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蓝石莲的形态特征

蓝石莲的形态特征

蓝石莲植株有粗壮的茎,随着时间的生长而慢慢逐渐伸长形成大的老桩。叶片莲座型密集排列,株径不会太大,叶片倒水滴型,叶缘薄,有比较尖的叶尖,叶片有轻微褶皱,叶片中间厚薄一样,叶片中间有条凹陷,直到基部,整个叶片微微对折。植株叶色白绿色,叶片有微白粉,常年绿色。弱光则叶片容易拉长,株型不够紧凑。蓝石莲开簇状花序,花开倒钟型,粉红色。蓝石莲和玉蝶粗看有点象,区别在于叶片,玉蝶叶片前端圆,蓝石莲叶片前端较尖,很好辨认。

蓝石莲植株不大有矮小的茎,随着时间的生长而慢慢逐渐伸长形成老桩。叶片莲座型密集排列,株径不会很大,叶片相对比较薄。蓝石莲锦匙型叶片,叶缘光滑无褶皱,有叶尖,叶心绿色,两边是浅黄色或浅白色的锦。叶片有微白粉,新叶色浅、老叶色深。强光与昼夜温差大或冬季低温期叶片会轻微粉红,弱光则叶色浅粉蓝,锦也会变微白。叶面上覆有微白粉,老叶白粉掉落后呈光滑状。蓝石莲锦穗状花序,花开倒钟型,黄红色,花期在春季。

蓝石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蓝石莲的生长需要多光

蓝石莲的叶片为蓝白色,光照充足时叶片边缘会出现一圈粉红色。放在阳光下观察,有闪亮并且荧光的感觉。

蓝石莲生性比较喜欢阳光,要保证其充分的光照,尤其是生长期,只有阳光充足叶片的颜色才鲜亮,闪闪发光,株型也会更加紧凑。阳光不足时,蓝色变淡,叶片上的肉质感也会消失,整体的形态感觉像枯萎了一般。

蓝石莲的生长需要少水

蓝石莲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耐旱能力很强,因此浇水的时候以土壤干透为标准进行浇水。尤其注意冬季,尽量减少浇水,况且蓝石莲不耐寒,冬季水分过大会导致其腐烂。

通常情况下,生长期每周浇水一次,冬季一个月一次,浇水1~2次即可。保持盆土干燥。夏季天气炎热时,经常向叶面喷水,或者向花盆周围喷雾,以免叶丛积水导致植株腐烂。

蓝石莲的生长需要换盆

适宜的花盆大小可以促进蓝石莲的生长。每年春季可以进行换盆,换盆后在阴凉处放置3~5天进行换盆,之后恢复正常养护。

换盆之后的蓝石莲,犹如莲花绽放,叶片舒展漂亮。

蓝石莲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叶片被灼伤。

蓝石莲对肥料的要求不要,在夏季休眠期不要施肥,以免伤根,影响植株的生长。生长期间少肥可促进其生长。

冬季浇水不要喷雾,避免水在叶心停留太久,所以,冬季浇水直接浇到根部。

蓝石莲的养护管理

蓝石莲需要接受充足日照叶色才会显得更蓝,叶缘红边明显(也有部分地区称其为粉红心莲),株型也会更紧凑美观,像包裹起来的蓝色宝石花,反之光照不足,则叶色会显得有点苍白,红边不明显,叶片拉长,叶片拉长变薄,排列松散,甚至下摊。

夏季高温期应节制浇水,生长期可干透浇透,保持适当干燥,冬季温度低于5℃控制浇水。整体来说,蓝石莲还是非常容易种植的,而且好看,适合作为新手第一次种植的多肉。

光照不足的蓝石莲,叶边不红,叶心开始发白,叶片也开始下摊,一旦下摊了,就无法再回到包裹的姿态。

蓝石莲的繁殖方式

养护良好的蓝石莲,叶片往往非常厚实紧凑,掰下容易损坏生长点,应小心谨慎,因蓝石莲株型通常很紧凑,砍头也不易,可选择基部萌生的侧芽繁殖。

蓝石莲与家居风格的搭配

蓝石莲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蓝白色,是比较经典的石莲花,日照充足的时候叶片的边缘会变为粉红色,喜通风、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夏季需要适当遮阴,耐干旱,不耐寒,稍耐半阴。

除了光照外,蓝石莲还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条件,其对于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而浇水的时候要以土壤干透为标准再进行浇水。尤其是冬季的时候,水分拍不出去就会容易将其冻伤,况且蓝石莲是属于不耐寒的植物,冬季水分在叶心停留太久会导致其烂根。

夏季是蓝石莲的休眠期,在这个时期也要少给水或者甚至不给水,如果给水的话,水不要洒到叶心上,否则会导致其死亡。而到了春季秋季生长期以后,就要开始慢慢的给其浇水。土壤的要求是要肥沃且疏松,尤其是排水性要好,可以使用泥炭土、煤渣与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然后在其表面撒一层干净的河沙,总之其最大的要求就是透气性。

蓝石莲的繁殖方法

 蓝石莲的繁殖方式一般有叶插、扦插和种子繁殖,这两种繁殖方式用的人都比较多,其优点就是容易成活。

蓝石莲种子繁殖,其种子的体积非常小,因此种子繁殖不能以点播的形式,只能用盲撒。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取一张白纸,然后将其对折。种子就放在白纸折起来的凹槽当中。然后在播种的时候轻轻敲击白纸,种子便可以均匀的种入区域中。

蓝石莲叶插和扦插,叶插和扦插均可以繁殖,且存活率也较高。两者的操作方式较为类似,不过大多数都以叶插为主,既简单方便又容易存活。只要把生长良好的测压取下来直接插入沙床即可。

蓝石莲开花会死吗?蓝石莲开花后期原来的老叶就会枯萎,因而很多花友都担心蓝石莲开花以后会不会死亡,需不需要剪掉防止其开花。其实开花并不会导致其死亡。蓝石莲不像子持莲华等瓦松属的多肉植物,其属于石莲花属,开花需要老叶来给花提供营养,因此老叶就会慢慢的变枯,因此才产生了花友对其开花就死亡的担心。

苤蓝的形态特征

二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短,离地面2~4厘米处,开始膨大而成为一坚硬的、长椭圆形、球形或扁球形、具叶的肉质球茎,直径5~10厘米,或过之;外皮通常淡绿色,亦有绿色或紫色者,内部的肉白色。叶长20~40厘米,其中有1/2~1/3为叶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光滑,被有白粉,边缘有明显的齿或缺刻,近基部通常有1~2裂片;花茎上的叶似茎叶而较小,叶柄柔弱。

苤蓝 花黄白色;排列成长的总状花序;萼片4,狭而直立;花瓣4,展开如十字形;雄蕊4强;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角果长圆柱形,喙常很短,且于基部膨大。种子小,球形,径1~2毫米,有极小的窝点。花期春季。

蓝石莲叶子为什么会变软

1、水浇多了:蓝石莲是景天科石莲花属的多肉植物、也称多浆植物。多肉植物首先都不喜欢水很多,如果浇水太勤了,不会让蓝石莲生长得更好,相反会让叶子枯萎掉,变软。

2、光照不足:蓝石莲适于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不耐寒,稍耐半阴。所以一定要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如何判断是光线不充足所致呢?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蓝白色,日照充足的时候叶片的边缘会变为粉红色,日照不足的时候会是绿蓝色。

3、换盆后不服盆:如果是因为换盆过后开始掉叶子或者叶子变软,并且只是地下几片出现萎缩的情况,那就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只是因为还没服盆而已,根缓几天后就会好的。

4、直接暴晒:蓝石莲夏天暴晒会暂停生长,虽说蓝石莲需要充足的阳光,但是直接暴晒也是受不了的,夏季蓝石莲有一段休眠期,让散光晒晒就可以了。

蓝石莲的介绍

蓝石莲Echeveria peacockii(Echeveria desmetiana)景天科石莲花属,英文Oliveranthus Rose,拉丁名是以18世纪的墨西哥植物艺术家Atanasio Echeverría y Godoy命名。

蓝石莲植株不大有矮小的茎,随着时间的生长而慢慢逐渐伸长形成老桩。叶片莲座型密集排列,株径不会很大,叶片相对比较薄。

蓝石莲锦匙型叶片,叶缘光滑无褶皱,有叶尖,叶心绿色,两边是浅黄色或浅白色的锦。叶片有微白粉,新叶色浅、老叶色深。强光与昼夜温差大或冬季低温期叶片会轻微粉红,弱光则叶色浅粉蓝,锦也会变微白。叶面上覆有微白粉,老叶白粉掉落后呈光滑状。

蓝石莲锦穗状花序,花开倒钟型,黄红色。

蓝石莲开花会死吗

蓝石莲什么时候开花

首先,只有成株的蓝石莲会开花,幼苗期是不能开花的。另外开花也与养护环境有关,环境适宜更容易开花,其中存在一点幸运的成分。蓝石莲开花没有具体的月份限制,一般在夏天。

蓝石莲开花会死吗

蓝石莲开花并不会死。

但蓝石莲在开花后期原来的老叶会慢慢枯萎,很多花友就担心是不是会慢慢死掉,是否要将花箭剪掉。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蓝石莲并不会向子持年华等瓦松属的多肉植物一样,开花就会死掉,石莲花属的植物,开花时需要叶片为花朵提供养分,因此老叶会慢慢的枯萎。老叶枯萎后,新叶会慢慢长出,可以更新植株,反而是好事哦!

相关推荐

榴莲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25米,幼枝顶部有鳞片。 托叶长1.5-2厘米,叶片长圆形,有时倒卵状长圆形,短渐尖或急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两面发 榴莲 亮,上面光滑,背面有贴生鳞片,侧脉10-12对,长10-15厘米,宽3-5厘米;叶柄长1.5-2.8厘米,聚伞花序细长下垂,簇生于茎上或大枝上,每序有花3-30朵;花蕾球形;花梗被鳞片,长2-4厘米。 苞片托住花萼,比花萼短,萼筒状,高2.5-3厘米,基部肿胀,内面密被柔毛,具5-6个短宽的萼齿;花瓣黄白色,长3.5-5厘米,为萼长的2倍,长圆状匙形,后期外翻;雄蕊5束

石榴花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 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最高可达7m。树干灰褐色,石榴花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尊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 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

雪莲花的形态特征

1.绵头雪莲花 :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或淡黄色长柔毛,高10~25厘米。茎常中空,棒状,基部有棕黑色残存叶片。叶互生,密集,无柄,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2~10厘米,宽0.5~1.5厘米,边缘羽裂或具粗齿,密被白色长茸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每序长15~25毫米;总苞片狭长倒披针形,长约12毫米,宽约2毫米,无毛,有光泽,中央草质,边缘膜质,有3条明显的纵脉;花两性,全为管状花,长约1厘米,直立,花冠管与檐部等长,裂片披针形;花药基部箭形;花柱线形。瘦果,长约7毫米,扁平,棕色,有不明显的4棱;冠毛2层

蓝靛果的形态特征

蓝果忍冬(原变种)落叶灌木;幼枝和叶柄无毛或具散生短糙毛。冬芽有1对铅形外鳞片。叶宽椭圆形,有时圆卵形或倒卵形,厚纸质,长1.5-5厘米,无毛或沿中脉有疏硬毛。小苞片合生成一坛状壳斗,完全包被相邻两萼筒,果熟时变肉质;花冠黄白色,筒状漏斗形,稍不整齐,长9.5-11(-13) 毫米,筒比裂片长2倍;花药与花冠等长。复果蓝黑色,圆形。[2] 蓝靛果幼枝有长、短两种硬直糙毛或刚毛,老枝棕色,壮枝节部常有大形盘状的托叶,茎犹如贯穿其中。冬芽叉开,长卵形,顶锐尖,有时具副芽。叶矩圆形、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

蓝藻的形态特征

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 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片层,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是含

马蹄莲的形态特征

马蹄莲为多年生草本,具肥大肉质块茎,株高约1-2.50米。叶基生,具长柄,叶柄一般为叶长的2倍,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状折叠抱茎;叶卵状箭形,全缘,鲜绿色。 马蹄莲花梗着生叶旁,高出叶丛,肉穗花序包藏于佛焰苞内,佛焰包形大、开张呈马蹄形;肉穗花序圆柱形,鲜黄色,花序上部生雄蕊,下部生雌蕊。 马蹄莲果实肉质,包在佛焰包内;自然花期从11月直到翌年6月,整个花期达6个-7个月,而且正处于用花旺季,在气候条件适合的地方可以收到种子,一般很少有成熟的果实。

榴莲的形态特征

绿乔木,高可达25米,幼枝顶部有鳞片。 托叶长1.5-2厘米,叶片长圆形,有时倒卵状长圆形,短渐尖或急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两面发亮,上面光滑,背面有贴生鳞片,侧脉10-12对,长10-15厘米,宽3-5厘米;叶柄长1.5-2.8厘米,聚伞花序细长下垂,簇生于茎上或大枝上,每序有花3-30朵;花蕾球形;花梗被鳞片,长2-4厘米。 苞片托住花萼,比花萼短,萼筒状,高2.5-3厘米,基部肿胀,内面密被柔毛,具5-6个短宽的萼齿;花瓣黄白色,长3.5-5厘米,为萼长的2倍,长圆状匙形,后期外翻;雄蕊5束,每束有花

石韦的形态特征

中型附生蕨类[3] ,植株通常高10-3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淡棕色,边缘有睫毛。叶远生,近二型;叶柄与叶片大小和长短变化很大,能育叶通常远比不育叶长得高而较狭窄,两者的叶片略比叶柄长,少为等长,罕有短过叶柄的。不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下部1/3处为最宽,向上渐狭,短渐尖头,基部楔形,宽一般为1.5-5厘米,长(5)10-(20)厘米,全缘,干后革质,上面灰绿色,近光滑无毛,下面淡棕色或砖红色,被星状毛;能育叶约长过不育叶1/3,而较狭1/3-2/3。主脉下面稍隆

羽衣甘蓝的形态特征

羽衣甘蓝的观赏品种很多,叶片形态美观多变,色彩绚丽如花。其中心叶片颜色尤为丰富,整个植株形如牡丹。叶基生,幼苗与食用甘蓝极像,但长大后不结球。叶大而肥厚,叶色丰富,叶形多变,开花时总状花序高可达1.2m。 羽衣甘蓝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耕作层。茎短缩,密生叶片。叶片肥厚,倒卵形,被有蜡粉,深度波状皱褶,呈鸟羽状,美观。 花序总状,虫媒花,果实为角果,扁圆形,种子圆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花期4月。主要观赏期为冬季。株丛整齐,叶形变化丰富,叶片色彩斑斓,一株羽衣甘蓝犹如一朵盛开的牡丹

绞股蓝的形态特征

绞股蓝是多年生攀缘草本。茎细弱,多分枝,具纵棱和沟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叶互生;叶柄长3-7cm;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5-9小叶,通常5-7,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cm,宽1.5-4cm,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以,两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以,背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硬毛;侧脉6-8 对,上面平坦,下面突起,细脉网状。 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花序,花序穗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