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快速止咳小妙招按摩法 揉风池

快速止咳小妙招按摩法 揉风池

揉风池适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流鼻涕者。

位置:风池穴在后颈部,发际向上一寸,左右各有一个按上去酸酸的小坑。双手抱拢头部,用拇指按揉风池穴,以出现酸胀感为佳。

按摩方法:操作时闭目,每次1~2分钟。此法不但能止咳,还能止头痛。

快速止咳小妙招 糖水冲鸡蛋

食材: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

做法: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此食疗有补虚损的功效,可用于治久咳不愈的患者。

快速止咳小妙招 蒸白梨蜂蜜

蒸白梨蜂蜜适用于肺阴虚咳嗽的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口干咽燥,喉痒音哑,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

食材:白梨4个,蜂蜜2匙,白水1L

做法: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功效: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一分钟快速止咳小妙招

组成:红糖30克,鲜姜15克,大枣30克。

功效:祛风散寒。适用于伤风咳嗽。

制法:以水3碗煎至过半即可。

服法: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疗程:5日为1个疗程。

配方:干桔梗10克,千日红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干桔梗和千日红放人热开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过滤取汁,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或者用纱布袋将桔梗和千日红装起来做成茶包,每次用沸水冲泡饮用。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利咽宣肺,化痰排脓。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饮用,尤其适用于咳嗽痰多者。

功效:调补肺气,补虚清热,止咳化痰。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生姜有散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咳嗽来说,夜晚临睡前用切几片生姜放入热水中用来泡脚,可加快身体血液循环,尽快消除体内寒气,起到驱寒止咳的功效。

久咳不愈,甚至伴有其他症状的,建议尽快就医诊断,并服用相关的止咳药物快速治疗咳嗽,一般见效快,但服药后仍应注意饮食、生活、作息方面的调养,确保身体尽快康复,避免留有隐疾。

快速止咳小妙招 木耳蒸鸭蛋

对于因阴虚肺燥,或咽喉干燥痰少等所致咳嗽症状,可以用鸭蛋1个、黑木耳10克以及适量冰糖,加水,一同搅拌后隔水蒸熟,每天吃2次。

小孩快速止咳小妙招 三豆饮

功效:绿豆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红豆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黑豆的主要功效是补肾益精清热,同时还缓冲绿豆和红豆的凉性。三豆饮不仅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防止咳嗽,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即使宝宝不生病,平时也可以做给宝宝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适用于六个月以上的宝宝。

做法:

1、红豆、绿豆、黑豆各均等适量放入锅中

2、加上足够的水煮,等水开了之后,煮三十分钟后,就可以盛起来给小宝宝喝汤了,如果是大宝宝能够吃豆子,可以等豆子煮开花后给宝宝喝汤吃豆子。

快速止咳小妙招 吃生姜片

喉咙瘙痒咳嗽时,可以在嘴里含一片新鲜生姜片,然后再慢慢吃掉,能够起到止痒止咳作用。在第一天是,在白天吃一片,睡前吃再一片。到来第二天,再吃2到3片,就能治愈咳嗽症状。

秋季养肺试试穴位按摩

按压迎香穴: 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即可。还可通过按压刺激足三里穴,按压小腿前外侧,每次按压5~10分钟,一天按压2~3次即可,可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御风寒。

毛巾擦背: 皮肤清洗干净后,用一条湿润的长毛巾,斜着擦后背(如图所示)。适当用力,速度可快些,约2―3分钟,擦到皮肤发红微热为佳。其目的是刺激背部的定喘穴、肺俞穴、脾俞穴等强壮穴,以宽胸理气、补肾平喘止咳。

揉风池: 适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流鼻涕者。风池穴在后颈部,发际向上一寸,左右各有一个按上去酸酸的小坑。双手抱拢头部,用拇指按揉风池穴,以出现酸胀感为佳。操作时闭目,每次1―2分钟。此法不但能止咳,还能止头痛。

快速止咳小妙招 大蒜敷脚心

把大蒜洗净,切薄片,然后在睡觉之前,敷在脚心涌泉穴处,再以药用胶布贴好,敷8小时左右,在取出大蒜片,如此连续敷7到10天时间,除了可以治疗咳嗽外,对于便秘、鼻衄等问题也适用。

快速止咳小妙招 涂擦风油精

若果遇到咳嗽不停,完全止不住的话,可以在颈部前方、两侧以及锁骨附近涂擦风油精,可以快速起到止咳作用,缓和痰喘不适情况。

相关推荐

治疗感冒的小妙招有哪些

不用药治疗感冒的妙招之一、针灸治:我国的针灸对感冒颇有疗效。当您患感冒时,尽早去针灸,可以使鼻塞、头痛立见影地减轻,并能使增高的体温经过一昼夜渐渐恢复正常。由于针灸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故疗效可靠。治疗感冒的有效穴位是: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留针15分钟,每日针一次,一般2-3次可痊愈。 不用药治疗感冒的妙招之二、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其方

快速止咳的方按摩按摩止咳

1、胸背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以一指禅推结合中指,在天突、膻中、中府、云门等穴操作,每穴1分钟。 2、再以两拇指由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推5—10遍。 3、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结合中指,在大椎、定喘、身柱、大杼、风门、肺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4、四肢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结合中指按、指在尺泽、外关、列缺、太渊等穴操作,每穴2—3分钟。 5、指鱼际穴2—3分钟。 6、然后拿合谷穴1—2分钟。

中医推拿可治愈感冒

选穴 风寒型应祛风散寒、解表宣肺。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任脉之腧穴,配以相关腧穴。取穴有中府、风门、风池、风府、肺俞、合谷、太阳、迎香、肩井、印堂。 化热型应疏风散热、解表清肺。外加大椎、曲池、天突、膻中等穴。 基本操作方 风寒型按印堂、太阳、迎香,分抹前额,拿按合谷、外关,以 人体出汗为度,然后用力拿捏风池、肩井,依次按中府、风门、风池、肺俞(每穴操作时间为1~2分钟),接着再按上背部1~2分钟, 最后拿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1~2遍。 化热型按印堂、太阳、迎香,

春季治疗小儿感冒的三个妙招

春暖花开之际,天气忽冷忽热,孩子活泼好动易出汗,稍不注意,受点风就感冒了,怎么办呢?别急,下面小编为你推荐几种治疗小儿感冒的妙招妙招1:服用中成药 1、风寒感冒:常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让妈咪抱在怀里。同时,宝宝流清水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可使用小儿感冒冲剂、午时茶、柴防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2、风热感冒:常常发热较高、汗多、口唇红、咽干痛,鼻塞有黄鼻涕,咳嗽声音重浊,痰少不易咳出,舌苔黄腻。可使用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剂量遵从医嘱。 妙招2:施

五个按摩保健妙招帮你赶走头痛

妙招一、耳功 用两只手分别地在两只耳朵的耳轮部位按摩按摩18次之后,再用手部的鱼际处掩盖住耳道,手指的部分放在后脑勺,然后用食指压住中指,接着向下滑,轻轻地弹后脑勺24次左右即可。 妙招二、推按印堂 在额头印堂处,用手指的大拇指从下面往上的方向推按印堂,一直推到额部,力度从轻进重,但也不要过度地用力,适中即可。推按印堂一直到出现潮红为止。 妙招三、按摩太阳穴 太阳穴的位置一般大家都知道在哪,太阳穴位于两眉毛眉梢的部位和外眼角之间往后大约一寸的凹陷位置上。按摩太阳穴,用手指的大拇指又或者是食指来按摩,先轻

小儿推拿止咳化痰手风池

定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与耳垂齐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用拇指指腹按风池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 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是指对不同穴位进行手变化,达到缓解颈椎病的目的。按摩分为推、拿、捏、按、点、擦、摩、一指禅推等,其中自我按摩的话,多用。穴位包括风池穴、大椎穴、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等。

一分钟快速止咳妙招 食疗一分钟止咳

食材:芝麻15克,冰糖15克 做:将上述食材拌在一起,用热水冲开饮用,能起到快速的止咳作用。 方:用筷子将橘子固定住,然后放火上烤,注意不要烤糊掉,然后等橘子烤好之后,就可以关火,然后剥掉橘子皮之后,便可以食用果肉,咳嗽就能得到立刻缓解。 橘子皮里面含有2个特别重要的重要成分,一个就是陈皮,这就是起到化痰止咳的主要因素,同时把橘子内部的白色的肉刮掉,然后烘干之后,便是橘红,这是一味很好的散寒消痰的物质。 罗汉果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非常适用于燥热引发的咽喉痛疼,上火咳嗽及百日咳等不适。秋季很多

孕妇脸干的补水小秘诀是什么

第一、保湿补水小妙招:热敷 首先准备一盆大约在60度以上的热水,接着将毛巾放进去浸泡2-3分钟,拿出来后不需要拧的太干,有一些水分是最好的,然后敷在脸上持续三分钟的样子就好了,这样可以唤醒肌肤毛细孔呼吸,而且面部受热后会掉落掉小皮质,让肌肤更加滑嫩,最后可以涂抹上水和乳液。 第二、保湿补水小妙招:洁面 洗面奶的选择对于每一个季度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根据当季肌肤的状态和肤质以及天气来决定,像春夏这种不太干燥稍微有一些湿润的季节,可以选择不太刺激的,温和一些的,但是不能含有油份,因为夏季本身就会出油,洗脸

小儿风热咳嗽推拿怎么推

小儿风热咳嗽的具体推拿手如下: 治:疏散风热,肃肺止咳。 推拿处方:开天门,分推坎宫,太阳,天突,清肺经,运内八卦,分推膻中,乳旁,乳根,肺俞,分推肩胛骨,按弦走搓摩,拿风池,拿肩井,加清天河水,推六腑。“肺经募郄摩方。” 推拿方解:退六腑,清天河水,可发散风热,清热肃肺。“肺经募郄摩方”,由中府,孔最组成。盖因中府为肺经之募穴,又为手足太阴静脉交会穴,故具有宣肺止咳之功; “郄有空郄义,临证能救急。”孔最为手太阴之郄穴,有清热降逆,理气止咳之功,故为清肺热之要穴,二穴相伍,为治风热犯肺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