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针鱼的介绍
颚针鱼的介绍
硬骨鱼纲颚针鱼目颚针鱼科鱼类的通称。约有10属3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属8种。体长一般达0.4~0.8米,最大者可达1.2米以上;体延长,圆柱状,被细小圆鳞;两颌皆延长成细长针喙状,下颌稍较长;两颌具细小尖齿,呈带状排列,并各具一行稀疏的犬齿;鳃孔宽阔,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下咽骨愈合成一窄长的平板,被有细小尖齿;有前筛骨;背鳍与臀鳍长,基本相对,均远位于体的后部;侧线低,邻近腹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及暖温带海区。栖息于近海或河口,为上层凶猛鱼,主要以小型鱼类和幼鱼以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此类鱼肉稍带酸味,食用价值不大。
颚针鱼的营养价值
1、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预防夜盲
2、此类鱼肉稍带酸味,食用价值不大。
品质好的颚针鱼新鲜生猛有活力,鱼身没有明显伤痕。
鳓鱼介绍
鳓鱼也称作力鱼或肋鱼,属鲱科,体呈椭圆形,侧扁,腹部边缘尖削,有如锯齿状的棱鳞,身披圆鳞,无侧线,背鳍和腹鳍均短小,尾鳍呈深叉形,体侧为银白色,背部黄绿色,背鳍和尾鳍淡黄色,一般体长40厘米,体重50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49厘米,重1公斤左右,鳓鱼为近海洄游中上层鱼类,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其洄游季节性较强,游泳迅速,对温度的反应敏感,在水温低时,它们都在近海水域栖息,当水温升高则靠近沿岸活动,每逢春、夏季,它们成群结队地游到河口沿海产卵。
颚针鱼的简介
1、硬骨鱼纲颚针鱼目颚针鱼科鱼类的通称。
2、约有10属3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属8种。
3、体长一般达0.4~0.8米,最大者可达1.2米以上;体延长,圆柱状,被细小圆鳞;
4、两颌皆延长成细长针喙状,下颌稍较长;
5、两颌具细小尖齿,呈带状排列,并各具一行稀疏的犬齿;
6、鳃孔宽阔,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
7、下咽骨愈合成一窄长的平板,被有细小尖齿;有前筛骨;背鳍与臀鳍长,基本相对,均远位于体的后部;
8、侧线低,邻近腹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及暖温带海区。
9、栖息于近海或河口,为上层凶猛鱼,主要以小型鱼类和幼鱼以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金线鱼介绍
体延长,倒扁,背腹缘皆钝圆,一般体长19~31厘米、体重50~150克、吻钝尖,口稍倾斜,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上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体被薄栉鳞、全体呈深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6条明显的黄色纵带、背鳍长;尾鳍叉形,其上叶末端延长成丝状。背鳍及尾鳍上缘为黄色,背鳍中下部有一条黄色纵带,臀鳍中部有2条黄色纵带。
资源量 分布于云南三个湖泊的金线鱼以滇池最多, 自70年代起由于污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沿岸居民和工厂从地下水出口洞穴内抽取地下水,且砌石为池,使洞口与滇池的通道隔断,破坏了金线鱼的洄游产卵环境, 现在滇池的金线鱼已基本绝迹。抚仙湖和阳宗海的生态环境无多大变化。
生活习性 温水性高原湖泊特有小型名贵鱼类。 生活于18~220公尺海域,喜栖息于沙泥底质地区。肉食性,以小鱼及甲壳类为主。繁殖期在5~6月。
保护措施 今后在抚仙湖和宗阳海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使金线鱼这一物种不至于在我国云贵高原湖泊绝迹。
针鱼的介绍
颔针鱼有两种。尾斑圆颌针鱼和黑背圆颌针鱼。针鱼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针鱼的肌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鲜肉入药具有滋阴、补气、解毒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盗汗、五心烦热(结核肺),久溃疡疮,不易收口等症。
白糯鱼介绍
白糯鱼别名:桃花鱼,双尾全,双尾鱼,红车公,红翅子,快鱼,白条鱼,丁斑鱼。
基原:为脊椎动物门鱼纲鲤形目鲤科鱼丹亚科鱼昔属的宽鳍鱼昔。
产地: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江河,为南方山区主要经济杂鱼之一。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有小毒。
颚针鱼有什么好处
颚针鱼是硬骨鱼纲颚针鱼目颚针鱼科鱼类的通称。约有10属3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属8种。
体长一般达0.4~0.8米,最大者可达1.2米以上;体延长,圆柱状,被细小圆鳞;两颌皆延长成细长针喙状,下颌稍较长;两颌具细小尖齿,呈带状排列,并各具一行稀疏的犬齿;鳃孔宽阔,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
下咽骨愈合成一窄长的平板,被有细小尖齿;有前筛骨;背鳍与臀鳍长,基本相对,均远位于体的后部;侧线低,邻近腹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及暖温带海区。
栖息于近海或河口,为上层凶猛鱼,主要以小型鱼类和幼鱼以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此类鱼肉稍带酸味,食用价值不大。
罗非鱼介绍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颚针鱼的形态
约有10属3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属8种。体长一般达0.4~0.8米,最大者可达1.2米以上;体延长,圆柱状,被细小圆鳞;两颌皆延长成细长针喙状,下颌稍较长;两颌具细小尖齿,呈带状排列,并各具一行稀疏的犬齿;鳃孔宽阔,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下咽骨愈合成一窄长的平板,被有细小尖齿;有前筛骨;背鳍与臀鳍长,基本相对,均远位于体的后部;侧线低,邻近腹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及暖温带海区。栖息于近海或河口,为上层凶猛鱼,主要以小型鱼类和幼鱼以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此类鱼肉稍带酸味,食用价值不大。
鲅鱼介绍
鲅鱼也叫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鲭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蓝点马鲛,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䲠、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龙利鱼介绍
利鱼也叫踏板鱼、牛舌鱼,鳎目鱼、龙半滑舌鳎。个头硕大的龙利鱼,有男人的肩膀那么宽,个头也有女孩子的身高那么高。龙利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属于出肉率高、味道鲜美的优质海洋鱼类。龙利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颇有益处。所以龙利鱼特别适在写字间里成天面对电脑的上班族。龙利鱼中的欧米加-3脂肪酸,可以抑制眼睛里的自由基,防止新血管的形成,降低晶体炎症的发生,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护眼法宝的原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利鱼只有中间的脊骨,刺又少、肉又多,几乎没有任何鱼腥味,香煎来吃味道真是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