒的效果,在发散风寒方面,它和麻黄有一个协同的作用。另外细辛又是温里药,那么阳虚生内寒,它可以协助附子来温散里寒,所以在方当中,实际上细辛是表里同治,所以有一些方剂书说它连属其间、连属其间。对表里的寒邪都有针对性,那么这是针对张仲景的一个方的一种特殊情况。因为方很有名,是一个治疗阳虚感冒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经方,所以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的一个特征。

相关推荐

从体虚寒侵论治过敏性鼻炎

后者每年发作期多在立秋前后,发病急促,局部症状较重,打喷嚏数量多且频繁;鼻痒,鼻塞明显,夜间剧,清涕黄涕均可见到;还可眼睑作痒、流泪,咽喉和气管发痒,多伴有哮喘症状,病人痛苦,急欲求诊。笔者以中药治疗疗效肯定,简介如下。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阳虚或气虚,舌体多淡胖,笔者治疗常用玉屏风合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疗效很好。 王某,男,30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 自诉患鼻炎3年,每日早晨起床后打5~10个喷嚏。近因劳累、受凉加重,日喷嚏20个以上,需用半卷卫生纸;时鼻塞,汗出,纳可,

麻黄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尿毒症中药治疗

尿毒症中医治疗七点: 人们一提到尿毒症,就会联想到血液透析及肾移植。但其价格昂贵,大多数病人难以承受,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广泛推广。而中医治疗尿毒症已有几千年历史,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下面介绍七种中医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

中药细辛食用方法

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一钱)、白术(去芦,一钱)、独活(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肉桂(一钱)、防风(去芦,一钱)、厚朴(姜制,二钱)、麻黄(去节,二钱)、枳实(麸炒,半钱)、甘草(半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主治:脾脏中风,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腠理开,汗大泻,脾肉色不泽,唇鼻黄色。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叶)1两、荆芥(去梗)1两、莽草1两、升麻1两、胡桐泪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用5钱匕,水2盏,加槐枝

蒲地蓝注意事项

蒲地蓝可能会与其它药物发生反应,甚至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所以服用药物时先咨询正规的医生或药师。 服用蒲地蓝时要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用药期间不能同时服用温热药性的药物,例如:参、麻黄、附片、干姜、肉桂、紫苏、当归、川芎、陈皮、菖蒲白芥子、细辛、仙茅等。 蒲地蓝行寒,因此对于孕妇及脾胃虚寒的患者来说不能服用((腹痛、喜暖、泄泻)者),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量服用。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儿要引起重视,避免蒲地蓝引起的过敏反应。

感冒中医治疗

感冒中医治疗 外感风寒 【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风寒夹湿 【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 【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加减:无汗

从体虚寒侵论治过敏性鼻炎

在笔者所在的山西中北部地区,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前者不分季节,随时可以发作,长期反复不休,症状较轻,表现为晨起后鼻塞,打5~20个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遇冷空气亦加重。 后者每年发作期多在立秋前后,发病急促,局部症状较重,打喷嚏数量多且频繁;鼻痒,鼻塞明显,夜间剧,清涕黄涕均可见到;还可眼睑作痒、流泪,咽喉和气管发痒,多伴有哮喘症状,病人痛苦,急欲求诊。笔者以中药治疗疗效肯定,简介如下。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阳虚或气虚,舌体多淡胖,笔者治疗常用玉屏风合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

牙齿疼痛症状

以牙齿及牙龈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平时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等引起。 牙齿疼痛常见证型有:①风火牙齿疼痛。证见牙齿痛,牙龈红肿疼痛,遇冷则痛减,遇风、热则痛甚,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火,解毒消肿,方用清瘟败毒散等。 ②胃火牙齿疼痛。证见牙齿痛甚,牙龈红肿,或出脓渗血,牵及颌面疼痛、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等。 ③虚火牙齿疼痛。证见牙齿隐隐微痛,

中医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是什么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推陈出新,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 二、穴位敷贴 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

哮喘鼻炎怎么治

冬季寒冷季节是本病高发的时令。该征患者往往一遇寒冷及喷嚏连作,随之胸闷憋气,咽痒作咳,甚至喉间鸣响,因此,从预防角度讲尤须重视注意季节性防治。实践证明:祛风散寒类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而温阳益气类中药具有明显的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因此,在发作时可以采用益气祛风、化痰平喘、肺鼻同治的方法治疗。 对于寒冷诱发者可以运用温阳驱寒的方法治疗,如以鼻症明显(鼻痒、鼻塞、喷嚏、流涕)者可以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苍耳子散、荆防达表汤辈温散风寒、宣通鼻窍,既可以内服汤药,也可以合并药物热汽熏鼻;若同时合并哮喉喘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