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蝎子蛰了怎么办 切开排毒
被蝎子蛰了怎么办 切开排毒
重者需要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带,并将伤口呈“+”字型或者“++”形切开,再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必要情况下需及时就医,有条件的应注射抗蝎毒血清等对症治疗,以预防继发性感染和肺水肿。
大蜘蛛能治蜈蚣咬急救
还在五十年前,我被一苹蝎子蜇了。老人找来苹大蜘蛛放在被蜇的地方,只见这蜘蛛到处找被蜇的眼儿,当找到後便一动不动地将蝎子的毒液往嘴里吸,很快就消肿止痛了。完後,老人们又将这蜘蛛放在很凉的水里浸泡几分钟,否则这蜘蛛就活不成了。(宋智民贡方?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小)
蜈蚣咬急救
1.症状∶足部被蛰,则剧痛红肿,由踝、烃、肿至膝上。若不速治,毒攻心脏即死。
2.治法∶
第一方∶捕捉雄鸡一苹,足上头下,以倒立之。其口内涎液自然流出。尽速将涎液涂於伤口及红肿之处,痛止肿消,神效立奏,匪夷所思,如嫌涎液不足,鸡口抹入食盐少许,涎必源源喷涌,纵同时多人被蛰,其涎量亦足敷应急也。
第二方∶用食盐两撮或两匙,无论粗盐晶盐皆可,以温水或凉水箸搅溶化,速涂或泡入伤口及红肿之处,三五分钟,断断痛止肿消而痊。
蜂蜡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止痛
在被蜜蜂蛰刺后取少量蜂蜡涂抹在被蛰处可以有效的解毒和止痛,同时蜂蜡对蛇毒、食物中毒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但注意若中毒情况比较严重时切勿自行使用蜂蜡来解毒,最妥善的办法是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以免导致毒液蔓延及病情恶化。
蝎子有什么药用价值
蝎子可以入药,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做为一种美食,登上大雅之堂,却还是近些年来的事情。蝎子有毒,令人望之生畏,往往与蛇并列,所谓“蛇蝎心肠”是比喻狠毒之人。陈陶的《小笛弄》诗就说:“蛇蝎秋闻骨髓寒”。还有的说法是“避恶如畏蛇蝎”。蛇与蝎固为令人畏恶的毒物,而两广人却酷爱嗜蛇,而且越是毒蛇,其味越美,正像河豚有毒,却偏有“拼命吃河豚”的说法。其实,凡有毒之物而能成为美食者,皆用不着冒拼命之险而去吃的,都有其消毒科学方法的。
南方吃蛇,既然有法,北方食蝎,岂可无术?这样由吃蛇说到食蝎,看来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蝎子本为节肢动物,胎生,属于钳蝎科,头胸部长着象螃蟹似的两只钳子般的螯肢,挥动起来,也颇威武。它的腹部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腹七节,后腹五节,尾部具有能向前弯曲的毒刺,内藏有毒腺,常栖息于干燥地带的碎石、树皮、或土穴之中。山东、河北、安徽、河南等地多产此物,而山东潍坊市的临朐山区尤为产蝎子之乡。捕捉蝎子的季节以谷雨前后最好。这时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蝎子,体内蛋白质极为丰富,捉蝎的人,一手提盐水罐,一手持竹制成或铁制的夹子,拨开山石的缝隙,往往会发现数以百计聚群而居的蝎子,这时它们行动还不甚灵活,所以很容易捕捉。只要用夹子夹住,扔到盐水罐里就可以了。在盐水中浸泡六至八小时,再用盐水煮死,然后用清水漂洗,经过干燥,即可以入药,这称为全蝎。
蝎子的生活习性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出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极个别种类会少量摄黄肥尾蝎 取植物性饲料(如会全蝎),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甚至是小型壁虎。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出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旅游急救常识是什么
一 蛇咬伤
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二蜈蚣、蝎子咬伤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蝎子属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三 蜜蜂蛰伤
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三 蜘蛛咬伤
蜘蛛有很多种,毒性也不一样,有神经毒、细胞毒、溶血毒等。被咬后伤口剧痛、出 血、甚至导致神志不清。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越早越好
四 发高烧的救治
体温在40摄氏度以上称为高烧。
一般处理:患者应躺卧休息,食用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鼓励多饮汤水或多吃水果,可补充维生素B、C。
物理降温:可用冷敷,将冷水毛巾或冰袋置于前额及大血管处(如腋窝、腹股沟及胭窝等),也可用50%酒精擦浴,0.9%冷盐水灌肠。
总而言之,我们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玩的开心,要有一些小插曲而让我们的心情低落谷底,掌握了旅游急救常识能让我们及时的解决问题,然后重新投入到旅游的放松状态之中,当然如果旅游中,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的话,还是要求助于当地的居民还比较好,这样能让事情得到合理的解决。
被蝎子蛰了怎么办,会中毒的吗
蝎子又叫金虫,其尾端呈囊状,长着一根与毒腺相通的钩形毒刺。随著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蝎专业户、蝎餐馆也应运而生,人们在养蝎、捕蝎、吃蝎时都有可能被蝎螫伤。被蝎子螫伤后,局部可出现一片红肿,有烧灼痛,中心可兄螫伤痕迹,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