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洗脚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人洗脚需要注意什么
1、足部血供差,糖尿病人常常感到足部发凉,包上棉被也没用,喜欢用热水袋焐脚,用热水烫脚。晚上睡觉前,一盆热水烫烫脚确实有解乏的功效,而且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慎重。
2、糖尿病人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的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无法准确判断水温的高低,足部不知趋利避害,即使泡在很烫的水里往往也感觉不出来。严重的患者在自己烫伤的时候还不知道,使烫伤进一步加重。
3、因为正常人皮肤遇到较高温的热水的时候,局部的血管会扩张,血流会加快,这样血液会把多余的热量带走,使局部不致受到伤害,而糖尿病患者这种功 能会大大下降。糖尿病足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供的减少也使皮肤没有足够的血液把热量带走,使热量在局部聚集而容易发生烫伤。而 一旦发生烫伤后,由于足部组织营养变差,恢复能力较低,往往演变成坏死。
冬季糖尿病人怎么养生 天干物燥保护皮肤
冬季天干物燥,糖尿病人常常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由此引发神经性皮炎甚至湿疹的情形比较多见。糖尿病专科医生指出,糖尿病人冬季一定要预防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双脚,以免破口、皲裂。洗澡、洗脚后可以涂抹护肤乳,好好保护皮肤这道重要的防线。
如何保护脚
1、穿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硬鞋
我们首先要从鞋子说起,不要穿太硬的鞋子。
糖尿病人对外界刺激不敏感,鞋子挤不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买鞋的时候,先脚踩在纸上,把脚的形状画下来之后再按照线条裁剪,把纸放到你觉得合适的鞋子里,若每个角落都非常平整则说明这双鞋子适合你,若纸张有地方是翘起来的,那你可能就要选择其他鞋子了。
2、不要用热水袋或热宝暖脚,也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
不要用太热的水去洗脚,水温适中就好。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差,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也不用很热的水洗脚,在给年纪较大的人洗脚时,建议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且水温不要超过40℃。
3、经常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裂口、水泡等
多数糖尿病人对皮肤的敏感性差,皮肤出现破损、裂口时,也不会有什么感觉。
糖尿病患者要重视一下预防心梗
糖尿病患者最应该重视心梗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10年。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在我国这个数字仅有15%左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应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进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避免足部烫伤、保持足部润滑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因此冬天脚部取暖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洗脚时水温要适中,一般不要超过40℃,洗脚前可让家人帮忙测试水温,如果用温度计则更好;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擦干,趾缝处也要轻柔地擦干。糖尿病患者由于泌汗神经损伤致出汗减少,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干燥,从而造成足部皲裂,可以在清洁双脚后使用适当的润滑剂或乳膏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但不要在脚趾间使用,也不宜用爽身粉。
糖尿病烂脚的治疗
说到糖尿l烂脚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三方面:首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就是把糖尿病所造成的代谢异常症状,即将病人不正常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尽可能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次,高度重视糖尿病病人的心脑血管和肾脏,检查是否出现贫血、低蛋白血脂、心衰、视网膜眼底病变等。第三步,尽可能地多想办法对病人的循环和神经功能进行改善。最后就是局部的伤口处理,糖尿病足所出现的伤口不同于一般的外科伤口,对其的处理上有其特殊性。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一旦出现糖尿病足溃疡以后,平日对脚的保护非常重要。病人应正确认识到自己脚的特殊性,选择更合适自己的鞋、袜子,以及怎么洗脚、怎样保护足部皮肤等等。
糖尿病患者讲卫生
(1)要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皮肤化脓感染。女性用化妆品也有引起感染的可能,男性刮脸时要小心,以免弄破皮肤造成感染。
(2)注意口腔卫生。糖尿病人易并发牙周病、口腔霉菌感染,因此要保持口腔卫生,要求做到睡前、早起后刷牙,每次餐后要刷牙漱口。
糖尿病患者要讲卫生
(3)糖尿病人易合并泌尿系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因此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便后及性生活后要求局部清洗,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一定作用。
(4)讲究脚的卫生。糖尿病人易较早发生动脉硬化,糖尿病人中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即使足部轻微损伤都会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者需截肢。因此对每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讲足部的保护都十分重要,足部的卫生如同每天洗脸一样。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检查足部情况,发现有水泡、皮裂、磨伤、鸡眼、胼胝、甲沟炎、甲癣等要及时处理;每天用温水洗脚,脚趾缝之间要洗干净,后用柔软吸水强的毛巾擦干,并用羊毛脂涂抹;鞋要大小合脚,最好是皮鞋,袜子要柔软平整合适,趾甲不要剪的太短,应与脚趾相齐;不要赤脚走路;不要用刺激性药物如碘酒、石碳酸等。
糖尿病患者要重视一下预防心梗
研究显示,75%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发生急性心梗很难发现,应特别注意保护心血管。
糖尿病患者最应该重视心梗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10年。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在我国这个数字仅有15%左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应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进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避免足部烫伤、保持足部润滑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因此冬天脚部取暖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洗脚时水温要适中,一般不要超过40℃,洗脚前可让家人帮忙测试水温,如果用温度计则更好;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擦干,趾缝处也要轻柔地擦干。糖尿病患者由于泌汗神经损伤致出汗减少,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干燥,从而造成足部皲裂,可以在清洁双脚后使用适当的润滑剂或乳膏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但不要在脚趾间使用,也不宜用爽身粉。
虽然说药物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和血压,但是糖尿病患者也需要重视一下心梗的,很多人都知道心梗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得了糖尿病之后呢,如果不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危害是非常大的,除了药物治疗心梗之外那,还需要多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人能用热水泡脚吗
糖尿病人可以用温水洗脚,但不要热水泡脚。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腿脚的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许多患者为了泡脚舒服,不断添加热水,很容易把脚烫伤,如果烫伤后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感染,许多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后很难愈合,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如何防止烂脚
1、穿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硬鞋
我们首先要从鞋子说起,不要穿太硬的鞋子。
糖尿病人对外界刺激不敏感,鞋子挤不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买鞋的时候,先脚踩在纸上,把脚的形状画下来之后再按照线条裁剪,把纸放到你觉得合适的鞋子里,若每个角落都非常平整则说明这双鞋子适合你,若纸张有地方是翘起来的,那你可能就要选择其他鞋子了。
2、不要用热水袋或热宝暖脚,也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
不要用太热的水去洗脚,水温适中就好。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差,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日常糖尿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生活指导
有一个治疗糖尿病的窍门很简单,就是养成开灯睡觉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和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身处黑暗时,视网膜内层缺氧,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睡觉时如果有盏灯开着, 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发生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定期运动,快速步行,不要从事举重或需要用力推拉的运动,以免造成身体损伤。注意足部情况,由于糖尿病会减低疼痛感觉,所以应用温水洗脚,不应用过热的水烫脚,以免造成足部受伤,导致严重后果。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否则可导致血糖、尿糖的极大波动,破坏机体的平衡状态,少吃油腻和煎炸食物,适量吃鸡、鱼、瘦肉,多吃蔬菜,避免饮酒[2]。含糖多的甜食和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点心和糖果,在出现低血糖时及时服用。
2)、不要通宵熬夜,生活要有规律,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随身携带必备的急救药物,以防不测。
3)、病人应规范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掌握好吃饭、吃药时间,应定时、定量、定餐,规律服药,才能保证血糖稳定。
冬季洗澡水温多少合适
冬季洗澡水温在38-4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若有条件的话室温最好在26-28摄氏度,洗澡水温可以适当降低2-3摄氏度。糖尿病人洗澡时最好可以用温度计测温,以免因感知迟缓发生烫伤。
糖尿病人预防老烂腿讲究多
1、糖尿病患者的脚容易有老茧,脚部皮肤干燥,平时可以用一些软化油软化角质。每天用温肥皂水洗脚,洗净后及时擦干,然后涂抹保湿霜等护肤品。如果发现足部皮肤有破损、大疱、水痘、脓疱疮及烧烫伤情况,切勿洗脚。修脚时也要格外注意,趾甲不要有尖角,否则容易刺伤周围皮肤,导致嵌甲,一旦有破口很容易感染。
2、脚部潮湿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感染。建议糖友时刻保持脚部干燥,爱出汗的糖友可在洗脚水中加入少量醋,以阻止真菌生长,预防脚气。
3、糖友买鞋时,建议选择鞋头空间大、透气好、里料光滑、鞋底柔软、粘扣的布鞋或休闲鞋,切勿穿露脚趾的鞋子,更不要光脚走路。糖友穿鞋前一定要养成“倒一倒”的好习惯,仔细检查鞋子里是否有沙子、石子等异物,以免磨损双脚。
4、糖友每天都应该仔细检查一下双脚,看脚掌是否出现红肿、瘀青、水疱或皮肤破损等问题。
5、糖尿病人由于感觉减退或缺失,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糖尿病足。热水瓶、取暖器或壁炉等高温处容易导致糖友脚部浮肿或灼伤,而在太冷的环境下,糖友应穿好保暖靴和保暖袜,防止冻疮。
糖尿病足正确的护理工作有哪些
1、糖尿病足患者用护手霜、甘油或医院配制的尿素酯,每天洗脚后均匀地涂抹在脚背、脚底、脚后跟,但不要抹在趾缝间,保持趾缝干燥。
2、糖尿病足患者饭后快走或慢跑半小时,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足部血液供应,促进双足皮肤营养。
3、糖尿病足患者睡前用左、右手手心分别搓右、左脚脚心,反复按摩各100下左右,直至脚心发热。
4、吸烟对糖尿病大血管尤其不利,糖尿病足患者必须戒烟。
5、糖尿病足患者每年至少一次专科检查,可及时发现糖尿病神经或血管并发症。
6、糖尿病足患者穿软皮、棉或莱卡面料的平底鞋,样式要宽松,让脚趾能舒服地伸展开。
7、糖尿病足患者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粗糙接缝。鞋内衬最好是整块皮或棉布。
8、糖尿病足患者穿棉袜,每天更换袜子。
9、糖尿病足患者每天检查脚趾、脚缝间和脚底有无破损,必要时请家人帮忙。
10、糖尿病足患者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10分钟-15分钟。
11、糖尿病足患者不要用鸡眼膏去鸡眼。
12、糖尿病足患者烤火时不要离火源太近。伴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人往往不能及时感知温度变化而易烧伤。
13、糖尿病足患者袜子应选全棉或羊毛的,松软合脚、透气性好、吸水性强。过小或袜口过紧会压迫足背动脉,影响足部血液循环。
14、糖尿病足患者不穿“小鞋”。尤其女病人,不要赶时髦穿尖头高跟鞋,久之会使骨骼变形、出现足茧。
15、糖尿病足患者洗脚前让家人帮忙试水温,30℃~40℃即可。洗脚后用浅色毛巾擦干,以及时发现皮肤破损、出血、渗出。
16、糖尿病足患者不用热水瓶或热水袋焐脚。尽量不用电热毯。
冬季怎么护理糖尿病足
1、饮食合理
患者饮食宜清淡,禁食高脂、甜食、过咸、不易消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豆类食品。对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但应注意热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每天喝白开水2500毫升左右,晚睡前和清晨各喝一杯温白开水,防止血液粘稠。
2、保持足部干洁
每日用温水洗脚,洗脚水温度应低于40℃,洗脚前应先用手肘测水温,以免烫伤,洗脚后应仔细轻柔擦干,保持足部干洁。特别是脚趾之间,切忌用重力擦拭。对于干燥的皮肤,应该使用润滑油或护肤软膏,但不能用在脚趾之间。
3、足部注意保暖
尤其在冬季,可采用恰当的取暖方法,如穿棉袜等,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但切忌用热水袋或照红外线灯,因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损害,足部的感觉迟钝,容易烫伤或灼伤,烫伤一点也会发展至足部感染坏死,因此要格外注意。
4、及时修剪指甲
糖尿病足患者的指甲需要及时修剪,但不能剪得太深或剪伤周围组织,如果视力不好,应由家人帮忙,不要用刀修剪角化组织或胼胝。
5、穿舒适的鞋袜
宜穿宽大柔软的鞋子,穿鞋需穿袜,并每日检查鞋袜内是否有异物,避免外伤。切忌室内外赤脚行走。
6、多晒太阳
晒太阳是最好的红外线理疗,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末梢神经炎和足部病变的发生。
7、适当锻炼
适当运动与按摩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糖尿病患者每日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 min,如甩腿、提脚跟-脚尖、下蹲等。睡前及晨起时,平卧交替抬高双下肢约20°,每天2~3次,每次10~20 min,可循序渐进,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小腿及足部运动锻炼方法:如甩腿:将一脚垫高2cm左右,手扶椅子靠背,前后甩动另一只脚,重复10次,换另一只脚,再做10次。坐椅运动:双臂在胸前交叉,坐下,起立,重复10次。如此能够促进患者腿部血液循环,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病。
8、避免外伤
由于糖尿病患者合并足部病变,从而导致感觉缺失。足部易受到外部损伤。因此必须加强注意生活细节,避免外源性的伤害。可于每天洗脚后检查足底、足背及足趾。如果足底看不清,可在地上放一面镜子来检查。看有没有伤口、水泡、皮肤干裂、颜色青紫或苍白。触摸足部动脉搏动情况,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感觉异常等。如有伤口,应及时就医。冬季要注意保暖,以免发生冻伤,不可使用取暖设备,以免烫伤。不要赤足走路,每次穿鞋前要检查鞋里面是否有小沙粒、异物等。一旦脚部有损伤,应立即就诊。
9、伤口及时处理
应细心处理小伤口,用消毒剂(忌用碘酒和紫药水)彻底清洁伤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几天不愈应及时就医,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家属要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调动其积极性,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家属要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人的饮食 糖尿病人食谱
用料:猪胰1个,玉米须30克,盐适量。
做法:将猪胰洗净切成条块,玉米须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和盐少许,先用大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炖煮60分钟,至猪胰熟烂,即成。饮汤吃猪胰。
功效:滋阴清热、润燥止咳。适用于肺胃阴虚所引起的糖尿病。
用料:猪肚1具,葱白、豆豉少许。
做法:首先将猪肚洗干净,放入开水锅中煮至猪肚将熟,加入葱白豆豉、盐调味,捞出猪肚切片,即成。空腹食用,渴则饮羹。
功效:补脾益气。适用于糖尿病消渴。
用料:猪脊骨500克,土茯苓80克。
做法:首先将猪脊骨洗干净并剁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煮熬汤1200克,去猪脊骨及浮油,加入土茯苓,再熬成800克即成。日服1剂,分2次服完。
功效: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
用料:白鸽1只,淮山药30克,玉竹20克。
做法:首先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清洗干净,然后切块,洗净淮山药和玉竹后一起放入烧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转用下火慢慢炖至使肉熟烂,即成。饮汤吃鸽肉。
功效:滋阴止咳,补脾益气。适用于阴虚所致的糖尿病。
用料:西瓜子50克、粳米50克。
做法:首先将粳米淘洗干净备用,然后西瓜子加入水一起捣烂,用水煎煮,去渣取汁,与粳米一同入锅,煮成粥。
功效:西瓜子具有清热生津功效,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口渴症状。
用料:菠菜根250克,鸡内金10克,粳米100克。
做法:首先将菠菜根清洗干净并切碎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鸡内金清洗干净后与菠菜根一并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与粳米入锅煮成粥即可。日服1剂。
功效:利五脏,止渴润肠。适用于糖尿病。
用料:粟米50~100克,山药100g(切成粒),麦冬25克。
做法:麦冬煎汤取汁,放入上药、粟米同煮成稀粥。作1~2次吃。
功效:粟米清胃热,山药、麦冬益胃养阴。适用于因肺胃燥热型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口干舌燥、易饥多食,形体消瘦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