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
二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
饮食疗法,是一项重要的其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2型糖尿病人,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要少吃多餐,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建议吃些南瓜、燕麦片等。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么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
运动疗法,体育锻炼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措施,但一定要适量,因人而定。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餐后半小时后即可开始运动,但不宜过量,体育锻炼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标准以微汗即可。因此提倡以每天散步1—2小时为宜,病人不易疲劳过度,必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要有规律,建议晚九点睡,早七点起。
二型糖尿病怎么办
1、喝多(常感口干舌燥而不断想喝水)、体重减轻,其他问题还包括有看东西变模糊(视力减退)、容易感到疲累、伤口不好愈合、手脚麻、皮肤常觉痒痒的、泌尿道容易感染。
2、会突然感到饥饿无力、发抖、头晕、心跳很快、身体一直大量冒冷汗,若未即时补充糖份,病人会陷入昏迷,严重者伤及脑功能而变成植物人,此种糖尿病二型症状要及时被发现,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3、血糖过高也是2型糖尿病症状一种,患者会有、皮肤干燥、口渴、虚弱无力、呼吸慢且很深、恶心、呕吐、心跳很快、神智不清的情形,严重时会昏迷并导致死亡。
4、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总是感觉吃不饱,一会就饿的情况,食量还变大了此种糖尿病症状,这些情况都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的糖尿病2型症状。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眼病后一定不要恐慌,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各项检查,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准确的糖尿病眼病治疗。
人们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非常让人棘手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得上这种病之后,都还不知道自己的患病原因,都在纳闷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病人得病原因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由于在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里能查出很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能够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让他们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所以就患上了一型糖尿病。
而得二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就没这么简单了,包括很多方面:①、环境因素:肥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爱运动等等是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②、遗传因素:二型糖尿病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有些致病基因已经被确定了;③年纪方面:临床统计发现,超过30岁以上的人,容易得上二型糖尿病;④、生活方式的不科学:高热量、高脂肪的膳食会引起人发胖,并且如果缺乏运动锻炼,胰岛素抵抗就会变得严重,容易导致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还有应激,包括劳累、紧张、外伤等,还包括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这些诱因都会影响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血糖升高,二型糖尿病也随之跟来。
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特点一:对于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特点二:很多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特点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特点四:大量的临场试验表明,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二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尿:临床上患者血糖过高,因为肾脏的功能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的血糖排除过多,这就会造成肾小球率过滤的功能下降,为此24小时的尿量这就会增加。
2、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饮: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多喝水,主要是因为高血糖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增加,这就会造成口渴的了临床症状增加,为此患者就会多喝水。
3、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食:临床上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食过多的发病因素不明显,因为血糖处在高水平状况,患者高消耗的话,也会造成组织细胞处在一个饥饿状况,为此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食欲也会亢进。
4、二型糖尿病症状之体重下降:临床上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尽管有时候因为饮食正常,但是因为胰岛素的问题,也会造成身体脂肪以及蛋白质分解过多,这就会造成身体体重下降。从而形成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5、二型糖尿病症状之乏力:这种临床表现在二型糖尿病中还是很常见的,是因为很多能量不能完全被身体所用,这就会造成浑身乏力的情况出现,造成患者出现痛苦。
糖尿病人引起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也成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一般人会认为吃的糖多就会患上糖尿病这以错误观念。就会忽略其中内在的一些原因。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上糖尿病的,在病发的过程中很容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还会致残甚至致死。那么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引发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目前人们认为,一型糖尿病患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没有环境因素的侵害还不致于患糖尿病,如引起一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胰岛尚能修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可使病情减轻。如果胰岛又受到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这次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
同样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自己能掌握病情的变化,以便做好治疗工作,那么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
①精神护理。一旦确诊为此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而精神萎靡,不愿工作,不敢运动,整日休息。也不可视而不见,各方面不加注意,情志失调,过于劳累,或过忧过喜,均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这是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②运动锻炼。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可采取散步、做操等轻度的锻炼方式;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方式,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目的。
③饮食保健。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副食以疏菜为主,瘦肉、蛋类为辅,可吃小鱼等。正所谓“粗茶淡饭,健康有源”。不论每日三餐,还是四餐,均要吃饱,避免或减少饭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现象。尤其是儿童、孕妇更应注意。平时可将苦瓜、南瓜、亚腰葫芦、番石榴等研粉,适量内服;亦可将糯米、黑豆适量煮粥常服。
二型糖尿病可以吃皇帝柑吗
首先要知道,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与35-40岁的人群,这种疾病属于糖尿病的一个种类。生活中要慎食高糖的食物,而皇帝柑中的糖分是很高的,可达10-16度左右,因此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是不吃皇帝柑会好一些,避免导致其病情加重。
二型糖尿病检查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所致,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
具体数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调节受损,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
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诊断糖尿病及用药的依据。胰岛功能检查:验者口服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
二型糖尿病症状
1、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确的轻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型儿或巨大儿等。
3、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或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如测血糖则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4、老年人无原因的知觉障碍。如: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泔、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
5、反复感染。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或屡发疖痈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不少女病人就是因为外阴瘙痒去妇科就诊而发现糖尿病的。
分清自己的糖尿病到底哪一型
常常有人问「糖尿病怎么还分那么多型?我到底是第几型?」。事实上引起糖尿病的原因相当多,从基因遗传、感染到自体免疫疾病等,甚至原因不明。早先糖尿病区分为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是后来发觉许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为了避免疾病分类的混淆,美国糖尿病学会在1997年将糖尿病区分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等四大类。
第一型糖尿病,过去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胰岛细胞,造成胰岛细胞死亡,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引起血糖升高。而且身体细胞因缺乏胰岛素而使得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细胞便会寻求其他能量来源,例如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成酮酸,如果体内累积过多的酮酸时,就会引发酮酸中毒。因此第一型糖尿病发病时,常常以酮酸中毒为初期临床表现。此自体免疫疾病常常好发于幼童,又称「幼年型糖尿病」。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所以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发生于怀孕时期。怀孕之前并未发觉糖尿病,怀孕中发现有高血糖症状,生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发生原因一般推测与怀孕时期体内贺尔蒙与生理产生巨大变化有关,因此怀孕第24周时会接受50克糖水试验筛检。大多数口服降血糖尚未通过怀孕试验,治疗方式仍然以胰岛素注射为主,妊娠糖尿病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产生巨婴症,而且增加生产时的风险。妊娠糖尿病生产后,即便血糖恢复正常,仍必须定期抽血检验。据统计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病人,会演变成第二型糖尿病。
其他原因引发的糖尿病,统一归为其他型糖尿病。
原因包括感染、败血症、发炎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胰脏切除后、先天遗传缺陷等。
第二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是「成年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糖尿病」。发生原因复杂,包括先天基因的遗传与后天环境饮食有相当大的关系。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的机转为胰岛素抗性,或是说体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再加上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渐渐丧失,引发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发病初期并没有严重的不舒服,常常是藉由健康检查无意间发现。当血糖慢慢上升到200~300时,许多病人开始出现口渴频尿、容易疲倦、体重不明原因减轻、伤口不易愈和等症状,若不就医,则容易引起高血糖性高渗透压昏迷,此疾病未治疗的死亡率约10%。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都要接受饮食治疗,适度的运动,改善生活形态,自我血糖监测,并定期接受医师诊视与治疗,才可以稳定血糖,拥有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