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归来在什么位置 归来的功效与作用
人体归来在什么位置 归来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遗精、阳痿等。
2.按摩归来穴的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理气,提胞,治疝。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归来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下腹部,在脐中下4寸,距离前正中线2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从耻骨联合上缘沿正中线向下量1横指,再水平线旁开约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
月经不调可以艾灸哪个部位
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穴、血海穴、肾俞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施灸方法
三阴交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阴交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理气血。
血海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钟。
作用功效:养血润燥。
肾俞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
辨证加灸
症状1:月经提前,加涌泉、气海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涌泉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用艾条艾灸气海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症状2:月经延迟,加归来、太溪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温和灸。分别取仰卧位与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症状3:经无定期,加肝俞、脾俞
1、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 有一穴。
施灸方法:使用艾条艾灸肝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促进血液循环。
2、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脾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利湿升清,濡养气血。
归来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仰卧位取穴,以四横指相并(除大拇指)的横向宽度为3寸,肚脐下4寸,旁开2寸,按之酸痛明显处即为归来穴。
归来穴属胃经,位于小腹部,内应胞宫,精宫,冲任二脉均起于胞宫,阳明经又多气多穴,故该穴可调理下焦气机,调补冲任,行气活血,用于治疗各种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特别常与治疗下焦虚寒,疝气,卵缩,阴部冷痛等症;对于气流上冲胸腹者,该穴有平冲降逆的作用。
注意:孕妇不可灸刺该穴位,以免引起流产;膀胱充盈时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膀胱。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归来穴常用配伍治疗
腹痛,疝气可配气海,维道;妇科疾病可配关元,血海,三阴交;男子疾病可配蠡沟,阴谷,肾俞,志室。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简易取穴:仰卧位取穴,以四横指相并(除大拇指)的横向宽度为3寸,肚脐下4寸,旁开2寸,按之酸痛明显处即为归来穴。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归来穴的穴位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片
归来穴在人体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位置,取穴时取仰卧位,从耻骨联合上缘沿正中线向下量1横指,再水平线旁开约2横指也可以取到,按压时有酸胀感,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归来的准确位置图 归来穴特效按摩疗法
以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有效缓解女性妇科疾病,调养腹痛,体虚,畏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