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火的三种有效方法
治疗肝火的三种有效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l0克、生地黄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当归1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肝经实火上逆者。(2)当归芦荟丸:当归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芦荟10克、青黛10克、黄柏10克、大黄8克、木香6克、麝香0.3克(冲服)。本方适用于肝经实火兼胃肠燥实者。(3)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本方适用于肝郁血虚,久郁化火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每日1~2剂。
(二)灌肠疗法
1.大黄、黄连、黄苓各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2.大黄15克、龙胆草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
(三)饮食疗法
1.饮食适宜,防止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过量饮酒,多食蔬菜瓜果。
2.吐血时宜暂禁食,或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少吃多餐,饮食不宜过热。
3.食疗方:(1)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克。先把决明子放入砂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或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服用,5~7天为l疗程。适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2)栀子仁粥: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2~3天为1疗程,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胁痛。
夏枯草凉茶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
夏枯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中医认为:夏枯草性寒,入肝经,应用夏枯草凉茶具有泻肝火、明目的作用,夏枯草凉茶也可以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夏枯草的性质偏寒凉,因此夏枯草常配伍桑叶,菊花,决明子同用,可以起到不错的清肝火、益目的作用;也可以与当归,枸杞子等配合治疗肝虚导致的眼疾疼痛。
槐树花的功效和作用 清肝泻火
槐树花味苦性寒,且长于清泄肝火,可以用来治疗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痛眩晕,可以单用槐花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和其他清肝泻火药物同用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症状。
夏枯草是泡着喝好还是煮着喝好 夏枯草和什么搭配最好
1.夏枯草配当归、白芍:夏枯草清肝散淤,当归、白芍养血补血.三者搭配有解肝郁、养肝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血虚所致诸症。
2.夏枯草配菊花:夏枯草能清肝火、平肝阳,而菊花清热凉肝,二者合用有清肝、凉肝、平肝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肝经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或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症候。
3.夏枯草配昆布、海藻: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昆布、海藻能消痰软坚而利水,搭配用有清火散结、消痰软坚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火痰结所致的瘰疬症候。
4.夏枯草配玄参、连翘:夏枯草清肝火而散郁结,玄参消火散结,连翘解毒散结,三者搭配使用能增强清火散结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火互结所致的瘰疬症候。
治疗肺气肿的三种有效偏方
一、猕猴桃浸膏方:
专家介绍,新鲜猕猴桃全果,水煎煮,制成浸膏片,每片0。3g(相当生药2。2g),每日2~3次,每次4片,该方对于肺气肿的治疗能够有所帮助。
二、核桃树枝佛耳草焊菜方:
肺气肿的常见偏方疗法有哪些?专家介绍,肺气肿患者可用核桃树枝、佛耳草、艹焊菜各30g,煎煮浓缩成20ml,加糖适量。每次10ml,日服2次,15日为1疗程。
三、茄棵花生秧方:
肺气肿患者可用秋后不再结茄子的茄棵,晒干打碎,水煎2 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花生秧水煎2次,浓缩成膏,放干燥箱内制成块状。两药制剂按1∶1混匀,加淀粉压片,每片含生药3。3g。每次服10片,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
治疗肝火旺的食物
1、苦味食物
主要包括苦瓜、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等,能够解热消暑、消除疲劳。
2、西瓜
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润肠、利尿等功效,夏天可以多吃。
3、草莓
草莓中含有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多吃草莓具有养肝名目、清热解暑、除烦的作用。
4、西红柿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丰富,还能够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5、大豆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能够滋阴、去火。
治疗肝火旺的药物
1、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一般用于头晕头痛,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小便发黄等
2、黄连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有黄连,大黄,栀子,连翘,甘草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去肝火的功效,常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等症状。
3、舒肝散
舒肝散可疏肝理气,散郁调经,也是去肝火的中成药之一,用于口苦口干,头晕目眩,两肋疼痛,月经不调,心烦意乱等症状。
4、夏枯草
说到夏枯草,或许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一味清热去火的常用中草药。也在许多夏日凉茶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广东的凉茶,夏枯草是重要原料。其实,夏枯草的功效远远不止清热去火这么简单。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入肝、胆经。具有化痰止咳、消肿祛瘀、降血压的功效。
夏枯草煮水喝,可起到清肝火、降血压之功效,适于体内干热、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痛及眼红者服用。也可以用其和瘦肉一并熬成粥。具体做法是用夏枯草10克、猪瘦肉50—100克与适量的水一起煲,煮至肉熟后,再加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汁,每日1次。
5、菊花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还有养肝护肝的功效,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去肝火推荐枸杞菊花茶,枸杞子、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除养眼外,还适用于血虚兼有肝热的干眼患者。
6、桑叶
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肝火过旺可以尝试用“桑叶菊花粥”来调养:先准备鲜桑叶15克、鲜菊花30克和粳米50克。将桑叶和菊花用300毫升的清水煎煮,滤去汁液后,重新加入300毫升清水煎煮。此后,将第一次煎煮所得的汁液和粳米倒入其中,用小火煮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1次。
7、龙胆草
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性苦味寒,归肝、胆经,有清肝胆湿热、泻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就列为中品,在我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
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先加水煎煮10克龙胆草、20克竹叶,取汁代水加入100克粳米煮成粥,代早餐服食。适于失眠兼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属于肝郁化火者服食。
8、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是传统凉茶中的重要成分。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有效排除体内毒素,预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疮生长。金银花能凉血化瘀,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有效祛除各种色斑及黑斑。所以养肝护肝时节金银花茶也是不错的饮品之选。
取少许金银花,将其干品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晾凉。用冰糖或蜂蜜水调味。
9、莲芯
莲芯即莲子心,又称莲薏、苦薏、莲心,最早见于唐末的《食性本草》中,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成熟种子中的干燥胚芽。秋季采收莲子时,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推荐莲芯夏枯草饮。莲芯5克,夏枯草15克,水煎后代茶饮。莲心能够清热除烦,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心烦发热、眩晕头痛症。
10、薄荷
薄荷有疏泄肝火的作用,帮助纾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绪暴躁问题。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风清热、降低肝火的作用,而且薄荷茶有清凉感,是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值得注意的是,薄荷并不适合产妇及小婴儿使用,应尽量避免。
美国科学家还推荐将薄荷茶袋装于杯中,放入煮沸的水中,过15分钟,在精油不蒸发时喝下,这样辅助治疗胃不舒服效果更好。
花斑癣的三种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一:花斑癣的偏方治疗
1、用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最好用镇江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有特效。
2、处方:鲜樟柳头根茎50克,陈醋100毫升。
用法:药方醋中浸泡8个小时,取液涂擦患处,日2次。
疗效:用药7-12天,治愈率达100%
3、处方:鲜山姜20克,米醋100毫升。
用法:姜洗净捣碎,放醋中浸泡12个小时后,先用肥皂水洗净患处,然后涂敷药液,1日1次。
疗效:用药3次,有效率达100%。
方法二:西医药治疗花斑癣
(1)局部治疗:搽药前最好先用热水肥皂洗去鳞屑,再外搽复方雷琐辛搽剂,或10%冰醋酸、或40%硫代硫酸钠、或1%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每日2次均有效,但易复发。
(2)内服药物;对于反复发作者可选用酮康唑200mg,每日1次,服5日;或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服7日;或氟康唑400mg,1次月匠。
方法三:中医药治疗花斑癣
(1)土槿皮IO克、丁香10克浸入50%-70%酒精lOOml中,1周后外用涂抹患处。
(2)新鲜黄瓜200克、硼砂100克,将黄瓜切片装入容器,再放人硼砂,稍搅拌后,放置3-4小时,过滤出水备用,清洗皮肤后外涂患处,每日3~4次,连用7-10日。
夏枯草凉茶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
夏枯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中医认为:夏枯草性寒,入肝经,应用夏枯草凉茶具有泻肝火、明目的作用,夏枯草凉茶也可以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夏枯草的性质偏寒凉,因此夏枯草常配伍桑叶,菊花,决明子同用,可以起到不错的清肝火、益目的作用;也可以与当归,枸杞子等配合治疗肝虚导致的眼疾疼痛。
治疗肝火旺盛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心情
尽量少生气,遇事要冷静,稳定情绪,时刻保持心情舒畅,保持愉悦的心情,减轻生活的压力,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不给火气上升的机会。
2、多吃降低肝火的食物
主要推荐的食物有苦瓜、白和绿豆汤、绿茶、黄瓜、番茄、西瓜、新鲜绿叶蔬菜、橙子、柚子、杏仁、葡萄、苹果、山楂、草莓绿豆粥等。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学会放松,不熬夜、不吃过冷的食物、勤洗温水澡、适当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等,少吃或避免吃一些冰冷、辛辣、刺激食物。
治疗饭后腹胀的三种有效方法
一、食疗安全又有效
食疗其实是中医疗法的一个分支,所用的食物大都是药食两用的,患者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自疗,同时食疗所用的食物都是自然绿色的,不像化学药物那样有副作用,所以食疗很受大家欢迎。
食后腹胀在中医看来是脾胃运化失调导致积食不化引起的,治疗的原则应当是健脾、温胃、消除积滞,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食疗方:
一个是将山药、红豆、薏米、白扁豆和山楂各15克同煮为粥食用;
另一个是将红枣、鸡内金、白术各10克,干姜1克煎取药汁,加入到面粉500克中和成面团,再加入糖适量,蒸成馒头或者发糕吃。
二、按摩穴位健脾胃
按摩方法简便,但功效显著,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食后腹胀,常用的穴位有三个:
一个是足三里,这是胃经上的第一要穴,除了强健脾胃外还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一个是中脘,一切肠胃的毛病,都可以用按摩中脘来治疗。
第三个穴位是神阙,也就是肚脐,有温脾和胃、宽中顺气的功效。按摩的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每次每穴按揉5分钟。
三、可选用的中成药
很多药店中的中成药都是根据古典名方制成的,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安全性好,疗效也很确切,还省去了抓药和煎药的麻烦。
比如吃油腻过多导致的积食不消化,可以选用大山楂丸,脾湿导致的腹胀,可以选用健脾丸,胃寒导致的腹痛、腹胀可以选用附子理中丸,夏季湿热导致食欲减退和腹胀、头昏等症状,可以选用藿香正气丸。
中药治疗最讲对症,有了食后腹胀的毛病,最好是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一下,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来治疗。